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色是哪个?:在故乡思念故乡 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1:14

在故乡思念故乡

  一个有雾的冬日早晨,我独自一人前往我久违的故乡,浙江嵊州。嵊州距杭州仅150公里,坐大巴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我在中午时分到达了嵊州,故乡在嵊州的崇仁镇。我换车继续前往。当我看到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上写着“崇仁”二字时,心里有些异样。

  一个与我有关的名词,终于以一座座房屋,一条条街道,一片片农田,以及河流,树木,鸡鸭,猫狗,和一张张我应该称之为同乡的脸庞,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终于回到了故乡。距上一次,已经过去了40多年。

  1.史书上的故乡

  先说说史书上的崇仁镇,它颇有些历史了:“原先叫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到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这便是我祖宗的来历了,算起来,至今已有千年。

  裘氏家族盛于明清,崇仁的古建筑,大多是那时的遗物。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置身其中,使人恍然有隔世之感。晚清民国,崇仁还是浙东经济发达的一个古镇,20世纪30年代时,资产10万以上的丝厂、茶厂、布厂不下十几家,有“浙东小上海”之称。如今,崇仁镇已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从长途汽车站下来,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崇仁镇。

  我沿着夹在高墙中的卵石古路往里走,仅仅百米之后,我就看见了玉山公祠,看见了伸出墙头的飞檐和依然葱绿的竹子,不由得有些激动。玉山公祠是为了祭祀裘氏家族第19世祖玉山公建造的,建于乾隆五十六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这个玉山公很不简单,给他5个儿子一人修了一座台门(相当于一人一个四合院,只是台门中的房子均为两层楼的楼房),加上一座敬承书房,总面积为6600平方米。被后人称作五联台门。

  五联台门是今天崇仁古镇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了。清一色的青砖白墙硬山顶居,2层楼,朴实素雅。窗门皆为木雕,用料考究,200多年过去几乎没有腐蚀虫蛀。父亲告诉我,他的老家,就在五联台门的第一家,大夫第门中。我走了没几步,就看到一个挂牌的院子,像是五联台门中的一座。走近去看,牌子上写的正是“大夫第”。

  2.父亲的故乡

  我走进五联台门的“大夫第”,里面是个长方形的院子。听父亲说,当年这个院子,爷爷家一半,周宝奎(著名越剧演员)家一半,周是裘家第25代媳妇,和我爷爷同辈。父亲的口述家史,是从他的祖父开始的。父亲的祖父毕业于杭州高等巡警学堂,此学堂为中法联合开办。毕业后他曾任舟山群岛定海县的“警察局长”。但因秉性耿直刚烈,与县长搞不好关系,便挂印而去,回老家了。

  那时父亲的曾祖父还在。父亲的曾祖父在当地颇有威望,是做丝茧生意和茶叶生意的,人称恺正大爷。为叙述方便,我也叫他恺正大爷罢。想必他老人家不会怪我的。

  恺正大爷的祖上一直人丁不旺,三代单传,到了他这儿,生了7个孩子,5个儿子2个女儿。父亲便是恺正大爷16个重孙里的第一个,父亲一家身兼数名:长子、长孙、长重孙,一出世,就形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好局面,故深得恺正大爷的喜爱。

  据说父亲快要出生时,恺正大爷一直不肯去睡觉,夜很深了还等在那里。后来太困倦了睡着了,一觉醒来就问:生了没有?家人回答,生了。又问,是男是女?家人回答,是男。恺正大爷便击掌大叫一声:好啊!当即叫曾祖父拿出300个银圆奖励这个长孙媳妇。

  这个长孙媳妇就是我奶奶,父亲的生母。当时只有18岁。是个懂事得体的女子,在家人众目睽睽之下,她马上将钱交给自己的婆婆,说由婆婆代为保管。可是,这个懂事本分的媳妇,却在两年后生第2个孩子时,因难产而去世。撒手人寰时,她顾不上刚出生的女儿,眼睛一直盯着刚满2岁的儿子,目光里全是担忧和牵挂。她的婆婆便握着她的手说,你放心去吧,我一定会把他好好带大的,我会让他念书,让他成人的。

  她的婆婆,自然是父亲的奶奶,其时43岁,正值中年。以后,她几乎就成了父亲的母亲。即便是后来我爷爷续了弦,父亲有了继母,她也依然尽心尽力地抚养着这个孙子,直到将孙子送进大学。

  为了讲述方便,我称她为祖奶奶。

  父亲小时候非常顽皮,学习自然不好,每次都是补考过关,到初三时还有3门课要补考。我爷爷就跟他说,你考不上高中不要紧,回来种地吧。爷爷并不是威胁他。可父亲一听很紧张。父亲觉得种地太苦太累,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也可能是男孩子长醒了吧,总之父亲的成绩突飞猛进,初中毕业,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两所高中。

