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读取格式化的值:永不卸任的灵魂工程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0:53

永不卸任的灵魂工程师

——记李玉广老师从教的四十多个春秋

王   和

 

安贫乐道不图显,淡泊名利痴教坛。

呕心沥血育英华,无怨无悔自坦然。

这就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李玉广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李玉广,生于1943年9月,新疆奇台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7月毕业于昌吉师范,同年8月分配来木垒县任教,2003年10月退休。光阴荏冉,弹指间,他已在木垒县教育阵地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多个春秋。纵观其人生履历,总离不开与“教育”的不解之缘。他矢志不渝的“教育”情结和“教师”情怀,令人感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我只钟情于一个职业——人民教师,只热衷于一项事业——教书育人,只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为人师表。”追寻其人生轨迹大致可以归结为:“山区教育的探索者——师资培训的奠基者——学校改革的探索者——教育督导的参与者——学校民主的呼吁者——心系教育的志愿者——学而不厌的老学生”这样几个社会角色。其四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几乎涵盖了木垒教育的方方面面。四十多年来,他以其良好的师德风范,扎实的业务素养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躬身实践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书写着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画卷,赢得了社会的一片赞誉。他是学生心中的好教师,教师心中的好校长,家长心中的好园丁。

一、山区教育的躬耕者

1962年8月,年仅十八岁的李玉广,从昌吉师范毕业后,由县文教科分配,到木垒县英格堡学校任教。英格堡学校是木垒县历史悠久的三所学校之一,它位于英格堡街街子。这是一个两面山地逶迤,丘陵起伏的偏僻山村。

到学校报到后,李玉广便开始了他教育生涯的起点。

从1962年9月到1965年7月,他在英格堡学校任职期间,曾先后担任过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班主任,承担语文、算术、历史、自然、音乐等课程的教学,同时还担任少先中队的辅导员。初出茅庐的他,凭着满腔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以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学认真。老师们还记得他在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时,组织的一节别开生面的主题中队会。他以革命传统教育和阶级教育为主题,运用歌舞、朗诵、表演唱等多种形式,寓教育性于活动之中,这在当时的木垒县还是别开生面的。因其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教育性,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由县文教科和县团委组织全县少先大队和中队辅导员观摩,产生了极好的影响。1965年,他所带的六年级班,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名列全县之首,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赞誉。

1965年秋天,李老师又被调往更为偏远的平顶山任教。刚到平顶山学校,他就担任六年级班主任,任语文课教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到了破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动年幼的学生罢课。但李老师仍然坚持上课。他不能让这些山区的孩子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没教材就上语录课,学“老三篇”。总而言之,他所抱的信念就是不管怎么闹革命,课还照上不误。六年级毕业了,初中不招生,就把学生留在学校里上七年级,按自编的教材给学生上课。直到1968年,六年级与七年级同时送往平顶山农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大办农业中学,平顶山农中便应运而生。当时的平顶山农中是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典型,老师到农中后就担任初三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有时还兼任另外两个班的数学、音乐等课。农业中学的性质是半工半读。平顶山农中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勤工俭学劳动外,主要精力还是用在教学上。受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全国都在搞“停课闹革命”,但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仍坚持上好课,不随波逐流。几年来,他拳打脚踢,样样都来,农业中学所有开设的课程,他都讲过,并且上得都很投入,很认真。1971年,公社文教办又把他调到刚刚成立的南闸中学任教,在那里他又连续带了两个初三毕业班。无论是在那所学校,他为人师表的风范、严谨治学的教风和出类拔萃的教学能力都赢得了社会的一片赞誉。同事、家长和学生都说:“李玉广是个好教师。”

二、师资培训的奠基者

1973年,木垒县文教科组建教师培训部,李玉广作为首批教师参加了筹建和教学工作。创建伊始,培训部只有两位教师,李玉广承担了“语基”、“小学语文教学法”和政治课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无教材,他就从外地邮购和通过熟人代买。然后,再通过自己钻研,编成讲义授课。师训班办了三期,计培训学员90多人。

1975年,木垒县创办“五七”大学,将教师培训部并入“五七”大学。李玉广又全程参与了“五七”大学的创建和教学工作。第一批招收的是一个两年制的师范班,学员多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李玉广任班主任,几乎承揽了语文类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无教材,就自编讲义印发给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编写了《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现代汉语修辞学讲义》、《形式逻辑讲课提要》等自编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首届师范班毕业后,师训的规模有所扩大,实行了学历进修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继续办好半年制师资培训班的同时,开始举办两年制中师班的尝试。从1975年到1979年,共办短训班四期,计140多人。1975年,招收中师班一个,学员38人。李玉广担任班主任,承担语文课和写作课。他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他撰写的教学论文《精讲、尽讲、讲筋》在《新疆教育》上发表。

