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航空巡洋舰:恶魔另一面 希特勒另类档案 – Mtime时光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6:53

恶魔另一面 希特勒另类档案

《电影世界》 发布于:2009-04-16 16:00 恶魔另一面 希特勒另类档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希特勒往往被表现成扭曲搞笑的丑角、恐怖的恶魔或只是成为影片一段背景,更多作为一种符号化出现,难免简单和偏颇。但近年来出现了两部带有自传纪录体色彩的影片,打破了影史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银幕上的恶魔希特勒开始更多的展示其不为所知的常人一面,这不是遮掩罪恶,而是为了更深刻立体的反省。  《恶魔的崛起》入魔 在这部2003年由CBS投资拍摄的电视电影中,较为客观的展示了希特勒的童年、青年直到成为掌握德国军政大权残酷独裁者这一段由人到魔的“发迹”史。连续3小时的影片着力描写希特勒对犹太人所存的仇恨,因而深远影响到他后来统治德国时所定下的政治使命,以及如何在德国社会上引来广泛的共鸣。影片最难得可贵的是以中立的观点和翔实的资料,深入探索了希特勒走向霸权统治者的历程,较为客观地揭开希特勒成为独裁者之前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幼年的小希特勒在阴冷的大提琴伴奏下皱眉出镜,面对父亲的小官僚同事,说出他的第一句台词,“愚蠢陈腐的老家伙”,面对专横野蛮父亲的管教,小希特勒故意焚烧父亲心爱的蜂箱,换来的是无情的毒打。影片用前5分钟浓缩了希特勒没有笑容的悲惨童年,算是弥补了世界影史中希特勒形象中童年缺失的一段空白,借此喻示,希特勒父亲的专横与虐待很有可能从小养成了他偏激的性格。 青年时期的希特勒也曾怀揣艺术家建筑师等梦想前往维也纳投考艺术学校,却因为平庸的绘画天份而数次被学校拒之门外,成为饥寒交迫的流浪汉,此时正值欧洲尤其德语地区排犹思想的萌发期,希特勒从此开始将自己的潦倒不得志归罪于当时大多处于富裕阶层的犹太人。片中有一处镜头十分反讽,流浪汉看着身旁对犹太人咬牙切齿的希特勒,笑着说,“我以为你是犹太人,你看起来很像……”希特勒愤恨的黯然转身消失在黑暗中。历史上,有言之确凿的“传言”——希特勒的父亲是犹太人的私生子。 影片9分钟过后,艺术家梦想破灭的青年希特勒离开维也纳,来到了德国慕尼黑,在德国激进民族分子的广场煽动讲演下,希特勒热血沸腾,高喊“开战(War)”,声嘶力竭的“War War……”如同疯狗“汪汪”的狂吠。希特勒从军参加了一战,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到狂热,最后他将德国战败归结为上级军官佩戴着的六角星犹太人标志的戒指——“国家军队被犹太人出卖”。 1919年10月16日,接到陆军政治部去新兴激进小政治团体“卧底”命令的希特勒下士开始行动,他在慕尼黑施端纳克勃劳啤酒馆以“德国工人党”第七名委员身份开始第一次讲演,“战争还没有结束,它才刚刚开始!”从此希特勒逐渐开始挥发人性中恶魔的一面……影片开篇和结尾引用了一句埃德蒙·伯克的名言“恶魔得逞的唯一必需条件就是——好人什么事情都不做。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影片的主题。影片把希特勒从悲惨童年到掌握德国军政大权的整个过程描述得恶魔得逞不可逆转一样,冥冥之中希特勒疯狂的个性和忘我的奋斗注定要把他推向开创邪恶历史的最高峰,上至德国的上流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的市民百姓都被他迷惑,最后连德国总统和总理都只能无奈地把大权交给他。在整个这个转变过程中,极少有人来阻挡希特勒的疯狂进程,而绝大多数人却站在了希特勒的立场上,有人给他出钱,有人给他拉军队等。同时也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所遭受的社会动荡、经济损失、政治分裂等,这些背景很大程度上成为孕育恶魔独裁者的土壤。 饰演希特勒的英国演员罗伯特·卡莱尔的形象非常接近年轻时期的希特勒,加上经过他对魔鬼一举一动的悉心揣摩,把希特勒的狂野、哀怒及一点点的变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在片中关于对犹太人的憎恨的演讲场面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动静神态,出神入化,几近成魔。 《帝国的毁灭》 出魔 希特勒只是个恶魔吗?他毕竟还是个人。