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军事地形学(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40:58

第一节 军事地形学概述

    军事地形学主要研究地形对战斗行动影响的规律,军用地图和航空、航天像片的识别与应用原理,战场简易测量方法以及调制要图的要领等。它从军事需要出发,也就是从军队战备、训练、作战的需要出发,研究如何识别和利用地形的一门科学。它是国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形

    地形是组织指挥作战所依据的重要条件,是影响部队作战行动的基本因素之一,利用地形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孙子·地形篇》并列举了作战中经常遇到的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地形,指出了利用各类地形的原则。孙武的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地形与作战的密切关系,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汉书·萧何传》载: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沛公至咸阳……(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毛泽东也曾说:“作战时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的兵力去决定。”

  随着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增大,战场范围扩大,参战军种、兵种多,部队机动能力提高,研究利用地形愈益显得重要;加之军事测绘成果的不断丰富,军事地形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专门学科,并成为军事训练的一门重要科目。

(一)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1.地貌:

    指地表面平坦和起伏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相互作用而成的。

    ——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山、平原地、高原地、谷地、盆地等;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

    ——按动力分为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重力地貌等。

  2.地物:

    指分布在地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性物体。如自然形成的最大地物是海洋;海洋包括:一是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有独立的潜逃和海流系统;二是海:它是洋的边缘部分,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如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洋面积约有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叫陆地,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9%,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其中面积巨大的叫大陆,大陆分为: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小块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合起来又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陆地上进一步区分可分为:江河、湖泊、森林、沙漠、戈壁滩,高原、盆地、山地、草原等,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地物。而陆地上通过人工建造的道路、桥梁、工厂、居民地等就是人造地物。

(二)(陆地)地形的分类

    由于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可依据不同特点区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地形:

    1.依据地貌的状态分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

    2.依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分 居民地、水网稻田地、江河与湖泊、山林地、石林地、黄土地、沙漠与戈壁、草原、沼泽等。

    3.按照对战斗行动的影响分 开阔地、隐蔽地和断绝地。

二、主要内容

    军事地形学的内容主要有地形分析、识图用图、方位判定、简易测量、调制要图、像片判读等。

1.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就是分析地貌、水系、道路、居民地和土壤植被等地形要素,判断其对部队运动、观察、射击、隐蔽和伪装的影响,工事构筑条件,以及对核、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性能(见核、化学、生物武器防护)等,从而达到正确利用地形、趋利避害的目的。

  各种地形要素对作战行动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性质和特点。如地貌,主要是地面起伏程度和山脉走向、斜面坡度、制高点位置和作用;水系,主要是江河宽度、水深、流速、底质、通航能力及障碍程度;道路,主要是铁路、公路的质量、数量、方向和通行能力等。判断运动条件,是通过研究道路状况、地貌特点、江河障碍和土壤植被性质,明确战斗车辆的通行程度以及地形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判断观察条件,是通过研究地貌起伏大小、居民地和植被的疏密,确定战场能通视与不能通视地区;判断射击条件,是通过研究地貌起伏程度、斜面形状和防界线的位置,为明确各种火器任务、划定射击地线和选择有利发射阵地提供依据;判断地形的防护性能,是通过研究地貌特点和植被性质,找出对防御和减弱核、化学武器杀伤破坏作用有利的地形。

2.识图用图

    识图用图包括地形图、海图、航空图和影像地图的识别与使用,其中主要是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和寻求使用地形图的正确方法。识图,侧重研究地形图的测制原理、数学基础和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用图,侧重研究现地应用地图的方法。

3.判定方位

  判定方位是研究在现地如何辨明东西南北方向,明确站立点与周围地形的关系位置。其方法有:利用指北针、北极星、太阳和时表判定,依据地物特征、导向设备判定,还有利用地图和航空像片判定等。掌握这些方法是正确利用地形,保证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条件。

4.简易测量

  简易测量是研究快速测定战场目标的距离、高度、地面坡度和角度(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步测和用简便器材(臂长尺、指北针和望远镜)测量。掌握这些方法,对简易制图、确定射击诸元和现地研究地形都有很大帮助。

5.调制要图

  调制要图是研究现地和利用地图调制要图的方法要领,包括测绘地形略图和标绘战术情况。通常利用地图或航空像片,先调制成地形略图再标绘战术情况;有时在现地将地形和战术情况调制成要图。这是分队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业务技能。

6.像片判读

  像片判读是研究航空,航天像片判读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包括航空摄影的方式(如垂直、倾斜摄影),像片的种类(如黑白、彩色或假彩色像片),目标在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如目标的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纹形、相关位置和活动痕迹)以及判读方法(如目视判读、计算机识别)等,为准确识别地形和军事目标提供判读依据。

  军事地形学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研究利用地形而选定的 。随着现代战争的需要和军事测绘技术及其新成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图品种的增多,将为军事地形学增添新的内容。


