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裸机靠谱么:安康,198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1:21
 1983年,陕南安康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遭受了灭顶之灾,死亡870人,经济损失4.01亿元。那是一场天灾,但更是一场人祸。这次洪水屠城是安康人心中永远的痛。1983年7月31日,当晚8时30分,流量达31000秒立方米的江水在早存隐患的城堤上冲开决口,几丈高的水头从不同方向向安康老城袭来。顿时,人口密集而又地势低凹的安康老城房倒屋塌一片汪洋。  

    洪水袭来前,机关单位忙于撤离自己的职工和家属,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运自己的财产要紧,没有人组织群众撤离,更没有人挨家挨户通知和动员撤离……8月1日1时,安康段汉江流量达37000秒立方米,最高水位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2米。

    7月31日是个星期天,安康地、县机关单位照常休息,只留下少数几个人员值班。在连日普降暴雨江水猛涨的紧急时刻,这些“父母官”的星期天还照过不误。由此可见他们的思想麻痹到了何等地步!

    当天中午11时54分,陕西省政府一个负责人打来电话,告诉值班的副专员预计安康下午两三点钟汉江洪水流量将超过1974年的24300秒立方米,指示要组织青壮年堵堤:东西关群众全部撤离(东西关地势最低);老城的老弱妇孺尽快撤离。

    惯常的汇报讨论耗去一个多小时中午12时15分,地委紧急会议召开,6位地委、行署领导和30多名地区机关领导以及安康县县长参加。惯常的汇报情况讨论发言耗去了一个多小时,哈尔滨摄影。此时,驻安康的水电部三局向地委打来紧急电话报告,预计安康傍晚7时汉江流量可达27500秒立方米,夜间零时在3万秒立方米以上!会场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主持会议的地委副书记要大家“安静、安静,不要大惊小怪”。尔后他还是按部就班地作总结发言。正在此时,在外地检查工作的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赶到会场(安康地委书记在省上参加会议后没有回安康,而是到汉中探亲去了),打断例行的领导结束语,简明扼要讲了5条意见,即4时前东西关全部撤出,6时前安康老城的老弱妇幼撤出;18至45岁的青壮年迅速到达抗洪抢险岗位;维持好治安秩序;一切听从统一指挥;宣布自任地区防洪抢险指挥部总指挥。

    全城喇叭太少延误紧急命令传达。下午2时57分,省上又打来电话,称“安康汛情十分严重,老城有被淹的危险”。命令安康地委、行署“要下决心撤离,做到不死人。否则,追查责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这才于3时40分亲自在广播站发布紧急命令,除抢险和指挥人员外,所有在老城里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群众,在傍晚7时前,必须全部撤离!只可惜,这个已经迟发了的命令,并非安康城里的人全能听到。因为全城在7月31日之前只有22只高音喇叭,城区大小279个单位,安装小喇叭的只有31个单位,还不到10%,群众中安装喇叭的更少。(据调查,防洪安装的大部分高音喇叭早已拆除)。更何况,此刻所有的安康党政单位都在过星期天,召开地委紧急会议尚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把人通知到场。专员的紧急命令靠谁去落实?谁去组织群众和动员以至强迫群众撤离?此时,机关单位忙于撤离自己的职工和家属,大小车辆装载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和人员一起拥上街头。大家都各自逃命和搬运自己的财产要紧,没有人组织群众撤离,更没有人挨家挨户通知和动员撤离……

    1983年7月31日晚8时30分,安康老城汪洋一片。洪水袭来“鸟兽散”   

    1983年8月1日早上,陕西省政府通知《陕西日报》安康遭受特大洪灾,让派记者随省上领导一起赶往灾区。时任该报记者部副主任的元树德主动要求前往,他在市场上买了30斤黄瓜,和时任陕西省省长的李庆伟,还有新华社陕西分社的一名记者,乘坐飞机于中午12时抵达安康。

    此时汉江洪水已经开始回落,元树德跟着李庆伟省长走过已露出水面的汉江大桥,来到南岸老城。抬头望去,安康老城一片汪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顶露出水面,许多稍高处仍滞留着被洪水围困的人群。有男女尸体漂浮在水面上,架在树杈里,或吊在屋檐角。除了三艘小皮筏驶来驶去外,再看不到救灾的人影。这里的党员、干部都到哪里去了?李庆伟不无忧虑地叹息道:“看来我们的干部队伍经不起一场核战争的考验!”

