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z邮品:经病用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3:06
绝经过早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脏腑虚损。

  【治法】补气益血,养营调经。

  【方名】养营汤。

  【组成】人参3克,蜜炙白术3克,茯苓3克,蜜炙黄芪3克,熟地黄3克,当归3克,陈皮3克,白芍6克,肉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竹林女科证始》卷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瘀血阻络。

  【治法】行气通经。

  【方名】延胡索散。

  【组成】延胡6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6克,生地9克,丹参12克,红花4.5克,香附4. 5克,乌药4.5克,熟艾6克,砂仁3克,生蒲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妇女痛经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名】二香饮。

  【组成】广木香3克,当归3克,香附3克,川芎3克,青皮3.6克,牡丹皮3.6克,枳壳3. 6克,生地3.6克,蓬莪术3.6克。

  【用法】加生姜8片,水煎,空腹服。

  【出处】《丹台玉案》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方名】泽兰汤。

  【组成】泽兰14克,香附14克,续断14克,红花2克,当归12克,柏子仁12克,赤芍12克,牛膝6克,延胡索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甜酒为引。

  【出处】周黎民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冲任虚寒,营血不足。

  【治法】温经脉,调冲任,止疼痛。

  【方名】石英汤。

  【组成】紫石英9克,全当归9克,桑寄生9克,炒杜仲9克,丝瓜络9克,麦冬9克,肉桂1.5克,吴茱萸2.

  4克,川椒2.4克,乌药3克,橘叶4.5克,橘核12克,白芍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门雪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破瘀活血,调经止痛。

  【方名】红花当归汤。

  【组成】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

  【用法】水煎,临卧服。

  【出处】《叶氏女科证治》卷一。

中药处方(五)

  【辨证】寒湿凝滞。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方名】吴茱萸汤。

  【组成】当归6克,肉桂6克,丹皮6克,吴茱萸6克,麦冬6克,防风3克,细辛3克,制半夏6克,藁本3克,干姜3克,茯苓3克,木香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中药处方(六)

  【辨证】湿热瘀结。

  【治法】清热祛瘀,行气定痛。

  【方名】涤热逐瘀汤。

  【组成】丹参15克,丹皮9克,生地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延胡索6克,通草6克,香附6克,通草6克,槟榔6克,大黄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七)

  【辨证】气血虚弱,虚中有滞。

  【治法】健脾养血,行气解郁。

  【方名】加减八物汤。

  【组成】人参3克,白术3克,当归身3克,茯苓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生地3克,炙甘草1.5克,木香1.5克,青皮2.1克,醋炒香附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经后期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血少。

  【治法】健脾养血。

  【方名】加味归芎饮。

  【组成】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血虚不足。

  【治法】生气补血。

  【方名】八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当归6克,人参4.5克,白术9克,陈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凝血脉。

  【治法】温经养血,通络调经。

  【方名】姜苓阿胶汤。

  【组成】丹皮9克,丹参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乌9克,阿胶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圣心源》。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郁偏寒。

  【治法】散寒,调气,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台乌药6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6克,党参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胃不足,痰湿内阻。

  【治法】补气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归芍六君子汤。

  【组成】当归身6克,白芍6克,人参4.5克,茯苓4.5克,白术4.5克,陈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出处】《笔花医镜》卷二

月经先期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阳盛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调经。

  【方名】芩术四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血热。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兼清郁热。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3克,牡丹皮1.5克,炒山栀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内科摘要》卷下。

中药处方(三)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调经。

  【方名】安经汤。

  【组成】当归身4. 5克,川芎1.

