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灰色吊带眼镜女:为芹辛苦——记周汝昌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9:10
周汝昌
   周汝昌
周汝昌,天津人,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曾用笔名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是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有四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中文名:周汝昌
别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咸水沽镇
出生日期:1918年4月14日
职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
代表作品:《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
目录
人物简介授业恩师生平概述少年才俊 英译文赋梦缘红楼 著作等身总理关怀 重返研究中外讲学 风采冠群对话书圣 情注文华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主要作品红学专著学术专著其他著作
百家讲坛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新解红楼梦张爱玲系列风雅百代存
学术成就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基本信息主要观点传统看法相关链接相关记载
诗词选录(不全)中国北京奥运赋自咏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感《红楼夺目红》校后再记赋诗
周汝昌悼季羡林先生周汝昌 - 趣事坚持不懈搜集整理一生的学问一怒要砸路边“潇湘馆”
人物简介
授业恩师
生平概述少年才俊 英译文赋梦缘红楼 著作等身总理关怀 重返研究中外讲学 风采冠群对话书圣 情注文华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主要作品红学专著学术专著其他著作
百家讲坛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新解红楼梦张爱玲系列风雅百代存
学术成就
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基本信息主要观点传统看法相关链接相关记载
诗词选录(不全)中国北京奥运赋自咏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感《红楼夺目红》校后再记赋诗
周汝昌悼季羡林先生
周汝昌 - 趣事坚持不懈搜集整理一生的学问
一怒要砸路边“潇湘馆”
展开
人物简介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是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是我国著名考据派红学大师,古典诗词研究家。
周汝昌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周汝昌先生先后毕业于工商附中(今天津市实验中学),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现河北大学)。而后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这部著作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授业恩师
顾随
生平概述
少年才俊 英译文赋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降生于距天津城25公里的咸水沽镇。伴随他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如他所言,“从9岁(虚岁)进入小学直到大学毕业,经历了记不清的失学、停课、逃难、沦陷……这中间我被历史环境所迫而虚耗的宝贵光阴竟达11年之多,足够上3次大学毕业了……”   学生时期的周汝昌
生于乱世又为一介家无藏书的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就连坊间妇女们的缝、连、缲、挑、纳这些针线活儿,也让少年周汝昌感觉美轮美奂。另如弹弦唱戏,初染就能令那些个“角儿们”瞠目结舌。1941年4月4日,燕京大学礼堂盛况空前,京剧《春秋配》倾倒观众,剧中小生李春发的饰演者正是学生周汝昌。周氏小生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为梨园票友推崇。
进入小学后,他接受外语之快令人称奇,原版的英文课本在他眼里毫无障碍,就读天津南开中学时,他的英文水平可与老师论伯仲。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39年,周汝昌得知尚未被日本兵侵占的燕京大学招生,遂以英语免试资格投考该校的王牌西语系。但好景不长,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制造珍珠港事件的同时又举兵占领了燕京大学,强行把教授们从北京押往山东的集中营,学生被遣散。
宁愿停止学业也不屈从敌伪势力安排的周汝昌回到家里,继续以书为师,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而此时的燕大教授阵容已远非昔日可比,曾给他讲过两次课却让他一生敬重的顾随教授也已流亡他校。于是,周汝昌开始了与顾随先生长达20年的笔墨问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老师破例请学生周汝昌吃饭,告知论文一字未改全票通过。
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梦缘红楼 著作等身
时间到了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由棠棣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
周汝昌 师影(14张)
本已在诗词、书法、戏曲、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  
