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恶夜:《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4:03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8项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4%,优先实施的8项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确保工程投资到位。

  强化生态保护监管

  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约束性指标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水和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与“十一五”相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增多了,由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到四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其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减排领域也从工业和生活两个领域扩展为工业、生活、交通、农村四个领域。机动车氮氧化物、农业源水污染物首次被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虽然延续使用“十一五”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和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比例指标,但监测点位由759个增加到970个。《规划》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实施范围进行了调整,由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扩大到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指标由此前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调整为“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目标值确定为80%。

  减排倒逼结构调整

  进一步深化总量减排,作为撬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远超全国环境容量;二是改善环境质量压力加大,七大水系近20%的监测断面水体污染严重,近五分之一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三是防范环境风险任务艰巨,汽车尾气、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场地和土壤等污染凸显,突发环境事件居高不下;四是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仅有少部分开展了污染治理。

  《规划》进一步深化总量减排,作为撬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相比“十一五”,“十二五”减排工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引导控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与清洁生产,将控制污染物新增量过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建立等量淘汰和减量淘汰机制,利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减排工作对造纸、印染、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分别提出了总量控制要求。提出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对未完成包括减排任务的地方政府实施区域限批。

  深化价格和税费改革

  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强化产业和技术支持

  随着阶梯电价、阶梯水价乃至阶梯气价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也成为《规划》中的要点。

  《规划》系统阐述了创新相关经济政策,完善市场机制的各项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一方面将深化脱硫脱硝电价、企业优惠水价、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等价格改革,另一方面将推进环境税、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税费改革。

  充分强化产业和技术支持是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的关键。《规划》明确提出,将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建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同时,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

  环境科技和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从技术研发角度,要大力研发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从环保产业发展角度,要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从科技保障角度,要加强制定和修订关于“总量、质量、风险”相关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