“五七”大学的创建,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头开始。从首批学员开始,李玉广就同学员一起住在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同吃同住,一同参加建校劳动,一同上山伐木,下戈壁挖干孜土,其中的艰苦与磨难不能一一尽述,但他为了木垒县的师资培训工作,无怨无悔,埋头工作。

1979年,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生事物,“五七”大学下马解体了。“五七”大学解体后,他被调进县文教科视导组任视导员。在此期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学校听课、评课,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指导。1980年,为适应师资培训工作的需要,木垒县教师进修学校宣告成立。李玉广受命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木垒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教师进修与教研的双重职能。从1980年到1988年,八年期间除继续开办师资短训班外,还举办了三期中师进修班,每期四十人,学制两年。另外还通过函授、刊授等形式组织小学教师参加中师学历达标进修。为提高木垒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学历合格率和业务水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这期间,李玉广在负责全县教师进修管理和教研工作的同时,还一如既往的承担着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为推动全县教师进修与教研工作的发展,营造浓厚的教研和进修的氛围,开展进修辅导与教学交流,他倡导创办了《进修与教研》期刊,并自任主编,组稿撰稿。

1982年,新疆广播师范大学在各县设立辅导站,他被聘为木垒县辅导站站长和中文科兼职教师。主要辅导《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等课程。由于木垒县第二届、第三届学员毕业率高,他被评为新疆广播电视师范教育先进工作者,并作为昌吉州唯一获此荣誉者,赴自治区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贾那布尔的接见。

1985年,时任进修学校校长的李玉广,受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委派,同县教育局的领导一起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合肥等地联系教师进修,委培等相关事宜。经多方奔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上海教师进修学校达成了教研员岗位培训协议,与上海成教院、湖北教育学院签定教育行政干部委培协议,与安徽芜湖师专签定了教师进修和应历届高中生委培协议。在他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期间,还通过昌吉州教育局进修部选送近百名在职中学教师赴上海、天津、常州、重庆、杭州、合肥及新疆教育学院、昌吉教育学院参加两年制专科或本科系统学历进修。通过有计划的学历进修,木垒县的中学教师的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86年,李玉广调任木垒县教育局副局长后,仍继续主管教师进修与教研工作。1987年,他被推选为县教育学会会长和中小学管理学会会长。在这期间,他以自治县教育学会及中小学管理学会、中小学各学科理事会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木垒县的各项教学活动搞得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得到了州教育局的高度评价。

三、学校改革的探索者

1988年春天,县委任命李玉广担任木垒一中校长兼书记。在宣布任命的教师大会上,他表示了愿意与县一中全体教职工“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荣辱与共,共创佳绩,再铸辉煌”的决心,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上任之初,他自己约法三章:一是充分肯定前任领导的成绩,以前任为师。二是不下车伊始,就乱发议论,搞瞎指挥,瞎折腾。三是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成果。他深入年级组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来自第一线的“金玉良言”。建议工会开展“我为校长进一言”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教师的办公室设“察纳稚言”意见簿。他激励大家不自暴自弃,不自惭形秽,不自怨自艾,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要知耻而后勇。

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棵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片希望,可能燃烧一片蓝天。在激励土气、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敲响了他“治理教学环境,整顿教学秩序”的开场锣鼓。

“治理、整顿”分三步走。一是完善体制。二是健全制度,三是强化管理。完善体制,就是加强和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工各司其职。真正使党支部成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成为行政管理的指挥中心,教代会成为参政议政的管理基地,为治理整顿提供组织保证。健全制度,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有定岗,岗有定责,奖优罚劣,高效运行”的目标责任体系,为“治理、整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强化管理,就是要把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讲效益、出成果。

经过不懈地努力,“治理、整顿”初见成效,得到了全校师生、家长、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他提出的“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推行中学生操行等级评定办法为基本手段,以治理‘脏、乱、吵’实现‘净、静、齐’为主攻方向,以端正校风,严明校纪为标志”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教学秩序明显好转。一九八九年,县一中被评为昌吉州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李校长也在州教育局召开的德育工作会上作了“加强德育教育,整顿校风校纪”的典型发言,同年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贾那布尔视察学校后,在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木垒县一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一九九0年,县一中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一九九四年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李玉广也于一九八九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县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拔尖人才。