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周汝昌回忆,围绕《红楼梦》胡适先生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均已于前几年公之于众。
那是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带着讨教《甲戌本石头记》的疑问,从西郊学校进城,首次叩开位于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一号的胡宅大门,拜访胡适先生。让周汝昌意外的是,胡适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与他拿走细看,后又托时在燕大授课的小说专家孙楷第将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和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拿给他研究。对此,周汝昌曾不止一次感叹:胡先生能平等对他,还对他爱护有加,其人品和学问少有人比。在1954年掀起的那场红学界批胡批俞(指俞平伯)大潮中,刚刚受冯雪峰力邀进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周汝昌,迫于形势写文表明与胡适研红的不同观点,但旋即自己也遭猛烈批判。身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先生“对这点儿,是明白的,他很理解”,还向人推荐起《红楼梦新证》来,称其为一部“很值得看的书”,并说:“周汝昌是我‘红学’方面的一个最后起、最有成就的徒弟”。
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余万言的《我与胡适先生》,书中首次详细介绍了二人围绕《红楼梦》所进行的学术探讨,评说了胡先生与红学的渊源和贡献。
周汝昌画作信札(20张)
“研红”路上与另一位大学者俞平伯的交往同样让周汝昌感慨良多。那是“文革”结束不久,他为查找旧稿遍翻书堆如山的陋室,竟意外发现了上世纪60年代之初俞平伯给他的3封信札。其中,俞平伯1963年的一封回信,答复了他提出的4个重要问题:第一是流行本后四十回究竟出谁手;第二是胡适先生倡印“程乙本”的过失;第三是有人大言“甲戌本”是个晚出的本子,理由只是上面已有了甲戌年后多年的批语;第四是愿听他对“己酉本”的看法。
睹物思人,周汝昌感叹:如今能写这种书信的人已十分难遇了。他曾有诗曰:“论学从来有异同,何伤交谊共研《红》。三通遗札逃文劫,字句犹存老辈风。”这首诗是当年周汝昌在北海公园出席招待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宴会上与俞平伯最后一次晤面后所作。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总理关怀 重返研究
文革期间,周汝昌也遭受了冲击。他自己曾回忆那段不平常的岁月:
1968年,作为“周扬文艺黑线上的活标本”,我被关进了“牛棚”。1969年中秋那天,我下放到了湖北咸宁“向阳湖干校”。
我的任务是看古湖边上的一块菜地。每天凌晨4点钟起来,出屋,总是满天的星斗。我拿着一根长竹竿,将破裤子卷到大腿根,趟过没膝的水,要走很远才能到堤上。然后,独坐,轰蚊子,吃带来的点心,哼唱反二簧。
看菜地看了将近一年。其实,那11个月中,从没有一个人偷过菜(如西红柿),当真要有,凭我这点“缚鸡”之力,还能看得住?
可是,1970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的命运改变了。
那天,我正拄竹竿趟水上堤,干校的一个小头目拦住我说:因工作需要,调你回北京。从今天起,停止劳动。这几日你收拾东西,准备好了,哪天走,告诉我们,办手续。
我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干校正大批地往里进人呢!
我其实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但跟小头目说:一星期之后走。我想享几天松快的滋味,也想和这11个月所走过的小路、竹林、菜地……告告别。因为再不会来了。
我到小卖部买了总也舍不得买的两瓶水果罐头——一梨一桃,在一棵老树根旁坐了,一边吃,一边跟身旁的老树告别。
启程那天是个阴天,我顶了破草帽,到总部办手续。打开公函一看,天啊!“今奉中央周总理办公室专电致湖北军区司令部:调人民出版社周汝昌
回京工作……”
我的“黑人”身份一下子转变了。
1974年,我眼睛坏了后,周总理又指示人民文学社给我安排了一家好医院,还把我的上山下乡的子女调了回来,照顾我和我的老伴儿(身患癌症)。 中外讲学 风采冠群
自1974年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之位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后,周汝昌纷繁的学术研究中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应中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邀讲说《红楼梦》。即便是在连续担任4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和步入90岁高龄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从来都是不讲任何条件地乐而往之。他曾对笔者说:“只要有3个人愿意听我讲,我都会像数百上千人听讲一样去认真对待,无分长幼贵贱。”
多年来给周汝昌做助手并照顾其生活的小女儿周伦玲说,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父亲应美国鲁斯基金会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她则以研究助理获访问学者身份陪同前往。父亲除研究著述外,还为威斯康辛、普林斯顿、纽约市立和哥伦比亚4所大学及亚美文化协会讲解《红楼梦》,其中为亚美协会的那次讲演时间一再延长,成为特例。那天父亲是第一个发言人,讲演题目为“罕见的文化小说——《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00多位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他讲演即告结束时,主席特再延长20分钟,要他续讲,后来香港大学的何教授愿意匀出10分钟给他。这还不算,主席见离晚餐还有一小时,又临时提议要父亲再讲!会后晚餐时,很多与会人士纷纷表示:“太精彩了!”“耳福不浅!”
