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行车记录仪:东山景区景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7:53
         东山景区由东山、三山、泽山、蕨山、佘山、南北箭壶等7个湖岛组成。景区面积83.7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花果为主的自然景观和明清古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为其特色的山水风景旅游胜地。主要有莫厘峰、佘山岛、灵源寺、紫金庵、龙头山、长圻嘴、杨湾、三山岛8个景点及东山旅游镇和陆巷旅游村。



  杨湾景点包括明朝一条街、轩辕宫、古吴国遗迹演武墩等景观。一条街上有官宦宅邸、小康门第、平民之家和茶楼酒肆等19幢明式建筑,轩辕宫是江南不可多得的元朝建筑。

  东山旅游镇有雕花大楼及明朝建筑瑞霭堂、凝德堂等。紫金庵是景区内最早对外放的游览点。1986年又增建山门,扩大了游览空间。附近的龙头山景点,有葑山禅院、明末抗清名臣路振飞祠堂、荷花塘等景观。



  植物是东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丰富多彩,季节清晰分明,景观旖旎动人,气氛自然轻松而引人入胜,有“世外桃源”之誉。


   

雨花景区30元、陆巷古村联票(包括寒谷仙境)50元、寒谷仙境三山岛45元、启园30元、古紫金庵20元、雕花楼40元、明善堂5元、轩辕宫5元、菱湖渚20元、、未来农林大世界(旺季45元淡季35元)、文德堂、裕德堂

   

 
沙滩山茶舫农家乐餐馆

   

   一、乘坐火车到苏州的游客:可乘坐公交502路到达。

   二、自驾游游客:

   1、上海方向 —— a.沪宁高速→正仪枢纽→苏州绕城高速→东山互通下→越湖路向西→环太湖大道向西南(或越湖路向东→东山大道向南)→东山
                   b.苏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东山互通下→越湖路向西→环太湖大道向西南(或越湖路向东→东山大道向南)→东山

   2、南京无锡方向 —— 沪宁高速→东桥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段向西南→东山互通下→越湖路向西→环太湖大道向西南(或越湖路向东→东山大道向南)→东山

   3、浙江方向 —— 苏嘉杭(乍嘉苏)高速→尹山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向西→东山互通下→越湖路向西→环太湖大道向西南(或越湖路向东→东山大道向南)→东山

    三、在苏州市的游客:

可乘坐公交62路(原62路)到达;
以及公交621路(原621路)到达。

  

 
东山宾馆、宁电宾馆、雕花楼宾馆三山岛农家乐宾馆

  

各宾馆内都有健全的娱乐休闲设施

  

    太湖特产:
太湖白虾太湖银鱼太湖白鱼梅鲚鱼太湖莼菜洞庭碧螺春茶叶枇杷杨梅梅子蜜饯柑桔洞庭银杏

    特色手工艺:苏绣缂丝砖雕


寒谷仙境

雨花景区

    雨花景区又名雨花庵,或雨花台。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后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

    庵居半山,枕山面湖,风景绝妙。庵后壁,有泉自石隙中流出,终年不绝,名“萃香泉”,字为明代锡山秦铨所题。阳春三月,煮泉烹碧螺春茶,其色,香,味更甚一筹。品茗赏景,历来为游雨花台的一大乐事。

    庵旁一楼,曰;“醉墨楼”,楼匾为南通状元张謇所书。登其上,远眺则东南太湖,尽收眼底;俯视则田野错杂,村落参差。楼内环壁书画,清雅绝尘。

    庵前巨碑“逍遥”二字,为唐代颜真卿所题,现为镇山至宝。

陆巷古村

    陆巷,于南宋渐成村落。在东山后山,背山面湖,桔林葱郁,风景秀丽,远望如一幅“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传神画图。

    陆巷村自明代王鏊而后,明清两代,名人辈出,使这个仅有百户的山村,巨宅鳞比,牌坊相接,其道路之修整,屋宇之恢弘,冠于江南。现保留明代建筑20多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如遂高堂,晚三堂,见山堂,惠和堂,粹和堂等。

    村内道路丛横,皆以青砖彻成人字纹,主街以条石铺面。道边镌刻上下轿马的标记,是研究明清礼仪不可多得的资料。村中尚有明王鏊解元,会元,探花三个碑坊石柱的残迹。而登俊,阁老两坊,惜年久已废。王鏊的故居惠和堂是标准的明代官宦宅地建筑的代表,进深五进,纵向轴线三路。所用木料均为楠木,宅地面积2000平方米。

    同时,古村也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最佳处。每当时近黄昏,举目湖上,“波底夕阳红湿”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点点归帆隐现于烟波浩淼间。如值金秋之际,则山下万绿丛中,镶嵌点点红桔,分外悦目。山崖顶上,则有巨石七八块,横屹侧卧,中有一块大石,其上脚印长尺余,足踟,足弓,足跟清晰可辩,这是陆巷著名的景观之一“仙人石”。

    由仙人石往西,桔林深处,有一深涧,溯流而上,涧源在山谷尽处,便是著名的“化龙泉”。有清代诗人陆燕颉的《化龙池》为证:

