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派对群交视频: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 健康话题 - 京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39:52

注册 登录
  • 论坛
  • 网页游戏
  • 默认风格
  • 欧美同学会
  • 动感分栏
  • 动感分栏hidden
  • 私人消息 (0)
  • 公共消息 (2)
  • 论坛任务 (0)
  • 系统消息 (0)
  • 好友消息 (0)
  • 帖子消息 (0)
京华论坛 » 健康话题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紫玉疑香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紫玉疑香 当前离线

UID
1465727 
帖子
1127 
主题
精华
积分
22560 
龙币
1160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0 
最后登录
2010-5-8 

论坛精英

 

帖子
1127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71 小时 
231# 跳转到 » 发表于 2009-2-2 18:37 | 只看该作者 京华论坛版主制度说明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2# 发表于 2009-2-3 07:10 | 只看该作者 春节常说的三星高照的三星是指哪三星?


    解释: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我国有句民谚:“三星高照,新年来到”。除夕夜,在迎春的鞭炮声中,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间隙中,您从朝着南面的窗户里向夜空望去,就会看到“三星”发着闪闪的蓝光直入眼帘。
   
  那么,究竟是哪“三星”呢?在夜空,牛郎星和他挑着的一对“儿女”是“三星”;天蝎座的“心宿”是“三星”,一颗大星两旁各有一小星;天鹅座的翅膀上也有三颗星……那些“三星”都是夏季夜空的重要角色,并不是迎接新年的“三星”。
   
  迎接新年的“三星”是猎户星座中由左向右的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民间称这“三星”为福星、禄星、寿星或福、禄、寿。这三颗亮星高照,象征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富裕。
   
  与其他“三星”不同,猎户座中的这三颗星排成一条直线,距离相等,亮度相同,均为2等星,而且都闪烁着青蓝色的光芒。
   
  怎么在夜空中找到这三颗星呢?猎户星座是冬季星座之王,主要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左上方一颗红星最亮,“三星”恰好在猎户星座的腰部,不难找到。
   
  除夕夜21时左右,“三星”升入正南方的天空,也是这一夜最高的位置,这就是“三星高照”的准确时刻。其实,这三颗星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只是在除夕夜,人们吃年夜饭合家团聚的时候,它们在空中升至最高,“三星高照,新年来到”就这样流传至今。 利用空间相册发图片帖 不丢图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3# 发表于 2009-2-3 07:11 | 只看该作者 压岁钱究竟是什么“钱”?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清代文人吴曼云的一首题为《压岁钱》的七绝诗。意思是说,压岁钱是百十铜钱用彩线串连起来的,它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过年时所需的东西。其实,压岁钱含义和作用并非如此简单。那么,压岁钱究竟是什么“钱”呢?

  据清代文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古代时,每逢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这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这种压岁钱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孩子的床脚。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压岁钱,就是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汉代特制的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始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开元通宝。

  到了唐朝时,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代通宝。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正如《燕京岁时记》记载的那样: “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清代咸丰重宝。

  

  ·民国一百文铜元。

  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现代百元大钞。

  到了1949年,那会儿要是有福气收到一百块的压岁钱。这听起来倒是挺唬人的,其实当时的一百块跟今天的一分钱差不多,也就能买俩没有什么包装的糖球儿。

  五十年代时,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呢!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一路那钱被死攥在手里直到捂出汗来,藏来藏去藏丢了的倒霉事也常有,那种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没什么两样儿。

  六十年代,压岁钱的行情见涨,也就两毛五毛的,钱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书、小炮儿、大米花儿。

  七十年代,春节拜年磕头的孩子,收个五块十块的压岁钱不成问题。

  八十年代,钱多了,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孩子成稀罕物儿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再也不搁手里攥着了,都让爹妈代管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压岁钱疯涨了起来,成百上千块已经不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形势了。而且压岁钱也不由爹妈代管了,成为孩子自由支配的财产。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4# 发表于 2009-2-3 07:1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女人过年不能干什么?


    逢年过节,在中国的民间有很多禁忌,尤其对于女人则有更多的忌讳,虽构不成风水传说,听起来似乎大有迷信之感,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趋吉避凶,祈求来年的好运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啊,谁不希望好运连连,吉祥满门呢?从古至今,新年习俗繁衍变化,展示着古人的信仰与风情。

  一、大年三十晚上,女人千万不能回娘家,一定要跟着丈夫的家人吃年饭。

  三十晚上,每家都要“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赶,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家家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为保证自家人欢乐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闯入,无论外人来说话、串门以至讨债,都会干扰家庭内部的欢乐,所以除夕之夜,对“家”之外的人一律拒绝。

   二、大年初一,千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勤快的事。

  古书曰,年初一开春吉祥。在这一天,避免流露“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不能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被雨淋,稀饭还代表着贫穷,吃了稀饭你就等着一辈子受穷吧!严禁洒、扫、倒垃圾、洗衣,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这个时候女人一定不能太勤快!女人做饭时,千万要小心谨慎,不要因一时疏忽而打破碗碟杯盘,否则就意味着这一年会有“破运”,若打破要及时补救破解,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落个吉祥。还需尽量不动刀剪和针线,一旦有差错,可能把财路剪断或不吉利。

  这一天女人千万不要催男人们起床,更不要叫着男人的姓名催促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也不要对着睡觉的人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三、大年初二,出嫁的女人回娘家,千万不能空着两只手。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门日。女儿回门是大喜之事,千万不能空着两手,要带着礼物回门,而且礼物为双,表示成双入对,以图吉利。虽让人有点男尊女卑之感,但这是古人必须规矩。

   四、大年初三,女人不能劳力费心,宴请宾客。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一定要静心在家休息。

   五、大年初四,祭灶日,女人千万不能外出。

  大年初四,恭迎灶神。这一天,是恭迎灶神回民间日,因为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果品,焚香点烛、施放鞭炮,以示恭迎。这一天女人不能外出,否则家则不成为家了。

   六、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女人不能动土。

  大年初五,拜财神、发利市,俗称“破五”。何谓“破五”?意为之前的禁忌都可破除,“初五隔开”。这一天,垃圾变成了“穷气”,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也称“五忙日”,禁止动土,尤其女人千万不能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七、大年初七,女人要随遇而安,千万不能动针线,动剪刀,更不能处罚孩子。

  大年初七,安顿身心,也称“人日”。据说,这日要是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要是阴雨,则表示疾病瘟疫生,故又称“七煞日”,许多事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远行等。  这一日女人千万不能动针线,动剪刀,更不能处罚孩子。

  当然,在过年期间,尽管有如此多的“不能”,但其实有些事情完全在于人的心态。遇到了自认为忌讳的事情,要学会给自己找平衡的借口。传说过去有两个秀才赶考,出门遇到了一口棺材,一个觉得这是十分忌讳的事,便自认倒霉,顿感沮丧:此次赶考一定无望!而另一个秀才天生乐观,看到此景,却很开心:棺材棺材,岂不是预示着官运亨通?可见人的心态不一样便能得出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说到底,还是古汉语博大精深,就看人们如何去理解了!