  5克,艾叶1.5克,阿胶珠1.5克,甘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黄连2.4克,生地黄3克,黄芩3克,香附3克。

  【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出处】《医学正传》卷七。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气不固。

  【治法】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名】安冲调经汤。

  【组成】山药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石莲肉9克,川断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中药处方(五)

  【辨证】瘀血内阻,血瘀偏寒。

  【治法】温经逐瘀。

  【方名】加味牛膝逐瘀汤。

  【组成】牛膝9克,桂心6克,赤芍6克,桃仁6克,当归6克,木香6克,牡丹皮6克,川芎3克,焦艾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六)

  【辨证】阳盛血热。

  【治法】凉血清热。

  【方名】生四物汤。

  【组成】生白芍9克,生地9克,知母9克,生黄芩9克,川芎6克,生当归身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门八法》卷四

经行呕吐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寒停饮。

  【治法】温胃燥湿,行气止呕。

  【方名】九仙夺命丹。

  【组成】豆豉3克,木香3克,陈皮3克,山楂3克,草果1个,枳壳(麸炒)9克,茯苓9克,姜制厚朴9克,苍术9克。

  【用法】上为末,姜汤调下6克,每日2次。

  【出处】《叶氏女科证治秘方》卷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胃热上冲。

  【治法】清热利水,理气和胃。

  【方名】山栀汤。

  【组成】山栀4.5克,木通4.5克,黄芩3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妇科玉尺》卷一

经行发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胆火郁。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调经。

  【方名】达气养营汤。

  【组成】人参3克,黄连3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川芎4.5克,木香3克,白豆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氏三世医验》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方名】清金养血汤。

  【组成】川芎1.8克,当归3克,白芍3克,香附(童便浸)3克,麦冬3克,白术3克,丹皮2.4克,地骨皮2.4克,生地2.4克,五味子9粒,炒甘草0.6克。

  【用法】水煎服,不拘时候服。

  【出处】《李氏医鉴》卷八

经期延长中药方剂  

     

      【辨证】脾胃虚损。

  【治法】补中健脾。

  【方名】归芍二黄汤。

  【组成】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旨要》卷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胞宫瘀血。

  【治法】通经活血,益气止痛。

  【方名】桃仁散。

  【组成】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经期水肿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活血通经,利水消肿。

  【方名】木香调胃散。

  【组成】木香4.5克,陈皮4.5克,甘草4.5克,三棱3克,莪术3克,车前子3克,大腹皮3克,红豆3克,砂仁3克,苍术3克,木通3克,山楂3克,川萆解4.5克,生姜皮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出处】《胎产新书》

  宫外孕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名】膈下逐瘀肠。

  【组成】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痛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出处】《医林改错》卷上。

中药处方(二)

  【辨证】瘀血凝滞。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宫外孕Ⅱ号方。

  【组成】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9克,三棱3-6克,莪术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女性倒经中药方剂  

      〖 辨 证 〗 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 治 法 〗 补肾清肝。

  〖 方 名 〗 顺经汤。

  〖 组 成 〗 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傅青主女科》卷上。

女性月经不调的经典偏方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其特征是:(1)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2)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多少;(4)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推荐食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 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黄酒250克,将小茴香、青皮洗净,入酒内浸泡3天,即可饮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功能疏肝理气。主治经期先期先后不定、经色正常、无块行而不畅、乳房及小腹胀痛等症。

