伊丽莎白女王 厌战:科举"字不好" 成就"书家"董其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5:04

 

董其昌临摹的“颜平原争座位帖”(局部)珍藏在深博。

 

 

董其昌临摹的“送刘太冲序”(局部)。

 

 

2007年,董其昌的《书画小册》拍出4800万港元。

 

董其昌的《婉娈草堂图》1989年在纽约拍出165万美元。

 

 

深博的工作人员缓缓展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手卷。

 

在深圳博物馆三楼的书画库房里,藏着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手卷。近日,记者来到深圳博物馆,深博的工作人员从库房里将其小心翼翼地捧出,来到展示室,放到台面上缓缓展开。这幅手卷纸本水墨,长2.14米,宽0.25米,董其昌自题为“颜平原争座位帖”和“送刘太冲序”。由此看来,这个手卷是临摹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文章兼书法的两篇作品。董其昌评价《争座位帖》为“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又称《送刘太冲序》“鬱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另有异态”。他的临摹,用笔精到,字体圆劲飘逸,淡雅洒脱;用墨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董其昌

    (1555-1636)


    明代末期著名书画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玄宰,号香光,又号香光居士、思翁,学者称他为思白先生。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谥号文敏,故后人又称董文敏。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代书画名家。其书画理论著作非常丰富,重要的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其对书画创作所提出的许多评论和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写得太差 第一变第二

    手卷卷首有阳文朱印“董其昌”,又有阴文朱印“宗伯学士”。深博研究书画的学者王晓春说,董其昌是明代末期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香光,又号香光居士、思翁,学者称他为思白先生。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赏,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书画名家之一。

    董其昌少年时书法并不好,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有如下记载: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其考卷时,按董其昌的文才本应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就将第一改为第二,而将字写得比较好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从此钻研书法。

    董其昌写道:“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那么今天看来,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底来自于对晋唐书法的学习与钻研,至于他几乎同时代的大家文征明、祝允明等,是不放在眼里的,其人在明清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有书不尽笔 笔下不尽意

    王晓春说,正是科举考试因为“字不好”的偶然的失意,促使董其昌走上了书法艺术的道路,使其发奋学习古代名家书法经典,融合晋、唐、宋、元各名家之风而自成一体,笔画圆劲秀逸,布局疏朗、分明,平淡天真,直追古意。而这其中最令他敬佩的一位大书法家就是唐代的颜真卿。手卷末尾的自书跋语为:“鲁公(鲁公即颜真卿)立朝大节千古不磨,故书法一如其人。此二帖尤公书之煊赫者,故时时背临,以志吾好。其昌”,由此可见他对颜真卿书法的敬仰。

    董其昌所书《颜平原争座位帖》,是颜真卿文章的全文,“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云云。《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书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没一点)的书信手稿,也是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之一。信中直言指责郭英(义没一点)在两次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至于《送刘太冲序》,书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是颜真卿送刘太冲西游时所作。刘太冲是颜真卿天宝末年平原旧友,广德元年吏部的属吏,宣城陈留人萧颖士子弟,刘太真之兄,宋代米芾所著《书史》对此有所记载。董其昌在这个手卷上也对原件作了临摹,上面写道:“昔余作郡平原,而蚤与从事掌铨吏部,第甲乙而超升等夷。迩来蹉跎,犹屑卑位。故冲之斯行,若重有待矣。江魄弦断,秦淮顶潮。冲之斯行,正及春水。”

    明末书评家何三畏认为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有书不尽笔,笔下不尽意,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是一位很出众的书法家”。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郑歌平说董其昌不是一个创新派,他笔笔取法古人,有本有源,但他又是一位明代的“开派”的书法家。更加值得我们研究的是,董其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也就是他临书不死临,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这样:“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应当是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清代名家所藏真品重要依据

    王晓春说,这件书法来自已故文字学家、文物收藏家、中山大学商承祚先生的捐赠,是捐赠给深博数百件珍贵文物中的一件。商老自弱冠就学以来,便酷爱收藏,在治学的同时,潜心购藏文物,举凡金石、书画、竹、木、陶、瓦……都在他入藏之列,毕生积累了丰富而精美的文物,然而他秉持着“独乐莫如众乐”的信念,将它们悉数捐给了各大博物馆,商老的高尚品德和丰富的鉴定经验,已深得学界和收藏界的景仰。看到眼前这件珍品,我们想在商老那里当年一定有精彩的故事,可惜商老已经不在了,已经无从知晓它的来龙去脉了。