  对于这些古人这些过年的风俗,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文化,但不论是文化也好,迷信也罢,过年了,人们应该知道,喜庆的话多说,忌讳的事少做,一定会百利而无一害。

TOP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349 
主题
31 
精华
60 
积分
709686 
龙币
3786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35349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235# 发表于 2009-2-3 08:4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讲究可真多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6# 发表于 2009-2-4 07:31 | 只看该作者 晋商大院文化

    山西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山西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是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一、大院产生的历史条件

    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山西大院出现的社会基础,商人实力增强是山西大院产生的前提条件。明朝初期,朱元津出于扫清残余势力和巩固朱明封建王朝的目的,多次出兵塞北。为了解决驻边军队饷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在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九个军事重镇实行“开中”,商人以力役和实物向国家换取盐引专卖权,控制盐铁资源的国家政权则视边防军情缓急,定期或不定期召商输粮。这一政策对相邻九边的省份特别有利,山西、陕西商帮就在“开中”实施之后,以临近边镇的地利优势,捷足先登,成为国家第一批有合法身份的官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服务于政治的体制为商人与政权的沟通搭起了桥梁。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的一系列政策,对商人的发展十分有利。前期参与国家重大经济活动如盐商一类的商人。通过交结官府的活动,为其子弟争得以郡县学籍参加科考的权利。万历年间政府明令允许商家子弟参加科考,打破商人子弟不得为官的传统习惯,商家子弟从此堂而皇之明正言顺地步人仕途。

  清代捐纳制度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提供了最佳选择。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朝中央决定大规模削藩,为了弥补军饷不足,颁布捐纳政令,文职捐官始于此时。康熙本拟暂开捐例,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兵事之后,又有西安、永定河工以及青海兵事,捐例一开再开,文职可捐至郎中(正五品)、道员(正四品),武职可捐至把总(正七品)、千总(正六品)直至参将(正三品)。雍正、乾隆两朝,捐纳更加频繁,成为又一入仕途径。富有的票号商人积极为自身和子孙捐官买爵,平遥蔚字票号首任总经理毛鸿(岁羽),为家中从父亲到玄孙五代共31人捐得“将军”、“大夫”衔。大德通、大德恒票号财东祁县乔家,乔景僖授花翎员外郎,乔景侃花翎四品贡生,乔景信花翎二品衔补用道员。清初在张家口贸易发迹的山西介休范氏,因资助清兵有功,顺治赐范氏张家口房地,康熙时范氏后人范毓(香奇)“以武举授卫千总,以驼佐军,擢守备,累迁直隶天津总兵(正二品)。”类似的富贵之家,山西并不鲜见。类似的捐官记录举不胜举。捐得官职后的富有者,有了政府的庇护,活动限制较从前减少,财富聚积更加便捷。捐得官衔之后,扩建宅第的限制减少,宅院才能修建得更阔大更气派。房屋佩件装饰上就能显示官商和民商之别,如宅屋的脊兽通常都装饰鸱吻,此物性喜远眺,尊为房屋守护神,且古人认为鸱吻属水性,安放屋顶避免火灾。鸱吻在官商和民商的宅院中形状并不相同,太谷曹家、灵石王家、祁县渠家都是张嘴脊兽,祁县乔家则为闭口兽,对于商人,招财进宝多多益善,闭口脊兽有财不外露之含意;而对官商来说,做官理当为民说话,说话必得张口。商人都希望家族里有人捐官或科考入仕,有了一官半职时就会对外界张扬,以示其既富且贵的得意。

  山西商人实力增强是大院群落出现的直接原因。康熙南巡时曾经谈到:“夙闻东南巨商大贾,号称辐辏,今朕行历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良由晋风多俭,积累易饶,南人习俗奢靡,家无储蓄。”经过三四百年的商业积累,晚清山西商人的资财更加雄厚。晋绅刘大鹏在太谷私塾执教时记录了当地的富庶繁华:“太谷为晋川第一富区也,大商大贾多基本于此间。城镇村庄,亦多富室,放风俗奢侈为诸邑最。”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适遇冬标之期,故“今寓此,见夫街市之中,商旅往来,肩扛元宝,手握朱提(银锭的代称),如水之流,滔滔不断。”作者有感于富户被迫捐钱捐物一事:“嗟乎,太谷富户甚多,五百万金者一户,百万金者三四户,数十万金者数十户,数万金者则不计其数。”太原人刘大鹏的日记较杭州人徐珂的记载更详细,从中看出太谷商人的实力更强一些。有雄厚财力作后盾且可以捐得官职的人,在家乡大修宅第炫耀门庭不足为奇。关于民间修宅建第的资料比较欠缺,但清代山西商人实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无疑是大兴土木的必要前提。乾隆、嘉庆、道光几朝,山西商人的资本如滚雪球般地膨胀,外出经商的人将大批白银转入山西,临汾一地“方其盛时,自数百万数十万之家相望,饰亭台,聚古玩,买姣童于吴闾,购美玉于燕赵,比比也。”在恰克图从事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乾隆年间从事对外贸易,子孙相承,历经乾隆至宣统150多年。商业发展了,家宅也随之扩建,世荣堂与世和堂两处宅院就是常氏商业繁荣昌盛的证明,以至于清末车辋村形成了占地200余亩规模达到20多个院落1500多间房屋的常家一条街,蔚为壮观。正是因为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持,才能够修建如此宏伟的宅第。


二、大院的建筑文化


    建筑表述了文字语言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是器物、制度和观念三层文化的集中体现。住宅是人类实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度、观念和社会习俗的承载物,是历史文化的依托形式。

  清代对民居建筑的限制有所放松。确切地讲,清初以来实行捐纳后,积累了相当财富的富有者阶层为清廷解除困难的同时,也为门已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商民捐得官职,便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造房修宅摆排场。现存的山西大院,绝大多数是清中叶以来兴建的。山西票号兴起后,山西大院的规模上了一个新的档次,同治年间平遥票号财东侯殿元修建厂7间7檩的豪华住宅兼商号,这样的民居清代以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建筑超大规模的住宅群,被视作时皇权的挑战,此后候某因其修建豪华宅第而获罪。我们今天看到的山西大院,正堂最多不过5间,然而居室主人却在5间或3间的基地上,向高空发展,修建2层以上的广厦,构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道特别的人文景观。晋中保存完好且形成相当规模的祁县乔家、祁县渠家、太谷曹家以及灵石王家4个大院,以及榆次车辋村未修复的常家一条街,正房都不超过5间,楼高2至4层不等,就是对这种建筑制度的诠释。而在偏僻的临县碛口西湾村这个昔日水陆物资汇集处的清代陈氏民居,在交通较为便利的阳泉官沟张家大院,这类依山建势的城堡建筑中,也充分体现了正房不得超过5间的建筑规格。

  山西大院占地面积成千上万平方米,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是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采用单坡项,才使外墙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现在对外开放的几个大院也仅仅是当年规模的一部分,比如渠家当年的宅院就占据了祁县的半个县城,规模之宏大令今人折服。

  大院的总体布局,充满了民间吉庆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之情。乔家大院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正的双“喜”字,欢悦祥和尽在其中;王家大院巧妙地将其姓氏和前辈对子孙加官晋爵的热望寄托其中,以其内部相通之甬道呈显“王”字格局;而太谷三多堂则将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注入其中,院落呈“寿”字形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无处不在。以灵石王家来说,将建筑物布置成一个王字,符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解释“王’等时讲:“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贵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家姓氏与儒家思想在王氏大院中巧妙揉合一起,可谓是抢占天时地利人和之杰作了。有着经商传统的祁县人,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县城及附近镇子上就店铺林立,布号、盐在、钱庄、票号齐全,现在城中还有40余座多进院保存基本完好。这几十座大院,整体上是清一色的灰砖墙,上部沿墙顶处常用砖头露空砌成“士”字形或“吉”字形,表示房主人追求做官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门是建筑的入口关,也是建筑的门脸,地位和意义不言自明。宅以门户为冠带是一句古老的俗语,大院的门文化内容尤为丰富。清代风水书《阳宅撮要》讲:“大门者,合舍之外大门也,最为紧要,宜开本宅之上吉方。”所以山西大院院落朝南时,大门有意稍稍偏向东方,通常开在东南角上,民间称此为“抢阳”,阳光尽早照上门窗,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主动性。民间历来有高门出贵子的说法,为了福荫子孙,乔家大院的宅门建得富丽堂皇,厚实高大。窑洞般厚重的宅门上端,石刻行书“古风”二字,笔力遒劲,功底不凡,蕴藏着院落的气势,饱含着主人崇尚君子之德、古人之风的识见。琅环福地为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据称晋国张华游洞宫时,遇见一人,将其引至一处,只见大石中间,宫室嵯峨,别有天地,每室各陈奇书,张华观其书,多汉代以前事情,闻所未闻。张华问其地名,回答“琅环福地”。张华出洞,大门自闭。乔家就有一块“福种琅环”匾,此匾为当年山西巡抚丁宝铨所赠,在封疆大吏们的眼中,乔家宝物难以计数,当年的富有和气派由此可见一斑。

