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v倒顺开关实物接线:读《声声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05:29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记

    认识李清照就是从她这首著名的《声声慢》开始的,读着这般凄美的诗词,让我没法不记住她。那是一种何种凄凉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用词,彪炳于文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吧,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那个时候,我就一味地把她当成了“愁”的化身,当做了爱情的楷模。
     
    读她的诗词,每次都一不同的心境。从她诗词中所流露出来的神韵,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她天生就是一个出奇美丽的女子,她一定美的惊艳,还多愁善感。这种想法,直到现在我都未成改变过。当我穿过历史的尘烟,去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例独行、登峰造极、集哀怨与豪迈于一身的女子,也就只有她一人也。她是一朵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奇葩,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她不但能品位人生,还能批判人生。

    因此,我更固执地认为,对于易安,对于她的解读,只应了那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她不像那些女子那么低眉顺目,她的诗,柔弱中含刚烈,蜿约中不乏豪迈。即使在年老色衰的时候,她也高呼“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希望当朝金戈铁马,挥师疆场,收复失地,迎接徽、钦二帝回归。

    曾听朋友说到过这样一句话:嫁人当嫁苏东坡,娶媳当取李清照,这句话恐怕不只是玩笑吧,也许这正是现代每个男女共同的愿望,可以想象到,她一会“绣幕芙蓉一笑开”,一会“半笺娇恨寄幽怀”,一会“玉炉沈水袅残烟”,一会“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玉手”。此情此景,怎一个美字了得。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就在眼前。

    读着她的诗词,我可以想象,那时的她,一个美丽如花的少女,静坐于闺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封情诗,或者在浓睡不消残酒的时候“试问卷帘人”,海棠是否依旧“绿肥红瘦。”然后又到花园里去与那春风荡秋千,一个如此幽雅,如此才情横溢,如此饱览群书,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奇女子,不招得莺蝶乱舞才怪。这真应了普希金的那句:爱她,你是错的,不爱她,你却是傻的。

    但我还是傻傻地爱她,错误的想自己要是一个男人就好了,是一个生在那个时代的男人就好了。爱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浓烈的思念,欣赏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尽哀怨。品味她“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对自己美丽的自信,感叹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闺怨闲愁。

    细细地去品她,你能体味到她彻骨地爱恋,痴痴地思念;你能领略到她即使男子汉也感到汗颜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常常想,在她的人生舴艋上,曾经载过多少爱恨情愁,她不知道孤独的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她对黑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句“独自怎生得黑”,让人感受到了她一生的哀怨,遗憾的是,当她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时,后代多少热爱她的人,无不感到惋惜,恨不生逢时。

    如果能生在那时,只需要一个温暖的手臂,给她一个依靠的肩头,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的李清照也就不会遭受“晚节流荡无归”的恶评了。纵然时事变迁,我依然一如既往爱着她,品着她,伶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