此外,周汝昌用英语在北京给4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官员讲解《红楼梦》时,场面同样如磁铁聚沙。
2008年,年逾90的周汝昌又被请上央视《百家讲坛》评点四大名著,他以独特的眼光指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不近人情之处;理出《西游记》与《红楼梦》有多处相通之处,“两部书都在求真,都在写诚”。 对话书圣 情注文华
周汝昌曾这样吐露他一生的学术追求:“我这一生是个大杂烩。我一生要做的有两个大主题,一是把陆机的《文赋》翻译成英文,这个完成了。但第二个却半途而废了,那就是把中华文学论艺术论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证梳理。现在社会上看到的是范文澜先生的注本,从‘表’到‘注’都过于简单。可惜这项大主题,被这运动那运动、这任务那任务的给冲了,50篇中我都搞成了一半,可连同列的‘大表’,除其中一篇幸存发表外,其余手稿都找不见了。唉,半途而废呀!”   周汝昌书法作品
虽然限于目力身体条件,重证《文心雕龙》成为周汝昌无法实现的一大憾事,但此前完成的另一重要主题《兰亭序》的研究,总还是让老人有些慰藉。他曾多次对笔者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由此扩之,1980年香港率先出版了他上世纪70年代写于“避震床”上的《书法艺术答问》,继而北京连续再版,印行数十万册仍不能满足读者需要。
在这本类似讲义的《答问》中,周汝昌从用笔讲起,再到“八法”“三分”的结构,尤其是指陈书史书家得失的笔墨,多是闻所未闻的见解。对书圣右军碑帖真伪优劣的评判,更是如数家珍。他认为,“《兰亭序》的笔法最丰富,但是看坏摹本不行。明陈鉴本最好,最能启发人,它保存的原有笔法成分最多、最近真相。”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只是受目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了。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
2002年3月20日,我国首次“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当今我国学术成就最高、年龄最大、跨学科门类最多的一批学者,如张中行、季羡林、徐邦达、启功、任继愈、周汝昌等22人的书法作品集体亮相。此后,周汝昌又以《永字八法》为题,出版了两部书法专著。
与周汝昌书法共生共荣或说滋养其书法的,是他博厚的传统国学根基,自打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他于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便一部接着一部,《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陆续问世。著名学者钱钟书在与周汝昌的往来论学信函中,赞叹周诗押韵“如土委地”。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   周汝昌
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父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2002年,周汝昌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虽然84岁了,经历了大悲、大喜,但我很留恋人间事。像我这样的人积累一点东西不容易,我现在写作的精力非常旺盛,几乎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我女儿简直打不过来。我现在靠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我积累了几十年,不就是要把成果留给后人吗?”