  门前设立泰山石敢当,是当时江南江北共有的建筑习俗。乔家大院的石敢当是一座大照壁,高1丈,宽9尺,青砖灰瓦,用料上乘,做工考究。正中镶嵌2米长、40公分宽的石雕,上部雕刻虎头,下部是莲花宝座浮雕,中间刻“泰山石敢当”几个大字。建筑文化中。石敢当的影响非常广泛。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民间传说大多与姜太公封神有关,姜子牙封神忘记了自己名姓,便自封为泰山石敢当。其他还有种种说法,然而都是取其镇宅避邪的功用。

  大院门边的青石或汉白玉柱础石、抱鼓石上,一般雕刻着狮子、神鹿、锦鸡、青云一类的图案,取屋舍平安、平步青云、禄在其中之吉祥。王家大院的一组抱鼓石,上图是延年松鹤、亮节竹枝对称,下图有盙中寿桃、簋中苹果,取平安长寿之谐音。盙、簋为古代祭祀器皿,用以盛食物,商周时代“盙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旧有“盙簋不饰”之语,比喻为官不正,“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盙簋不饰’”。不饰即不整饬,后来人们弹劾官员贪赃枉法,多用“盙簋不饰”一词。王家把盙簋礼器雕刻大院门口,意在告诫族中当官之人须清正廉洁,如此才会永保富贵荣华。

  大院主人居处的台阶最常见的为三级,蕴含着“连升三级”的吉祥语。下人或账房先生居室门前,通常只有一两级台阶,表示主仆身份有别和尊卑贵贱等级高低。曹家大院主楼前,有5级甚至9级台阶,屋舍拔地而起,凌空矗立,既显主人威严,又示身份高贵。当年日升昌的7间7檩宅,正房7开间,正厢房都为两层楼,由3个院落组成,院落逐层抬高,在最里面的正房屋顶上,还砌了照壁来提高正房高度,这也是山西大院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方法。寓意深刻,表述含蓄。人往高处走、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人类永远的追求。曹家三多堂为一条甬道分开的南北各三的院宅,北面为多子、多福、多寿院排列,老人居东,主人居中,子孙居西,立意在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而且设计了西高东低的一条甬道,与水往低处流的走向恰恰相反,宅中人迈出大门必朝西行,如此就能体现人往高处走的设想,实现步步登高的愿望。乔家大院从一号院的院门向里时,地平线逐一抬高,至最尽头的正屋,还要上几级。特别是山西这个多山之地,依山势建造住宅,更迎合了风水谶语“前低后高,子孙英豪”的说法。

  在山西大院群落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的雕梁画栋间蕴藏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从门窗到牌坊的各种石雕、砖雕、木雕艺术作品,承载了古老中国的传统习俗,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是用砖、石、瓦材料,以意、形、音的方式,或明示或暗寓蕴藏吉祥富含哲理的雅俗文化,双狮护(方言“护”音同“福”)门、五福捧寿(福寿安康)、凤戏牡丹(大富大责)、喜鹊登梅(喜上眉梢)、麒麟送子(贵子临门)、五子登科(光宗耀祖)、岁寒三友(松、竹、梅)、四狮护栏(事事如意)、一琴二白(琴为乐器,白为白菜,做官人家取一清二白之谐音)、猫蝶闹春(取耄耋之谐音)、渔樵耕读、出将入相、梅兰竹菊等等,不乏居室主人的情趣追求,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人的才华。和合二仙的雕刻,对当时以在外跑商为主要方式的山西商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史书载:宋朝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和合之神后来分为二神,称“和合二仙”,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和睦同心、生意顺利之意,将传说中的和合神仙雕刻门庭,可谓一举两得。尊迎“万回”之神,恰恰说明山西商人旅外经商的不易和家人对频繁远足他乡亲人的祈盼之情。三星高照也是大院中人最常见的一景,在主人所居门额上雕刻福禄寿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三星高照可谓是没有缺憾的人生。《尚书·洪范》载:世间有“五福:一曰寿,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常驻,主家安宁。于是借五只编幅环绕寿字图形,表达时人的共同追求。五幅捧寿图在历代汉族寺庙、宫殿中也都被作为吉祥寓意的装饰。在大院中常见的大幅壁雕如鹿鹤吉祥图,隐寓着大院主人对高官厚禄和常生不老的追求。保德县城的一处民居,门墙瓦当以寿字作图,墙由元宝状砖石垒成,瓦当间的凹陷处,以蝙蝠瓦衔接,既有便于房屋不积雨雪之功能,又有人文装饰的艺术效果,实则将福、禄(元宝墙)、寿三吉祥图案融为一体。保德民居中大都以孔雀首部装饰,取丹凤朝阳之意。祁县渠家大院雕刻将1至9的数字,巧妙嵌人雕刻艺术品,诸如一蔓千枝(多子多福)、和合二仙、三星高照、四狮护栏(事事时时如意)、五福捧寿、鹿鹤同春、七巧回文、八仙过海、八骏九狮,将大院装点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山西大院的八仙雕刻通常采用的是暗八仙手法,将民间传说的八仙所执宝葫芦、铁拐杖之类的神器嵌入长栏、门饰,祈求八位仙人暗中保佑。王家大院一幅石刻《四逸图》,表现了士大夫追求快乐健康的思想。姜太公钓鱼渭水边、诸葛亮躬耕南阳、严子陵退隐严濑、陶渊明隐居桃花源一类的历史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位置,打柴、钓鱼、读书、耕田是人生最大乐事,也是中国士大夫逃避现实时的最佳生活方式,皖派民居建筑中也有精美的四逸图雕。可以说,大院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承载体,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体现了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三、大院文化点滴集萃

    山西地处内陆,近代西方文化对晋人思想的冲击总体上并不大,因此清代中后期的山西大院主要体现了中国固有的道德和礼俗,如大院多为正偏结构,左右对称,中庭开阔,上高下低,尊卑有序,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如提倡中庸之道、讲说仁义道德以及敬业修身等方面,大院功不可没。然而封闭的大院文化无疑也产生了对人身的束缚,对思想的禁铜,从这个意义上看,大院文化又有一些消极影响。

  祁县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将宅第命名为“在中堂”,将“中庸”二字巧妙地嵌入其中,深刻的哲学含义和处世为人之道不言自明。乔家大院的百寿大照壁两旁有一副对联,为晚清名臣左宗棠所题:“损人欲以复无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标榜儒家“克已复礼”的个人修养,提倡道德文章的社会功能。横额为“履和”,古有“履仁”,为古代士大夫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在孔圣人看来,“刚、毅、木、讷近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质朴寡言是历代封建圣人标榜的美德,并为士大夫普遍接受。大院中“慎俭德”、“慎言语”、“仁周义溥”一类的匾额,将德行与做官行商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大院的一个文化特色。

  儒贾相通、义利相通观在清代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有学者认为,“乔氏家族经营商业成功的原因,就像乔家大院的建筑一样,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去了解。先从乔氏家族本身来说,他们经过200年的发展,始终维持兴盛,其家族的伦理规范与教养精神值得探究。乔氏家族发迹之初,以勤、俭、诚、义起家,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过好几个世纪仍能维持其家风,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虽说是住在方砖墁地、梁柱滚金的深宅,主人也不忘将表现高风亮节、君子德性的竹枝,雕刻在居室、门楹上。在那个年代,修竹茂林是君子所居之地,清代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叫作“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竹”,就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自我标榜和精神追求。大院主人借助竹的高风亮节,勉励自己实现“年年高”、“节节高”的人生目标。类似的文化还有许多,如“慎俭德”、“居之安”、“淳风”、“静观”、“洞达”、“诒多福”等等警言匾额,都显示出一定的文化品味。牌匾与牌坊有相同的功效,用砖、石、木等材料精心制作题写,既有装饰门面的作用,又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同时还可以展示宅第主人志向情趣,这类门联、楹联、匾额在大院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宣传封建礼教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如祁县渠家五进院的每一扇门额上,都刻写着修身养性的警言佳句,如乐天伦、德星朗耀、学吃亏、善为宝、慎俭德、慎言语、辑熙轩、读书乐、观光第、稍可轩、载籍之光、福禄尔康等等。晋南襄汾丁村的清代民居中,门楣上则留下了余庆、敦伦、循规、坦荡之类的字样。这其中既有做人处事的要诀,又有读书修身的提示。可以说,大院的一石一雕渗透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

