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鹅岭一品:我们怎么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0:33

我们怎么阅读?

  辽宁日报本报记者/张 昕/王臻青

  作家 叶兆言

  体会不到阅读的美好很遗憾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既不值得夸耀,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读书的美好如果你体会不到,我只能表示很遗憾。 ”

  人都有向善向美之心,当一个孩子不需要阅读的时候,强迫是没有用的。但他读了,就会有兴趣,就会区分什么是好看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就会形成他心目中的“经典”。

  千万别拿有用没用去诱惑人读书。有人因为读书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但读书读傻的人也不少。更不要用读书是件风雅的事来说服别人读书,很多提倡读书的人自己并不读书,风雅这时就变成了媚俗。

  作家 麦家

  美妙的阅读体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完成

  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财富,多少年传承下来的不只是那些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高度,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观众在戏剧舞台上看到一把伞,就会联想到这是一场感情戏的开始。小说中也同样,一块丢失的手绢,可能代表的是奸情;一只孤零零的鞋子,可能意味着死亡。作家和读者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来共同完成一场
文学的体验。这样的文学体验是极其美好的,同时也是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的,不是快餐化的网络阅读能够完成的。

  著名学者 周国平

  一个人精力有限,不能什么书都看

  我读书比较保守,读的都是一些经典的老书。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书都看。“无用”的书实际上是指一些经典名著、大师们写的书,他们不功利。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一些读者觉得读快餐式读物更符合快节奏的生活,其实不然。读经典可以增加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古今中外这么多的好书,你根本读不完,为什么还去读完全没有把握的书呢?经典书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被世世代代阅读的书。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你选择书的时候,应该有一些标准。你一定要去读对你来说最好的书,什么样的书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需要有一个标准,客观标准就是时间的检验。所谓的经典著作是最会读书的人给出的评价。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字本身有文化内涵,然后通过这个文字进入到人类文化传统当中去进行思考,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阅读行为。我基本上认为浅阅读不是阅读。如果用眼睛看文字就是阅读的话,那都可以算阅读了,你上网去看八卦也算阅读。有些统计阅读人数的方式把这个都算进去,这是不准确的,这不能算作阅读。我认为,今天的畅销书可能一年后没人再提。

  作家 陆天明

  我从不把阅读看作消遣

  阅读不能有框子,要凭个人兴趣。但我并不把阅读看成消遣。人生苦短,只有读好书才能让我不断思考,有所启发。我会不断提醒自己注意书中哪些是对我有价值的,哪些是我可以在创作中作为借鉴的。

  以追求感官刺激、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内容的快餐文化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一代年轻人内心的自私、软弱。药家鑫案、上海机场留学生刺母案都是这样,年轻人在没有丰富强大的内心的情况下,无法面对突发事件和艰苦环境,就会内心慌张,做出极端的举动。

  所以,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有文化担当,承担起为公众创作好作品,实现熔铸一个民族灵魂的使命。这句话对传统作家和新生代作家同样适用。

  图书编辑 那荣利

  畅销书冷了以后再读

  在所有精神领域的享受中,阅读是最奢侈的一种。一个现代人最缺乏或者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金钱和时间。物质上的奢侈要用钱来购买。而读书不仅需要钱,更需要时间。阅读与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是无数阅读时间和阅读体验积累出来的,这种积累和由这种积累产生出的价值是用金钱换不到的。

  正因为阅读奢侈,所以我会慎重地选择要读的书。作为一个图书出版者,我给自己定了三个规矩:出书只出“长”销书。畅销当然好,但长销更能证明一本书的价值;畅销书冷了再读,所有我读过的畅销书,都是在他们火过了之后一两年,如果还有人在谈,在议论,就证明至少有读的价值了;买书只买再读的书。我到书店去挑书,基本上都是先看前言、后记,故弄玄虚、应时应景的,看看书名就放下了。真正决定买下来的,一定是那些粗读一遍后,觉得以后至少可以再读一两遍的书。

  何谓经典?我的想法可能有点保守,我认为:经典需费百年功,甚至还要更长时间。如果一百年之后还有人说这是好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要提醒一些爱读书的青年朋友的是:别被名作家吓倒了,物以稀为贵,经典的宝贵就在于少。很多名作家,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作品可能也就只有一两部。

  学者
张丽军

  经典应占到一个人阅读时间的40%以上

  作为一个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我大量时间在阅读鲁迅、老舍、萧红等现代文学作品和贾平凹、莫言、张炜、余华、苏童等作家作品,同时阅读西方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我们应该建立起终生阅读的意识,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培养经典阅读意识。铁凝在韩国演讲时说过一段话,传递出阅读经典的意义所在:“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经典阅读应该占到40%-50%的阅读时间。

  著名学者 刘兵

  经典让人不只活在当下

  经典作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存留下来的,人们普遍认为有较高文化价值、可以在不同时期回过头来反复读的核心读物。经典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内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如当代作品那样贴近现实。而时代的变迁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可能也使读者对经典作品理解起来有困难。但是,如果承认人不能只活在当下,那么经典就不可回避。经典作品是构成文化传统积累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尚有要求的人,必须要读经典。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核心价值观,也必须倡导民众读经典。

  著名学者 易中天

  明白了读书无用,就是真读书了

  我的口号是:开卷有益,读书无用。一讲到“用”,好像就是实用,这本书对我来说有多大价值,读了以后能挣多少钱。这类书当然已经有了,比如《怎样炒股》,不过,好像写书的人都没有发大财吧?写《职场36计》的作者也没当老总吧?你说读这类书靠谱吗?如果用功利的眼光看待读书,一旦看完整本书后发现其不能给你带来钱财、功名,会认为读书无用;如此实用至上的想法,不能让读者收获读书乐趣。

  书分两种。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读谋生的书,那不叫读书,可以叫学习,或者别的什么。我说的读书是养心、谋心。现在很多时髦的书都是养生书,实际上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心态不好不可能健康长寿。一天到晚气哼哼的,晚上蒙着被子发微博骂人,这能健康长寿吗?所以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养心之法莫如读书。

  著名学者 江晓原

  要理直气壮地对畅销书说不

  我进书店,看到码成圆圈的畅销书柜台从来都是躲着走的。因为,畅销书榜根本没有意义,书业普遍流行“打榜”,可见其中的人为因素和炒作意味。畅销书是不是都没有价值,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可能其中也会有经典产生。但现代人工作繁忙,特别是中小学生,时间那么紧,阅读已经是件奢侈的事了,为什么不读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全人类宝贵财富的经典作品,而去为畅销书到底是不是好书做试验品呢?

  畅销书这个词,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个时尚的象征。好像不读畅销书,就out了。 “我特别希望告诉孩子们,如果把书比作食品,畅销书大部分都是垃圾食品,可能无害,但肯定没营养;而人文经典就是有营养的安全健康的食品。不读畅销书没有遗憾,不读经典一定会遗憾。应该理直气壮地对畅销书说不,静下心来读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