    据后来省委调查组的报告说:“地区党政机关在老城的42个单位,洪水进城后全部被淹,办公、住宿的房屋倒塌,干部也被冲散了。洪水退后的几天内,机关没有固定的地点、领导找不到干部、干部找不到领导……截至8月6日统计,仅有27个单位开始部分恢复工作。”

    又据省委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披露,地区检察分院的一名副检察长,7月31日参加了地委紧急会议后,仅把会议精神向办公室主任说了一下,就回家转移自己的财物,没有参加机关的抗洪抢险工作。地区轻纺局一位副局长,洪水退落后在女儿所在单位一直住到8月6日,7日又乘火车去了西安。临走前留给单位一张纸条,写道:“印染厂基地验收工作我不参加了,局系统职称评定工作请考虑另找人主持。告诉某某某同志,我的党费由女儿代交;工资和粮票烦请主管同志寄到西安市卫生学校转我收。”这种人还记着自己是党员要交党费,还要向国家要工资,要饭吃!

    8月7日安康毁城一周后,安康地区抗洪救灾指挥部下了死命令,勒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于8月8日前到指挥部报到,否则将严厉惩处,直至开除党籍、公职。安康地区的党政干部,就这样在党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如鸟兽散!

    在安康人民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危难时刻,亲人解放军及时来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勇敢地担负起转移群众、抗险救人、清理尸体、疏通街道、架设输电线路、空投物品、治疗和救护伤病灾民、以及城区戒严、喷洒药品防疫治病和清理财物等几乎所有的艰巨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救人的呼喊声,亲人解放军就出现在哪里。他们真是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立了大功,有8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群众7月31日下午5时,汉江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安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消息,传到仅有25名干部战士的人民解放军总后驻安康某部营建办公室。他们立即组织12人抗洪救灾队,乘坐仅有的一辆运输车赶赴安康城区危险地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三次往返险区,把11户群众的财产和53名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时洪水已涌进城里,街道积水一米多深。然而,在浑浊的激流中群众的呼救声揪着战士们的心。“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群众。”他们又跳上汽车,再次返回汹涌的急流之中,把一个个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救上车。当他们刚刚返回到较高地带时洪水已经冲破城防大堤,从不同方向袭来汇合成巨浪,眨眼间吞没了汽车,车上的12名战士和20多名灾民一起被卷入水中。战士谢开终、屈进才等被洪水冲到一座楼房的二楼阳台上。他们不顾自己负伤,又从水中救出3名灾民。这时水势越来越猛,他们冒着危险收集水面上的漂浮木材,迅速绑成浮排,把近百名群众安全转移到5层楼的邮电局大楼楼顶上。为了抢救群众,刘生荣、张人家、李成全、董永峰和张悦5位战士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生命。就在极度悲痛的时刻,这个部队还主动腾出自己的住房,接纳了470多名受灾群众并发动军属赶做大饼。军属们忍着亲人牺牲的痛苦,仅用8个多小时就做大饼150多斤,烧开水几大桶,当把这些大饼送到灾民手里时,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痛哭失声。  

    党中央深切关怀  

    8月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来到遭受毁灭性洪水灾害的陕西省安康县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慰问受灾群众和奋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8月9日清晨,万里、李鹏等领导同志不顾旅途的疲劳,一下火车,很快就来到洪水尚存的安康老城。万里同志在汉江桥上停车,徒步走向江边的丁字坝欲察看被洪水侵袭后的大桥桥体。丁字坝裂开一道道缝隙,石体上残留的淤泥又湿又滑,随行人员怕有危险,拽着万里同志不让下车。万里同志甩开胳膊,说:“不就是个副总理嘛,掉下去也是这百十斤。”硬是走上了坝,仔细检查了汉江大桥的侧面情况。进入居民区后,卫生人员递来口罩,万里同志摆手说:“不用。群众都遭上了这么大的灾,我们还怕染上什么病?”

    当万里、李鹏同志来到居民家里看望受灾群众时,有的群众淌着热泪说:“要不是党中央的关怀,我们不淹死,也得饿死。”万里同志说:“有 *** 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就什么也不怕。”灾民们在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同时,对安康地县一些党政干部有损党和人民政府形象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和控诉。万里同志视察东关灾区时,一个灾民痛哭失声地向万里同志说,他倾家荡产了没有意见,对安康地委和政府最有意见。大灾之前,地委行署没有采取得力措施,及时通知他们,更没有干部挨门逐户去动员群众撤离,只是忙于搬运他们自己的东西。大水将来时,他们搬东西的大小车辆挤满了街道,群众想跑都跑不利。

    有人告诉万里同志,大水袭来时,有个副专员连他家的鸡笼子都搬上了汽车,却把群众扔下不管;地委行署机关干部和家属没死一个。地委机关附近一条小巷子里就死了70多人。听到这些,万里同志心情非常沉重。

