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声音每期歌单:昔日天价兰花今日走进寻常人家(图)-新闻频道-和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44:47

昔日天价兰花今日走进寻常人家(图)

2011年02月24日07:11  来源:云南网  作者:杨抒燕
首席美编 刘一飞 画

  曾几何时,浮动在空谷幽兰背后的,除了暗香,还有一只动辄出手上百万的资本之手;时至今日,兰依旧是那盆兰,却终于在市场洗礼之下,俯下高贵的身躯,试图通过产业化之路走进寻常百姓家。

  空谷幽兰也疯狂

  19日,正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场上,聚集了上百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兰友,在第21届兰花博览会的场馆外自发形成一个兰花交易集市。带着宽边帽,皮肤略黑的董嫂就是其中一个,这次她从玉溪带了几十株兰花碰碰运气。董嫂回忆,她大概是在2003年跟着老家的亲戚朋友炒起了兰花,当时投入的钱到2006年已经翻到六七十万,赚了钱的她红着眼睛就把这些钱全部又砸在兰花里,“我们那边炒兰花太流行了,有的建筑老板把辛苦多年赚来的五六百万全部投进去了。”

  很多人对2005年到2006年疯狂的兰市记忆犹新,4株“金沙树菊”兰花原生种,被以每株480万元的价格卖出,80多万元的馨海螺、200多万元的“大唐凤羽”、几百万元的“大唐盛世”都被人追捧。很多地方一株兰花就值一座别墅,市场上多的是为兰花一掷千金的主。

  寒流冻住炒兰客

  “后来嘛,金融危机就来了呗,兰花价格也是一泻千里了。”董嫂回忆,那段日子的确不好过,看着家里阳台上、天台上种满的兰花,心里颇不是滋味。没办法,日子还要过下去,董嫂每年就带着兰花分出来的苗四处去卖,“跟着兰博会走,四川、贵州都去过了,去年卖了1万多元。”董嫂指着一棵大雪素说,“这花当时我每苗1.6万元买来的,现在120元就卖了,慢慢回收成本吧。”

  “领带花,200多元一株。”江川的罗老板也是2006年一头扎进兰市的,当时他以10多万元一苗的价格买了领带花,此后便看着兰价步步下跌,8万、6万、300元、200元……罗老板说,他这次带了200多盆花来昆明,由于卖价低,1天就卖了40多盆。

  “从这次兰博会就可以看出来,兰花价格的确下降很多。”兰博会一家参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刘小姐感慨,几年前一株玉兔兰花要30万元一苗,现在只要1000元。

  理性回归从头来

  “我现在反而不再希望市场暴涨,也不再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经历了风暴洗礼之后的余文良显得淡定了许多,他现在准备一步一个脚印把兰花事业进行到底。2006年底,余文良赶上了兰市最后的疯狂,一口气投入了1400万,四处收集兰花中的稀有品种。突如其来的兰价下跌和市场低迷,让他思考起了另外一种模式,他一直在收集优良品种,潜心培育和栽培兰花,“投资兰花和炒作不同,不是买来一株兰花等它价格炒起来再卖出去。”余文良举例,他2008年2月以186万元/株的价格买来的金沙树菊,现在仅12万元/株,“但是这株兰花已经发苗20株,价值240万元,我依然没有亏本。”另外,当时150万元/株买来的粉荷,现在虽然降到10万元/株,但是他已经先后得到了30株,照样回收成本还有的赚。

  “我80万买了一株满江红,现在买30万。”兰友朱发升感慨,当时买满江红时市场价100多万,自己还是友情价买的,“虽然如此,但我的满江红也发成了五六株,准备拿出来卖了,算算应该不会亏。”

  兰友黄德敏也有着同样的经历,2006年炒大唐凤羽赚到约1个亿,此后花了3000万投资红满天,其中1000多万由于买到假花打了水漂,如今红满天价格跌到10万元一株,但通过不断发苗,他有了300株红满天,价值3000万,加上前两年30万每株出手的,也没有亏本。

  产业化成破冰路

  “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兰花产业化发展,投资了1.5亿元收集各类适合商品生产的野生兰花800多种。”云南野生兰收藏基地有限公司刘小姐表示,公司对兰花产业化发展很有信心,现在兰花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快繁苗3年以后就会集中上市。