  这个时候,爷爷真的拿不出学费了。祖奶奶就当掉自己的首饰给父亲凑学费。这样,15岁的父亲便离开崇仁,去外地读高中了。所幸父亲读高中时成绩很好,每学期都拿到奖学金,家里的负担有所减轻。

  父亲高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时,家里所有能变卖的东西都卖光了。怎么办呢,祖爷爷和祖奶奶一合计,卖房子。于是将原来的一排楼房,只留下两楼两底,一家三代十来口挤在一起。其余的全部典掉,典了3500斤谷子,3000斤给父亲作盘缠和学费,500斤给爷爷作为失去房子的弥补,父亲这才得以去天津北洋大学读书。

  父亲就这样走出了故乡,一走60多年。

  3.女人的故乡

  祖奶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我从父亲讲述的两个故事中,深深感到了这一点。一个是父亲继母的故事,一个是丫头冬来的故事。

  先说父亲的继母。父亲的生母离开人世时才20岁。是生第2个孩子时病故的。现在想来,是得了产缛热之类的病。父亲对她毫无记忆,毕竟只有2岁。后来,爷爷续弦,父亲有了继母。这位继母让父亲终生难忘,每每提起总是伤心不已。

  其实,父亲的两个母亲,是姐妹。生母是妹妹,继母是姐姐,都姓费。为了叙述方便,我只能以父亲的口吻来叙述,称她们为生母和继母。若有不恭,还望她们的在天之灵原谅。

  父亲说,继母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这我相信,从叔叔和小姑姑的模样里就可以看出。但真是应了红颜薄命的说法,她的一生很不幸。初次结婚,男方家境虽然不错,丈夫却有精神病。男人经常打她骂她,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孩子,刚满月没几天,就被疯男人从窗户扔出去摔死了!她悲痛欲绝,幸好她的娘家在当地还有些势力,出面办理了离婚,将她接了回去。

  因为两家比较熟悉了解,于是她又嫁到了裘家。虽然已经结过婚生过孩子,其实也才23岁。可是,痛苦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作为填房,继母在家中毫无地位,丈夫对她比较冷淡,叔叔婶婶对她不好,小姑子也时常欺负她。父亲说,那时他也不懂事,经常伤她的心。只要她一管教他,就说你又不是我妈!因此,以泪洗面在她是常事。

  这个家里唯一对她好的,是她的婆婆,即父亲的奶奶。父亲也是在奶奶的教育下,才慢慢改变了对继母的态度的。

  在父亲的记忆里,有件事刻骨铭心。上高中时,有一次他从家中返回学校,继母去送他。走到路上,继母忽然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我实在是没有人可说,你不要告诉任何人啊。父亲那时已经比较懂事了,便点头答应。继母说,我在这个家里,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你在外面读书知道得多懂得多,你看我还能不能改嫁啊?

  一边说,一边就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这个18岁的养子。父亲吓坏了,连连摇头,说不可以的,你千万不能有这个想法。继母绝望了,眼泪哗哗哗地淌下来。那种绝望,那种凄凉,父亲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想一次,心里痛一次。

  可是这么大一件事,父亲还是承受不了,就悄悄告诉了奶奶,奶奶也吓了一跳,马上对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跟任何人说。否则你个娘就没命了。父亲连连点头。之后,奶奶就去安抚这个儿媳妇,她也没有任何力量,只是反复跟她说,你一定要忍,除了忍,没有别的法子。

  可是,继母终于还是没能忍下去。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她被二婶痛打,之后伤口感染,不治而亡。死的时候,只有41岁。

  4.叔叔的故乡

  前面我说过,父亲的母亲在生下第2个孩子(我大姑姑)后,就去世了。爷爷又重新娶了一位妻子,即父亲的继母。继母又生下一儿一女,便是叔叔和小姑姑。后来两个姑姑都嫁出去了,父亲也远走他乡,这老房子里,就只留下了叔叔。

  听父亲说,他的继母很漂亮,因此叔叔和小姑姑都很好看。我看过叔叔和小姑姑年轻时的照片,的确如此。小姑姑堪称美女,叔叔堪称帅哥。

  一表人材的叔叔当然谈了个很漂亮的对象,而且两个人非常恩爱。可是因为叔叔家(也就是爷爷家)成分不好,那个女孩子家里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叔叔很痛苦,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从部队回来一趟,为他去女方家做做工作。可是父亲远在厦门修铁路,不可能为这种事情回来。何况回来了,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后来,婶婶家来做媒,婶婶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很受父亲疼爱,重要的是,婶婶家是地道的贫农,三代贫农,但不嫌弃叔叔家的成分。于是,叔叔和婶婶结婚了。叔叔因为“傍”了婶婶这个贫农,婚后受益不少,免去了很多折磨,生儿育女,算是平安地过了后半辈子。

  喝了两杯热茶后,我跟婶婶说,我还是想先出去转转,趁着太阳没下去,拍些照片。婶婶说好的。我刚走出院门,就看见一个头发雪白,背已经完全弯了的老人从玉山公祠那边过来,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我马上就认出来了,是叔叔。

