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壁纸怎么用:茶艺茶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7:46
          壶嘴的曲直是非  :   说茶具,目光往往会先落在最引人注目的茶壶上。原来看茶壶,除了看质地、色泽,看器形时并不很注意壶嘴。后来发现关于壶嘴的曲直历来还有不同看法,于是每次选壶赏壶多少会留心到壶嘴。
    主张壶嘴直为上的主要代表是李渔。他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节,其中具体说到茶壶嘴的制作和选择标准:
    “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他的意思很明确:制作茶壶,壶嘴一定要直,选购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标准,壶嘴一曲其功能就让人担忧,曲两曲简直就成了废物。因为装茶的器皿和装酒的不一样,酒没有渣滓,一斟就出来了,所以酒壶嘴的曲直可以不讲究;而茶是有形体的东西,即使是星星点点的小茶叶,入了水就变成了大片,斟的时候,容易进入壶嘴,使壶嘴塞住。喝茶是愉快的事情,如果这样斟不出来,就让人非常不痛快。茶壶嘴直就可以保证没有这个毛病,就算有时塞住了,也方便疏通,不至于很难办。
    李渔时常喜欢发人之所未言,所说未必都可当真,不过这段话听上去明确痛快,我初读时没有多想,就觉得可以认同。
    后来读《茶具》一书(宋伯胤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中论及茶具改进,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给碗形茶器加上盖子,另一个就是将短而直的壶嘴,慢慢改成细而长的两弯或三弯嘴。而这种改进的目的,是“为了茶香不泄”,“保持壶内的茶味”。这就是认为壶嘴弯曲的好,和李渔的看法不一致了。                                                                 壶嘴曲直,谁是谁非?仔细考虑,又可发现两者看似针锋相对,其实是各有侧重。壶嘴直,是为了出水流畅,壶嘴曲,是为了茶香不泄。各有各的道理,有一利则有一弊。直乎?曲乎?颇费思量。也许,喜欢简单痛快、注重“饮”胜过“品”的人,不妨选择直壶嘴;性格温和收敛、注重“品”的境界多于实用性的人,可以考虑曲壶嘴。
    当然,若是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便是上上大吉。比如,茶嘴可以设计成曲的,但是在壶内加一个大小恰与壶盖口等大的金属滤层,将茶叶和茶汤分成上下两层,而壶嘴设在下层。或者在壶身和壶嘴连接处加上一个嵌入式的小的塑料滤网。这样都可以在保证茶香不泄的同时,确保茶叶碎末不会堵塞壶嘴。这两种方法,日式茶壶中都可见到,似可借鉴。
    就我所见,虽然李渔大声疾呼,但清代的茶壶嘴仍很多是弯曲的。再看眼下的茶壶,直茶壶嘴成了绝对的主流。看来现代人是越来越注重实用了。或者说,为生计所迫、为快节奏所驱赶,性子越发的急躁了。然而,茶心即闲心,若要得茶中之乐茶中之清茶中之和茶中之幽,还是要缓一缓,静一静,定一定,才好。                                            南风北渐话茶艺:    二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了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浪潮。据资料载,台湾有人首创“茶艺”一词。有人不禁要问:为何叫“中国茶艺”而不叫“中国茶道”呢?关于这一问题,力推“中国茶艺”概念的、且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茶道”虽中国古已有之,但却为日本专美于先,若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引起误会。而“茶艺”正是有别于“日本茶道”的叫法。按照范先生的逻辑,“茶艺”中还应有“茶道”之概念,从其推崇和主张的“中国茶艺文化学”便可以证明。在此暂且不论。    单就“茶艺”两字,却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海峡,落户港澳,瞬息间遍及祖国南方城市。随潮流所至,这种起源于闽粤地区泡茶技巧被台湾学者重新组合而成了“台式泡法”之茶艺,也于不知不觉间传到了北方城市中。      南方是最早导入“茶艺”概念、最早举办茶文化艺术节、最早成立茶艺表演队、最早创办茶艺馆、最早创办茶文化刊物的地方。而如今,各种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已不再让北方城市大惊小怪,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甘肃、陕西、河南等省的茶文化活动如火如荼,茶艺表演五彩缤纷,决不逊色于南方城市。一些超大规模茶艺馆(2000平方米以上)也在北方城市诞生,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基地也在北方城市形成。一向被人称为“小家碧玉”式的茶艺表演也在北方城市兴盛,大有压过南方城市的势头。从去年在郑州和杭州两地举办的“茶艺大赛”来看,金奖行列中有不少是北方城市茶艺馆的茶艺表演队。如北京老舍茶馆创编的“奥运五环茶艺”,西安六如茶艺馆创编的“浪漫红茶”……。“茶艺”的南风北渐,改变了北方的许多世象。
    过去,北方地区大多品饮花茶,现在六大茶类在北方随处可见。北方许多饮茶人不但知道六大茶类的归类,还知道过去鲜为人知的诸多品种。有南方人说:“普洱茶在北方最有市场。”此语不假,这些年北方人家庭中的普洱茶数量在增多。最让我惊讶的事,有许多南方人居然跑到北方来开茶艺馆……。点点滴滴给我的感觉是,这里正演绎着一场“茶艺”南风北渐的变化。      北方这片土地上的地域文化,向来富有包容性。从北方茶文化的历史看,就是海纳百川的历史,南方产茶区域产生出的茶文化现象,北方人从来不排斥,人们的观念不僵化不保守,所以也就出现了茶仙卢仝、禅茶鼻祖赵州从谂禅师以及张揖、张又新、李德裕、封演、刘长卿、毛文锡、纪晓岚等茶文化名家。北方茶文化浓郁的地方特色,总是与多样的南方地域文化兼容并存。北方人酷爱自己的传统花茶,去又不固守其中,而是致力于向饮茶的多样化转化。吸收南方的茶文化,使它融合与自己的茶文化中,从而形成多元的地域茶文化内。这一点,倒不像江浙一带人固守自己的绿茶,闽粤一带人固守自己的乌龙茶,云贵一带人固守自己的普洱茶。北方人的这种努力,已经并且还将产生积极的成果,从多层的茶文化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茶文化交流和融合,带有戏剧性的变化。      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西风东渐至日本、韩国,一千二百多年后却又有“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影响着中国。如今中国茶艺重新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先有南风北渐,继而又由西向东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从日本、韩国每年派人来中国学习茶艺和考评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甚至于??西的禅茶表演已走进了欧洲。这种变化,显示了茶文化的发展规律,中国各地茶文化的交流,南风北渐或北风南渐的相互转换,也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那就是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互动,产茶区和消费区的互动。
     感受南风北渐的点滴表象,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加绚丽的“中国茶艺”一定会由东渐西,走向世界。                                                                                                            福建春伦茶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