第二节 几种主要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因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作战行动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以地大物博而著称。在地形资源上,是极为丰富的。它有平原、山地、山林地、丘陵地、石林地、高原、盆地、黄土地、岛屿和海岸、水网稻田地、沼泽地、居民地、江河与湖泊、沙漠与戈壁滩、草原等多种复杂的地形。那么,地形对作行动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呢?下面从不同地形进行分析。

一、平原

    平原:是指地面平坦宽广,海拔一般在于200米以下的地区叫平原。我国平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2%,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平原的主要特点:地面平坦,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大部分为可耕地。北方平原,地势开阔,起伏和缓,间有小的岗丘、垄岗,道路四通八达,耕地多为旱田,地下水位较低。南方平原,江河、湖泊遍布,沟渠纵横,除公路外,乡村路窄而弯曲,且多桥梁,耕地大部分为水网稻田地,地下水位较低。

    平原地对作战行动的主要影响是:便于组织指挥和通信联络;便于机动,适应于机械化部队和大兵团作战;便于发挥直射火力的优势;但不便于隐蔽,容易暴露目标;对化学武器、核武器防护能力比较差;不便于防空袭;不易选择良好的观察所;易攻难守。

二、山地

    山地:一般指高差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我国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主要的的山脉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的有阿尔泰山、阴山和燕山脉;西部的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西南的横断山;东南的南岭和武夷山;中部的有秦岭、太行山、大别山等。

    山地的主要特点:山高坡陡、地形断绝,山顶高耸,纵横起伏。我国山地高程多在1000米以上,西部山地多在内4000米以上。道路稀少,尤其是铁路、公路为少见,大多为山村小路。

    山地对作战行动的景响:由于山高坡徒,道路狭窄,不便于部队机动;不便于部队指挥和协同作战;山地作战容易迷失方向;容易造成射击死角;不便于战斗物资的运送。但山地便于伪装、隐蔽,便于观察,便于选择良好的制高点,便于构筑坚固坑道工事,便于原子化学武器的防护,易守难攻。

三、丘陵地

    丘陵地:指地面起伏较缓,高差一般在于200米以下的高地叫丘陵。许多丘陵错综连绵的地区叫丘陵地。丘陵地约占全国面积的10%。较大的丘陵地有东南丘陵地、胶东丘陵地和辽西丘陵地。

    丘陵地的特点是:高差不大,山顶圆浑,谷宽岭低,坡度平缓,断绝地少,山脚多为耕地、梯田和谷地。丘陵地区,一般人烟较稠密,农产品丰富,居民多依山傍谷,大的城镇多在广阔的地,它是介于平原和山地之间的过渡地形。谷地和水陆交通要冲;交通比较发达,仅次于平原;江河水流缓慢,河面较宽,河道弯曲,多浅滩。北方丘陵(辽西丘陵、胶东丘陵地区)多为土质丘陵;南方丘陵地(浙江、江西、神福建、广东、湖南等)多为石质丘陵。南方丘陵树木较多:茶林、小松树林、灌木林和草丛,山脚水稻田、梯田。北方丘陵树木、草丛较少,多为旱田。

    丘陵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便于隐蔽;便于兵力兵器配置;便于诸兵种联合协同作战;便于观察指军和通信联络;便于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武器;但不便于机械化部队集结和机动。丘陵地是便于进攻和防守的有利地形。

四、山林地

    山林地:树林聚生的山地叫山林地。

    山林地的特点是:与山地基本相似,只是地形更隐蔽,人烟更稀少,交通更不便。南方热带山林地,山高坡陡,谷深岭宽,林密草深,荆棘丛生,藤萝交织,河系纵横,路窄多弯,多雨多雾多毒虫;北方山林地,山岭较平坦、浑圆,土壤层较厚,地形割裂程度较小,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积雪较厚。

    山林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便于隐蔽观察;便于迂回包围,穿插分割;便于控制要点,据险扼守;便于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制作简易器材;便于采集野生食物,野战生存;便于对原子、化学武器防护;但不便于部队机动和作战;不便于观察射击;不便于通信联络;对电子信息传导有一定的阻碍和屏蔽作用;森林易引起火灾。

五、水网稻田地

    水网稻田地: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密布,遍地水稻田的地区叫水网稻田地。

    水网稻田地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开阔,河渠相连,岸堤不高,稻田积水、泥深,公路较少,乡村小路多蜿蜒于河岸和田埂,桥梁、涵洞较多,人口较稠密。居民地多分布于道路和河流两侧,农产品丰富。

    水网稻田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地势平坦,展望良好,视界、射界均较开阔,但不易选择良好的观察所、指挥所和火炮发射阵地,直射火器不便实施超越射击;由于河渠交错,岸陡水深,河底淤泥,形成断绝地形,严重影响诸兵种的机动,特别是机械化、装甲、炮兵部队的越野运动极为困难,进攻部队的战斗队形易被河渠分割,不便于指挥、联络和协同;部队连续通过泥泞稻田,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低;道路易被破坏,工程保障难度大;但便于步兵分队、轻便炮兵或船载炮兵、水陆坦利用河流、沟渠实施水上机动;由于地下水位高,防御时不易构筑坚固工事,防御配置易受水网分割,但可利用河流、沟渠、湖泊等天然障碍组织防御;居民地、小高地、土丘等,常为防御的依托,有些居民地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更是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防护作用与平原地区相近,但水有利于吸收辐射热和洗消,故消除袭击后果的条件相对较好。

