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追书神器的软件:2012经济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6:23

2012经济展望

2012年01月12日10:07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作者:周清杰

 

  2012年CPI将稳中有降

  周清杰

  一、2011年物价形势回顾

  2011年,物价形势是我国的一个热点经济问题。从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整体物价运行呈现前升后降态势。前7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基本为单边上扬,从前两个月的4.9一直涨至7月份的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历史新高。之后,CPI掉头向下,11月份已经跌至4.2。1~11月,我国CPI同比涨幅为5.5。若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别标准,我国的物价水平属于明显的通货膨胀(见图1)。


图1. 2011年我国CPI变化趋势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前7个月,我国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后5个月,我国物价形势则表现为国际上所谓的“通货膨胀减缓”(Disinflation),即CPI仍处3%以上的高位,但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的暴涨成为2011年推动CPI同比上涨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6月至11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分别高达57.1%、56.7%、45.5%、43.5%、38.9%和26.5%,拉动当月CPI上涨1.37、1.46、1.27、1.24、1.12、0.78个百分点,对当月CPI上涨的贡献率平均达到20.6%,是当之为愧的“第一功臣”。

  二、2012年我国CPI将稳中有降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作为2012年的主要工作。根据会议的这一精神,保持物价稳定不再是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转变表明,中央对2012年我国物价形势持总体乐观态度。2012年我国经济将告别高速增长时期,加之上一轮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仍处于不断显现进程中,因此,我国CPI的同比涨幅将处于较低水平。

  1. 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通货膨胀压力

  2012年,我国经济将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主要理由有以下两条:

  首先,国内经济楼市调控政策还将继续,挤泡沫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压低短期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上半年,我国一线、二线城市楼市的下行风险将进一步加大,由此对区域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其次,欧洲经济前景不明,欧债危机有可能继续恶化,打压全球经济。受此影响,今年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会有所减缓。欧美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仅意味着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产品的购买力不旺盛,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我国的出口之路可能是遍布荆棘,充满坎坷。

  2. 上一轮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还将不断显现

  2010年初,为减少在应对金融海啸时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物价形势的不利冲击,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截止2011年6月20日,央行连续11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最终达到21.5%的罕见高位。与之相配合,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央行连续5次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尽管我国已经于2011年12月5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但上一轮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会持续,增长速度有可能继续向下运行。

  上一轮货币政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收缩作用可以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变化趋势上得到反映。2011年3月以后,我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1年6月至今,PMI一直在50左右徘徊,11月份甚至一度跌破荣枯线,充分显示了实体经济在前行中遇到的阻力(见图2)。


  图2. 2011年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变化图

  3. 猪肉价格有望稳中有降

  由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权重最大,因此,CPI的变化极易受到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如猪肉价格2011年成为影响CPI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判2012年我国物价形势时,我们也不妨研究一下猪肉价格的变化趋势。

  受到2011年前8个月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刺激,我国生猪供给明显增加,供需缺口大幅缩小。按照生猪产业的一般规律,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2年中期。

  2011年猪肉价格前九个月一路走高,后3个月虽有所下降,但还处于高位运行。因此,若仅从猪肉价格的运行态势看,2012年影响我国CPI的翘尾因素会因此大大减缓。(见图3)。


  图3. 2010-2011年我国猪肉批发价对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今年我国猪肉价格果真出现稳中有降的运行态势的话,那么,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CPI会受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的大幅度收窄而降至低位。今年猪肉批发价可能稳定在19~24元/公斤左右,在某些月份,不排除出现猪肉价格同比负增长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2012年我国CPI走势将稳中有降,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较低的CPI指数只是表明与2011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物价水平变化不大,并不意味着绝对物价水平的降低。

  三、可能拉动CPI上扬的因素分析

  尽管通过分析倾向于认为2012年我国CPI将在低水平徘徊,但也不意味着不存在会拉动CPI上扬的因素。最主要的上涨因素有以下三个:

  首先,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的趋势短期内难有改变。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2%,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二。2011年最后一个月,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徘徊在104~111美元/桶,处于较高水平。到2012年1月3日,受我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和伊朗问题升级的支撑,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更攀至11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的走势也是涨多跌少。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未来四年全球铁矿石短缺局面还将持续,2012至2015年,铁矿石平均价格将达150美元/吨。高油价和高铁矿石价必然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成为工业品价格走高的重要推手。而高位运行的上游价格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游产业,带来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推动CPI的上扬。

  其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和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劳动力成本将处于加速上升时期。客观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虽然有助于提高收入,扩大内需,但也会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和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工”、“招工难”问题,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外,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的拖累,服务业成本持续上升,也在不断推高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工资与物价的轮番上涨是发达经济体在发展中很难规避的一个经济现象,我国也概莫能外。

  再次,我国目前正处于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提速期,会出现一些新的涨价源。根据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要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亦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水资源等收费改革”。2011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以上政策动态昭示,2012年将是油、气、煤、电等资源产品和能源产品的密集调价期,可能产生一系列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推动我国CPI的上涨。

  综上所述,受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极有可能在低水平上运行。与此同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也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但这种成本上涨可能只是抵消部分CPI下行的势能,最终不会改变CPI低位徘徊的大趋势。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北京期货与大宗商品市场研究基地建设”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优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宏观调控任务艰巨

  严于龙

  2011年尘埃落定,国民经济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能否实现“稳中求进”,不仅事关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走势,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宏观调控任务十分艰巨。

  一、2011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但整体上看经济增长逐步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首先,价格水平开始逐步回落,通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1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央政府及时提出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幅度由7月份的峰值6.5%回落到4.2%,已经接近年初制定的4%左右的预期目标。