    在察看灾情中,万里同志也看到了他不愿看到的情形。在临街处,有一个棉絮加工厂,几十捆被水浸了的网套压在倒塌的房架下,任人脚踩。万里同志慨叹说:“为什么不赶快晾晒?你们抢救这样一立方东西,是何等容易,而国家给你们调拨这样一立方东西,是何等困难!”实际上,更为贵重的东西还泡在水里,压在坍塌的房顶下。安康地委事后的检查承认:“安康地区遭受惨重的损失后,我们在抢险救灾工作上又出现了新的教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安置疏散灾民和清理公私财产等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对实行戒严和清理财务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处理好,因而出现了顾此失彼的问题,以致清理财产的工作抓得迟了。本来能够抢救的财物未能及早抢救出来,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再次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加重了灾情。”

    慰问结束后,万里同志在专列上召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会上万里同志严肃地批评了安康地县领导在这次安康特大洪水灾害中的表现,他沉痛而气愤地说道:“要说你们思想麻痹不重视,为什么安康地委、行署机关的干部和家属没有死一个人?当然,我不是希望你们也死人,挤奶设备。要说你们思想重视,为什么地委机关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就死了70多人?”万里同志当即宣布撤销地委书记的职务。

    直言的“内参”

    元树德意识到,安康水灾的真相已被各种谎言掩盖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凯歌,那些应当受到惩处的官僚主义者们,还要从中捞取政治资本。

    从安康抗洪救灾前线回到报社,元树德心绪难平。他头脑里时时浮现出那些挂在树杈上、屋檐上的尸体,还有那些向他控诉安康一些党政干部腐败丑恶行为的灾民们愤怒的脸庞。又看到某个党政部门竟在给上级的报告中称:这是一次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在安康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努力,已经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还有相继出现在各种报纸上为安康党政部门歌功颂德的文章,使他意识到,安康水灾的真相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谎言掩盖以至美化成一曲嘹亮的凯歌,那些应当受到惩处的官僚主义者们,还要从中捞取政治资本。

    元树德写的是一份“内参”,刊登在记者部编辑的《要情反映》上,送省上和中央领导同志参阅。元树德用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题目《安康地县不少党政干部在大灾面前溃不成军》。

  “安康老城毁灭后的头两三天,地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的下属办事机构没有多少干部,装运国家救灾物资的特快列车停在五里车站,无人卸车:即使卸下来的东西,也不能及时分到灾民手中。8月3日下午,记者在老城采访时,看到一些嘴唇爆裂的灾民,他们说已有两三天没有吃到食品,没有人管他们。经济单位的库房里、门市部里、车间里泡着价格成亿的商品和设备,10天后无人组织抢救……灾后第10天的8月10日,我们在安康至汉阴、石泉的公路上,看到一群群的干部返城。原来是抗灾指挥部下了命令,勒令党员干部如期到指挥部报到,否则,将予以惩处。直至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即使这样,有些党员干部至今还不归队。”   

    省委调查组是抱着否定元树德的“内参”的态度,先入为主地开展调查的。省委调查组的调查没有给安康党政干部在水灾中的严重问题画上句号。1983年11月,中纪委又派出以常委乔明甫同志为首的工作组,对安康水灾中党政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安康地委、行署和安康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等6人受到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中纪委关于对安康水灾事件处理意见的批复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这次安康县城水灾事件中,安康地委作为一级党组织,严重失职,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本应给予纪律处分,考虑到经过机构改革,原地委主要领导成员已经调离,故免予处分。”

  当时的安康地委书记强怀远(2004年在汉中去世,官至省政协汉中地区联络组副组长,保留正厅级待遇,他是1982年10月接替安康人民熟知的老领导徐山林),到省上开会未直接回安康,而是回城固老家给儿子办婚事。行署专员张如乾从平利县检查防汛赶回安康,那天在东大街52号地委大院(现府苑小区)召开紧急防汛工作会议,由于书记、专员不在,由地委副书记梁湛山主持。会议开到中午,张如乾专员(张如乾担任过岚皋县委书记、安康县委书记,1983年8月接替地委书记,11月调西安工作,阎西贤接替地委书记)赶回安康,立即提出四点意见,主要意思是18点以前撤出老城所有人员,青壮年上堤堵险。安康县县长张子美在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安广台在现在金州北路,现海星超市对面金州宾馆)按照张专员的意见,发布命令,要求居住在老城撤离到安全地带,其实指的是撤到现在市委、市政府那面。20点洪水进城,来不及撤离的人顷刻间被无情的洪水吞噬。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严重。

  对安康7-31水灾,渎职的地县领导干部追究责任,鉴于强怀远已撤职调回汉中,免于处分。鉴于张如乾11月调西安省上工作,免于处分,对安康县委书记牟广均、县长张子美给于处分,同时处分的有几个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