  5.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减。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凉.                    。闭经的治疗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二)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五)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六)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七)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八)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长强。
  配穴:肾俞、阴交、三阴交、地机、八髎。
  (二)治法
  以长强为主,效不显加配穴。先令病人取俯卧位,在尾骨下端与肛门之间中点陷凹中取穴,以28号针刺入1寸深,施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配穴,前三穴针刺,中等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后二穴以指针按揉5~6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痊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3,4],本法适用于继发性闭经。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极、十七椎下、公孙、次髎。
  配穴:Ⅰ型为冲、任、督三脉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加关元、气穴、百会、神门、肝俞、志室、肓俞、复溜、气门;Ⅱ型为邪侵冲任,气血瘀阻,脉络失宣,加中脘、大赫、子宫、腰俞、肝俞、脾俞、蠡沟、三阴交。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不同症型酌加配穴。每次取6~8穴。穴位常规消毒。用捻转、提插、徐疾补泻法,骶部穴位得气后行雀啄法。Ⅰ型腰部关元、气穴进针得气后缓慢由浅入深,反复行针1~3分钟,待有温热感,或加用温灸1~3 壮;Ⅱ型背部穴位浅刺,行捻转补法。隔日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待经净后继续针刺,一般治疗1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5]。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肝、肾、心。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2~3穴,双耳均选。以王不留行子贴压,敷贴好后宜用拇食指反覆按压至耳廓潮红充血。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3天换贴1次。月经来潮后宜再贴压一疗程,以巩固效果。一般3~5次为一疗程。
  药膳治疗  1.气血不足 表现:月经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面色苍白或萎黄(枯黄面 无光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精神疲倦,失眠多梦,食欲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常见于产后出血量多、哺乳时间过长,多孕多产,营养不良患者。
  食疗: ①当归30克,黄芪30克,生姜65克,羊肉250克。将羊肉切块,生姜切丝,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好,同放瓦锅内加入水适量,炖至烂熟,去药渣,调味服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3~5天。 ②北黄芪30g,枸杞子30g,乳鸽1只。将乳鸽洗净,黄芪布包,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食肉。隔天炖服1次,每月连服4~5次。
  2.肝肾阴虚 表现: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淡,渐至闭经,或闭经日久,消瘦低热,皮肤干燥,面色晦暗,口干舌燥,两颧发红。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弱或细数。
  食疗: ①鳖甲50克,白鸽1只。将白鸽洗净,鳖甲打碎,放入白鸽腹内,共放瓦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后调味服食。隔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②鳖1只,瘦猪肉100克,共煮汤,调味服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数天。
  3.气滞血瘀 表现:大怒之后或忧思不解,月经骤停或数月不行,小腹、胸胁胀痛,乳房作胀,面色萎黄带有青灰色,头痛,烦躁不安或抑郁,失眠多梦,食欲不佳。舌淡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常见于有精神刺激病因的患者。
  食疗: ①益母草50~100克,橙子30克,红糖50克,水煎服,每天1次,每月连服数天。 ②川芎6~9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加水煎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加红糖调味,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5~7天。
  4.寒凝血瘀 表现:月经闭止,小腹冷痛,胸闷恶心,四肢不温,面色发青,带下色白量多。舌淡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
  食疗: ①艾叶9克,生姜15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放入砂锅内同煮,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调味后饮汤食蛋,每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②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放瓦锅内共煮汤,烂熟后调味服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5~6次。
  5.痰湿阻滞 表现:月经来潮后又逐渐停闭,胸胁满闷,精神疲倦,白带增多,或呕吐痰涎。舌淡胖,苔滑腻,脉弦滑。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
  食疗: ①苡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红糖适量,四味同煮粥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7~8天。 ②苍术30克,粳米30~60克。先将苍术水煎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粥,每日1次,可连续服食数天。
  警惕减食性闭经
  现代女性常常为了使身材苗条而缩减饮食,殊不知骤然间的大量减食,体重减轻,往往会造成闭经。闭经时间过长,由于内分泌调节失常,生殖器官便会发生萎缩,将影响生育功能从而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医学上称这种闭经为体重减轻性闭经或减食性闭经。 
  人的大脑内有下丘脑,其中存在着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当人发生厌食或主观上强制性地要求减食时,大脑皮层就会发生强行抑制,长此以往,下丘脑的两个食欲中枢便会发生功能紊乱,引起人的体重减轻,还进一步影响下丘脑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中枢,使之分泌减少,进而使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素也减少,因而发生闭经。这种闭经的患者,大约有一半可以通过消除发病诱因,恢复体重而康复,另有1/4患者可以用促排卵的药物得以治愈。还有少数病例比较顽固,治疗比较困难。总的来说,闭经时间越短,求治越早,治愈机会就越多,一般闭经时间在3年以内的患者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