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2017最新消息逝世:6-4运动阻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4:42:10
2010年10月29日16:56
李奇微为美军在砥平里战斗中打退中国军队沾沾自喜,又在酝酿下一步计划:准备发动一次强大的有限目标进攻,以2个师的兵力在汉城以东强渡汉江,旨在切断中朝军队的补给线,并包围在西部地区集结的中朝军队。
原先,李奇微认为,收复汉城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他感到背靠一条无法徒涉的河流无法进行有效的战斗。但是,麦克阿瑟告诉他,如果能夺得汉城,能使“联合国军”士气大振,同时美国在外交上也能争取主
动。
当时,李奇微了解到,位于平壤一带有中国军队4个军,但他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武器状况、士气以及作战企图等方面的情况依然不明。他判断中国增援部队很可能在源源不断地由该地区南下,以加强当面之敌。
李奇微制订计划的意图是:给中朝军队以最大限度的杀伤,同时尽量减少美军的伤亡;保持各主要部队建制完整性;小心谨慎,避免因敌之诡计或我之贸然行动而陷入敌人包围,被其各个击破。追击要有限度,只能在仍可获得强大支援的情况下才继续追击,或者至少要在部队能及时与敌脱离接触、进行局部后撤的情况下才实施追击。他将这次进攻计划命名为“屠夫行动”。
2月18日夜晚,李奇微召集第9军军长、第10军军长和第1陆战师师长,向他们简要介绍了“屠夫行动”的内容。李奇微后来说,这次恢复攻势使他的计划终于见诸行动。从接任第8集团军指挥职务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酝酿这个计划,而且,可以说,这个计划的酝酿工作是在包括总司令在内的各级指挥官普遍存在撤退思想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是,令李奇微感到不快的是,麦克阿瑟听了他的汇报后,即在实施该计划的前夕,眉飞色舞地告诉记者:“我刚刚命令恢复攻势。”
麦克阿瑟爱出风头的表现不仅使李奇微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使李奇微感到麦克阿瑟的这种做法肯定会给这次作战带来危险的后果。
麦克阿瑟有这样一个老习惯,即每当一次大规模进攻快要发起之时,他总是要视察他的部队中担负进攻任务的那些部队。每当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将开始之前,麦克阿瑟就会由东京飞来,在前线抛头露面。而且,他在空中飞行时的那种讲究排场的阵势本身,就几乎肯定会把他的每次飞行暴露给敌人。
当李奇微“屠夫行动”计划向五角大楼汇报时,柯林斯马上很有礼貌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屠夫”一词肯定会给公众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要求改换名称。
李奇微不明白,战争本来就是要杀死敌人的,没必要进行掩饰。他立即给柯林斯回电不同意改变作战名称,华盛顿当局只得作罢。
李奇微坚持战争就意味着杀人,对于任何企图使人民相信打仗是件流血甚少、只是稍微有些令人不快的做法,他是从内心反对的。
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了进攻。当时,敌人战线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南岸经金浦、广州、砥平里、原州、旌善至江陵一线,呈凹形状态。敌人为了将其战线拉平,一方面在西线加紧进行强渡汉江的作战准备;另一方面,则以美骑兵第1师、美陆战第1师、英第27旅、南朝鲜第6、第3师在大量飞机、坦克、火炮的支援下,首先向砥平里以北曹佐里至横城一线志愿军第42、第66军阵地发起攻击。接着,又以美第2、第7师和南朝鲜第7、第9师于23日起向我左翼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防御部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情况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运动防御,节节抗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展缓慢,至3月6日将其战线拉平,推进至杨平、横城、下松宾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
3月7日凌晨,李奇微又下令发起一场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新攻势。集中5个军共14个师3个旅又2个团的兵力,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在全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企图以美第9、第10军为主要突击力量,从战线中央突破,然后与西线美第1军分别从汉城东北及西南两个方向围攻汉城,进而向三八线推进。
美第25师分两路在南北汉江汇流处附近牛川里及八堂里强渡汉江。志愿军第50、第38军随即在陶谷里、礼峰山、云吉山、芙蓉山一线阻敌前进。与此同时,位于战线中部的美第9军及第10军一部亦向中元山至横城东北之国土峰一线志愿军第42、第66军阵地猛攻,画彩峰、中元山战斗最为激烈。志愿军第42、第66军阻击部队在给敌以大量杀伤后,于3月9日转移至风尾山、鹰峰山、梅花山、五音山一线继续阻击敌人。
3月14日,志愿军为争取主动,待机歼敌,主动撤离汉城。15日,美第3师和南朝鲜第1师进占汉城。
3月16日,“联合国军”继续向北推进。西线南朝鲜第1师在高阳地区遭到人民军第1军团的节节阻击,美第25师从仁仓里(汉城东北)和磨石隅里向北攻击,遭到志愿军第26军的阻击,其中从仁仓里进攻的一路70余人,遭到志愿军第26军1个侦察班的打击,被歼17人后缩回。中线美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第6师在飞机、坦克、炮兵的支援掩护下,沿洪川至春川公路猛烈向北进攻,在春川以南和春川至加平公路线,遭到志愿军第40军和第39军的顽强阻击。
3月18和19日,人民军第2军团部队在麟蹄以东歼灭南朝鲜决死队2个团共500余人。19日,美骑兵第1师先头坦克部队进至春川,并于21日占领春川。
志愿军邓华集团、韩先楚集团和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在三八线以南漫长的战线上,英勇顽强,节节抗击,大量杀伤和阻滞敌人,掩护了第二番部队进入朝鲜。
3月23日,敌进占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并以飞机百余架次,将美空降第187团空降于汶山地区,企图切断正在向后转移的人民军第1军团之退路。同时,以南朝鲜第1师向汶山攻进。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此时已撤至临津江以北,尚在江南之部队当即组织抗击,敌企图未逞。
24日,美空降第187团同其正面进攻部队会合。25日,该团东转,推进至东豆川西南之湘水里、发云里地区,出现在志愿军第26军翼侧;第26军当即以一部兵力进行反击,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日晚,第26军转移至仙岩坚、七峰山、海龙山、旺方山、云岳山一线继续防御。
28日,第26军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部队与敌人反复争夺11次,杀伤敌1000余名,并创造了1个班以反坦克手榴弹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战至3月底4月初,志愿军全线部队逐步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继续阻止迟滞敌人进攻。“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并于4月10日前后,进至其所谓的“堪萨斯线”,即西起汉江口,沿临津江,再经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至襄阳一线。
至4月21日,“联合国军”被志愿军和人民军扼制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人民军一起连续奋战,灵活地运用坚守防御、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样式,把运动战与阵地战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被动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集结,为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
这次防御作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不但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为志愿军依靠劣势装备抗击“联合国军”依靠优势火力的立体进攻积累了重要经验,为后来阵地战阶段的坚守防御作战提供了重要借鉴。
(本章节选自《从鸭绿江到三八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