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达里诺尔湖十大“谜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7:07

 

达里诺尔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90公里。达里诺尔是蒙语,汉译为“像大海一样的湖”,古称“鱼儿泺”、“捕鱼儿湖”、“答尔海子”等。湖周长百余公里,呈海马状。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是她的两个姊妹湖,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形成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总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3米。

  达里诺尔山川灵秀,草原辽阔,湖光如画,蒙古族风情浓郁。史载,辽国历代皇帝每逢夏季都游幸涉猎于此,金太祖阿骨达曾率师至此,饮马湖边,登砧子山,观达尔海子。湖西岸的应昌路是元朝最后的都城,也是北元的皇都。这里是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的封地。元世祖忽必烈北征,途经此地,建龙兴寺。明成祖曾在此宴请群臣。康熙大帝也曾幸临于此。达里诺尔在向人们展示旖旎风光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一、“应昌宝藏”之谜

  自达里诺尔湖向西2公里,便是元朝末都、北元皇都—应昌路遗址。应昌路亦称“鲁王城”。《元史》记载,特薛禅原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协从成吉思汗起兵,其女为成吉思汗的原配夫人。
  
  1214年,成吉思汗在达里诺尔湖驻夏,将赛罕坝、达来诺日、热水塘以北,西拉沐沦河以南至围场北部分封给特薛禅的儿子们。1270年,弘吉剌氏斡罗陈和他的妃子囊加真公主向朝廷请求在达里诺尔湖边建城以居,得忽必烈应允,建城设应昌府,后升为应昌路。1287年4月,忽必烈率军50万征讨乃颜,驻跸应昌路。1295年,特薛禅重孙蛮子台奉命讨伐叛军海都笃哇,一战告捷。元成宗晋封蛮子台为鲁王,统领山东济宁路。自此,人们称应昌路为鲁王城。



  鲁王城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设东南西门。城内设内城,呈方形,边长230米,初为鲁王府第,后为皇帝宫殿。粗大的汉白玉石基清晰可辨,古迹文物比比皆是。历史上,鲁王城是南接元上都、六大都,北连锡林浩特、和林、乌兰巴托的枢纽,也是中国南货北上的聚集地及旅蒙客商的货栈。当时,在鲁王城西山上建的白塔犹如路标,指示着驼队、商车的往来。公元1368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在明军的进逼下,撤出元大都——北京,北走应昌,在此城固守二年,1370年病故于应昌。顺帝子爱猷识里达腊在应昌路继位,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应昌路从此成为北元皇都。明初改应昌卫,明成祖失棣北征时曾四次驻跸应昌,后改清平镇,清初毁于火。应昌路这座元代的最后一座皇都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当地人很早就听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撤北京北走应昌时,带有大量的宝藏。《明史》记载,应昌失陷后,明军曾在此缴获大量金锭、玉册、镇圭、玉带、玉斧的珍宝。当地很久就传言,元顺帝从应昌逃遁时,将来不及带走的大量奇珍异宝沉入达里诺尔,或埋在曼陀山净梵天水云洞里。

  据当地旗志介绍,元代传国玉玺就是在达里诺尔湖畔发现的。史料记载,元顺帝逃到应昌时,就携带着传国玉玺,应昌失守,玉玺丢失。二百多年后,一牧羊人在湖畔见到玉玺。元后裔博硕克图汗所得。林丹汗灭博硕克图汗得玺,为苏泰太后所珍藏。1635年,林丹汗子降多尔衮,苏泰太后将玉玺献多尔衮。皇太极称帝时,在沈阳迎玺。日、俄等都已考察的名义在应昌路掠夺过文物等珍宝。



  1973年8月,在应昌路右城西200米沙坑子中曾出土“元中书分户部印”,铜制方形,重750克,是元代八思巴文印中的珍品,实物现存克什克腾博物馆。1978年8月,曾在曼陀山东山坡挖掘出元代窑藏,出土过钧窑豆绿印花大盘。考古学家苏赫曾断言,现在的应昌路遗址只是元代古遗址的一部分,达里诺尔附近肯定还有一个更大的元代古城遗址。如今,达里诺尔还埋藏有哪些宝藏,世人不得而知。