  门匾和楹联是富贵人家标榜文人风雅最下功夫的地方。将吉语刻在门端,张显宅第主人的文化品味。灵石王家大院的宅第名字叫得温文尔雅,如凝瑞宅、敦厚宅,小院又有迎晖、整暇字样,与主人的身份学识相匹配。王家的敦厚宅中有五个月洞垂花门,门的构思巧妙精致,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衬托出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视觉艺术效果,门楣刻有“规圆矩方”四字,既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又在告诫后人做事要遵循一定之规。平遥城关镇上,也有一处凝瑞宅,表达了时人对瑞气盈门的共同期盼之情。曹家三多堂的中院统楼上,书“登高远眺”字样,步入曹家这座四层建筑,远近几十里地方尽收眼底,心胸顿时开阔。乔家、渠家大院也都有专供远眺的制高点。在乔家大院被称作明楼的二楼主楼上,挂着一块“光前裕后”的牌匾,同样内容的门匾在清代襄汾丁村的民居建筑中也尽占风光。将这四个字挂在乔家最显赫的地方,不外是提醒院中后人时时刻刻不忘光宗耀祖,造福后代。特别有趣的是三多堂多寿院(东院)的门匾“斗山天”,仅此三字就可以有三种吉祥释语:从字面看,由斗到山再到天,有越来越大的含义囊括其中,象征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如果换个方向读就是“天山斗”,方言谐音便是添三斗,作为商人起家的大家族,日添三斗充分表达出了主人企盼财源滚滚永无止境的心愿;再换一种解释,将斗读作去声时,斗山天就不乏吞吐日月之志和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了。这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字游戏,饱含了当时富足之家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会的一大缩影,虽说近代中国发生重大变化,但对山西人的习俗观念变化作用有限。在大院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新观念的冲撞微乎其微。宛如城堡建筑的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体现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内地古朴闭塞的民风,也体现出了近代山西人一定程度上的观念陈旧和保守性。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7# 发表于 2009-2-4 07:32 | 只看该作者 徽商文化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1271年-1368年)末明(1368年-1644年)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 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既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里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闽商文化


追寻闽商的足迹,如同翻觅一本厚重的史实。福建是个具有悠久经商传统的地方。远在4千多年前,昙石山文化已显现海洋文明的特征;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近代,厦门、福州位居五口通商之列,马尾船政文化辉煌一时。可以说,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子,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液,成为福建文化特有的禀赋。

闽商闯荡全球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中国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人南迁,导致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过剩的局面。同时,闽南和粤东北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农民没有土地是移民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地民众只能出洋谋生,以寻求生路。“福建地狭人稠”导致闽人外迁的雏形。

闽人崇商盛于元代。唐宋时期,迁徙的闽人为了谋生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搭上商船从泉州出发,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这些商品销往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如此周而复始。至元代,闽人已经有了固定的商业意识,一些商人因经商需求开始定居异国他邦,拓展商贸往来。可以说,闽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几百年,通过丝调之路,他们创造了东渡日本、北达欧亚、西至南北美洲、南抵东南亚各国的辉煌历史。

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则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最著名的是徽商、晋商,其次是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等商帮。这些商帮中,其中多数是中小商人,也有拥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富商大贾。也正是在此时,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的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万历年间李光绪说:“(泉州)安平市贾行遍郡国,北贾燕,南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渔夷之墟。”

可以说,明清时期,闽商能够在国内形成了颇具实力、商界不可小觑的闽商集团,这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分不开。枕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福建与内省的陆上交通极不方便,但由于面临大海,海运则成为与省外交通的特殊优势。福建海外贸易较发达,这不仅为福建注入大量资金,而且还带来许多海外洋货,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洋货为闽商从事国内贸易提供了客观条件。

有人这样形容闽籍商人:“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人。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

明清时期,闽商帮位列全国十大商帮第四位。历史的巨轮驶至今日,地处腹地,以“红顶商人”为代表,以“贾而好儒”为精神特质,以“官商紧密”为特点的晋、徽商帮已然湮没;地处沿海,以“民本”为生发力量,以外向型为特征的潮汕、宁波商帮则正不断穿越历史的跌宕起伏、狂风巨浪,渐行渐近,有了今日的辉煌阵势。而闽商帮,同样面向大海,同样自“民间”获得原生动力,也正从历史的烟尘中现身,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突现出伟岸身躯。

人们给予闽商精神以文字定义———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更为重要的是,“闽商”这个对福建、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贡献和影响的商人群体,其脉络在世人面前愈发清晰起来,闽商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追寻闽商的足迹,如同翻觅一本厚重的史实。福建是个具有悠久经商传统的地方。远在4千多年前,昙石山文化已显现海洋文明的特征;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近代,厦门、福州位居五口通商之列,马尾船政文化辉煌一时。可以说,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子,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液,成为福建文化特有的禀赋。

闽商闯荡全球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中国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人南迁,导致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过剩的局面。同时,闽南和粤东北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农民没有土地是移民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地民众只能出洋谋生,以寻求生路。“福建地狭人稠”导致闽人外迁的雏形。

闽人崇商盛于元代。唐宋时期,迁徙的闽人为了谋生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搭上商船从泉州出发,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这些商品销往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如此周而复始。至元代,闽人已经有了固定的商业意识,一些商人因经商需求开始定居异国他邦,拓展商贸往来。可以说,闽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几百年,通过丝调之路,他们创造了东渡日本、北达欧亚、西至南北美洲、南抵东南亚各国的辉煌历史。

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则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最著名的是徽商、晋商,其次是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等商帮。这些商帮中,其中多数是中小商人,也有拥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富商大贾。也正是在此时,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的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万历年间李光绪说:“(泉州)安平市贾行遍郡国,北贾燕,南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渔夷之墟。”

可以说,明清时期,闽商能够在国内形成了颇具实力、商界不可小觑的闽商集团,这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分不开。枕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福建与内省的陆上交通极不方便,但由于面临大海,海运则成为与省外交通的特殊优势。福建海外贸易较发达,这不仅为福建注入大量资金,而且还带来许多海外洋货,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洋货为闽商从事国内贸易提供了客观条件。

有人这样形容闽籍商人:“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人。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

明清时期,闽商帮位列全国十大商帮第四位。历史的巨轮驶至今日,地处腹地,以“红顶商人”为代表,以“贾而好儒”为精神特质,以“官商紧密”为特点的晋、徽商帮已然湮没;地处沿海,以“民本”为生发力量,以外向型为特征的潮汕、宁波商帮则正不断穿越历史的跌宕起伏、狂风巨浪,渐行渐近,有了今日的辉煌阵势。而闽商帮,同样面向大海,同样自“民间”获得原生动力,也正从历史的烟尘中现身,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突现出伟岸身躯。

人们给予闽商精神以文字定义———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更为重要的是,“闽商”这个对福建、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贡献和影响的商人群体,其脉络在世人面前愈发清晰起来,闽商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浙商文化

,浙商是近代才崛起,且在学术界上并不响亮的名词。我曾经探访过南宋状元陈亮“义利并举”的浙中学派的倡导者的故土永康;也曾经到过拨浪鼓之乡义乌,探究中国最早的市场经济文化的起源,但一直没有看到学术界对“浙商”这一概念的论证和阐述。

但如果因此说浙商历史短暂是没有道理的。在《史记》记载中,中国最早的大商人,也就是后代商人的鼻祖“陶朱公”范蠡(公元前473年)就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名臣。而南宋时期浙中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义利并举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8世纪,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与上海口岸的开放更是为浙江商人提供了历史舞台。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群体对上海近代化的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宁波帮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也留下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给予宁波帮“无宁不成市”的评价。现代宁波帮更是涌现了船王包玉刚和香港董建华之父董浩云等代表。