六、居民地

    居民地: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的地区叫居民地。根据性质和人口多少分为城市、集镇、村庄等。

    居民地的地形特点是:大的城市居民地常是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多是交通枢。一般依山、临河或滨海、濒湖而筑,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而坚固,还有地下建筑和防空工事设施,街道排列整齐,纵横交叉,交通方便,有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设施。中小城市通常都有公路或铁路相通。

    集镇是一种较大的居民地,房屋较多,其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山地的集镇,街道比较曲折,房屋布置分散;平原上的集镇,一般靠近道路或江河两侧,街道比较平直,房屋密集,交通发达,一般都有公路、大车路、乡村路或水路相通。 

    村庄是较小的居民地。北方村庄多平房、院墙,部分有土围、寨墙,建筑材料多为土坯、砖石,房顶覆盖较厚,比较坚固;南方村庄部分有楼房,建筑材料,沿海地区多为砖石、水泥,山区多为砖木、泥瓦。

    居民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是:居民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决定于它的大小、所在位置、建筑物状况和附近地形条件等。大的居民地通常是攻、防要点,也是敌人航空兵、炮兵、导弹和原子、化学武器袭击的目标。居民地便于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小分队战斗活动;利用城市电信设备可组织部队通信联络,便于军队宿营和后勤补给,但观察、指挥和协同不便,战斗队形易被分割,城市附近的高地、隘路、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和机场、火车站、发电厂、水源以及重要的工业区等,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居民地对原子武器的防护能力,主要取决于建筑物坚固程度和有无地下建筑等,通常居民地能缩小杀伤范围,但易造成间接杀伤和引起火灾,庭院和街巷易滞留毒剂和放射性沾染物质。

七、岛屿和海岸

    岛屿:是散列于海洋、江河、湖泊中的陆地,面积大的叫岛,小的叫屿。

    海岸: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叫海岸;海边多年形成的大潮高潮线,称海岸线。

  1.岛屿地形的特点和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岛屿的地形特点是:四面环水,面积狭小。多数为列岛或群岛,少数为孤岛。一般岛上多山,坡度陡峻,地形复杂;岸线弯曲,岸陡滩狭;道路少,且曲折狭窄;居民少,物产有限,淡水缺乏;多数岛上土壤贫乏,植被较少,但热带地区的岛上多茂密丛林;岛屿气象复杂多变,夏季台风威胁较大;有些岛屿之间水浅礁多,航道狭窄。岛屿对战斗行动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岛屿的位置、形状、大小、岛上地形以及港湾、交通和给水条件等。

    一般说来,岛屿利于防御不利于进攻。由于岛上多山,地形险要,登陆地段少,便于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组成完整、坚固的防御阵地,凭险固守;但四面环水,军队机动和补给受限制,岛与岛之间通信联络不便,协同和指挥困难,易被封锁围困。对进攻一方而言,由于岸滩或陡狭、或泥泞,登陆上岸和向纵深发展易受限制;航渡时,战斗队形易遭对方空中和海上的火力袭击;风浪和海潮会影响部队的航渡和增加疲劳;敌前上陆,背水攻击,增加了进攻战斗的艰巨性。

  2.海岸地形的特点和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海岸对战斗行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海岸的性质和曲折程度,港湾的大小与设备、滨海地形、近岸岛屿及潮汐情况等。海岸依其性质可分为泥岸、岩岸和沙岸。

(1)泥岸:多与平原连接,如河北、江苏,杭州湾北侧海岸。其特点是:岸滩多淤泥,岸线直,岸坡缓,涨落潮界线距离远,不便于军队登陆;由于泥泞下陷,技术兵器不便于发挥作用,构筑工事亦较困难,有海堤时可作依托;但内陆地形平坦开阔,除水稻田地外,一般适于诸兵种合成军队登陆后发展进攻。

(2)岩岸:多为山地延伸人海,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海岸。其特点是:岸高且陡,岸线曲折,土质坚硬,近岸多岛屿、礁石,滨海地形起伏大,港湾多。这种海岸的登陆地段小,不便于展开与靠岸,技术兵器使用受限制,向纵深发展困难,但便于依托要点组成纵深梯次防御,便于对原子武武器袭击的防护。

(3)沙岸:多由丘陵地延伸入海,如辽宁、山东海岸。其特点是:岸线较曲折,港湾较多,岸坡短平,地形隐蔽。便于登陆地段较多,航船易于靠岸,技术兵器使用受限制小,便于向纵深发展,对防御则便于控制要点和隐蔽机动兵力兵器。

    港湾是舰船抛锚、停靠和装卸物资有利地形,是海军作战的依托,敌我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海岸突出部位、沿岸高地和近岸岛屿是防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