  二、“砧子山岩画”之谜

  砧子山位于达里诺尔北岸5公里,系火山喷发所形成的近于圆柱形山体,熔流至今历历在目。它突兀于广袤的贡格尔草原上,海拔1341.7米,相对高度110米,百里之外远望犹如铁匠用的砧子,故名。保存在砧子山上的岩画作品,目前发现7组35个个体,多为人物、虎、马、鹿等动物。这些岩画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期画上去的,至今未有定论。特别是砧子山岩画第四组图案有一不明动物,像一个横卧着的“恐龙”,昂首而立,作前行状。更令专家们费解。




  1973年8月,在应昌路右城西200米沙坑子中曾出土“元中书分户部印”,铜制方形,重750克,是元代八思巴文印中的珍品,实物现存克什克腾博物馆。1978年8月,曾在曼陀山东山坡挖掘出元代窑藏,出土过钧窑豆绿印花大盘。考古学家苏赫曾断言,现在的应昌路遗址只是元代古遗址的一部分,达里诺尔附近肯定还有一个更大的元代古城遗址。如今,达里诺尔还埋藏有哪些宝藏,世人不得而知。



  三、“湖底隧道”之谜

  达里诺尔南岸是曼陀山,海拔1364米。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蒙古乃蛮部反叛,元世祖皇帝忽必烈率军亲征,途经此地,驻跸应昌之夕,山巅一佛临空,现身金色,如影如幻……遂做佛事七昼夜”,终于一战得胜。元泰定二年(1325年),皇帝的姑姑鲁王妃大长公主普纳、鲁王桑哥不剌为志此事,曾在天然山洞旁建观音殿,名曰:龙兴寺,洞曰净梵天水云洞,现有龙兴寺碑刻和净凡水云洞遗址。净梵天水云洞在曼陀山东侧,高5米,宽6米,深6米。洞内又有一山洞,深不可测。仅容一人通过,现在已被沙土瘀埋。在洞口有一蘑菇形巨石,上刻文字十余个。有人说是蒙文、也有人说是梵文。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已模糊难认。距洞口不足百米,就是龙兴寺遗址,已经无任何痕迹,只见遍地青砖绿瓦。当地老人说这洞和达里诺尔海底连着呢。也有人说是藏宝洞。“文革”时期,有胆大的曾钻进数米,阴暗潮湿,冷风刺骨,无功而返。至今,也无人再敢冒险。

  四、“湖怪”之謎
  
  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80万年前)早期,由于地质构造变动,内蒙古高原有很大地区发生沉降,达里诺尔湖周围地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内陆湖海。至第三纪末,由于玄武岩的喷出和气候变干,湖涨积聚萎缩,构成了达里诺尔的轮廓,曼陀山和砧子山那时都是凸起在湖心的两个小岛。这两座山的湖水浪蚀痕至今清晰可见。大约距今千年左右,达里诺尔才定型今日的范围,面积238平方公里,湖深2――10米,最深13米。时间如此悠远,面积如此辽阔的达里诺尔会不会也能生长出类似“喀纳斯湖怪”的庞然大物呢?

  传说康熙驾临达里湖巡视,湖中鲫鱼王向康熙帝显示威风,想用自己的鳍遮住太阳。康熙帝说:一条臭鲫鱼瓜子有多大能耐,再大也成不了精。鲫鱼王顿时变小,以后再也长不大了。在岗更诺尔,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岗更湖畔住着一户牧民,家里养着一头勇猛的公牛。主人发现,这头公牛每次在湖边喝完水回到家,身上总是湿漉漉的。有一天,主人悄悄地跟上去一看,原来这头健壮的公牛正在和湖里的鲤鱼怪搏斗呢。这条鲤鱼一丈多长,眼似铜铃,口若血盆,须有尺长,金鳞闪闪。在主人的帮助下,公牛打败了鲤鱼怪。当地牧民还举行了庆祝大会。从此,人们就把岗更诺尔称为“牛泡子”。

  五、六十年代,附近渔民和牧民曾看见过达里诺尔有反常现象:一种说法是,晴朗的夜晚,在湖边钓鱼的人突然看到湖里浪花四溅,波涛汹涌,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向岸边游来,吓得钓鱼的人连钓竿都没拿就吓跑了;二是,在湖附近住的居民经常在夜晚看到湖中有亮光,一闪一闪的,好象是什么东西的眼睛发出的,贼亮贼亮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位摄影家到达里诺尔采风,就曾经拍摄过一张神秘莫测的照片,当他把这张表现达里诺尔湖的照片洗出来一看,照片上出现一个似浪非浪,似船非船,似鱼非鱼的东西。这么多年来仍然使他非常疑惑,也多次找人看过,但是谁也解释不了。至今,他仍保存着这张照片呢。