除了宁波帮以外,浙江许多地方都有着悠久的民间经商的历史。在义乌,拨浪鼓文化在清乾隆时就已经兴盛。而浙江人天生就有一种经商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特殊时期,温州、宁波、义乌、台州、永康等地的百姓却“顶风作案”,而一些地方的领导也对此“心知肚明”。但本书所介绍的只是指改革开放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在市场经济的商海中搏击的浙江企业家的部分代表人物。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也有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国企掌门人;有现代“儒商”和“资本玩家”;还有正在成长的新一代的知识型的企业家。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浙商所固有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

那么,浙商与其他三大商帮究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经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浙商在历史上就是各大商帮的合作者和竞争者。晋商与浙商交易丝、绸、茶、米;徽商东进苏杭而至杨帆入海。徽商代表胡雪岩又兼具浙商身份。其代表作——胡庆余堂更是以历史见证物的身份留在了杭州;其末代传人冯根生在承继其老财东的经营思想的同时演绎了一曲现代浙商的诗篇。总而言之,浙商吸收了以上三大商帮的许多精华,比如晋商的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徽商仁义诚信的儒商文化;潮商的冒险精神和学习精神等等。但浙商之所以能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无论晋商、徽商,其本质都是官商;而浙商是“民商”。晋商与封建政府紧密相连的关系;徽商的“商而优则仕”的思想都注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与内在动力的局限性。而浙江经济从本质特征上说,是一种“民本经济”。所以,“浙商”与“晋商”,“徽商”的区别,前两者如果可以称为“官商”的话,“浙商”应该可以称为“民商”。

如果说,“官商”是封建时代的产物,那么到了现代的市场经济时代;其经济界的主角也必然要由“民商”来扮演。而所谓“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也正是“民商”的精神。悠久的历史和渊远的文化背景,以及“百工之乡”地利,使得这个“百工之乡”成了“百姓经济”肥沃的土壤。这也使得浙江在全国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时候就能放手让成千上万的“民商”自由搏击,使得浙江的民营经济一枝独秀。这也正是浙江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的原因。

“浙商”与“晋商”、“徽商”的第二个区别在于产业发展的能力。“晋商”虽然形成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两大劲旅,但最终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而“徽商”由于“官本位”的思想没有致力于产业投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即可概括为“簇群经济”。这是以专业分工的高度细化和集中化为特征产业经济的。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近年来,浙江各地涌现了成百上千个专业生产的专业村、专业镇。其中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区500多个,而且,浙江的产业群越来越大,以至许多专家把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与意大利的产业区相比较。记者在采访中常常听到企业家朋友这样的豪言:“为了实现产业报国之梦,国外公司拿两倍、三倍于我的企业资产的现金在我的面前也决不动心。”“我们的未来是在非常尖端的产业里与世界巨头对抗,在对抗中我们也许会失败,但我们仍然要参与这种对抗……”而许许多多的“鲁冠球”、“南存辉”、“王建沂”们正在努力着,迎接着国际产业大转移。而当前发达国家正加紧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市场经济十分活跃的浙江地区正成为外商首选的对象。因而,浙商群体正自觉地将打造“世界工厂”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8# 发表于 2009-2-4 07:33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花糕、菊花美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人们每逢重阳节,都要吃花糕,喝菊花酒。   

花糕,即菊花糕点,是九九重阳的节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花糕质地酥松适口,有干鲜果树的混合异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点。   

在重阳节,人们还要饮象征吉样、祛灾免祸的菊花酒。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以后就得盛行。由于菊花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誉为“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药酒。   

古代把重阳节看作吉祥、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位中最高的数,古代称“九”为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九月九,恰逢至数相迂,两阳相叠,故尔得名“重阳”。九月,正是菊花盛开时令,又有“菊月”之称。吃菊花饮菊花酒,同重阳节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予。   

时至今日,每逢重阳节到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亲朋邀集,结伴呼从,登高赏菊,宴饮大贺吉样,尽情欢乐。




重阳节与重阳糕

重阳佳节是中国人民一个登山游玩的节日,而且美食佳酿颇为丰富。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人们有佩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   

“重阳”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名著《周易》一书。《周易》里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而“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又谓“重九”。   

重阳节开始于古代农事庆祝活动,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古老而又充满健康活力和生活情趣的佳节之一。   

在重阳节习俗中,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是一种象征合家欢乐和吉祥如意的习俗。酒与中文的“久”谐音,意为长久;糕,高谐音,寓义生活步步高,但愿人长久。   

重阳糕花色很多,既有油糖果、炉氽的,也有发面垒果蒸的,还有用江米、黄米捣成的。   

重阳糕食俗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用花粉制作各种食品,重阳糕实际上是中国食文化中的一种新清食物——花卉食物。




重阳节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而后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中国人以九为阳数,故九月九日为“重阳”之称。重阳节正值秋收完毕,谷物入仓,水果鲜美,鱼蟹肥硕,秋高气爽,风光宜人。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节尤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每到这一天,文人雅士都要相聚一起举办文会宴,佳肴美食,赋诗唱和,畅饮通宵。




腊八粥的传说

腊月初八中国人有吃腊八粥习俗。此习俗传自印度对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的纪念。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至今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端午节吃透搪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代一个小城镇--淮安,城内有一个小茶食店,店里有父女两人,姑娘乳名叫莲儿,才十六岁,生得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糕点。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顾客盈门。   

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可气坏了那些大字号的茶食店店主们。一天,他们把全城茶食业同行召集在一起,莲儿的父亲也被邀来。一个大店主说:“端午节快到了,大家该想想,能不能制作一种新奇、独特、外地没有的应节糕点啊!”别的店主们纷纷应和:“对呀,对呀!”停了一会,有人对莲儿父亲说:“你家莲儿姑娘心眼伶俐,手艺精巧,你回去何不叫她翻翻花样,拿出一手来给同行看看呢?!”莲儿父亲知道这些人存心捉弄他。只好含糊地回答:“难啊。”   

莲儿父亲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莲儿。莲儿说;“他们想捉弄我啊,我倒要搞出点名堂来给他们看看!”莲儿盘算了一夜,第二天就动手把平时卖糕点积下的各种各样的碎屑儿,统统收拢在一起,过了秤,算了算斤两,再兑上些新鲜面粉,揉和成大面团儿。接着切成小方块儿,再用刀顺着每个块儿的正中划一条浅浅的沟纹。随即引火烧锅,倒入麻油,放进油里炸熟,再捞起来放在铁丝络上晾,然后装进瓷皿,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儿,调和而成。   

隔了一天,莲儿打开大瓷皿一看,饼儿在甜汁里泡浸了一天,卤汁大半都渗进去,已经变得松软酥透了。她用筷子拣起来尝尝,又甜又香,又酥又粘。她高兴地朝店堂喊道:“爹,成功啦!”父亲跑来一看,莲儿用筷子拣起一块饼儿递进他嘴里,一尝,真是又惊又喜。他问姑娘:“这种新糕点该起个什么名字呀”?莲儿想了想说:“就叫它‘透糖’好啦,糖卤儿都渗到饼里嘛!”父亲频频点头:“叫‘透糖’?行行行!”   

