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和鸡蛋可以吃吗:蔡英文錯過機會 北京曾對其釋善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3:37
星島環球    2012-01-20 16:09:14
台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文章,題為《王毅曾對蔡英文釋善意》,作者劉屏。摘編如下︰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無疑使她在兩岸議題上嚴重失血。其實這件事有過轉圜空間,因為北京當局曾經願意讓步。只可惜蔡沒有把握住,讓機會之窗平白流失。
這次總統大選,美國態度頗堪玩味,高層訪台、免簽納入候選國等,無不給馬英九加分。尤其投票前一星期,素孚眾望的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一篇長達卅余頁的報告,把美國對蔡的疑慮表達的再清楚不過,說明了美國對馬、蔡兩人截然不同的觀感。
美國對蔡英文“定調”,關鍵在去年九月。當時蔡訪美,美國再三詢問她對兩岸議題的看法,卻始終得不到令美國放心的答案。因此她還沒有離開美國,美國官員就對英國《金融時報》放話。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美國懷疑蔡“有沒有意願、有沒有能力維系台海兩岸近年享有的穩定關系”。
華府後來的種種訊息顯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杜尼隆親自指示屬下以背景說明的方式對《金融時報》放話。也就是說,美國固然不願予人“選邊站”的印象,卻又不吐不快,尤其是“對美國而言,台海安定至關重要”(背景說明的內容之一),美國非說不可。
事隔數月,回想起來,蔡英文當時有沒有可能避過這一擊?答案是肯定的。這要從之前一個多月說起。當時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訪美,在一場與美方的閉門會議里,王毅說,如果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希望另外有個什麼,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大陸方面可以討論“兩岸某種新的理解”的可能性,只要仍是一個中國的框架。
當時王毅特別加了一句︰“請注意,我說的不是‘一個中國原則’,而是‘一個中國框架’”。
美方很重視王毅這幾句話,認為中方展現了若干彈性。尤其“一個中國框架”一詞,美國認為,蔡英文大可以把它解釋為謝長廷說的“憲法一中”,為自己解套。
比起中國大陸其它部門,“台辦”系統一向較理解台灣現況,也較尊重台灣的思維,不像外交部動不動就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也不像解放軍動不動就出現鷹派狂言。但也正因為如此,台辦有時難免被視為軟弱,在內部被罵到臭頭。因此王毅展現這個彈性,是要頂得住壓力才辦得到的。
這是七月底的事。九月間蔡英文蒞臨華府,美、中都仔細看她怎麼說。沒想到幾場公開談話令中方極為尷尬。例如她說“我們景仰美國為建國所做的奮斗”;又例如她說台灣熟悉的兩份美國文件,第一就是美國的《獨立宣言》”(按,另一是《台灣關系法》)。整個場景就是蔡在美國推銷台獨。
于是美國官員透過《金融時報》放話。到華府開會的國台辦主任助理李亞飛也說“堅持原有立場,堅持九二共識”,還再加上一句,“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協商不可能再繼續”。
結果一切回到原點。從那時起,中方一次又一次斬釘截鐵,九二共識成為不容侵犯的神主牌。後來有位蔡的策士訪華府,說“胡錦濤說‘認同’九二共識,沒有說‘堅持’九二共識”雲雲。台辦聞後,回應道,“再去看看胡怎麼說的吧。寄語民進黨人,不要心存幻想”。
王毅的說法是個試探性的退讓,目的在讓民進黨和蔡英文有個台階可下,也讓兩岸對話可以持續(如果蔡勝選)。沒想到蔡的回應讓國台辦下不了台。中方只差沒有唾面自乾,只好當做沒說,就此把九二共識釘上釘子。吃了秤鉈鐵了心,不管誰當選都一樣。
基于六項保證中的“不在兩岸之間扮演調人”,美國政府未曾為“九二共識”背書,卻也未曾拒絕“九二共識”。最明顯的例子出現在二○○八年,美國總統布什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幾度告訴新聞界“一項非常有意思的內容”,還要新聞記者上網看北京說法。他指的就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
走到今天這一步,不管蔡或民進黨喜不喜歡九二共識,手中籌碼已愈來愈少。不妨換個角度想︰四年下來,這個共識為兩岸帶來平靜,令兩岸保持模糊空間,而且美國不反對;相對的,當政者否認即可能釀成風險。這樣的共識,你極力否認的意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