  我大声叫他,叔叔,我是山山。

  他高兴极了,满脸笑容地说,我认出来了,认出来了。

  20多年前我见过叔叔,在长沙。那时因为父亲在长沙工作,母亲在杭州工作,我和姐姐就一个到长沙,一个到杭州,与亲人团聚。父亲写信叫叔叔到长沙和我们父女一起过年。记忆中在长沙时我和叔叔几乎没有任何交谈,可能是因为语言难以沟通的缘故。他曾好奇地问父亲,山山为什么一天到晚看书,吃力不吃力啊?我那时因为刚考上大学,正是迷书的时候。

  乡村生活显然比城里艰苦很多,比父亲小8岁的叔叔,头发比父亲白,背脊也比父亲弯很多,看得我心里发酸。叔叔弓着背坐在我的对面,看着我,似乎很想找话跟我说,却找不出来。只是反复问,哥哥好吗?嫂嫂好吗?我也就反复告诉他,他们很好。

  叔叔忽然笑眯眯地说,你小辰光卯会哭嘞!

  我说是吗?叔叔说,是的,你一哭,带你个婶娘就说,叔叔来了叔叔来了,你就不哭了。

  叔叔的话,终于在一瞬间,将故乡推进我的怀里。

  5.我的故乡

  父亲结婚时,祖奶奶曾跟他说,你们以后要送一个重孙给我养。第1个舍不得,就第2个吧。父亲答应了。他知道他奶奶想体验一下四世同堂的感觉。没想到几年后,“第2个”的我出生时,母亲遭了大难,一个年轻的女编辑,突然成了倍受欺凌羞辱的“右派分子”,真的无法抚养了,只能将我送回老家给祖奶奶。感觉祖奶奶好像有先见之明一样。有了祖奶奶先前的邀请,我的送回就不再显得无奈和凄凉。

  母亲说,那时父亲在福建修铁路,不能回来。母亲就给祖奶奶写信,说要将她的重孙女送回来。祖奶奶高兴极了,派叔叔到杭州来接。母亲抱着我,叔叔挑着行李,一起回到了崇仁老家。那时可没有什么高速路,母亲和叔叔从杭州到崇仁走了一整天。

  当时叔叔尚未成婚,祖奶奶73岁,而我,只有4个月不到。祖奶奶见到我,喜欢得不行,这让母亲感到欣慰。祖奶奶告诉母亲,奶妈已经找好了,就在镇上。母亲踏实了,给我喂了最后一次奶后,连忙赶回杭州去。可是,当母亲坐上回杭州的长途车时,奶水忽然涌出来了,打湿了她的衣襟,想到幼小的我,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母亲走后,祖奶奶便将我托养在镇上奶妈家。可那位奶妈已经没有奶水了,她就用其他东西代替,可能是不卫生的缘故,养了不到1个月我就大病,腹泻导致脱水,送到镇医院去抢救。医生说这孩子恐怕不行了。叔叔就跑去给我母亲拍加急电报。母亲又给父亲拍加急电报,因为那时父亲还没见过我。母亲先从劳动改造的农场赶到崇仁。还好,我命大,在医生宣布不行之后,镇上人用火灸的土办法拣回我一条命。父亲随后也回来看了我。

  祖奶奶不敢再让外人带了,就请她最小的儿媳妇,我父亲的小婶来带。小婶当时家里生活困难,祖奶奶请她带,也有帮她的意思。因父亲每月都寄钱来,奶奶的赡养费和我的抚养费。我当时是叫她婶奶的。婶奶40来岁的样子,对我很好,很尽心,一直将我带到3岁,直到离开崇仁。

  我问叔叔,婶奶去世很久了吧?叔叔说,快10年了。我问她家里还有后人吗?叔叔说,两个女儿嫁到外地去了,一个儿子已经70岁了,因为终生未婚,现已作为孤寡老人进了镇上的养老院。

  我知道,父亲自离休回杭州后,每次回崇仁都去看望婶奶,每次去都给她买很多东西,也给她钱。父亲对她一直很感激,虽然那时父亲每月都寄钱回来,但钱不能代替母爱,是婶奶给了我最初的母爱。父亲当然也跟她说了我的情况,她知道后很高兴,满脸笑容。好在她晚年生活不错,也是长寿的,活到80岁。

  但我还是感到遗憾,感到后悔,感到自责,我没能在她生前来看看她,亲口对她说一声谢谢,没能将自己挣的钱交给她,让她高兴开心,没能亲眼看见她满脸笑容的样子,没能陪她在镇上走一走,让她告诉邻里乡亲,这个女子是我带大的。再难弥补。

  和叔叔一起走在古镇的古卵石路上,冬日的阳光温暖祥和。一路看到的都是老人。镇上的年轻人要么外出工作,要么搬进了古镇外的新房子。我不知道这些老人里,哪些是当年见过我的?但我能确定,这冬日的阳光,是照耀过我、温暖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