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源地写错的影响:评论:“和谐”不是“和稀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0:56:4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16:18 浙江在线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然而,时下却有少数人曲解了“和谐”的内涵,片面地认为“和谐”就是回避问题和矛盾,大家保持“一团和气”。这种“和稀泥”的现象非常有害,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有的人却把“和谐”曲解为不出现任何矛盾
和问题,于是凡事只要事不关已,便高高挂起,不讲党性原则,人云亦云、是非不分,出现问题该批评的不批评,犯了错误该教育的不教育,违法乱纪该惩处的不惩处,明哲保身当“和事佬”,对谁也不红脸,谁也不得罪。还有个别单位领导把“和谐”看成是一个大筐,任何事情都往里装,比如,借“社会要和谐”之名,堵塞群众正当的诉求渠道,不允许群众提任何批评意见等。
凡此种种不讲原则的“和稀泥”现象,表面上“团结”了,“和谐”了,但实际上却把问题隐蔽了起来,把坏人坏事包庇了起来,这也为腐败行为以及各种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如此“和稀泥”,必然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的结果是根本性的矛盾未消除,实质性的问题未解决,“污垢”越积越厚,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和谐。
和谐社会并非要回避矛盾、掩饰问题,而是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用公平正义去战胜腐朽与邪恶,用民主法制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弘扬正气,坚决杜绝各种“和稀泥”的现象,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安定。
作者:钟兴旺
求是坛:和谐不是“和稀泥”
http://www.jxnews.com.cn 2005-11-22 01:00
报载,某市整治夜宵摊点占道经营、整治报废车辆上路的公告发布了好几次,可有关职能部门却迟迟没有行动。问其原因,答曰:“如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避免引起矛盾,公告公告就算了。”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执政理念,确实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然而,和谐不是“和稀泥”。一个人人欢心、户户吉祥的和谐社会,首先须保证公共秩序和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公正、公平。即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才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否则就只能是表面的和谐,少数人的和谐。夜宵摊点占道经营势必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报废车辆横冲直撞必将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我们为追求“和谐”就任其发展,结果自然是道路被阻塞,公众安全被危害。显然,像这样只利于少数人的“和谐”,决不能代替社会和谐。
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但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的事物总会不断出现。如果为了追求“和谐”而回避矛盾,不正视矛盾的存在,不及时解决它,社会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和谐氛围,提倡和生财、和为贵、和为上、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各种危害社会、危害百姓的违法违规活动。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法制才能落实,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才有坚实的基础。(邱长福)
党报强调和谐不是和稀泥 批官员怕“有事”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星岛网讯】党报《人民日报》18日发表文章再度阐述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批评个别基层官员害怕“有事”的心理,同时指出干事的反而“有事”,混事的、不干事的反倒没事的下正常现象。
文章开篇即指出,某单位内部管理严重混乱,主要负责人私刻公章、另立账户、中饱私囊,引起民愤。对此,主管部门采取了果断的组织措施。处理这样的事情,任你再“和风细雨”,也难免会引起“暴风骤雨”,因为,你动了他的“奶酪”。但遗憾的是,一有“暴风骤雨”,有时就容易被简单地误读为“不和谐”,又“有事”了,倘若被处理的人再来个诬告陷害,纪检部门再查一查,“事”就更大了。
文章称,个别基层官员害怕“有事”,成为一种干事的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是“上面”怕下面“有事”,下面又怕自己“有事”而影响仕途。于是,“有事”能捂就捂,落个太平无事的局面。
干事的反而“有事”,混事的、不干事的反倒没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文章引述一位年纪较长的党员的话说,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很多,而中肯坦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
文章随即指正说,殊不知,怕有事,不批评,至少是对和谐的误解。所谓官员,就是带头干事情的人,“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从哲学的角度看,干事情就是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客观规律。管理与被管理,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如果害怕产生新矛盾,就不敢去解决旧矛盾,那还要领导干部干什么?即使科学地、照章依法地干事情,也难免产生新矛盾。如果害怕出现矛盾,谁还敢干事情?殊不知,矛盾不解决,会出现更多的不和谐。
文章称,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就是促和谐。同样的道理,它也可能带来新的矛盾。如果因为这样,就放弃批评,就是失职,同样是误读了和谐的本义。一位领导同志说过,“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如果没有原则,不批评坏人坏事,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你当领导做什么?有的领导干部一年到头开会,从不批评不好的现象,这是不正常的,不是好干部。一个老好人盛行的党,注定是一个腐败的党;一个充斥着老好人干部的地方,注定是一个发展没有希望的地方。党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坚持原则,敢于思想交锋,不断地克服自身的不足。没有原则性,都当老好人,领导班子就缺乏战斗力,党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丧失殆尽。”
一些落马的贪官曾这样感慨道:“要是先前组织和同志们,对自己监督多一点,要求严一点,或许不至落到这个地步”。类似的说法,有自找“托词”的一面,也有引人深思之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是某些问题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最后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因为其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严治党的理念要求,应该理直气壮地拿起这个武器,该说的要说,该干的就干,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