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彩和晨光得力哪个好:谈改革开放的成绩不要忘了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0:23:29
作者:贾载明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663    更新时间:2011-11-21        荐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谈改革开放的成绩不要忘了毛泽东
这些年,生活渐渐好了一些,有的地方达到了“小康”,不少基础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于是有些人就乐陶陶算起账来,说改革开放前如何的贫困,吃不饱饭,更不用说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这个逻辑结果是:改革开放前的政策不好,甚至路线也错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才好。有歌词云:“改革开放富起来。”还有流传语云:“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有的人甚至说:“毛泽东不懂经济。”
这种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与毛泽东时代割裂开来的观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仅仅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否定了前人可供后来者吸取、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的穷困?应当这样看,主要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太落后,太贫穷。加上多年国内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国共两党争战等原因,中国更加落后和贫穷。台湾著名人物李敖说的很对: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的统治权的时候,“是一穷二白,国民党把能搬走的全搬走,能炸掉的全炸掉,留给中国大陆是两百万土豪劣绅、流亡土匪要你清除,清除这个台面,国民党把整个国库九十二万两黄金搬到台湾去,请问共产党在接受这个摊子的时候,要使中国能够慢慢复原,是不是要一段时间?因为被国民党打劫得这么严重,破坏得这么严重,赶上了美国人在韩战出了问题,高丽战争出来了,又为了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尊严,一定要跟美国帝国主义打一仗,这个时候又打了这个战争的时候,中国要不要付很多代价?所以这个时候啊,我们发现连吃顿饱饭都是很难的时候,谈什么事情,先谈吃饭要紧嘛!就这样子啊,是在这个情况底下,慢慢地成长起来的。”在毛泽东时代,最困难的时期是六十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和管理经验欠缺,粮食奇缺,死了一些人。但这不是基本路线和管理制度的根本错误。后来,情况不断好转,美国学者在所撰《毛泽东传》一书中指出:在毛泽东逝世的时候,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八九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并且实行低费教育,穷人也读得起书。这个强烈反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国学者,竟对这两点大加赞赏。
生产力的积累和发挥作用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科技生产力的积累和释放“能量”需要较长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桃树上的桃子红了,人们可以摘来品尝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桃树是谁栽的。人们忘记了桃树的来源,忘记了栽树人,昏昏然感觉桃树也是自己栽的。可以肯定地说,改革开放后获得的很多果实,都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基础。例如农业和畜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要不是毛泽东时代对杂交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就不可能有袁隆平这样伟大科学家的诞生,人们今天可能还要饿肚子。要清醒地明白,是科学技术使中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非其它因素。而这个成就的取得恰恰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有人认为,是“包干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劳动力,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是一个误判。劳动力的充分发挥也不可能使水稻亩产成倍增长。相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恢复到封建社会家庭单干式作业,暂时迎合了农民的自由心里,农民拍手称快,但从长远看,是一个倒退。矛盾愈来愈明显,单干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地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农村呼唤新的变革。现在,一盘散沙的农民和脆弱的农业基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毛泽东时代已经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国防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九八0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达到四千一百多亿元;棉纱产量增长三点五倍,达到二百九十三万吨;原煤产量增长八点四倍,达到六亿二千万吨;发电量增长四十倍,达到三千多亿度;原油产量达到一亿零五百多万吨;钢产量达到三千七百多万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五十三倍,达到一千二百七十多亿元。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尤为可贵的战略选择是在极其贫困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轻重缓急的方法,当时这一战略受到腐儒粱漱暝为代表人物的反对。中国这样的在近代史上受帝国主义任意宰割的泱殃大国,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国家就挺不起腰杆,就不能雄壮地站在世界群林之中。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较快的造出飞机、轮船和国防武器。须知,当时战争气氛很浓厚,中美正在朝鲜战场上较量,台湾蒋介石集团叫嚣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从当时国内经济条件和国际形势看,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后来一些人认为这个决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没有充分考虑到把消费工业用品的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实在是不看当时具体情势,只求理想结果的不切实际的错误观点。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站稳怎样保护人民安居乐业。而重工业就是首先保证让国家稳稳地站立起来。可以说,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作基石,国防建设就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很快试爆了原子弹、轻弹,人造卫星也飞上了太空。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令西方人畏惧的国防力量。
毛泽东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水利、交通等建设基础。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治水工程。淮河、黄河、长江、运河、辽河、松花江、珠江,七大流域都先后进行规划治理。不论筑坝防洪发电,修堰引水灌溉,国家参与程度,群众动员人数和总投资额,都远远超过了历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由1952年至1980年近三十年间,国家用于水利的资金近800亿元,其中地方及社队自筹也近之百亿元。建成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工程设施。主要是:整修、新修堤防、圩垸、海塘165,000公里;疏浚整治排水河道,开辟排水出路;修建大型水闸241座;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6,000万座(解放前有大中型水库23座),塘坝640万处,总库容量达4000亿立方米(包括电力投资的库容1100亿立方米);建设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机电排灌动力由解放初的9万多马力发展到7000多万马力;机电井从零开始发展到209万眼;水利结合发电装机900万千瓦。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效益,初步控制了普遍的洪水灾害,延迟黄河的决口时间,稳定七大流域。另外,农业方面亦得到发展,全国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2.38亿亩发展到7.1亿亩,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初步治理了易涝地2.6亿亩,占全部易涝耕地面积76%。其次,每年为工业和城市人民生活提供的水量达数百亿立方米,解决饮用水的问题。新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黄河的治理上,已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等一批发电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装机容量的增加:中国的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总蕴藏量达68,000万千瓦,占世界第一位。解放前,发电量只有43亿度,装机总量16万千瓦。解放后,到1981年底。全国发电量已达3093亿度,装机总容量达6900万千瓦。“截断巫山云雨”的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工程也是在毛泽东时代开始动工的。
毛泽东时代,在几乎没有铁路,少有公路的状态下建立了初步的铁路、公路网络。而且建设的速度很快。例如成渝铁路全长505公里。解放前,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用了40年时间,只完成工程量的14%。新中国成立后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那个时候,没有现代化的装备,靠传统的、简单的工具,靠人的火热的战斗精神,建设进度一日千里。现在的很多建设,即使用的现代设备,建设的速度也没有那时快。
总而言之,今天的人们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绩时,不要忘记了前人的功劳,不要忘记老一代领导为后来者奠定的基础,更不要搞“断章取义”、贪天之功、用现在的成绩来否定过去。
(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