一九九四年,李玉广参加了自治区教委举办的首届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实地考察了广东省和新疆乌鲁木齐市部分改革试点学校,听取了有关专家的讲座。通过考察学习,他呼吸了改革开放的新鲜空气,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谋到了学校改革的新的思路。在学习结业时,他撰写的论文《校长负责制立体模式探微》获一等奖,并在由自治区教委组织的报告会上宣读。与会的自治区教委领导、新疆教育学院、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管理系的学员与来自全疆各地的参加研修班学习的重点中学校长,对他的论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从研修班结业返校后,他写了一份考察报告,重点就自治区内外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师实行聘任制的经验,向全校教职工做了通报,同时,结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始酝酿和探索木垒县一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方案》大体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建立党支部集体领导,校长分工负责和工会、教代会民主管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二是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三是工人实行合同制;四是全方位推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为了确保“四制”能积极稳妥地推行,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方案》由校长办公会议,支部大会和教代会审议通过,报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作为木垒县教育史上率先推行教育内部改革的先行者。他又义无反顾的充当了一次“弄潮儿”。

学校内部改革,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了学校管理。把压力变成了动力,由动力产生了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化,新体制,新举措、带来的办学效益也日渐显示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聘任制》这一内部用人制度的改革也逐步为教职工所接受,社会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九九七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又将过去“一步到位”的聘任办法,改为“分层聘任”。使“聘任制”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为保证聘任过程“公开、公正、公平”,所有聘任方案都必须经教代会审议。同时学校工会还设立仲裁委员会,以调节聘任过程中的劳动合同纠纷。聘任制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绩效明显提高。

师风正则教风正,教风正则学风好,学风好则校风正。李玉广认为,“师为校之本,德为师之魂”。他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奠基工程紧抓不放。他把每年的三月,九月定为“师德教育月”,重点宣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考评。请学生、家长评教,举办“师德”演讲会、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开展“三育人”“树、创、献”活动。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乐业、精业。在教学中推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初中、促高中、抓‘三率’,促‘三考’,明赏罚,重育人”的教学管理思路。他在《一线两段高中招生办法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改革高中招生办法的新思路,提出了在初中招收农村班和特长生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源状况,为县一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梅花香自苦寒来,李玉广在木垒县一中工作的十年,是他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积极探索,创新改革的十年。十年来,木垒一中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德育先进集体,实验室评为自治区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教工之家获自治区先进教工之家,学校获“一五”、“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李玉广也多次被评为区、州、县三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支持工会、少先队工作的好校长,端正党风的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县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十一届、十二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昌吉州六届党代会代表,自治县第四、第五、第六届党代会代表。

四、教育督导的参与者

一九九八年,李玉广在他任木垒一中校长兼书记十年届满之时,调任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兼任政府督导室主任。

做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在他任职期间作了两件大事。

一是制定和完善了有关教育督导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执笔起草了《自治县教育督导实施办法》,编印了《教育督导制度江编》和《教育法规选编》。

二是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自治区评估验收标准,对全县十个乡(镇)和县直中小学的“两基”实施情况和“两基”工作档案的建立进行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为确保自治县“两基”工作能顺利通过自治州、自治区、国家验收做了大量的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其中由他建议并起草的《自治县行政事业单位包扶失、辍学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经县教育领导小组会议通过后实施,在全县掀起了包扶失辍学儿童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辍学率,提高了巩固率和入学率,为自治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解决了一大难题。在扫盲迎“国检”期间,他参与了组织实施工作的全过程,并负责起草了《自治县扫盲工作汇报》和《自治县实施“两基”工作汇报》两份大型材料。同时,他还以州人民政府兼职督导的身份参加了区、州人民政府对奇台、吉木萨尔两县的“两基”工作评估验收及对州直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估。

五、学校民主的呼吁者

学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兼任县教育工会主席期间,李玉广非常重视并致力于全县教育系统内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他经常深入各基层学校工会面对面进行指导,通过学校工会和教代会,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通过召开民主管理现场会,校务公开现场会,举办由学校党政工负责人参加的民主管理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增强民主意识,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教代会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呼吁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回顾,他写了《开心的钥匙、民主的窗口、廉政的镜子----木垒县教育工会参与校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做为自治区教育工会校务公开现场会经验材料,在伊犁州参加校务公开现场会交流,并在2000年第4期《新疆教工》上刊发。

为探讨学校民主制度的建设,他撰写的调研文章《全面履行教代会四项职能的实践调查与分析》获自治州一等奖、自治区二等奖,收入《民主管理优秀调研报告集》,同时,在《新疆教工》刊登。《理顺关系、摆正位置、在民主管理中建功立业》也发表于《新疆教工》杂志。他是木垒县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热心呼吁者和忠实实践者。