    王晓春又指引记者仔细观赏手卷上的三方藏印,其中一方朱印“阮氏琅嬛仙馆收藏印”。这个印不同凡响,那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收藏印,为当时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所刻。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一生仕宦通达。其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其所编《经籍纂诂》是训诂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成为当今研究声韵训诂之学的学者们案头上常备之书;其所著《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碑学的兴起。清代学问大家收藏此手卷,无疑大大地增添这件藏品的分量:一是学问大家所珍藏的,其精美当不言而喻;二是清代的阮元,距晚明的董其昌在世不远,此为真品的一个重要证据。

    作品吸引

    欧美藏家


    由于董其昌天资英迈,领悟力极强,文化素养又高,加上穷年埋首书画中,所以他的作品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士气”、“书卷气”。他在《画禅室随笔》留有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样观念生发出来的作品必然给后世很大影响。1989年在上海松江、1992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分别召开了国际董其昌艺术成就讨论会,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家,董其昌走向了世界。

    董其昌一生极为勤勉,又享高寿,所以创作了极多的书画作品,流传至今的也很多,其中已定为真迹的收藏在故宫、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处。除博物馆的珍藏外,市场上董其昌作品显得非常珍稀,早在1989年6月,纽约就拍卖过一幅董其昌的《婉娈草堂图》,被权威认可,价格一下子被抬了上去,高达165万美元,成为当时仅次于《元人秋猎图卷》的第二幅价格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此图之所以能为专家认可,主要是一些典籍中曾记载过这幅画,此画曾为王鸿绪、安仪周、乾隆收藏,著录于《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籍三编》诸书中。这幅山水画,笔墨韵厚重,皴法细密,气韵雄浑,代表了董其昌文人画的最高成就,画面空白处则填满了各名家题跋,是难得的精品。以后,纽约市场一直没出现过这么好的精品,因此价格也一直没上去,1990年共见到5幅作品出售,第一幅是《行书》二十七开册,成交价为1.65万美元;第二幅是《行书》手卷,成交价为8800美元;第三幅是《山水》立轴,仅卖到了3850美元;第四幅是《尺牍》十一开册页,售价1.4万美元;第五幅是《九峰雪霁图》绢本手卷,卖到1.5万美元,价格与《婉娈草堂图》相去甚远。

    董其昌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赝品被不断地加进去,至今已难见精品,可说赝品充斥市场,尤其是民间收藏,即使不是赝品,也是小幅泛泛之作。海外艺术市场董其昌作品较多,欧美收藏家喜欢他的书画,但由于难辨真假,所以不敢轻易出高价购买。反之,一旦能确认为真品,则不惜重金,志在必得。2007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秋季拍卖会上,经过激烈争夺,董其昌的《书画小册》最终拍出了高出底价4倍的4800万港元。 

    生前多人代笔作品真伪难辨

    董其昌高寿,享年82岁,董其昌作品流传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真伪难辨,重要原因是生前有许多人为其代笔。著名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曾专写一文《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文章认为,代笔问题是鉴定中最为麻烦的问题,“董其昌以显宦负书画重名,功力本来有限,再加酬应繁多,所以不能不乞用于代笔,图利的又乘机伪造,于是董氏书画,越发混淆莫辨了。”

    启功说,“一切技艺的事,造诣生熟,一览可见,在同一类的艺事中,已经真‘能’或真‘熟’的人,必不可能复有真‘生’或真‘拙’之作。至于书画,一个作者年龄的老幼、工具的好坏、兴会的高低,甚至遇病臂伤指之类,也就有其规律可寻,决不能同一时期的作品,笔性竟然出两人之手的。”他对董其昌的几件作品加以比较。如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册》、《董香光山水册》十页等为一类,具有“生”、“拙”之处,明显可见。然而《峒关蒲血雪》等是没骨画,以及烟云渲染极工致,精能熟练,与前一类“生”、“拙”画法,判若两人。两类并未见相通之处,基本可以认定为代笔。

    文人书画,让人代笔,并非稀罕事,启功将名家代笔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沈周、文征明等大家,有熟练的技能,由于应酬过多,因而由弟子、子女、学生们代笔;一种是由于自己画技并不高,或为名,或为利,雇用别人代笔。而董其昌在这两类各占一部分。文献上,已经发现了董其昌书画有人代笔的线索,程庭鹭《庵画麈》卷上说“送去白纸一幅,润笔银三星,烦画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这个董思老正是董其昌(思白为其号,“思老”是其尊称),也就是“山水大堂”的画作好之后,只等董其昌落个大名就行了。

    启功又从董其昌的一些信札、清代笔记等诸多方面,考证出代笔者有赵左、僧珂雪、沈士充、吴振、赵问、叶有年、杨继鹏等人,其中赵左、沈士充技法娴熟,是董其昌的主要代笔人,因而评判说,“董其昌款”画得精到的大致出于赵左、沈士充之手。从以上几例书画鉴定实例可见,启功先生主要从文献考证着手,并以实例加以分析比较,站在历史的角度给董其昌作品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这是他有别其他鉴定家的一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