影片通过希特勒的女秘书荣格的眼睛,用客观冷静的第三者视角,展示出恶魔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地堡是如何度过他生命中最后的12天时光。片中的希特勒一如既往的暴露出人性中怙恶不悛魔鬼的一面:手舞足蹈大骂手下将领“失职、可耻的欺骗与背叛”的歇斯底里,命令手下炸毁柏林以及德国一切民用设施以执行“焦土政策”的丧心病狂,最后以一颗子弹和一句平静的遗言“当战争失败后,德国人是否被彻底毁灭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不会为这些掉一滴眼泪,因为他们不值得我这样做。”终结了其恶魔的一生。但除了以上之外,片中同样通过大量镜头展示了这位独裁者恶魔,也有做为人的另一面:他是个患有帕金森症左手不停哆嗦、消化不良、失眠的衰弱病人,是个喜欢捏孩子脸蛋后微笑的老头,是个喜欢吃巧克力蛋糕和甜食时狼吞虎咽的饕餮客,是个接连被最信任下属背叛后独坐在黑暗中的颓唐孤独者,是个对待女人低声细语温文尔雅的绅士,是个对手下秘书迟到后宽容微笑地问候“休息好了吗?我的孩子”的慈祥上级,甚至是个喜欢遛狗的称职宠物主…… 拍于2005年的《帝国的毁灭》,是德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将希特勒最为主角的影片,在伦理上突破禁忌,在艺术上匠心独运,打破希特勒一般都是作为电影的背景或者反面角色出现的妖魔化模式,在他临死前的最后挣扎中展示了被历史刻意回避他的人性另一面,毕竟我们仍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或者这样理解,希特勒是魔鬼,但是魔鬼也是有血有肉的。  附稿·希特勒另类镜像 《大独裁者》1940二战前,卓别林的影片被禁止在德国上演,原因是卓别林同希特勒的形象太象了。他得知后,深感好笑同时萌发了拍一部片子,把希特勒嘲弄一番的想法。于是,他开始编写剧本《大独裁者》并自导自演,在片中独裁者兴格尔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此片在德国遭到禁演,希特勒听说这部片子后,大为不安之余买回此片胶片,在晚上独自一人看了不止一遍,日后希特勒的影评态度只有一句——“胡子很像,不错。” 《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些前苏联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中,希特勒镜像完全沦为政治符号,都是刚愎自用、歇斯底里、凶恶残暴,以此来反衬斯大林的光辉形象,而饰演希特勒的演员也因为“政治表演”出色被授予“国家功勋演员”荣誉称号。但历史上的斯大林却酷爱研究希特勒的弄权之术,并派专家考证研究以供参考。 《王中王》1982在这部法国喜剧片中,希特勒的作用就是搞笑。影片刚开始,希特勒下士在一战的战壕中不小心拽下长官罗姆的裤子,被罗姆破口大骂。后来希特勒元首被拳击手胖揍,而他的管家姐姐也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要离他而去,就连自己的专车都被对手开跑……历史上希特勒的管家姐姐据说与一德国军官私奔,曾令希特勒大失颜面。 《与希特勒同行》2002在维也纳时期的青年希特勒除了对政治表现出狂热以外,尤其喜爱古典风格的美术作品,颇为勤奋地坚持创作,并与一名犹太美术老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片中隐讳的提出假设,“如果希特勒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成为艺术家是否会避免日后恶魔的诞生?”根据发现的一些希特勒维也纳时期的创作画稿可以看出,他特别擅长描绘建筑与自然风光,对建筑的描绘,具有极佳的透视感,阴影的处理也都不错,但在人物画像上十分粗劣。 《拜见希特勒》2007魔头希特勒从来没有被如此演绎过:他喜欢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战舰、善于尿床、滥用藏在大型地球仪中的毒品、学狗一样在地上爬并汪汪叫、与辅导他讲演信心的犹太心理医生推心置腹、晚上失眠后爬到犹太心理老师一家的床上聊天等等,而他的变态心理却是因为童年缺少父爱导致。德国著名歌剧男高音歌唱家保尔·德夫林特曾经开课传授表演与讲演课程,在他的学生中就有希特勒,是他帮助希特勒调整修改演说时的用声、动作、举止,使希特勒成为“天才的演说家”,他曾以此经历写成的日记《我的学生阿道夫·希特勒》与他死后出版。 更多精彩内容见《电影世界》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