  五、“暖泉子”之謎

  冬天的达里诺尔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冰层厚度一般都在70厘米以上,数九寒天的时候,达一米以上。但是,当你走在湖面上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个冒着湖水的泉子,热气腾腾,渔民称之为“暖泉子”。而且是移动的,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漂浮不定。冬捕时,渔民最怕的就是“暖泉子”,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去。听渔民讲,过去还掉进过拉煤车,至今还沉在湖里呢。现在,每到冬捕时,渔场每天都派专人去寻找“暖泉子”,找到后就用雪堆围起来,以示警戒。有人说,“暖泉子”是从达里诺尔的“海眼”冒出的。但地质考察认为,达里诺尔的地下水源泉主要在达尔罕山下的大水泉和小水泉,不可能遍布整个湖底。那么,这些流动的“暖泉子”是如何形成的,以是如何主流动的呢?是不是像过去传说的那样,是湖中的大鱼用来呼吸的气孔呢?

 

 六、“冬捕破网”之谜
    
    达里诺尔渔场延续了中国北方原始传统的冬捕方式。“祭湖仪式”庄严肃穆的,“冰下走网”技艺超群,“起网”气势磅礴。达里诺尔冬捕成为一年四季之中最壮观、最豪迈的景象。冬捕时,工人们先从凿开的入网口下网,然后向两侧各走出约30米,再凿开近米厚的冰面,用两根长木杆绑上鱼网,从入网口放入水中,把铁叉放入前方冰眼拨动木杆,就象穿针引线一样穿杆走网。此时鱼网已经在冰下徐徐拉开了。就这样,每隔约30米远凿一次眼,用铁叉拨动木杆,如此两三次后,用拖拉机做牵引力,拖动鱼网大绳向前行进。两根木杆牵动鱼网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再凿开一个更大的出网口,然后两木杆会合于此,拽出木杆后,鱼网就合拢了,之后就等着捞鱼了。在冬捕时,渔民们最担心的就是拉不上网。原渔场捕捞队长给我们介绍说,有一年他带队在曼陀山后湖上打鱼。起网时,拉不上来。不只是什么东西拽住了。其他两个捕捞队都来帮忙。一直拽了三天才把网拉了上来。还有一个捕捞队,起网也起不来。第二年,冰湖融化,才在湖边找到了破碎的渔网。最惨的一个捕捞队,起网起不来,把大绳都拽断了,也没拽上来,至今也未找到渔网。
    
    达里诺尔是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湖底平缓,没有大石,也没有树木等,根本不可能挂住网。哪究竟是什么挂住了这偌大的渔网呢?渔民们至今也没找到原因。
七、“频发地震”之谜
    
    自有记载以来,克旗境内共发生地震22次,其中以达里诺尔为中心的就有10次之多。其中,ML4.0级以上的有两次。一次是1993年1月2日,发生了ML4.0级地震,发震时有强烈震感。再一次是2004年3月24日上午9时53分,发生了ML5.9级地震,震感强烈,出现悬挂物摇晃,窗户响动,土坯房掉土等现象。达里诺尔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湖周围有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突兀的火山口、火山锥、溶岩颈和微观火山地貌及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积物。达里诺尔火山群是东北九大火山群之一。达里诺尔频发地震的原因是不是和火山有关系呢?有的专家称,达里诺尔的火山群是死火山,800多万年了,任何活动的迹象都没有。哪频发的地震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八、“鱼类生存”之谜
    
    达里诺尔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华子鱼的瓦氏雅罗鱼。这些鱼都以肉鲜味美名誉四方。
    


    当年康熙大帝幸临草原,从达里诺尔湖捕鱼后,又在草原上采集了白蘑、山花椒一起烹制,鲜香美味使康熙帝胃口大开,并说吃了这里的鱼,朕便不想天下的鱼了。回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以后又多次派人来捕鱼,飞马送入京城。
    
    每年从清明到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类鱼产卵期,鱼群沿着河道溯流蜂拥而上,有时竟造成水流不畅。手脚轻盈的人可以踩鱼背过河而不致落入水中。华子鱼有顶着冰凌产卵的习惯。《王国维遗书》上记载“每三、四月间,自达里诺尔湖溯河而上之鱼,堵塞河渠,殆无空隙,人马皆不能过,渔儿烁之名盖本于此。”
    
