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禄觉醒:徽杭古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6:18
徽杭古道帖子发表于:2011-1-21 13:52:01楼主

徽文化的精髓很多,但是徽杭古道很值得一提,特别是对于我们这帮驴友来说,一直是梦想的地方。
  
    古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大概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了,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当年的徽杭古道正是徽商们走出故乡,前往经济更繁荣的沪、杭地区的必经之路。
    


 

    驴友们行于道口,靠于崖壁缓缓气息;后望,驴队了无踪影;远景,山峦叠障,由墨绿淡浅引到紫蓝同天空融为一线;幽深的峡谷,高峻的悬崖,无垠的山脉,蜿蜒的古道,唇齿相依,层层叠靠,空阔旷野;谷风吹拂着额头的飘发,透吸着眼睑的汗珠,带来丝丝凉意。超道驴群,行步古道,跨越黄草山坡-南天岙;黑点缓缓隐于坡后,一一绝迹。

  


                       

 


    走在峡谷的下方,山脚下叮咚的泉水声在耳边回响。听上去,像是有人在沙地磨出声响,或是风吹响一片茂密丛林。越往上走,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境地,繁密树丛统统退后。从峡谷上急流而来的水投入低处,立刻变得缠绵,少了冲流的力量,溪水安静清澈绕着凌乱的石滩前行。到处是被冲刷得滚圆的青石,太阳把它们照射成刺眼的白色。 

  


    山里人已经铺好了栈道,只有一个方向,没有迷途的可能。我们向上行走,溪水向下奔流,随着山道的弯曲,时而潺潺,时而激进。清脆的鸟啼和山泉叮咚组合成天籁之音,驱散着我们的疲惫,这样的风景,这样的徒步,永远不会倦怠。走走停停,移步换景,每一个转折口几乎都会得到全新的视觉冲击。

 


  

  


    越往里走,狭窄的石路越来越陡,这边是陡峭的山壁,那边就是悬崖,而目光下投,则是一片绵长而美丽的石滩,就算是在错综复杂的山道,只要听着水声,沿着水走,就不会迷失。如果实在不能确定,也可以就近看看有没有人在竹林里采笋,倚赖着山里人的淳朴,绝对没有迷失方向的可能。  





    艰险和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看到那些通体绽放着宝蓝色光芒的小蜥蜴飞快地从你脚边穿过,黑底玫瑰色斑的大蝴蝶总是跟随着你的步伐停停飞飞,身体轻盈的小鸟在低空盘绕飞翔,……这些偶得又频繁的惊喜是种遥远奇异的感受,艰难已经不足言说。 
          
     




    古道每隔五里就设置一个凉亭,供过往行人休息,这都是古代一些富贵善人建的公益设施,没想到今天也成为了我们驴友们短暂休息的好地方。  

  


    整个视野里都是金黄色的,勃发着秋天的颜色,让驴友们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走在高处,一直可以眺望悠悠白云飘浮的山峰和炊烟袅袅的小村庄。所有的,映衬在蓝天之下,尽显着朴素自然生活的美好,而石栈则宛若天梯,向远处伸展,回头看走过的,似乎阳光下的古道格外美丽。这里的石级是人们将两米长的花岗岩嵌入石壁而成,共有1400多级,远远胜过了黄山的八百步云梯。

   


  

  


    穿越古道的每一次抬头都能看见巍峨的群山和坐落在平原上的炊烟村庄,每一次低头都能感受到石板路上刻满了的岁月沧桑。不管是温存还是澎湃,惟一相同的是,这一路,无论何时何地,山与水与人,都组成了一幅绝世的风景。  

  


    天色渐渐昏暗,浅灰的天空驱散了驴群的绵绵之音,一轮弯月浅隐于峰顶,若隐若现,“一起游”的驴友们开始在下雪堂芳嫂家筑帐;远处来自上海的大学生驴友们在篝火,放声高唱我爱祖国。徽杭古道,一条千百年来,伴有挑夫,伴有商旅,伴有归宿,伴有出行的绵延山道;仍旧有它独特的魅力呼唤着世界各地的驴友们前去。那浓绿的流溪深渊,那喷香四溢的油菜花田,那1400余登关的“江南第一关”,那惟妙惟肖的如来石,那叫偶满地打滚狂喉的“南天岙”,那山峦叠障的双峰插云,还有火炉烈焰旁伴有欢声笑语的“下雪堂”不眠夜,也永远是我们这些驴友们想住的地方。

      摘自《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