端午节前两天,莲儿店里的透糖上市啦,全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顾客们觉得新鲜,争着要买到一尝,人人赞不绝口。接连五、六天,做出的透糖一拿到店里,很快就卖光了。   

消息一传开,那些原先想捉弄莲儿的大茶食店店主们,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为了做生意挣钱,也只得硬着头皮去向莲儿讨教。都照着莲儿教给的方法制作透糖,大量应市。从那以后,家家户户端午吃透糖,就成为淮安的一种民俗了。



月饼



月饼又被称为:“国饼”或“龙饼”。   

月饼是源于几千年前的传统节日食品。月饼不仅表现了食品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更是一种能表现大自然景观的文化美食。中秋月饼美在风味、美在造型、美在色彩、美在纯真、美在包装、美在艺术。月饼不仅让人一饱口福,而且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月饼是精致食品与精美包装组成的艺术品。质量上乘的月饼配上诗情画意、艺术精美的包装,不仅身价倍增,又使人从中得到美的艺术享受。现代的豪华宫灯盒、莲花转盒、音乐旋转盒等,既有现代气息,又古色古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   

月饼与5000多年中华民族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文学经典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吃饼赏月,对酒当歌,作诗娱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动人的诗句,美好的祝福,充分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无穷韵味。   

月饼是爱情、友情的象征。在中秋节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月饼,互相祝福,表达了真挚的爱情。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更为佳节添加了一番情趣。   

月饼是乡情、亲情的象征。几乎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各地,在中秋节这一天都会吃饼赏月、望月思乡。月饼能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表达美好的祝福。同事和朋友之间送上一份月饼表达了互相之间亲密的友情;向老人送上一份七星伴月、福星高照等月饼,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美好祝福。   

月饼,可以说是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缩影。




春节赠橘的风俗


在中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 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春节与吃年糕

春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大年初一这一天,北方地区家家要吃饺子,而南方有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则是户户吃年糕,并有南式、北式之别。南式尤以广东、苏州年糕为最 佳期。   

苏式糖年糕历史悠久,名传中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苏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在古代曾是吴国都城。当时吴王阖闾从当时军事需要出发,命名将伍子胥筑城,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吴王很高兴,召集众将欢宴庆功,独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伍子胥回营后,悄悄嘱咐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后来伍子胥遭诬陷,自刎身亡,吴国亡于越国。居民断食,饿殍遍野。这时,随从众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众民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于是百姓把这些“糯米城砖”用来作为食物解决了一时的困难。苏州人民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迹,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他。以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苏州的年糕,以苏州市观前街“稻香村茶食店”制作的最好,分为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红、白糖年糕, 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揉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猪油年糕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四种。其特点: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它独特的食用方法是将糕切成薄片,沾上蛋液(略加面粉调匀),入热油锅内氽熟即可食用。




春 节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春节,古代称为“元旦”、“元日”等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改称“春节”。

    春节时,各地的节日食俗因地而异。北方人普遍吃饺子、面条和年糕。南方普遍的风俗是吃元宵、面条和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肠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取吃年糕,有“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




屈原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习惯所称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就是开端,而“午”和“五”古时互为通用,故称端午节。

    这一天,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故六朝以来,人们便把这个节日和纪念屈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屈原名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政治上主张任用贤能,联齐抗秦,颇受楚怀王的信任,委以三闾大夫要职,但后来楚怀王偏听亲秦派的挑拨离间,谗口中伤,而遭致冷落。到荒淫昏庸的楚镶王时,更把他放逐于汉北,过着长期流浪的生活。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传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就是为把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而来的,屈原投江后,沿江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所吞食,便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一举动便逐渐演化成为今天文体活动内容的赛龙舟了。




少数民族过春节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粽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吃不上饺子不算过年

    吃上饺子才算过年,这是中国北方人过春节不可更改的习俗。   

    初一这顿饺子因此不比平日的饺子,有特殊的意义。初一吃饺子的风俗,古代把饺子称为“扁食”。直到现在北京人有的还把饺子叫“扁食”,或者叫“煮饽饽”。   

    初一的饺子大年三十就得捏好,不光捏得够初一吃的,还得够初五以内数日食用的,因为这几天是忌讳动刀的。初一的饺子馅,一般是猪肉白菜,或者猪肉韭黄,或者羊肉胡萝卜的。   

    为了渲染节日气氛,主妇们在包饺子时将一两枚硬币包在其中,并提示大家谁吃着谁有福气,于是这顿饺子伴着外面的鞭炮,吃得格外热闹,直到硬币各有其主。饺子蘸上腊八醋,就着腊八蒜吃得更香。




台湾的民间年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围炉:

    在台湾,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鱼圆(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团圆。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意。全鸡的“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蚶,台湾诘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围炉”进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留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走春”:

    是台湾民间对“拜年”的一种俗语,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说些吉利话,主人都会拿出以朱红色木盒或九龙盘盛的糖果,并端甜茶,热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间的亲密。客人告辞离去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   

吃长年菜:

    新年春节里,台湾同胞有一种吃长年菜的习惯。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那种茎叶很长,带有苦味的芥菜。他们认为这种菜,叶长,丝长,象征命长。有的人在煮时还故意加上一些长长的粉丝,说这样绵绵不断,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一般人都知道,蔬菜具有吸油的功能。新年春节里,大鱼大肉,油油腻腻的,吃点蔬菜不仅可以解油,而且还能调剂胃口。所以,台湾同胞新年春节里吃“长年菜”的习惯,是一种很符合科学的饮食之道。   

避债戏:

    过去,台湾过年时,民间有这样一项别开生面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节目——“避债戏”,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庙演戏。那些欠有别人债款而年前又无法还清的人,为了躲避债主上门催债,便偷偷地跑到庙前的“避债戏”台前“看戏”这时,如果讨债或收账的人,硬是闯到“避债戏”台下来找人要钱的话,不仅会惹起“公愤”,而且必遭“群打”,讨个没趣。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这样,那些躲债的“看戏”者,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欢度”新年了。这一习俗,如今在台湾民间的一些乡村里仍然保持。




元宵节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   

    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是以后的事。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当时的玩灯、赏灯,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




传统腊八节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简称“腊八”,也叫“佛成道节”。   

    在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祀仪,常在新旧接替时,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以此来祈福求祥,避灾驱邪。当时,腊、猎如同一字,猎字原意为“合”,并有“接”的意思,古人就把这种祭祀称为“腊祭”,于是是冬至的十二月就被称为“腊月”了。当时每年的腊月,奴隶主都要举行“腊祭”,以求祖先神灵保佑。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从先秦起,“腊日”是当作年节来过的,但当时并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将“腊八节”固定在初八这天,是以后的事了。   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成道节”是源于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绝欲修行。一日饥饿劳顿,昏倒在地,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各种黏米、糯米、野果、山泉水煮成“乳糜”粥相救,醒后独坐菩提树下,静观默想,终于在腊月八日悟道成佛。从此之后,佛教徒都取新解谷果,洗净器皿,熬成粥,以供奉佛祖,并举行群僧集会,诵经演法,喝“腊八粥”,以示纪念。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至今已经演变成了食月饼的习俗了。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39# 发表于 2009-2-4 07:33 | 只看该作者 佛教烧香 拜佛的正确方法


烧香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每年春节的家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拜。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了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烧香礼拜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奉为“地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谢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的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因),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能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虞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烧香成灰是表示无私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众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自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象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的大香还是小香而分别赐富呢?

有人一定要烧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众生,烧大香稍有不慎就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大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统一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的法师们也会为你祈福。

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量,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之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可以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得超过三支香最为适宜。

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先插在香炉,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容易引起大患,炼伤自己或他人;也容易烧坏拜垫等器物;更是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又不如法。

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对于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的受持读诵,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处世待人接物之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何为开光?开光有什么作用?

开光简单讲就是请诸佛入驻器物。

开光复杂讲必须是在佛教寺庙中由方丈选择吉利的时辰即适合开光的时辰,吉时一到,由方丈和主持亲自装脏、做法、念经、念咒语等一系列的请佛法事,此法事一般要持续1-3个时辰,持续三到七天,经过此开光法事后,佛像、佛珠、挂件等器物就具备了佛入驻的灵性,具有保佑平安、带来好运、辟邪、祛晦气、增财、镇宅等作用。

2、如何选择供佛像的地方?

单独一间房屋最好,如果没有,在书房或其他清净的房间也可,但要收拾干净,在佛像的上面遮块黄色或红色净布,不拜时把布放下。佛像最好向东,拜佛的人向西诚拜,但也不是绝对,根据情况,只要心诚,任何方向都是灵验的。

3、如何选择供品?

通常可选择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素物中的几种即可,但决不能供奉酒和荤菜、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4、如何烧香点烛?

香、烛是心香和心光的象征,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都有心香和心光,但大多被妄想、执着所蒙敝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所有的心香和心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因此香只可点一柱或三柱,烛只要有光亮即可,并不是香、烛越多越好,只要心诚,就一定能得到供养的功德。

(注:香是一种通经工具,即通过香烟让佛菩萨知道你的心愿或祈福。上香必须磕头(3-9个)香不必天天上,有事之前上香让佛菩萨知晓给予您及家人无边的佛力加持和保佑,让诸人诸事平安、顺利、成功。)

5、如何为佛行礼?

