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ours电脑壁纸:清明上河图(自动、手动欣赏)【欣赏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56:47
清明上河图(自动、手动欣赏)
(2010-12-18 10:07: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欣赏收藏】
清明上河图(最珍贵版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编辑、制作/萧山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手动欣赏)

点击移动按钮,按键盘左、右键慢慢欣赏,这样看的更清楚些。
《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淡设色。画面由农村向郊外开始,村头土道上农民赶着驴队,满载货物向城市进发。早春的杨柳杂木已经发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画面向前展开,逐渐繁忙热闹起来,骑马坐轿的阔人前呼后拥向市内进发,前面有人鸣锣开道。来到城郊街道,客栈鳞次栉比,来往客商步履匆匆。一批或船停在河边,管家正指挥卸货。另有拉纤者,摇橹者,小憩者,饭店就餐者。到了虹桥,大概要进入繁华区了,货船和人明显增多。一条大货船进到虹桥下准备穿过,船头有人指挥呐喊,船顶有人用铁钩子钩住桥梁,桥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本来桥头上就挤满了人,可骑马,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遭遇,互不相让,争执起来,赶毛驴的平民躲在桥边,急坏了摆地摊的笑商贩,赶紧用棍子去挡毛驴。把这些戏剧性的情节聚在了一起,增加了城市繁华的气氛。进入市内繁华区更令人目不暇接,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男女老少,应有尽有,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最直接的形象材料。形象刻画极严禁认真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1)">

',2)">

《清明上河圖》代碼如下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體親筆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清明上河圖》卷,北宋,張擇端作,絹本,淡設色,縱24.8cm,橫528cm。《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首段寫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縱橫,其間人物往來。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梁,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為水陸交通的彙合點。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過橋孔,梢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衆圍觀。後段描寫的是市區街道,城內商店鱗次栉比,大店門首還劄結著彩樓歡門,小店鋪只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仆役、販夫、走卒、車轎夫、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發匠、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身份不同,衣冠各異,同在街上,而忙閑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再現了汴京城街市的繁榮景象。高大的城門樓名東角子門,位于汴京內城東南。  全卷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采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裏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500余人物的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又具有情趣。  後幅有金張著、明吳寬等13家題記,钤96方印。《清河書畫舫》、《庚子消夏記》、《式古堂書畫記》等書著錄。來源:21世紀新藝術網

      ☆ 

 


說明:在表格內快速點擊三次,使其變藍,然後按“Ctrl+C”組合鍵,或點右鍵後再點‘複制’既完成了複制!
首頁建立新模塊方法∶在首頁建立新模塊方法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