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1943游戏: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19:29

一、《标准》和《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大纲》和《标准》均反映了社会、数学、教育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体现了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


    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20世纪就有多次变化:50年代提出重视知识与技能;60年代提出重视知识、技能、能力,并首次提出三大能力;70年代提出知识与技能,能力,思想教育三大目标;1993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1996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001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首次区分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本次《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可以大致归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1),数学能力(2、3、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6)。
    1.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方面

    《大纲》和《标准》均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然而这里的知识、技能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大纲》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等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标准》对传统内容作了精简,还增加了算法、推理与证明、框图等新的内容。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大纲》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要求,侧重于把知识、技能的获得作为终极目标。而《标准》却按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出了新的理念,把知识、技能作为载体,通过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种差别从文字表述上即可以清楚地看到。


    2.在能力培养的要求方面

    我们的认识与国际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接轨。从传统的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过渡到培养“三大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使我们今天能科学地认识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在数学教育中既重视对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标准》既对基本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的培养,又对一般能力(或称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包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表达和交流”,“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大纲》和《标准》都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比而言,《标准》没有像《大纲》那样对有关能力培养的内涵给出解释,而是在“评价建议”部分进行具体说明,这在教学中更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