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烧什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16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3:58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160

【关键词】  小儿泄泻 暖脐散 泻痢平散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患儿160例,男90例,女70例;其中2个月~1岁101例,1~3岁37例,3~7岁22例,年龄2个月~7岁。观察证型有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湿热泻。其中伤食泻34例,风寒泻36例,脾虚泻18例,脾肾阳虚泻10例,湿热泻62例。

    辨证分型标准:①伤食泻:症见大便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1日3~5次或7~8次,便前腹痛,吵闹,不思乳食,腹痛拒按,嗳气或呕吐,大便气味酸臭,夜寐欠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②风寒泻:症见大便稀烂,色淡夹泡沫气味稍臭1日3~5次或5~6次,便前便时肠鸣,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③脾虚泻:症见大便稀溏,多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④脾肾阳虚泻:症见久泻不愈,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1日3~5次或更多,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⑤湿热泻:症见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泻下急迫,量多,日行10余次,气味秽臭,纳差食少,神疲乏力口渴引饮,烦躁,或伴泛恶,发热或不发热,小便短黄,苔黄腻。

    治疗方法:①暖脐散:由白胡椒、丁香、肉桂等药物组成。配制方法:上药共研细面,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功能:健脾除湿,和胃降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疼,主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用法:每次1~2g,用热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上,贴6~8小时去掉,间隔8小时再敷。②泻痢平散:由黄连、苦参、薤白等药物组成。配制方法:上药共研细面,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功能:除湿清热,降逆导滞。主治:湿热泻。用法:每次1~2g,用热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上,贴6~8小时去掉,间隔8小时再敷。有轻度脱水者加服ORS口服补液盐加水频服。用药期间均忌生冷油腻之品。疗程:1周。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的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正常,每日1~3次。②好转:症状消失,大便基本正常每日4~5次。③无效:连续治疗1周症状,体征同前。

   

    伤食泻34例,其中治愈30例,好转4例;治愈率88.2%,总有效率100%。

    风寒泻36例,其中治愈28例,好转8例;治愈率77.8%,总有效率100%。

    脾虚泻18例,其中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61.1%,总有效率94.4%。

    脾肾阳虚泻10例,其中治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90.0%。湿热泻62例,其中治愈50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愈率80.6%,总有效率95.2%。

  例:患者,女,2岁,2007年7月14日初诊,患儿由于头天喝冷饮,次日大便10余次,黄色稀便,伴腹痛呕吐,舌淡苔白腻,大便镜检:脂肪球(++)。症属寒凉之物,损伤脾胃,寒邪客于肠胃,阳气受阻,气机不畅,传化失常,而发为本病,诊为风寒型泄泻,治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理气止疼。用暖脐散1~2g,用热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上,贴8小时去掉,间隔8小时再敷。用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7月16日复诊,纳少,症状及体征消失,大便正常,每日1次。舌淡红,苔白,脉滑。

   

    小儿泄泻无外乎外感六淫,乳食不节,脾胃虚弱引起,黄老基于“诸病从脾胃而生的理论”针对小儿生理病理及脾胃本身特点,结合毕生临床经验,运用温里药丁香、肉桂、胡椒等组成暖脐散,其用药物均入脾胃经,以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升阳助运以治脾虚。对小儿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有奇特疗效。对伤食泻、风寒泻总有效率为100%,脾虚泻总有效率94.4%,脾肾阳虚泻总有效率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