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和风mod贡盘:台湾的“被选举”何时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01:47

大陆网民曾好用“被”字形容社会现象,譬如:被这、被那……联想台湾的诸多选举现象,“被”字似乎愈来愈凸显它的张力,让整个台湾一直迷失在“被”中,毫无自由民主可言。

  好好检视马英九上台后的所思所想,是不是可以从“被选举”中看出他的行事作风?先是想当全民总统,想获得更多选民支持(特别是亲绿选民的支持),为自己的连任铺平道路,许多扁政府遗留下的不得民心(应该是泛蓝选民)的政策,他都不去改变,致使泛滥选民对他大失所望,冠以他“宅男”;后被国民党几次选举连连败所累,不得不改变全民总统的定式,大总统变小总统(我说的是现好像只是蓝颜色的总统,绿营的人根本就没把他当总统看,啥都因反对而反对),大咧咧地放下身价为国民党的五都候选人站台,背书……理性看台湾政党轮替中“总统”如此鲜明的蓝绿色彩,它给整个台湾社会带来的,除族群撕裂、不辨是非只分蓝绿外,还能有什么?

  再说下台湾的选举制,年年有选举,人人为选举……这样一种体制,它对整个政府机制的运作是好是坏?总这样蓝绿老死不相往来,总这样相互揭弊(更多的时候是栽赃、陷害、无中生有),总这样把选举、连任摆在首位,其自由民主体制俨然成了被选举体制,不得不被选举牵着鼻子走……这样选出来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选贤用能?

  说“被选举”,撇开政府一词不说,单说西方国家经常炫耀的自由民主,其最大特色不就是人人都可以“民主选举”?但在台湾,其民主选举有民主可言吗?候选人由两党指定,不管是不是有党内的初选机制,其体制与候选人都“被选举”羁绊,事事以“被选举”为中心,而不是能者上,整个政府体制最需要、最合适的人人尽其才——看台媒体这些天因郝龙斌的花价大谈台北市的选情和民调,我真的很想问:一个市府团队要沦陷在蓝绿两候选人的口水战中,甚至连马英九都不得不为这花价替郝龙斌表态时,这样一种政府运作,难道不好笑,荒唐?一市之长如果具细靡遗到连花价的高低都要承担责任,哪整个市府团队所有相关人员又该怎样各负其责呢?真要公证追究责任,这难道与台湾这样一种选举体制,与政党轮替前后任领导所任命的公职人员,及很多很多的因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权责关系呢?想来,因选举而借花价打郝龙斌的人心里也明白,其举报花价的目的也是“被选举”了。目的不为揭弊肃贪,而是打郝挺苏(也叫打蓝挺绿)。

  说“被选举”,回望台湾社会这些年总总荒诞不经的选举之事,蓝绿两党相互摸黑,关键时期揭弊关键人物,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样一种选举文化,一种选举政治留给台湾的后患是多么得严重与悲壮?历历在目的司法腐败、官商勾结、及政治人物因有政党这个保护伞庇护,无所不用其极地大打悲情牌,暴力出镜,常态化地选举中明里暗里贿选、绑桩、指鹿为马、夸大其词(也就是现流行的选举语言),最终让整个台湾社会一盘散沙,各说各话,无时无刻不重复上演着一出出选举秀,祸国殃民,贻害后代。

  说“被选举”,深思整个台湾政府及媒体的行事作风,是不是全都围绕着选举转?大凡遇选举,政府的决策、执行力是不是都得让位选举?媒体大多时间报道的,也是与选举有关,并不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基准;也不以媒体的公平、公证、公开为原则。虽很多媒体以不偏不倚标榜自己,但实际上,因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及受众的需求,或多或少都有倾向性,偏蓝或偏绿,成了两党的喉舌,继续制造着整个台湾社会蓝与绿的对决,让族群不管是绿执政还是蓝执政都撕裂、恶斗、文字狱……被选举、被蓝绿、被台独,细细想来,自由民主的台湾不还是被“自由民主”局限在了“我是台湾人”“我也爱台湾”的文化革命中,被意识形态了吗?

  综上所述,我不知台湾百姓是否意识到了这种“被选举”的政治已经到了非揭竿而起的地步?意识到这样的“被选举”已超出了选举的本身,正践踏着太多人的“人权”,羞辱着全民的智慧。而作为政府的决策者,既然知道这是选举的常态,知道这一切皆发生在选举中,过后该怎样还怎样……哪为啥不能端正选风,尽可能地减少选举造势或无中生有呢?再就是这么多年的选举之经验,其利弊、方式方法,是不是该惩恶扬善,去伪存真了呢?总一味地沦陷其中,被选举,最终,它给整个台湾带来的是什么,两党的领导者,你们是不是该住住手,冷静、理性、平和心地跳出各自利益及被选举,为台湾和居住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百姓的未来想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