六、心系教育的志愿者

2002年11月,李玉广已年满五十八周岁,根据县委“凡年满五十五周岁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律离岗”的决定,他自然就顺理成章的退了下来。但一个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仍然“闲”不下来。他心系教育,作为县人民代表和人大常委,县人大邀他考察、视察,县检察院聘他为“预防职务犯罪巡视员”,作为共产党员,县委聘他为“党建巡察员”,县成职教中心聘他为电大兼职教师,主讲《现代汉语教程》、《古代汉语教程》、《形式逻辑》、《现代教育思想》。县教育局聘他举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德育”专题讲座。县党校聘他担任《公共关系学》、《宏观经济管理学》面授辅导。自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他为副主任,并担任“讲师团”团长。县政协聘他为“文史资料撰稿员”。县老龄协会成立时,他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组建时,他又受命担任副主任兼秘书长,离退休干部党校副校长。

多年来,作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讲师团成员,他撰写了《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健康心理》,《坚持正面教育,适当运用惩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防范》、《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与心理健康维护》等多篇专题文章,编写了《自信小语集锦》、《抗挫小于集锦》、《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会感恩》等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小册子;编辑刊发了《桑榆晚霞文集——五老送法讲稿汇编》、《桑榆晚霞文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文稿汇编》。并深入农牧区、深入学校,为教师、学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十多次。

作为县老龄协会常务副会长,他除了参与老年人维权和老年文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外,还担任了《木垒老年之友》的主编。为了配合有关部门作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他还执笔撰写了《退休干部心理问题分析及矫正》、《老年人应当以健康的心态出世》、《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为、寓教于学——关于新时期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养心养德以养生》等多篇专题文章。为老年社团编写文艺节目,也是他服务社会的一项“兼职”。他创作的歌词《胡杨颂歌》、《鸣沙山放歌》、《阳光,阳光,生命之光》,还有新疆曲子联唱《十唱木垒风光美》、快板书《木垒风光美如画》等都已做为各老年群团的主打节目,登上了自治县文艺汇演的舞台。

做为政协文史资料撰写员,他主动请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史命感,以自己的亲见、亲闻、亲历的史实为依据,围绕木垒教育发展的历史,撰写了《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木垒县民办教师的历史定位与归宿》,《师资培训工作漫议》、《庄严的承诺,艰难的历程-----木垒县扫盲工作五十年回顾》等十多篇文稿,受教育局之聘,完成了《木垒教育60年的历史回顾》、《木垒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沿革》两篇文稿,为木垒县教育发展史留下了许多真实而又生动的珍贵文史资料。作为在木垒县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的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他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主动承担了“为木垒教育存史,为人民园丁留名”的历史责任。

李玉广老师“退休不退志,赋闲不失闲”,仅退休后所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文稿就有数十万字之多,近三年来,仅由他编写或主编,由县关工委、老工委、老龄协会印发的专辑已有七本。自2003年10月退休以来,他先后获得政协文史资料优秀撰稿员、昌吉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七、学而不厌的老学生

读书是李玉广最大的个人爱好。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读书习惯,科学的读书方法,让他终身受益。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视书籍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和和科普读物,为自己工作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参加工作之后,他更是结合教学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坚持在教中学、学中教,系统攻读了有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书籍,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业务能力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是木垒县第一位通过在职自学取得大专学历的佼佼者,也是第一位在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竞赛中获奖的中学语文教师。即使到了老年,他依然把读书视为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提升道德水准,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读书阅报,看杂志听广播,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它是县图书馆,老干部阅览室的常客。也是各类书籍报刊的忠实读者。他阅读涉猎的范围很广,政策法规类,政治理论类,文史教育类,科普保健类的书籍,都会纳入他的读书计划之中。退休以来,他研读了大量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和专题文章,对推介现代教育思想和有关青少年教育的书籍他更是情有独钟,对有关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书刊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扫掉自己的电脑盲,也是他老年攻关的一个课题。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仅能够网上浏览,网上搜索,网上阅读,还学会了网上写作。常用的汉字输入法,如全拼,微软,标准输入法,他已熟练掌握。即便是五笔字型,他也略知一二。读书,使他的思想能够与时代合拍,情感能够与社会和谐,知识也能够不断更新。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至今依然活跃在木垒县的社会大舞台上,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得益于此。

李玉广老师,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来到木垒,在木垒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工作了四十多个春秋。回顾他的工作历程;作为教师,他是山区教育的躬耕者;作为教师的“老师”,他是木垒县师资培训工作的奠基人;作为学校领导,他是学校改革的探索者,排头兵;作为教育局的领导,他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督导的参与者、实施者;是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呼吁者;作为退休教师,他是心系教育的志愿者;作为求知者,他是一位学而不厌的老学生;在木垒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永不卸任的灵魂工程师。

矢志不渝痴坛,呕心沥血育英华。李玉广是木垒县教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工作历程,印证了木垒教育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他是木垒教育界有重大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