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怎么用r20三代啊:发展心理学 婴儿的成长 实验集(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03:51

四、蹒跚学步 to walk

1、Esther Thelen’s Lab Indiana University, USA
“The Treadmill”
引子:婴儿在出生后无法立刻独立行走,在外力协助下,出生两天的一个孩子,有踏步模式,六周踏步模式消失,放在水中,重现,(认为是重力影响了踏步模式),几个月后重现
目的:验证引子
方法与现象:6个月(不会走路须搀扶),放在走步机上,启动走步机,踏步模式出现
结论:踏步模式曾未消失过,因为孩子腿太重,无力的肌肉无法克服重力,踏步模式与生俱来,要发展控制踏步动作的能力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2、Esther Thelen’s Lab Indiana University, USA
“The Mobile”
引子:2个月的婴儿最会的就是踢腿(也是踏步模式,位置不同,可增强腿部肌肉)
目的:探究是什么使婴儿了解他们不规律的踢腿动作能变成较受控制且有意义的动作
方法与现象:3个月,仰卧,腿绑上缎带连接到转动玩具。无意识的踢腿,玩具转动,几次后,他了解了其中的关系,踢腿动作越来越频繁
结论:孩子了解他能控制自己的腿部运动,并能短暂控制自己的环境

5个月的孩子在进行连续几个月的踢腿动作和迷你伏地挺身以后,强化了腿部和背部的肌肉,完成第一次翻身,婴儿学会整合手部和手臂动作所需的时间比学会腿部动作要长。

3、Esther Thelen’s Lab Indiana University, USA
“Reaching”
引子:婴儿的抓握反射动作也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手可以握紧但不会松开,伸手拿东西需要更好的协调能力,伸手拿东西是婴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首次得以借此与世界积极互动
方法与现象:将孩子的手脚连接到电脑上监测他的动作(了解伸手拿东西需要哪些动作),在孩子面前展示诱人的玩具。4个月(不会伸手拿东西,无法协调手臂动作),伸出手,但是不能完成拿东西的动作,放在脚的周围,方便控制;5个月,已发现伸手拿东西的肌肉模式,能拿到吸引他的东西并用嘴检验;5个月,一只手受限,发现新的策略——将手伸到身体另一边尝试(在5个月之前,婴儿的双手只能往前伸,但这时,能突然学会如何适应不同的情况并发展出新的动作)
结论:手臂有多种不同的移动方式,4个月的孩子手未掌握伸手拿东西的肌肉模式,脚步动作范围小,较易控制,孩子在能够伸手拿东西之前就能先学会用脚(与其它灵长类类动物一样)

伸手拿东西代表婴儿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发生改变,欲望突然产生,开始可以掌握外在的世界,新发现的不断产生刺激脑部越来越活跃。坐起来后,将看得更远。7个月(头重脚轻),躯干肌肉不发达,需手脚并用才能保持平衡坐住,可控制自己的视野——首度觉察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4、Esther Thelen’s Lab Indiana University, USA
“Reaching Behind”
引子:一旦婴儿坐着时能保持平衡,下一个挑战就是将手伸到任何方向都能保持平衡
目的: 了解这个动作需要头部、手臂、眼睛、双腿同时协调
方法与现象:7个月孩子(刚学会坐)的身体各部位贴有标记(电脑可追踪他的动作,关掉灯后很容易看到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在背后弄一吸引他的玩具,为拿到玩具他的身体需要协力完成复杂的任务——先找到玩具的位置了解玩具是否在他伸手可及之处,举起手臂,稳定头部和身躯,很难整合这些动作,拿到后跌倒;大几个周(充分掌握坐的技巧)稳定头和身躯,转动身体以免跌倒,做出必要调整后伸手拿玩具。

5、Karen Adolph’s Lab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The Gap”
引子:对于刚学会坐及开始爬行的婴儿而言这个世界看来完全不同
目的:探究婴儿能否将他们坐着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新的爬行姿势中
方法与现象:9个月,孩子坐在缺口的一侧,伸手够另一侧的玩具,逐渐拉大缺口,让他知道越过多大的缺口会使他失去平衡,缺口太大以后,孩子拒绝伸手。相同试验,让孩子爬行,并让他看到缺口,他不知道缺口的含义,误判宽度和深度,一直往前爬;另一9个月婴儿,在爬行时在缺口处受挫,学会了关于缺口的教训,第二次试验时,拒绝爬过去
结论:当孩子没学会一个新姿势后必须重新学习自己的极限