  深圳云创投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朱夏分析,兰产业之所以产生泡沫,是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化,国兰体系以私人养兰为主,对单一品种的过度炒作,导致金融风暴之后,兰花市场一直低迷。

  “兰市要重新繁荣,必须要走产业化这条路。”在兰博会上,该公司与昆明市林业局签订合作协议,前期投资35亿元建设昆明泛亚兰花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昆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兰花会展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呈现永不落幕的兰花“世界博览会”,使兰花成为继云南鲜切花之后又一令人瞩目的特色生态经济带。

  中国大理兰国花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宏是云南兰花产业化发展的领头人。他说,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名贵品种通过扩繁、组培走下神坛,并成为大众消费品,比如“大唐盛世”现在只卖几百元一苗。这也是兰花产业化的最终发展方向。

  圈地运动悄然兴

  虽有“世界兰花看中国,中国兰花看云南”一说,但云南兰花产业化却已经慢人一步。“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大众对普通兰花的消费每年以30%的增幅增长,大众消费是兰花产业化的基础。”福建连城是兰花产业化的先行者,据连城兰花有限公司董事长饶春荣说,这几年政府看到兰花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加大扶持力度,公司从1993年就开始产业化运作。现在摸索出一套“公司+协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已经有2000多户农户从事兰花种植。2010年,“连城兰花”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占地1200亩的“连城兰花博览园”一期工程也已经竣工,企业正在准备上市。

  湖北的蕙兰也开始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并建立了中国蕙兰样品园,收集、繁育、保护蕙兰品种;与此同时,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也在积极培育发展兰花产业化,不但要给予建设培育寒兰钢架大棚到一定规模的商户补助,还组织专门的信贷资金,加强兰花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广东汕头莲花镇规划建设了花卉产业园,去年国兰产值4500万元,在兰花产业拉动下,乡村旅游收入4000万元,创新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佛山市顺德区也在大力推动国兰成为大众消费品,已经开拓国兰种植面积1400亩,开辟了200个档位的国兰超市,有3家物流公司服务兰花产业。

  兰友故事

  他从生草中栽出一棵“摇钱树”

  安静地扒着盒饭,脸上的表情淡定而和蔼,可能是长期与兰为伍,64岁的王永怀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作为养花40多年的老兰友,他对于兰市的起起伏伏一直用平常心看待,“我从来不参与兰花的炒作,也没有一掷千金买过兰花。”

  王永怀可称得上是“永怀素之父”,这株兰博会上获特金奖的兰花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永怀素,莲瓣兰,梅型荷瓣素心。由于叶型健壮、花容优美、花色迷人、独具韵味,在兰家的赏析过程中可以达到花叶共赏的较高境界,引起了海内外兰界的关注。

  说起永怀素的来历,王永怀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他说这是他从“生草”(挖来种植后尚未另外长苗的野生兰花)中培育出来的。永怀素原产于六库老窝凤凰山上。1994年1月20日,王永怀到六库出差的时候,在旅社门口遇到一位山上的老农,摆着一盆莲瓣素,有三苗开着花,另有一苗独苗的龙根兰花,老人对王永怀说自己已经摆了一天摊,没卖出去,还要等钱买些日用品回家。他看到三苗莲瓣素是用一个破了的搪瓷大碗种着,是一个普通的莲瓣素,已经焦尖严重,旁边有一个龙根小苗,看起来也象是莲瓣素,问老农价格,老农说十块钱一苗,王永怀觉得兰花品相不好,值不了这个价,但老农也不容易,便以四十块钱买下了这几苗兰花。

  之后,王永怀悉心照料起这几株兰花。终于在1999年第一次开花,开花即“一鸣惊人”。2004年,永怀素拿出来参展,图片即被收录多部兰书。王永怀说,永怀素在培养的过程中,多次发生死苗情况,所以数量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目前在全国总存量在80株左右,非常珍贵,“今年卖了3株,售价在60万元左右,这次获得特金奖的这一株是首次亮相昆明,叫价80万元。”

  现在,王永怀已经有几千盆兰花,光是从生草中培育出来的品种就有十多个,全部养在阳台上和房顶上,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他在大理兰花村建立了永怀兰苑,以兰会友,他希望今后兰市发展能够理性回归,不再盲目追求暴利。

  记者 杨抒燕(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