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主题曲歌词: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速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47:05
——国画家李巍和他的花鸟艺术
本报记者 李舫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20日   17 版)


中国画《碧野无尘》。
李巍作
日暮苍山远,卷地北风急。时序已是深冬,遥远的北方天寒地冻。然而,走进被画卷、书籍、藤蔓、翠竹团团拥塞的“五陶居”,令人心底陡然滋生暖意。
对襟唐装,鹤发童颜,已逾喜寿之年的李巍真诚,潇洒,豪放,坦荡。“北人南相,胸无城府,笑容中带几分沧桑、几分豁达”,这是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对他的描述,入木三分,形神跳脱。
77岁的李巍是我国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名家。1957年,李巍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万今声教授,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后却因历史原因被分配到大西北,21载锦绣年华从此飘零于千里穷荒的落落风尘。
暗夜行路的人最渴望光明,长歌当哭的人最懂得人生,李巍历经磨难,却每思砥砺,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齐白石传人韩不言,从此他恭鞠门墙,开始研学大写意花鸟画。此后30余年,李巍每日鸡鸣即起,临池不辍,终得齐门真传之法,并化齐法为自家胸襟。
李巍道法自然,而若论学养,其中可隐约有三个人的影子:齐白石、徐渭、嵇康。说到白石,李巍与之渊源最深,学界有称李巍“得白石之真传者”。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狷狂直傲,却道出了中国艺术继承和创新的真谛,李巍深谙作画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取法白石,异于白石,古淡天然,闲远清润。说到青藤,观者道,在李巍那里遇到的青藤的影子比青藤居士徐渭还多。“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青藤般的恣肆、洒脱、酣畅在李巍的作品中俯拾皆是。说到嵇康,很多朋友奇怪,李巍不谙音韵,而其笔墨之间时时跳动的旋律,令人有广陵散绝之叹,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的思考,在他的画笔下展示为短促的节奏、跳跃的思维、灵动的气韵、盎然的野趣。
“得白石、不言真传,承青藤、白阳、八大、缶庐精诣,写百姓心中寻常花鸟,发写意书画人文精神,参书法‘情动形言’、‘阳舒阴惨’之心,悟《周易》不易、变易、简易之理,平视西学,固本扬长,由技进道,弘扬国光。”这是薛永年对李巍人与画的评价,条分缕析,切中肯綮。李巍所作花鸟,迁想妙得,虚实相生,大幅磅礴,小品灵动,融世情时序与超越精神为一,观者无不过目难忘。“近观李巍画,觉其笔墨与雪涛、苦禅、黄胄、如琢诸家难分上下、等量齐观可也。”九十高龄的哲学家、收藏家辛冠洁感叹。
“一花一鸟无一不是精神世界的精灵,同时又是日常所处的自然界的朋友。”这是辛冠洁对李巍画作的高度评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李巍花鸟意境的美学求索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诸家之学对画家道德的涵养与气质的默化。
谈到浩浩荡荡的中国文化传统,李巍有着无限的感慨:每个民族的艺术,皆与其自身的文化密不可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造就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也成就了中国画这朵奇葩。在他眼里,浩瀚的中国传统哲学充满着生命灵性的启示、人生意义的崇高追求和艺术美感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在先贤的大量著作中透露着彬彬文采及无与伦比的智慧。半个世纪以来,李巍在中国画习践中得益于古典文学的苦读与虚灵,他常以学经为快事,以悟道为心斋。“歌德曾说,古希腊人是世界上善做美梦的特殊民族,而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是能使美梦成真而妙得的导演者?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这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不懈追求。”
如今,李巍每天静守心斋,写字、读书、冥思、创作。他的生活,恰如他的时而氤氲时而决绝的笔墨,有回望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空灵恬淡,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憨意可掬,他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每天都有收获便觉欣慰。”有人戏言,李巍为文为画之中的气韵生动乃先天宿根中自有之,后天不可学也;而可学者,在其一生历尽艰辛而仍坚持以画自娱、自强——此言不虚。困境中好学不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岁月的风雷激荡成就了李巍,李巍的举重若轻是不是也涤荡了众多尘浊的性灵?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这是晚唐诗人司空图所阐释的“洗练”的至高境界,用来诠释李巍的人与画,端地再妥帖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