“日无虚度”的周汝昌仅去年以来就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繁体本、《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简体本和《诗词赏会新编》5部专著,尤其是那部4卷本的《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将正文(八十回)、脂评与周批三大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供读者读赏玩索。
无法再普通的衣着、难以再简陋的居室、略带天津音调的京腔,记忆翔实细腻、思维敏捷深邃、出言鲜活生动,谦和可亲、著作等身,这就是于斗室书斋中从容坚韧地迈向93岁的周汝昌。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极爱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不被人为利用的真正学术研究。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持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观点,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诬陷、排挤、攻击,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带有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主要作品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40万字),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年,(此书三月内连销三版,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6月影印出版,后增订至80万言,   周汝昌作品
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考》(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献芹集》(4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1989
《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曹雪芹新传》(23万字),外文出版社,1992
《红楼艺术》(19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华艺出版社,1995
《红楼真本》(12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华艺出版社,1998
《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东方出版社,1999;
《红楼夺目红》(20万字),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
《红楼十二层》 (28.6万字),书海出版社,2005
《献芹集:红楼梦赏析丛话》(40万字),中华书局,2006
《红楼柳影》(24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红楼小讲》(19万字),中华书局,2007
《红楼别样红》(26万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20万字),中华书局,2009;
《谁知脂砚是湘云》(16.8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亦真亦幻梦红楼》(18.7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兰亭秋夜录》
《诗词赏会二集》 学术专著
《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
《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作品
《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著作
《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18万字),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百家讲坛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1 《三国演义》的内涵
2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3 从《三国》到《水浒》
4 《西游记》的真诚
5 《 红楼梦》中情 新解红楼梦
1 曹雪芹其人其书(上)
2 曹雪芹其人其书(下)
3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
4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
5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
6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 张爱玲系列
1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风雅百代存
1 唐诗宋词鉴赏(上)
2 唐诗宋词鉴赏(下)
编辑本段学术成就