    "瀑泉惟嵩岭,胜甲五湖峰。乱石穿云线,清池堕玉龙。流侵浣女石,润入挂衣松。桥上何时坐,须迟雨后踪。"

 

三 山 岛

    三山岛位于东山西南浩渺的太湖中,也是苏州最南部分。素以村道古老,幽静野趣;山径蜿蜒,烟云飘渺等著称,人称小蓬莱。素以湖光山色、名胜古迹著称,历史上早有记载。“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洋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点出了三山的人间仙境之妙。  
 
    登上三山,古老的村道,幽静而有野趣。进入村中,若世外桃源。高低蜿蜒的山径,烟云缥缈。自然景观不公引人入胜,且飘飘然似临仙境。登上峰顶,远望万顷碧波,尽收眼底,天水相連,渔帆点点,东、西两黛影隐约。近观则果林浓郁,奇石嶙峋,山村田园,云雾缭绕,令人心盳神怡。朝可观旭日东升,暮可赏夕阳沉湖,夜则皓月当空,银波粼粼。雷雨时,浓云低压与波涛翻滚,如苍龙之吸水。雨霁则晴空万里,彩虹环挂,特别是在夏天的傍晚,乘水而游,半空夕阳一片片的火烧云更如一幅幅红艳的彩锦。。

  南峰,海拨四十余米,其旁太湖中有梳妆台,亦称姑亭、琴台。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小女“胜珏” ,不愿远嫁鲁国,投湖葬
身之处,因而得名,实为一古时水葬台。水葬台占地亩余,皆为长约1.6米,宽厚各约0.5之青条叠筑 。夫差继位吴王时,为纪念“胜珏”,将南峰赐名“小姑山”,其名传用至今。后来成为太湖中渔人帆舟,祈求保佑、凭吊之所,于相对之山峰中建一吴妃祠,又名集福庵、太姥行宫、俗称娘娘庙。始建无考, 屡建屡毁。明嘉靖三年(1524年)重建改石柱建筑。解放后尚存24间“工”字型大殿屋宇。至“文革”期间毁。
    中峰,海拔七十五点六米,其景观为陡壁悬崖,有天然叠石似一天地老者依云海而沉思远眺。在西南麓为著名的板壁峰,有如山峦之间从地隙中伸出一巨形手掌,撑起那一碧苍穹,是“女娲补天”时的天神之手,而“女娲补天”之遗石,便在山的另一面。岛上景点都以石出名。物以聚类有如石之博览,因岛上多为石灰岩,具有太湖石瘦、漏、透 、奇、皱之特点,瘦如清癯峻秀之丰采、漏如玲珑镂空之情趣、透有轻盈剔透之神态、奇如鬼斧神工之魅力、皱如古拙隽永之意境,因而古人称三山之胜在于石。更有肖石形态各异,相随奔于西面湖边,只有跑得慢的只得做凡间畜牲。只是知道有十二位便成我们各种生肖的由来,甚至是人们各种性格命运的开始。三山的水景环岛四周连绵不断,东南风起时顺济桥前波浪滚滚,似万马奔来, 仙人洞后则湖水似镜,水鸟飞翔。春可赏鱼游虾戏,秋季水色清澈可鉴。数百米长的湖滨浅滩,一滩头的金色细砂,赤脚行于其上,软如棉而泥不粘,乃夏日之天然浴场。夜色中更是一轮皓月,满天繁星。水中银波粼粼,如一面面明镜照心。这数百米的天然浴场, 近几年来,已成为附近城市白领一族的最佳天然野营基地!

    岛上果树葱郁,茂草丛生。绿荫深处,鸟语虫鸣,此起彼落,清风徐来,花木飘香,另有一番野趣,瓜果丛中百鸟成群,歌声婉转生动、环绕其间。村民勤于治理果园,劳动之余,喜好玩弄一些树桩花卉,水石盆景。因而在三山除饱览湖光山色之外,更可以欣赏农家花圃。

    在三山,你处在任何一个地方,放眼出去,皆是一幅幅意境超脱的山水国画。1984年在岛上发现古哺乳类动物化石,等旧石器及溶洞,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旧石器遗址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40厘米,出土石制品约5200多件。现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善堂

    明善堂在东山杨湾上湾村,是一座建筑艺术极高而又富丽堂皇的民间住宅。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建筑在东部,有花厅,大厅,主楼及左右备弄,厢房等。偏西有墙门,耳房,客堂,佛楼及花园等。各栋房屋之间有天井,库门,塞口墙相隔。

    厅面三间,宽12.05米,进深八柱十架十三楗,有12.32米基本呈正方形。建筑高大方砖斜角铺地,地基高出地面石阶三级,阶沿石均为青石。砖雕门楼为石头仿木雕,工艺复杂,布局精巧,意境传神,不愧是明代民间雕刻艺术的珍品。

    整个建筑逢木彩绘,逢砖雕刻,是古建筑家或雕刻家不可多得的艺术学习之地。196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宫

