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见玲 ed2k:东江游击队老战士陈英讲述港九秘密大营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44:37
东江游击队老战士陈英讲述港九秘密大营救人物小传:陈英,1927年9月出生于广东东莞,1941年8月加入东江游击队,1944年5月入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东江游击队第5大队3中队班长、深圳秘密交通情报员、东江纵队司令部机要科组长、股长、科长、广州军区机要训练大队大队长等职。1987年离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随即,日军开始搜捕被困在香港、九龙的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根据党中央的紧急指示,港九地区各级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展开了一场秘密大营救,使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胡绳、范长江、戈宝权等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人及其家属800余人,安全脱险。这次营救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为了解这次营救的具体情况,7月上旬,我们采访了东江游击队老战士陈英。

  看到山下就是根据地,他们兴奋地喊“到家了”

  回忆起参加港九秘密大营救的往事,陈英感慨地说:“真不知道首长为什么看中了我。”

  1942年1月,刚刚参加完反扫荡战斗,陈英跟着中队长陈力辉到游击队总部开会。开完会准备回去的时候,一位首长(后来得知是军事特派员梁鸿均)走过来问陈英:“在连队负责什么?”“班长。”“今年多大?”“15岁。”又了解了其他情况后,梁特派员对中队长说:“这小鬼挺机灵,我留下了。”

  同时,总部又从中队临时抽调了10个与陈英年龄相仿的战士,组成了“小鬼班”,陈英被任命为班长。班里战友基本都是广东本地人,其中客家人居多。

  吃过饭,梁特派员召集全班专门强调说:“这次调你们来,是给你们一项特殊的任务。过两天,从香港那边有批重要的客人过来,这些客人都是文化界的大人物,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你们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

  第二天,政治部主任杨康华(陈英后来担任他的警卫员)又详细交代任务:平时,负责警戒四周,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不惜一切保证安全;行军转移时,帮背行李,搀扶他们跋山涉水,前后联络不能掉队。

  “那天,我们早早就到梅林坳的山头等着。太阳很亮,让人睁不开眼。快到中午的时候,远处陆续出现了一些黑点。我们终于等来了!”回忆当时的情景,陈英感觉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

  在交通员的带领下,茅盾、邹韬奋、戈宝权等数十人汗流浃背地爬上山顶。他们是在我们游击队港九大队的掩护下,穿越日军封锁线过来的。为了行动方便,他们都化装成难民,有的身背一袋小米,有的身穿破旧的衣服,把眼镜、钢笔这些容易暴露知识分子身份的东西全部都藏了起来。连日的奔波,使他们身上粘满了泥土,看上去很憔悴。人群中,有一个留着一撮小胡子的男人很醒目,旁边的人悄悄告诉陈英,“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茅盾。”

  得知山脚下就是游击队根据地白石龙村,原本疲惫不堪的人们欣喜不已,兴奋地喊:“到家了,我们到家了!”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抗日歌曲。

  看到梅林坳上岗哨发出“客人已到”的信号,游击队司令员曾生和政委林平都亲自到白石龙村口迎接。“尽管当时生活条件很差,纵队还是设法搞了一顿狗肉晚宴给他们接风洗尘,那狗肉的香味让在外面站岗值勤的我和战友都直咽口水。”

  没想到,这些大文化人这么和蔼可亲

  为了保护这批文化人士的安全,部队把他们安排到隐蔽在山坳里的草寮(用竹、茅草搭建的简易棚子)里。此时正值开春,天气仍然很冷。陈英带着“小鬼班”特意在睡觉的竹板上铺上厚厚的稻草,在草寮门口挂条布单,遮挡寒风。为了保证他们的饮食,部队要求官兵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食。

  一天夜里,陈英给邹韬奋先生送去热水。邹韬奋先生连忙客气地说:“感谢,你们太辛苦了!”听到这,陈英羞红了脸,连忙说:“我们这里条件太差,服务不周到,请首长批评。”“你们很好,住在这像在家里一样。”

  说起这事,陈英说,“没想到,他们这些大文化人对我们小鬼这么和蔼可亲。”

  茅盾的夫人经常找小战士们聊天,问寒问暖。一次,她碰到站哨的陈英问:“为啥这么小就参加游击队?”“为了打鬼子。”“打仗怕不怕?”“不怕。”听到这,她关切地说:“晚上多穿点,别着凉。”

  “为防止敌人的偷袭,我们白天隐蔽在山坳之中休息,晚上进行转移,基本上每天都要行军3小时以上。”陈英告诉我们,由于转移路线贴近日军警戒线,必须万分小心。穿行在灌木丛中,他有时大踏步走在前头,有时跑到队伍中帮文化界人士拿包袱,搀扶他们过险要路段。有一次,他们遇到土匪袭扰,负责警卫的部队用机枪还击,一下把敌人打懵了,敌人以为遇到我们大部队,立即掉头逃跑了。

  每次夜里行军,在山顶停下来休息时,戈宝权特别活跃,他大手一挥:“小鬼们过来坐下,给你们讲故事。”他从苏联红军杀白匪,讲到希特勒发动闪电战,再讲到太平洋战场上的激战,听得大伙眼睛都直了。“一路听下来,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说到这,陈英仍然十分感慨。

  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

  经过周密布置,护送脱险的文化界人士去大后方的工作开始了。

  “那天黄昏,我们从宝安出发,经过木古、平湖到惠阳的坪山,天亮时到达田心村休息,路程很长也很不好走。在龙岗至淡水的路上,我们几乎碰上了进攻的敌人。”提起这件事,陈英至今还有些后怕。

  连续的夜间行军,使文化界人士的身体十分虚弱。半路上,部队首长专门从老百姓那里买了头猪,让他们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由于夜里一片漆黑,扛猪肉的战士过河时不慎摔倒,猪肉掉进河里。于是,大伙一字排开,跳到冰冷的河水里找猪肉。差不多花了一个多小时,战士们才找到猪肉。

  “第二天,文化界人士吃得可香了。他们谁也想不到,为了这猪肉,我们可是花了大力气。不过,我们觉得特别开心。”说到这,陈英露出了笑容。

  不久,从惠州、老隆到韶关的秘密交通线打通了。文化界人士离开了东江惠阳游击区,踏上了到大后方的征程。临走前,文化界人士还和游击队员们一起开了小晚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文化界人士激动地说:同志们,太感谢了,是你们把我们从虎口救出来的。希望你们握紧手中的枪,这是胜利的保证呀!听了他们的话,游击队员们都很感动。

  采访结束前,陈英感慨地说道:“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在当时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营救任务,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