众所周知,周汝昌先生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先生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周汝昌先生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伟大的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其研究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为广大红学研究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周汝昌先生不仅在红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诗词研究上德高望重,曾主持编订了《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杨万里诗选》等,广受读者欢迎。2008年登上百家讲坛为观众讲解四大名著,获得广泛好评。
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基本信息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漓江出版社2009年5月)该书中曹雪芹的正文用黑色,脂砚斋和周汝昌的评点分别用红、绿两色,由“怡红快绿”四字而来。主要针对学术研究者和《红楼梦》爱好及收藏者。2009年9月份,还将推出横排简体单色印刷版。   周汝昌
红学泰斗周汝昌60年心血巨著《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出版 引各方关注
时间:2009-05-2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近日,红学泰斗周汝昌耗时60年磨砺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竖排繁体版由漓江出版社推出,受到红学界和读者的高度关注,成为媒体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周汝昌提出的“脂砚斋和曹雪芹是夫妻,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一说石破天惊。近日,记者获悉,今年9月还将推出该书的横排简体版。 主要观点
●黛玉逝后,宝玉、宝钗成婚,宝钗早逝,湘云沦为乞丐,与宝玉相遇成婚。
●木石姻缘指的是宝玉、湘云的姻缘。宝玉、湘云才是故事之主。
●黛玉根本就不是还泪的绛珠仙子。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续弦姓李,即《石头记》中的贾母。
●脂砚斋是个化名,她本是位女性,而且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而现今又有人证实脂砚斋实为曹雪芹本人,此观点不成立)
高鹗续文全部被删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内容包括三部分:曹雪芹小说正文、脂砚斋评语以及周汝昌的批点。周汝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订包括了石头记小说正文与脂砚斋评语两部分,批点则是我个人的尝试撰作。本书将正文、脂评与拙批三大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供读者读赏玩索。这部三新本是我经历60年努力的心力结晶,但并不等于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只是表明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报告和虔诚的献礼。”
与现在通称“红楼梦”不同,周汝昌的这本《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刻意将曹雪芹的这部作品称为《石头记》,责编刘文莉接受采访时表示,“曹雪芹成书后曾起过很多个名字,如《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等,但最后曹雪芹定的名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书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通本《红楼梦》发端于清朝的书商程伟元通过活字排印、大量印刷发行的120回《红楼梦》,包括了高鹗的四十回续写。由于高鹗与曹雪芹的生活年代、文学修养和思想品性等都相距甚远,所以通行本《红楼梦》虽然广为流传,但大大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因此,在《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一书中,周汝昌全面舍弃了高鹗的续文,只收录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八十回内容。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
在1929年胡适得到“甲戌本”以前,罕有人知道世间曾有脂砚斋这个人。周汝昌经过考证在1948年的《红楼梦新证》一书中指出,脂砚斋是个化名,她本是位女性,而且她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她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又说:“今而后,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周汝昌判明他们是夫妻协力创作亦评点,合作完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
刘文莉说,“周先生是在1948年接触到的脂评本《石头记》,在1949年开始对脂砚斋之身世有了一定的研究。周先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脂砚斋是曹雪芹身边的一位伴侣,或者《石头记》合著者之一,与《石头记》中人物湘云还没有实际的关联。在之后的研究中,又发生了变化。当然,早在《红楼梦新证》中,周先生就考证出史侯家原型是曹家的姻亲李煦家。在现存的《红楼梦》抄本中,所有‘鼎’字一律不写成正规字体,或省笔或变形,几乎无一例外。这足以证明抄写者或者作者中有李家也就是书中史家的后辈。也就是说,此乃湘云是脂砚斋之明证,也证明脂砚斋就是李煦之孙女、李鼎之侄女,为避讳之确证。” 传统看法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无数的研究者认为,这是讲湘云与卫若兰的故事的。《红楼梦》中湘云有官媒相看,眼看就有婆家了是原文中固有的。在金麒麟第一次出现之时,便有脂批提到,至后文卫若兰射圃之时金麒麟重现。湘云与卫若兰成婚后,因政治变故二人分开,至此夫妻之情虽存而却如牛郎织女一般,遥遥相望而不能相聚。
