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裁判6 御剑:中国式城市化的发展症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0:47
城市化是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基石。但城镇人口不断增长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却不像许多投资者认为的那么直接。

在这些投资者看来,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有益影响,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信条。

担心中国楼市像日本那样崩溃?不用怕,城镇人口的增长支撑着单元楼房的需求。害怕中国过度依赖投资作为增长动力?别担心,城市人队伍将不断壮大,收入将越来越高,消费也会越来越多。

官方数据里的趋势相当明显。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9%扩大至2010年的50%。这与很多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市化率相比仍有一段距离,所以还会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地区的三倍,零售销售总额的86%都来自于城镇地区,所以,向城市生活的转变应当会支撑更高水平的消费。

但中国的数据常常不能只看表面。关键之处在于农村居民可以搬到城市,但在没有获得城镇居住许可(即城镇户口)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据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中国城市化问题专家陈金永(Kam Wing Chan)估计,城镇户籍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35%,明显低于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所占比例50%。

这个差距就是为数1.71亿的农民工,他们一年的平均工资在3,600美元左右(城镇户籍劳动者平均工资5,700美元),高于在农村的收入水平。然而,尽管他们可能建起了中国灿烂夺目的新小区,自己却住在城郊结合部的集体宿舍里,不太可能去购买某个新小区里的单元房。

同样重要的是,农村和城镇户籍之间的界线很难逾越。

虽在城市里出生和长大,农民工子女仍旧不能进入主流的城镇教育系统,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也受到排挤。他们更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源泉,而不是改变中国发展模式的催化剂。

中国正在转变为一个越来越“城市”的社会,这是真的。但如果不改革户口制度,让农民工获得城镇主流社会享有的机遇,那么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就不会像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那样,成为消费增长的直接驱动器。

Tom Or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