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利亚日本x中国cp:解读鹤壁文化发展实施意见:七大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5:34

解读鹤壁文化发展实施意见:七大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

2011-12-28 16:05:55来源:大河鹤壁网纠错打印字号欢迎订阅鹤壁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HBSJB到10658300。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精彩无限。

12月27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鹤壁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鹤壁文化的繁荣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实施意见》有何亮点,对指引鹤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解读鹤壁文化发展实施意见:

七大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鹤壁)传承创新区为载体,切实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增强鹤壁文化软实力,努力建成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强市。

总体目标

到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改革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发展繁荣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华夏历史文明(鹤壁)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体现时代精神、中原风貌和鹤壁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基本建成凸显城市文化个性的豫北文化中心,实现鹤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主要任务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即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文化人才建设工程。

工程一

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七大工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被置于首位,可见其突出地位和重要意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建设文化强市、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大力推进。

《实施意见》指出,塑造当代鹤壁人文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包括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动员全社会提炼鹤壁精神的内核表达,内化为全市人民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全市人民推动率先崛起、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精神追求,树立鹤壁人的良好形象。思想道德建设要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实施持续性、广泛性、典型性三位一体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先进评选和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文明建设、诚信建设,显著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实施意见》紧密结合鹤壁实际,提出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制度,深入开展“科学理论进基层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

工程二

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鹤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这些资源,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有利于提升鹤壁文化内涵。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发掘特色文化资源,建立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对提升鹤壁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文化精品创作,《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建立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评价机制,制定《鹤壁市宣传文化人才、文化精品奖励办法》等制度,加强对文化精品生产的指导和管理,引导正确的文化追求,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

文化创新,理论先行。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思想库”作用,不断加强学会建设和网络建设,社科机构向学校企业等系统延展,建立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开展当代鹤壁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打造“中原·鹤壁大讲堂”、《淇水论坛》等社科普及品牌,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力。

建设文化强市,离不开舆论的强有力支持。《实施意见》中提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党报、广播电视、新闻网站舆论引导的核心作用,发挥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层次、多角度舆论引导的特色和优势,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实施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抓好市政府门户网站、鹤壁网等重点网站建设,引导商业网站健康发展,提升鹤壁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工程三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了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现代传播能力建设。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实施意见》把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放在了重要位置。完成市艺术中心(群艺馆)、市城市展览馆建设和市博物馆提升改造等项目,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力争把市级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建成全省省辖市中一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5年,我市要实现县区有达标的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达标的综合文化站,村有达标的文化大院,社区有达标的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到2012年实现全市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程,推动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向社会提供免费优质的文化服务。坚持政府投资的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的公益性质,加强各类基层文化设施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鹤壁日报、鹤壁人民广播电台、鹤壁电视台等市属媒体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全媒体发展,提升传播力、竞争力。

工程四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创建华夏历史文明(鹤壁)传承创新区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鹤壁)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不仅是中原经济区有别于其他经济区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明确了传承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作为河南的一分子,鹤壁在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也找到了准确的定位。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文物遗产保护力度,以大运河鹤壁段申遗为契机,以浚县和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线,抢救保护一批重要文化遗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力争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促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争取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分别达到6个、2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达到100个。

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以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春节文化传承区,打造“中国第一春节庙会”、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品牌;以大赉店遗址、大运河浚县段、黎阳粮仓遗址、宋庄卫国贵族墓地遗址等大遗址保护为代表的华夏历史文明展示地,打造“大遗址”品牌;以牛派艺术为代表,打造“牛派戏剧艺术”品牌等。

工程五

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提升鹤壁文化整体实力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鹤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良好的基础。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只有认真谋划,进一步推动鹤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努力打造成为全市的重要支撑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产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优势组合、功能集中建设的原则,根据全市文化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态势,形成“一核、两带、三极、多点”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格局,力争规划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引擎。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就势必突出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同时,推动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让文化产业发展拥有不竭动力。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文化要形成产业并进入良性循环,就必须构建起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要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扶持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经济互动的发展格局。

工程六

实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活力

实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要实现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让文化单位更强大、文化管理更顺畅、文化内容更丰富。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要整合资源,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强化服务,突出公益属性,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当前,我市重点支持鹤壁日报社、鹤壁人民广播电台、鹤壁电视台做大做强,筹划中的鹤壁报业集团、鹤壁广播影视集团届时也将一展风采。

顺畅的管理是维持文化市场改革发展秩序的前提。当前我市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文化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文化需要交流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鬼谷子文化、牛派戏剧艺术、浚县古庙会都是我市出类拔萃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实施意见》结合我市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要求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利用有利资源,组织举办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博览会,与周边地区和友好城市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搭建推介平台,鼓励文化界人士走出去,增强鹤壁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工程七

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加快鹤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中,往往一个文化领军人物就可以带动一个领域的发展。金不换带领牛派艺术发扬光大,“泥猴张”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这些领军人物都是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瑰宝。因此,《实施意见》提出,实施“2511”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通过培养、培育、选拔、引进,建立一支多领域、多学科、多梯次,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创造力的文化人才队伍;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基层是文化孕育和生长的土壤,许多优秀文化人才都来自于基层。同时,基层又是文化的最终落脚点,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实施意见》非常重视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一方面又要发现、扶持群众中的文化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靖桂宇 李霄楠整理)

转播到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