这个论点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那就是《红楼梦》第五回湘云曲:斯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堂,水涸湘江。 相关链接
脂砚斋到底是谁?
是曹雪芹的叔辈。清朝的裕瑞在《枣窗闲笔》一书中表示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父,因为脂砚斋在评点中曾称“元春”为“先姊”,而元春又是以曹雪芹当王妃的姑姑为原型,这样推算,脂砚斋当然该是曹雪芹的叔辈了。
是曹雪芹的化名。胡适和俞平伯都曾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
是曹雪芹的妻子。周汝昌和刘心武则都认定脂砚斋是个女性,并且与曹雪芹有可能是夫妻关系。而史湘云这一角色就是脂砚斋的原型,周汝昌还断定史湘云其实是《红楼梦》一书真正的女主角,曹雪芹的原意是史湘云和贾宝玉最后结为夫妻。 相关记载
校订批点《石头记》——周汝昌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9年3月25日
   周汝昌
自2005年起,经过整整三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校订批点本》终于印行面世了,我感到十分欣慰。本书标明“校订批点本”,共分三大部分,其校订包括了《石头记》正文与脂砚斋评语,批点则是我本人读红研红的心得感悟,这些看法想法一部分是自白,记下来以备日后再加探究,一部分提供给读者以便交流切磋、匡谬补缺。本书将正 文、脂评与拙批三大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提供于读者以资读赏玩索。如果说这是我经历60年努力的心力结晶确是真实不虚,一点也不为过,但并不等于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只是表明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报告和虔诚的献礼。 书籍有评点本,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独创的形式与体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评点之产生与中国书册的格式密切相关,中国汉字书籍一律竖写,行与行之间留有空隙,而版框的上方也留有相应的空白,这就给读书者提供了校勘札记和书写读书心得感想的地位。在经书典籍上,札记内容当然是严肃的,而发展到小说野史上,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特殊而又有意趣的评点文字。因此,评点者固然也有严肃感慨沉痛的笔墨,但更多的是轻松愉快乃至诙谐调侃的笔调,这就使得读者在书籍原文之外同时又获得了相随相伴、相辅相成之文字的享受。
严肃的评点者多是自述感受,通俗小说的评点则变为灵活生动,独白之外又有了对白。他可以与小说作者交流,也可以与书中角色人物对话,这就更为四面机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所以通俗小说的读者札记到了明清时代便发展成为专门的而非偶然的零碎的评点派文章。如《三国》《水浒》《金瓶》等都有了著名的评点专刊本。
曹雪芹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也有评点本,其本来定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可见它又与《三国》《水浒》等不尽相同。《石头记》是从一开始传抄行世就带有脂砚斋的多次评点而不是后世读者所加。换言之,脂砚斋的批语是小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后人的附加物。甚至可以说脂砚斋其人实为曹雪芹的合作者,这是大大不同于明清其他小说评点本的最重要标志。雪芹、脂砚独创的这个新体例,为中国小说史增添了异样色彩光辉。
本书的批点虽与旧时评点不尽相同,但也不能脱离评点文字的基调与风格:评点是零散的、即兴的、偶然的、信笔成文的,因此它不是有章法安排的、系统的、学术论文式的那样行笔有条有理。正如脂砚说过的:作批是非止一次的,是偶然翻阅、偶有欲言便加数语的。本书批语也只能写在很有限的若干空白地位,行文也多是简略粗率,为十分浅显的传统文体。 本书校订《石头记》的根本目的是寻求雪芹原稿文词包括书写方法的本来面貌,这与通常的校订整理的用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偏重于按照现行办法来规范化,那必然会把《石头记》真本原貌的特殊字法句法都拉向了一般化。我的想法是要尽量尊重曹雪芹的文笔和书写特点,只要不伤害改变原来的含义,哪怕明知是创稿的笔误,我们也不主张改正。希望读者能理解本书的用意及求真的苦心,举一反三,而不把这些当做失误,实为幸甚。
   周汝昌
世间曾有脂砚斋其人,曾为《石头记》作评点。这在1927年胡适先生得到“甲戌本”以前罕有人知。脂砚斋是个化名,其人本是位女性,她与作书人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雪芹著书未完而逝,她因痛悼而流泪殆尽。我判明他们是夫妻协力合作,亦创作亦评点,合作完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因此才敢于说脂评实为《石头记》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十年来考芹解梦相依相辅、并轨而行,不曾有分离割裂之想。盖拙见以为,若欲解梦,先须考芹,考芹非梦外之事,解梦即考芹之情。而论者于此或多有不解,欲将二者割而离之,反疑拙说有时涉及芹脂二人之情事似与小说无关,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曹雪芹最了不起的文才是他笔法之多变、之灵活,我尝试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多笔一用”和“一笔多用”。这八个字是雪芹著书之艺术手法的最大特点,是他人万不可及的。这个“多笔一用”,实际上牵连着一个用笔之“整”与“散”的问题。如果曹雪芹只会平铺直叙、简单呆板,所有文义读者可以一眼望到底,那么又何必需要我们的批点再来聒噪。