6、Joe Campos La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USA
○1“The Visual Cliff”
引子:如果孩子总是被动的移动将永远无法了解潜伏的危险,因为自己能移动才是趋势婴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目的:探究惧高是如何出现的
方法与现象:把孩子放在视崖上,在一侧引诱,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尚未学会惧高),毫不惧怕的爬了过去,已学会爬行几个周的孩子,拒绝通过视崖
结论:惧高的出现与爬行经验有关(惧高与爬行时发展出的周边视觉有关)
○2“The Moving Room”
目的:说明上述试验中的结论——惧高与爬行时发展出的周边视觉有关
方法与现象:将两名爬行资历不同的婴儿放在活动房间(两侧和上方的墙壁可以活动)内,正前方有研究人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集中视线,看他们能不能从眼角搜集信息。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墙壁移动时并未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会误以为是自己在移动);有丰富爬行经验的孩子,反应十分强烈,害怕失去平衡,不断重新调整身体以维持稳定
结论:刚学会爬行的孩子,不能从周边视觉中获得信息,爬行经验让孩子对周边视觉很敏感
○3“The Mobility Device”
目的:为测验是否具有这种可能性——还不会爬行的婴儿也能懂得周边视觉并因而认识高度吗
方法与现象:把几名不会爬行的婴儿放入有操纵杆的玩具车并让他们控制车辆。被试一第一次,虽然拉动操作杆,但不动操纵杆和车子移动的关联,操纵杆反而成了他的玩具。被试二第二次,他知道车子可以往前移动,但是忘了如何操作,尝试多种方式后拉操纵杆,发现车子在移动,再次尝试,并发现自己经过墙壁,动作控制能力给了他这个讯息。几周后被试二刚学会爬行,做视崖试验,不愿越过视崖
结论:驾驶训练使他更注意周边视觉因而了解深度的意义

7、Karen Adolph’s Lab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Cruisers”
○1引子:“巡行”——扶着支撑物挪步,这个阶段的动作可增强孩子的腿部肌肉和平衡感
目的:找出这个阶段的婴儿如何决定何者安全或不安全
方法与现象:11个月,尚未准备好自己走路,已开始巡行。用食物引诱,利用可以抓得到的支撑表面横向走到目的地,直到支撑表面的缺口,尽力逾越,当缺口太大时,改为爬行。
○2引子:巡行的要件是双手,婴儿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所有事物协助自己移动,眼睛盯着前方,利用手引导方向,可借此判断自己能否安全移动,但移动的双脚远离巡行者的视线
目的:探索当脚下有危险时,婴儿会如何反应
方法与现象:这次扶手完整,缺口在脚下,同一个孩子,视线远离地板,用双手引导自己,掉入缺口,拉大缺口,并让他看到缺口(防止掉入为偶然的),他看到缺口并掉了进去
结论:婴儿在学习移动的每个阶段都得重新适应环境

8、Karen Adolph’s Lab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the Slope”
引子:刚学会走路,张开双脚,小步行走一保持平衡,步履蹒跚的前进,还无法协调动作,每走一步都要调整身体的平衡,还要挑战不平坦的路,他们的身体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必须决定何者危险或安全
方法与现象:14个月,他决定如何走过越来越陡峭的斜坡,视他独立行走经验的多少而定,每次新的尝试都需要更多的动作控制能力,坡度增大,他选择其他方式应对,再大就拒绝自己处理,向研究人员寻求帮助;
目的:了解婴儿如何适应突然的快速成长
方法与现象:背负重大自己体重1/4的物体(14个月大的婴儿的最大极限),即使在平地上,也左右摇晃以保持平衡,但并未跌到,20度斜坡,孩子知道危险,但是他很快适应了,然后以增加坡度来模拟身体突然的快速成长,一路走下来,后来因负重跌到
结论:每当婴儿移动的方式产生改变,他们的世界也剧烈变化,这代表婴儿控制身体的方式完全改变且需要大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