  其次,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9.7%、9.5%和9.1%,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在世界大国经济中依然居于首位。四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5%左右,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基本保持平稳,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宏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第三,在物价上涨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势头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内需外需构成等结构关系的平衡状况均有所改善。

  二、2012年宏观调控任务十分艰巨

  2012年,根据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中央已经确定了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但要实现全年“稳中求进”的预期目标,宏观调控任务将是十分艰巨。

  1.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依然较高

  根据2011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是基调,全年宏观调控必须围绕这个基调开展工作。

  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的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以“稳”为先。宏观调控的基调保持不变,有利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当前,欧债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复苏遇到巨大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宏观调控的取向不需要改变。

  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就是要在2011年经济增速的基础上,不能失速过快,2012年的经济增长至少也要保持在8%以上。尽管政府将“十二五”预期增长目标由“十一五”的8%调整为“十二五”的7%,但就目前的情势而严,8%是政府和社会就业容忍的底线。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物价出现反弹,依然是摆在宏观调控面前的重要任务。

  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随时会推高物价水平。就国内来说,目前三类产品的价格容易上涨,一是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农产品,二是房地产等无法通过贸易调节的产品,三是资源类产品。此外,充裕的国际流动性将抬高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尽管目前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美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总需求收缩,短期内促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或高位震荡。但是,计划中的挽救欧债危机的2万亿欧元的流动性,以及美国可能的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将可能会大大刺激总需求,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升,从而对中国构成输入性通胀预期。

  在“稳中求进”基调下,2012年价格上涨调控的预期目标,应该在4%以内,而要实现这样的调控目标,必须防止物价走势反弹。

  2.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防止经济增速下降幅度过大和防止物价涨幅反弹的双重目标,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此外,如何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如何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如何应对就业总量压力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如何扭转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滞后的局面,以及如何防范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都是2012年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保证实现明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政策组合,是解决“两难”问题的关键。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因为2012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需可能进一步减弱,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也可能放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另外,2012年保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变,力度和重点做适当调整,有利于我们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稳定市场预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保持适度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由于经济增长会有所减缓、结构性减税力度继续加大等原因,明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而明年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还需要继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需要通过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加以解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持重点,财政力量要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支持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有保有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在财政收入方面应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流动性不断扩张,同时目前国内货币存量仍然较大,以防刚刚略有回落的物价涨幅再次反弹。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多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下,造成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货币供给总量的宏观调控不宜再紧。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兼顾控制通货膨胀、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三重目标。应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确定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社会融资合理增长。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3.宏观调控的立足点依然是扩大内需

  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欧美弱增长对我国出口的带动还将回落,长期支持我国高增长的外贸,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减弱,中国经济的增长最终必然要靠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剔除价格因素后我国投资需求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3.5%左右,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另外,在2003年到2007年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是10.6%,这里面有2.6%是出口贡献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国际市场波动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的影响太大。要摆脱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就需要发展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制度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不是短期的政策能解决的,需要长期通过制度的变化来解决。

  我国的消费潜力非常大。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增加消费,因为消费增长有别于投资的最大优点是平稳。在扩大消费方面,减税措施会发挥比较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和居民税负减轻,能够为消费提供一定的支撑。此外,我国可以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途径扩大居民的最终消费。文化、休闲、汽车等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合理控制的前提下,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应该得到更好满足。

  财政支出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加重视民生投入的效果。在民生支出上,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效果,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是否可以持续。只有民生领域投入的规模和效益提高了,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减少了老百姓的社会负担,增强其对未来的安定感,扩大消费才能具有基础。

  4.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201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把握住调控政策的大方向,掌握好政策措施总体框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宏观政策的急速转向和过激调整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的同时,更多地将密切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变化,特别是可能致使潜在风险演变恶化的趋势性变化,加强预研、预判、预测,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及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进行微调,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努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三、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2012年,国际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最终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人们的普遍共识是,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全球经济仍然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目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欧美各国财政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财政赤字上升,政府债务暴涨,政府财政紧缩压力加大;二是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特别是欧元状况脆弱,使得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雪上加霜;三是世界经济景气下降,全球贸易量锐减,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好转,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保守的判断是,欧美经济即使不出现衰退,复苏也将是艰难而缓慢的,世界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国际市场萎缩导致我国近来出口增速明显下滑。欧美国家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性形成冲击。

  2012年,国内宏观环境趋稳。经过2011年的货币紧缩,货币信贷已经回归正常轨道,2012年货币政策将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适时微调,增加灵活性,资金面将不会出现过紧,经济自主性增长将占主导作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既是顶层制度设计,又是百姓关切。只要调控得当,预期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投资方面。2012年召开“十八大”,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仍然较高,投资热情不减。但是,二、三线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房投资。高铁全线减速、汽车消费限制也会影响投资。全年投资增速将明显低于上年。

  消费方面。从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将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特别是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部分城市开始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基本养老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将会促进个人消费的增长。但是,二、三城市商品房限购政策的出台和汽车消费的限制,对居民消费将会有一定的抑制。消费需求将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外需方面。美债、欧债危机,将抑制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和政府投资,对我出口不利。新兴经济体控制通货膨胀,继续采取紧缩政策,外部经济增长乏力,也影响我出口。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压力增大,出口增速将会明显放缓。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判断,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一季度有可能下降到7.5%以下,下半年情况会有所好转,全年但仍将保持在8%以上。CPI也将低于上年,全年在4%左右。

  (作者系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