近年西方文学领域流行的有接受美学,有抠字细读(Close Reading)的方法论,这二者都和我们古老的评点有了相通交感的脉络渠道,尤其对《石头记》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Close Reading的那个Close,如果翻译起来,就是紧抠文本,逐字逐句、细细咀嚼消化,这似乎就是我们常常带有诙谐或讽刺意味的“咬文嚼字”。切莫轻看这四个大字,对于汉字文学,若没有咬、嚼的功夫,就谈不到玩味涵咏,也就根本不能获得心得体会,那就会把一部空前绝后的《石头记》读成了十分简单浅显的所谓婚姻爱情悲剧故事。
雪芹真书七十八回后之情节梗概轮廓,我在《真本石头记之脂砚斋评》一文中初有专论,首次倡立探佚学之途径,以窥雪芹思想艺术之全豹,回首60年矣。
(本文发表时有删节)
诗词选录(不全)
中国北京奥运赋
盖闻鸿蒙辟后;玄黄判久,二仪合璧;三才兢秀,乾象八极;坤灵九有。天垂云霞之焕彩,地呈山川之杰构。仰观日月星辰之列宿,俯察人文万类之锦绣。
爰有古国,东西并驾。东曰中邦,西称希腊。文明久远,莫分上下。希腊有地,奥林匹亚。民祀天神,祭坛典雅。礼仪庄严,人物如画。於兹赛社,竞技潇洒。负者非低,胜者不霸。自尊自信,自强自化。品德攸同,辉映华夏。
尔乃高悬圣炬,以火传薪。若夫圣炬,护以祥云。祥云者何?又称卿云。古曾有言:“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以祥云之为色,五彩之缤纷。圣炬之光芒,万丈之氤氲。若乃中华之古圣,已有创火之燧人。世有寺庙,奉为火神。中西名异,其质则均。通古今之变化,汇华夏之人文。播四海以长久,协万邦以无垠。
至乃圣炬之由来,记远古之天神。其名普罗米修斯,窃天火以济下民。民得光明而身罹严惩,实舍己以惠人。本无私故无畏,岂小我与朋亲。其至勇而至义,感天地而泣鬼神。
赞曰:溯自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创始,距今已贰仟柒佰馀年之春冬。西启欧罗巴之北,东抵亚西亚之东。虽四载而一会,亦盛典而罕逢。观光上国,赤县寻踪。揽燕山之千里,入阊阖之九重。跨虹梁之玉蝀,游宫壁之六龙。奏夏大韶之古乐,击曾侯乙之编钟。李慿箜篌之敲月,赵嘏长笛之倚风。唐玄宗之霓裳舞,白居易之琵琶工。李将军之羽箭,神后羿之雕弓。九方皋之相马,藐姑射之羞容。允文允武,礼乐相从。融人文之灿烂,流精气之无穷。
念兹奥运大会,起舞傞傞。幸圣火之所至,得万邦之谐和。悟人天之契合,历兆世而不磨。日杲杲以丽景,月穆穆而金波。颂京华之星象,接天际之银河。乃诗乃赋,以讴以歌。镌刻斯文,碑碣巍峨。
九十盲人周汝昌戊子立夏节 撰于紫气东来轩 自咏
为芹脂,誓把奇冤雪。不期然,过了这许多时节。交了些高人巨眼,见了些魍魉蛇蝎;会了些高山流水,受了些明枪暗钺。天涯隔知己,海上生明月。凭着俺笔走龙,墨磨铁;绿意凉,红情热。但提起狗续貂,鱼混珠,总目眦烈!白面书生,怎比那绣弓豪杰——也自家,壮怀激烈。君不见,欧公词切。他解道:“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怎不教人称绝!除非是天柱折,地维阙;赤县颓,黄河竭;风流歇,斯文灭——那时节呵,也只待把石头一记,再镌上青埂碣!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感
嘉漠运时会,人定胜璇玑。
卅载分花甲,千帆破浪齐。
贞元律消长,文武道张弛。
又值三中庆,楼高鹳雀低。 《红楼夺目红》校后再记赋诗
百读红楼百动心,那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语,重上高山悦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徽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有书换万金。
周汝昌悼季羡林先生
古历己丑闰五月十九日惊闻季羡林先生谢世痛悼不已,敬赋小诗略展悲怀。
大师霄际顾人寰,五月风悲夏骤寒。
砥柱中华文与道,渠通天竺梵和禅。
淡交我敬先生久,学契谁开译述关。
手泽犹新存尺素,莫教流涕染珍翰。
鹧鸪天 自题新著《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晋代风规启令名,
邺中才调领芳馨。
惊鸿赋罢微波远,
叹凤歌成至圣轻。
人解味,
玉通灵。
一编红绪几多情。
诗心史笔都参遍,
认取中华文曲星。
周汝昌 - 趣事
坚持不懈搜集整理一生的学问
周老一生痴迷红学,“一般的学者,会在老年开始搜集整理一生的学问,为自己的一生做一个总结。而91岁时的老父亲,竟然在古稀之年开始了又一轮的冲刺。”女儿周洁告诉记者,周老有一块玉石的枕头,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枕着它。“冬天的时候最多在上面放块枕巾,想着是多可怕的事,那石头得多凉啊?但父亲说这样能让他脑子更清醒。” 一怒要砸路边“潇湘馆”
据说还曾因为有一家小饭店取名为“潇湘馆”,差点遭周老砸店。有一次周汝昌在成都一条街上散步,在街边看到一家馆子,馆子的匾额却赫然写着:潇湘馆。他看到这样一个小破饭馆竟然敢用黛玉居所来命名,大怒之下冲进饭馆,勒令老板立刻把匾额摘下来,否则就要砸他们家的招牌。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周汝昌 师影(14张)

周汝昌画作信札(20张)

词条图片(12张)
',1)">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

',2)">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
',3)">
为芹辛苦——记周汝昌大师
putong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