对佛行礼有磕头、作揖、鞠躬、合掌几种方式。磕头礼最为恭敬,所以最能无罪、得福。拜佛最好应在早起或晚初始前的清净人少时,最好先用专用皂(般若花拜佛净手香皂)净手,漱口,再到开光佛像前献水、焚香。焚香时双手平捏住香的下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把香举过头顶,鞠躬,上香,合掌心诚的向佛说出你的心愿。然后对佛行礼。

(注:跪拜时,两手先合掌于胸前,合掌应两掌中间留有空隙,然后两手掌心向下扶地,双膝跪下,额头着地,双手翻转掌心向上,然后额头抬起,收起两手合掌于胸前,起身站立,合掌行鞠躬礼,后退离开席座,不可转身背对佛像离开席座。)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240# 发表于 2009-2-4 07:34 | 只看该作者 歇后语

一屁股坐到苇棵里——碰上茬了.

一屁股坐到葛针上——净刺。

一屁股坐到冰凌上——冷门。

一把手擦屁股——满抹。


一两棉花一张弓一慢弹慢弹(慢谈慢谈)。

一根筷子叨藕菜一专拣眼子挑。一张纸画个鼻子一面子不小。

一百只麻雀炒一盘一一窝小嘴。一把柴禾不拾一没啥可烧。

一个槽上拴两个叫驴一不踢就扒。一个指头和面一捣捣刺刺。

一屁股坐到苇棵里一碰上茬了.一屁股坐到葛针上一净刺。

一屁股坐到冰凌上 一冷门。一把手擦屁股一满抹。

一窝子老鼠打架一卿卿喳喳。一篮子虾倒在地上一数不清头。

一人一面镜子一各自对照。一出戏两人唱一腔调不一。

一人一把胡琴一各拉各的。一分钱买俩小猪一贱畜牲。

一根火棍两半截一分的太薄。一个教师一路拳一各有各的打法。

一头栽到酒缸里一成了醉(罪)人。

一块木板做扇门一一点缝没有。一根筷子吃扁食一一扑楞角。

二 画

七个端子打油一掂(颠)三倒四。七月的荷花一一时鲜。

二十一天不出鸡一坏蛋。二斤半的鲤鱼一离它不成席。

二亩地点一棵豆角一太信种。二分钱买碗面条一小吃小喝。

二虎把门一难出难进。二大娘的闺女一又远一门。

八个歪头坐一桌一各有偏向。八个歪头站一行一互相看不齐(起)

八月十五贴门神一晚了大半年。八月的藕一正嫩。

十字街口贴告示一众所周知。十一个人走两行一人五人六。

十个指头挠痒—一道子多。入秋的高粱一老米红。

十字街口挂钟表一群众观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缺一少十。

十字街口死罪犯一坏人挡道。八十年的干姜一老味。

三 画

乡里老头坐石滚一场(长)里看。口袋里放牛梭子一内里有弯。

土地奶奶坐月子一养神。飞机上挂茶壶一高水瓶(平)。

飞机上喊二黄一高腔高调。小寡妇上坟一痛哭一场。

小和尚念经一有口无心。小庙里的鬼一受不了大香火。

土地爷放屁一神气。小葱拌豆腐一一清二白。

小猪拴在门坎上一里外拱。小偷跑到磨行里一一无可取。

小猪子抢食一吃里扒外。小二姐割豆子一一铺归一铺。

小孩买个花棒捶一沾沾自喜。小鸟人笼—一身不由己。

三眼枪打兔子一没有准头。上街不带钱一闲溜。

下 出太阳一假晴(情)才 三个和尚买水吃~靠住了.

三品官当七品用一压级太狠.王仙姑撒泼一装神弄鬼。

六辈子得儿一七辈(齐备)了。大闺女坐轿一又哭又笑。

千里坐官一为了吃穿。下雨不打伞一紧淋。

刀打豆腐一两面光。小米跑到锅盖上一熬出来了。

万岁爷的厕所一一没有咱的粪(份)。

上鞋不用锥子一针(真)管 0 门神里卷灶爷一画里有画(话里有话人

四 画

王小二的磨一有眼无珠。王始爹·。一占大便宜。

父子猜拳一爷俩好。木工吊线一睁只眼闭只眼。

电灯泡上对火一无知无识。反贴门神一不对脸。

风箱换个鼓风机一一个比一个会吹。

公鸡头上一块肉一大小是个冠(官)。

吴麻子的外号一坑人。水里泡豆芽一自高自大。

牛犊子跟虎玩一不知利害。

五 画

打井的吃饭一上来了。打场不带捞石一光滚(棍)。

打鼓的放届一趁点子。正月十五贴门神一晚了半个月。

头上长疮脚下流脓一坏透了。石膏点豆腐一一物降一物。

出家人不爱财一多多益善。失火挨板子一双晦气。

出工老八分一好坏一样。对着井筒子放届一有圆音(原因人

四十五里不换肩一抬硬杠。出窑的砖一定型了。

石榴树做棺材一横竖不够料。打鱼人回家一不在湖(乎)。

乌鸦飞到猪身上一黑压黑。胡同里逮牛一磨不开头。

半夜搂石滚一你热它凉。石滚皮撵鸭子一不死命憋的。

对着镜子作揖一自己恭维自己。包公的铡—一上边有风(封)。

六 画

老文母娘的嫂子一大岳母(约摸)。

老鼠啃书本一咬文嚼字。老鼠跑到磨眼里一路多行不通。

老鼠爬到扫帚上一条条路窄。老太婆吃豆腐一正对牙口。

老太婆做寿衣一自觉活不长。老驴吃荆条一肚里会编。

老虎吃蚂蚌一不顶饿。老包断案一向理不向人。

光腚压屋脊一四邻八家看不惯。吊死鬼抹粉一死要面子。

光腚束腰带一多一道子。西瓜掉到油篓里一大滑蛋。

早起碰到抬轿的一出门见喜。阎王爷贴布告一鬼话连篇。

阎王请客'一鬼上门。阎王的外甥一小鬼精。

李逵卖炭一人黑货也黑。

爷俩赶集一一大一小。戏台上叫爹娘一嘴上亲。

孙悟空保唐僧一忠心耿耿。冰库里说话一冷言冷语。

光腚打仗一轻装上阵。吊死鬼喝陈醋一酸死人。

老妈子跳井一尖(坚)脚(决)到底。

连鬓胡子吹喇叭一毛鼓(估)。灯笼起火一八成蜡(拉)倒了。

曲水寺的和尚一不懂经。竹筒倒豆子一干干净净。

旱鸭子过河一不知深浅。阴阳先生摔罗盘一发誓不干本行。

年三十打死个兔子一有它没它都过年。

张飞纫针一大眼瞪小眼。关公战秦琼一胡扯八诌。

杀鸡取蛋一且顾眼前。光腚胜穿裙子一省事不雅观。

光头梳辫子一没发(法)。老公鸡戴眼镜一冠(官)不大架不小。

老虎拉车一无人赶(敢)。年三十晾衣服一今年不干明年干。

包拯铡包勉一公事公办。肉汤子洗脸—一荤(昏)头荤(昏)脑。

吸烟烧枕头—一不怨别人。

七 画

坐轿耍跟头—一不识抬举* 杉木条子盖猪圈—一大材小用。

驴跟牛抵头—一全凭脸上。豆腐渣上船—一不是好货。

豆腐掉到灰窝里—一吹打不得。近视眼看月亮—一好大的星(性)。

两手攥空拳一—一无所有。弟兄分家争勺子—一斤斤计较。

两狗咬架—一以牙还牙。秀才打更—一穷的无法。

扳倒树掏老鸹—一干牢稳事。赤脚戴纱帽—一上下不似趁。

请客不来—一坏莱。两个哑巴告状—一对憋。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床底下拍皮球—一跳不高。