    轩辕宫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始称“灵顺宫”,奉祀春秋时吴国吴子胥,故亦称“胥王庙”。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轩辕宫面湖背山。正机殿面宽三间,进深九檩。整座建筑气势磅礴,结构采用了“断梁”的设计,犹如苏州虎丘二山门脊檩。
 
    游者站在月台上,凭栏眺望,迎面太湖,碧波起伏;近处漫山遍野,桔林似海,清风微拂,桔香扑鼻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的“浸月冷波千倾练,饱霜新桔万株金”,正是此景的写照。
    轩辕宫中有三件宝,极为珍贵皆为明代之物。一为文徽明的《东西两山图》,二为明代阁老王鏊的《洞庭两山赋》,三为阴亭。尤其是阴亭,极为罕见,是稀有的古石刻,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墓葬形式。

文德堂

裕德堂

    但见“裕德堂”匾额高高悬挂在堂上,充满了古宅的威严肃穆,斑驳的木柱似乎向客人倾述古宅的历史……。

    半亭前的“古宅旧貌依稀,枯树今又逢春。半亭琴音尤余,棋室残局依存。”诗句让今人无穷想象裕德堂昔日主人的生活景况和幽闲情趣……   

    走进那口索痕累累的古井,弯腰在红漆的木桶里双手掬起清冽的井水,缓缓地喝上一口,再轻轻地洗净脸上依附的城市嚣尘……。

    倚在石库门边,仰头可以看见江南特有的骑马式风火墙,在原木长窗的衬托下,感觉到一缕淡淡的古韵……

古紫金庵

    紫金庵建于唐初,至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复建。 庵以罗汉塑像神态,著名于世。相传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避祸东山时所塑。《净因堂碑记》云:罗汉象怪伟陆离,塑出名手,余游于苏杭名山诸大刹,见应真象特高以大,未有精神超忽,呼之欲活如金庵者”。 
 
    紫金庵坐落在洞庭东山西卯坞内,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

    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庄严安详。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海岛观音壁立“三世佛”后;两旁为唐代《法住记》所述的十六罗汉,神情表现淋漓尽致,罗汉服饰层次分明,质感鲜明立体。其高超的雕刻艺术让人体验了“鬼惊神诛”的含义。而各现妙相的十六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
   
紫金庵罗汉塑像造型十分准确,形体比例适度,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愁思,各种姿态雕塑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评酒”罗汉遍尝杜康,一副醉 态;“伏虎”罗汉虽者态龙钟,然而却法力无边,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烂猛虎,竟如温柔小猫驯服在他的脚下舔袍角;而“抱膝”罗汉则傲气横溢,认为降伏一虎,只不过雕虫小技。右壁那3 尊罗汉目光不约而同地注视柱头的蛟龙,只见“降龙”罗汉大眼圆睁,嘴唇紧闭, 双脚脱鞋,放在座上,右手手掌向上,在做“请”蛟龙下来的姿势,左手则放在屈起的左膝上,神情威严自若,信心十足;一旁的“钦佩”罗汉,眼睛望着蛟龙,双手一摊,嘴一抿,对于“降龙”罗汉的法术不胜佩服之至;而“藐视”罗汉一旁翘着二郎腿,转过头去,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但他那凹陷的眼睛却在窥视着柱头的蛟龙,看它是否真会被降伏,那心口异态的样子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听经”罗汉最为虔诚,他正专注一境听佛说法,而下彼此争斗生气。“沉思”罗汉别出神韵,他低垂着双目,凝视着下前方,似乎在思索着一个什么问题,想求得答案,这种深思沉想,专注探求的精神令人感佩。雕塑者虽然塑的是佛国罗汉,但充满世态人情,严然生活在世上人间。罗汉的服装层次分明,衣褶流转自然,表现出质感。800 多年前的工匠将写实与传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12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

    殿旁有‘净因堂”,“听松堂”,“白云居”等,远眺窗外,四周山陵起伏,层峦叠翠。 坞中桃李争艳,松竹苍苍。自来文人此,多有题咏。在此品茗赏景,当真息静人心,仿佛与世隔绝。堂前金桂生花,玉兰飘香, 堂外松竹苍苍,桃李争妍,确如清诗人顾超云:“山中幽绝 处,当以此居先。绿竹深无暑,清池小有天”。

启 园

    启园位于太湖之滨,依山傍水,风景独好。民国22年(1933年)由旅沪工商业者席启菘个人出资建造,故名"启园",后人俗称席家花园。工程费时三年,耗资10万银圆。 
    园内小径皆用鹅卵石铺就各式图案,周围遍植花木。园周布以迂回曲折的长廊,间以嵌筑亭子。人游其间,其乐融融。
    主建筑为"镜湖厅",雄视于层林山水之间,端庄典雅。凭栏远眺,青山为背,绿水铺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确能添人游兴。厅前一湖曰:镜湖。四周置满假山。
    湖前为花园及小景,再往前就是太湖大堤,中以石桥两座连接太湖和园内环河及镜湖。人立石桥,但觉太湖碧波滔滔,近在脚下,远处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大有海阔天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