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驱逐隐蔽距离:纳税人的钱花到哪儿去了?【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6:16
',1)">
中国多年来一直奉行“赤字财政”,
鼓励政府“花光钱” ,不鼓励财政盈余
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顽疾,几乎每年都会上演。这一问题在2009年时达到了历史高点,当时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支出在前11个月只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三,剩下四分之一、近2万亿元的巨款,需要在最后一个月花掉。
这种问题之所以连年发生,与中国三十多年来的“赤字财政”有关。“赤字财政”是指政府每年制定预算时,有意安排出财政赤字,令财政预算支出高于财政预算收入。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才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多年来来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通过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导向,在制定政府预算时都安排出赤字目标,在决算也几乎都会出现“收支平衡、略有赤字”。这种“赤字预算”是鼓励政府“花钱”,而不鼓励财政盈余的。
政府依靠花钱来拉动经济,花钱少即为“办事不力”
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政府会直接投资一些大型基建项目,用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如果一个部门的预算没有花完,那么当事人不是“节约有功”,而是“办事不力”。
2008年广东省两会上,原广州地铁老总卢光霖曾提到,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结算时只花88亿元,省了18亿,卢光霖却挨了上级批评;同样,广州市海珠区整治一条河涌,预算没花完,将余额上交财政时,上级部门却说:“绩效不好!怎么还剩1000多万?”如果一个部门没有用完预算经费并将其结余下来,非但得不到制度上的鼓励,反倒会影响到工作成绩的评价以及下年预算经费的数量,那么该部门当然会选择在年终的时候将预算经费“突击花完”。而“财政盈余”从来不是上级部门衡量政府绩效的指标。
但财政支出预算是对应着相关项目的,应该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年底突击花钱”只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如何保证资金利用效率?以2009年为例,近四分之一预算支出、2万亿元的巨款需要在最后一个月花完,而政府本来应该一个季度内办完的事,如何在一个月内完成?
财政收入连年超预算,为保证“略有赤字”政府必须新增支出
中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也是推动政府“年底突击花钱”原因。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已连续18年高速增长,近几年来财政收入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都出现大量超收。以今年为例,前10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财政收入预算目标。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有“超收”就有“超支”,为了最后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赤字,各部门都会在年底新增支出项目,突击花钱。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通过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导向,鼓励政府“花钱”。
中国现行财政预算制度本身就有不合理之处,助推“突击花钱”
编制预算时以上年情况为依据,今年花不完明年就可能被核减
中国现行财政预算编制是采用增量预算法(基数加增长),以上年的收支情况为基础,根据对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增加一定的比例。但是多年运用下来的结果是“预算套预算”,而基数本身合理与否都还存在问题,以至于不能符合实际的情况。
既然下一年预算的额度要由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那么如果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有可能因此被核减;而且本年度的结余也不能留作下一年使用,必须上缴财政;而钱花不完,又会被扣上“办事不利”的帽子,所以政府部门会有一种“不花白不花”的心理。
而西方国家则大多会采用“零基预算”,既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收支情况,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是否合理。
人大对预算报告的审核缺乏实质性,令财政预算存在水分
(1)审批时间大大落后于预算年度,留给人大审核的时间很少
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后才能获得审批,这就令审批时间大大落后于预算年度。这不仅令财政预算的执行落后于预算年度,也影响了人大对预算的审核。
因为审批本来就落后于预算年度,所以留给人大审核的时间其实很短。各级人代会每年只召开一次大会,全国人代会会期也只有15天左右,省级人代会会期7天左右,县级人代会会期3至4天左右。会议期间用于审议预算的时间,全国人代会1天左右,省、市级人代会只有半天左右,县级人代会审议预算的时间只能用小时来计算。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预算很难做到,只能流于形式。
(2) 财政预算项目不够详细,人大也缺少专业的审查组织
每年的财政预算报告需要经过人大审批后才能付诸实践,但是因为上交人大的报告比较虚泛,只汇报功能和总量,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令人大的审查缺乏实质性。
同时,虽然目前各级人大都有专门的预算委员会,但是考虑到政府预算审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专家的审查人员,应该建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
既然下一年预算的额度要由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那么如果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有可能因此被核减。
政府“花钱”应以节约为原则,将财政盈余还富于民
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不能只以“花钱”为主,事实上,近年来依靠政府支出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已经被证明具有诸多弊端,例如通胀、高额政府债务和高税收等等。而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标准,也不能以“花光钱”为主,真实的支出情况,不能用一个机械的指标来衡量;一个科学而透明预算机制、一个对纳税人负责的政府,应该以“财政盈余”为普遍追求。
从近年来政府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来看,是具备获得财政盈余的可能的,而在目前这种“国富民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财政盈余分给全民,以减轻民众生活负担。新加坡、香港等政府都曾将财政盈余为全民发“红包”。
2008年上海市两会上,该市政协委员刑普曾提交了《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这个建议的民意呼声很高,但是未获立案。
(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对纳税人负责的政府,应该以“财政盈余”为普遍追求。

中国一直奉行“赤字财政”鼓励政府花钱,而财政预算制度本身的缺陷,也助推了政府突击花钱的行为。而一个对纳税人负责的政府,应以节约为原则,将财政盈余还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