    达里诺尔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陆湖,湖水的补给完全依靠周边的几条河流。由于地势的封闭,达里诺尔的湖水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盐碱。目前,湖水中盐的含量是5.6‰,湖水的总碱度在53.8毫克当量/升。达里诺尔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碱湖,pH值为9.6。我国渔业用水标准是;淡水的PH值为6.5-8.5,海水的PH值为7.5-8.5。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危害水生物的生存,使水生生物的族群逐渐变化,鱼类减少,甚至绝迹。这说明,湖里是不适应被称作瓦氏雅罗鱼的华子鱼生存的。而作为淡水鱼的瓦氏雅罗鱼却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形成了一个兴旺的族群。这就引起了鱼类专家的注意,有的鱼类专家称达里诺尔的华子鱼已经不是传统鱼类分类学上的华子鱼,它们可能是亚罗鱼家族中一个新的品种。要是那样的话,鱼类分类学上有多了一种新鱼“达里诺尔华子鱼”。目前,鱼类专家们正在研究探索中,希望尽快解开这个“谜团”。
 九、“天鹅之死”之谜
    
    达里诺尔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及集散地之一,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现已查明鸟类有16目36科16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大鸨、遗鸥、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2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鸟类物种优先序列的有27种。每当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汇集于此,形成了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可谓名符其实的“百鸟乐园”、“大天鹅的故乡”。据说2000年曾有6万多只白天鹅光临达里诺尔,场面极为壮观。但是,在鸟类迁徙过程中,达里诺尔经常发现鸟类断腿、折翅,甚至死亡现象。湖周边几条河流,经常看到漂浮的羽毛,有的血迹斑斑。
    
    赤峰市电视台曾专门报道过渔民救助受伤天鹅的故事。2001年,渔民从湖畔捡回了一只受伤的天鹅。身上有一道大口子,全是血。养了一个多月,也没好。就送到赤峰动物园了。去年,渔政队在湖东巡视,捡回来一只断腿的天鹅。养了半个月才飞走了。那末,这些天鹅是如何断腿、如何受伤的呢?据鸟类专家介绍,一般来讲,鸟类在飞行中,是不会摔下来的,除非是受到外力作用。尤其是擅长飞行的天鹅。当地牧民把天鹅当作“美丽的天使”,吉祥的征兆,忠诚的象征。不捡天鹅蛋,不捕捉天鹅,不破坏天鹅巢穴,已经成为牧民的习惯。加上当地保护措施得力,不会是人为的。所以,有人就说也许是被某些动物咬伤的,甚至说是被湖怪咬伤的。中国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唐锡阳分析了新疆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死亡的现象,他认为天鹅的死也许和水鼠有关。天鹅和水鼠共同生活在水里,水鼠的食物也是天鹅的食物,水鼠的洞穴就在天鹅的窝巢下面。至于水鼠会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会不会改变食性,会不会天鹅的蛋,咬不咬小天鹅的蛋?有的说可能,有的说不可能,现在还拿不出真凭实据。
    
    “天鹅之死”之谜,还需要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才能做出结论。
    
    十、“冬虫复活”之谜
    
    在达里诺尔,人们还一直对这样一件事情无法理解,那就是六十年代初期“冬虫复活”之谜。1965年2月,达里诺尔地区正是冰天雪地之际。一个牛倌早晨去贡格尔河放牛,突然发现冰面上全是虫子在爬,吓得他赶紧跑回去报告。此事一直上报到中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聂荣臻都对此事作了批示。当时,中央卫生部、国家科委、国防科委派去了专家、教授,会同自治区、盟旗等组成了“达里诺尔防疫指挥部”,共赴现场调查处理。经查在达里诺尔周围1.5万公顷的河流、湖泊的冰面上、草丛间等区域都有昆虫发现。当时是非常时期,人们议论纷纷,以为是敌人投掷的细菌。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对4029公顷重点地区进行了系统处理:火烧875公顷,药物毒杀981公顷,人工扑打和结合药杀2172公顷。经过30多天的调查,专家认为是反常的自然现象,昆虫提早出现造成的。但是,在寒冷的冬季,昆虫提前近两个月“复活”,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