吹着步上找裂缝—一有意寻错。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明摆着。

秃子脱帽—一头一明(名)。县太爷跳河—一有湿(失)官体。

县太爷迷方向—一糊涂官糊涂走。县太爷跑反—一乱狠了。

县太爷喊二黄—一官腔官调。豆芽炒虾米—一两不直(值)。

肚子里撑船—一内行。拉着胡子上船—一牵须(谦虚)过渡(度人

花轿后跟个老和尚—一这算哪门亲。

八 画

放屁添风—一无济于世(事)。雨天打小孩—一闲着没事了。

狗逮老鼠—一多管闲事。狗逮老鼠猫看家—一就生避熟。

狗咬屁股—一啃腚(肯定)。草窝里趴状元—一埋没人才。

放屁脱裤子—一自找麻烦。卖梨膏的住楼—一熬上去了。

县老爷下轿—一步(不)行。狐狸嫁黄狗——一对骚货。

和尚买蓖子—一没啥可梳(说)。和尚庙里借梳子—一找错门了。

炕房里的鸡蛋—一不攻自破。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

刷锅水洗脸—一想净又落脏。属豆腐乳的—一闻着臭吃着香。

金子给个铜价钱—一不成生意。罗锅腰上山—一前(钱)紧。

买个兔子不剥头—一留着面子。泥佛爷坐公堂—一死官僚。

放尼拉椅子—一遮羞。属榆木疙瘩的—一难开窍。

属生姜的—一越老越辣。狐狸和狗拜把子—一狐群狗党。

治好病打先生—一恩将仇报。趴在磨上做梦—一想转点子。

卖狗皮膏药出身—一哄死人不偿命。泥巴狗子作阴天—一上下乱翻花。

掂着拐棍下煤窑—一捣煤(倒霉)。宋玉的弟弟—一宋(送)四(死)。

张飞卖刺猬—一人强货扎手。张飞绣花—一粗中有细。

和尚不吃水豆腐—一怪斋(哉)。卖花圈的咬牙—一恨人不死。

九 画

歪嘴子吹火——一股斜气。秋天的蚂蚌—一好景不长。

炮店里失火——一响百响。南天门挂个驴蹄子—一不是凡橛(脚)。

砍一斧头锯一锯—一不对楂口。砂磨刀—一于糙(造)。

挖塘甩泥鳅——一举两得。抬麦的打烧饼—一卖一个赚一个。

兔子的奶奶—一老黄脚。茶壶里煮饺子—一肚里有货掏不出。

闺女穿她娘的鞋—一老样子。剃头的拍手—一完了。

咸菜拌豆腐—一有盐(言)在先。剃头的扛铡—一干大活的手。

枣核子解板—一搁不住锯(句)。蚂蚁爬到树梢上—一升到顶了.

屎壳郎打蚂蚁—一以大欺小。鸡蛋换盐—一两不见钱。

挑雪堵洞—一劳而无功。买匹布做裹脚一一宽备窄用。

屎壳郎跑到炭篓里—一不动弹显不着黑。

抱着元宝跳井—一舍命不舍财。南天门种南瓜—一南(难)上加南(难人

穿大褂作揖—一不现腚(定)。哑巴娶妻—一喜得没法说。

哑巴喊救火—一干着急。疤拉眼照镜子—一自找难看。

十 画

踩高翘的上街—一高人半截。粉擦在屁股上—一不讲脸面。

梁山泊的英雄—一逼的。蚊子叮菩萨—一不知不觉。

铁路上的警察一一各管一段。盐店的掌柜—一专管咸(闲)。

老鼠啃碗—一满嘴是瓷(词)。鸭子凫水—一上浮下动。

染坊里吹笛子—一有声有色。隔着门缝看戏—一见的没有听的多。

赶车不拿鞭子—一全靠拍马尼。秤砣扔到鸡窝里—一鸡飞蛋打。

十 一 画

笼嘴子蒸馍—一撒气。猪八戒吃酒糟—一酒足饭饱。

黄连树上挂猪胆一一都是苦。捧着金碗去讨饭—一装穷。

做贼碰到短路的—一冤家路窄。猪八戒照镜子—一咋看不是人。

猪八戒喊二黄一一没有人腔。猪八戒坐飞机—一丑上天了。

做梦拜堂—一暗暗欢喜。猪八戒穿皮袄—一死皮赖脸。

理发师的徒弟—一从头学起。梁山泊的军师—一吴用(无用)。

麻绳捆豆腐—一不能提。唱戏的打板子——一五一十的

十 二 画

裤裆里摸虱子—一不找外手。裁缝丢剪子—一光落个尺(吃)

腊月里生人—一冻(动)手冻(动)脚。

锅底下扒红芋—一拣熟的掏。裤裆里放屁—一弄两叉里去了。

粪池里冒泡—一作到劲了。蛐蟮撵鸭子—一不死命憋的。

蛐蟮找它娘—一走的尽是弯路。喝稀饭拿筷子—一招乎劲。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会吹一个会捧。

十三画

碗碴子剃头—一难受。新媳妇过门—一人生地不熟。

腿肚子转筋—一不由自己。摔锅卖铁—一自找亏吃。

磕一个头放俩屁—一行善没有作恶的多。

墙头上睡觉—一翻不过身来。墙头上种菜—一难浇(教)。

瞎子拍皮球—一不见起。瞎子照镜子—一装样子。

瞎子管帐—一全凭记性好。厥嘴骡子卖个驴价钱—一坏在嘴上。

瞎猫逮个死老鼠—一碰巧了。糊涂官断案—一原告被告都担心。

墙头上的草—一风吹两边倒。糖稀粘蚊子—一挨边跑不掉。

戴着草帽亲嘴—一不知差多少圈子。豁子吃凉粉—一漓汤漓水。

癞蛤蟆垫桌腿—一强撑。癫蛤螟爬到脚面上—一不咬人恶心人。

TOP

关闭侧边 论坛精华
  • ·社区办活动,欢庆重阳节
  • ·自然之声
  • ·爱的呓语
  • ·俯瞰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 ·1950年深圳中英街的公安
  • ·来源于骨牌中的老北京话
  • ·重阳节,哪些老年人不宜登高!
  • ·新疆喀纳斯
  • ·红叶中的 长城——雄伟
  • ·我看余英坊
  • ·千岛湖掠影
  • ·狗狗也做环保小使者
  •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夫妻缘
  •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 山楂树开满
  • ·摄影拍什么
版主推荐
  • ·儿子那点事(10月5日的故事)
  • ·长篇爱情时尚小说《网络恋歌》【
  • ·PDF下载:摄影构图之进阶指南
  • ·精美电子书下载——数码摄影入门
  • ·【九钻珠宝】十全石美!3EX顶级美
  • ·群星《Hi-Fi夜迷情 DTS》感性十足
  • ·长篇爱情小说《通吃岛演义》【9月
  • ·京华论坛2010世界杯“足球大猜想
  • ·磁性的嗓音吸附你心灵深处-陈瑞《
  • ·群星《丝丝入扣(柔情女声)》3C
  • ·杨曼莉《民歌红IV DSD》新世纪发
  • ·群星《金耳朵·烟雨江南》2CD 效
  • ·张蕊《语过添情》UP-DTS 独特的声
  • ·欢迎大家在此举报下载失效的帖子
  • ·雨帘心情小记(更新中)
精彩图片 最新关注
  • ·发现一个很赞的关于世博的活动
  • ·90后世博最美志愿者,有图有真相
  • ·国庆节七日自驾游感想
  • ·国庆节七日自驾游感想
  • ·给孩子买车
  • ·谁说女人只能开小车?
  • ·国庆节去海边烧烤
  • ·一辆车的感动
  • ·BH女上司唯独对我温柔似水
  • ·一辆车的感动
  • ·给孩子买车
  • ·国庆节去海边烧烤
  • ·谁说女人只能开小车?
  • ·准婆婆说,只有这些才能配上她家
  • ·BH女上司唯独对我温柔似水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 href="javascript:;" href_cetemp="javascript:;">[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千龙网 |联系我们 |Archiver|WAP

GMT+8, 2010-10-15 08:35, Processed in 3.54344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Discuz! 7.2

京华论坛商务合作:010-84686905( 工作日 :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