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srx3.0报价:高效课堂教育学(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6:39

   “认识”教师

  我一直在不厌其烦地试图厘清关于教师的基本角色和基本作用,是因为教育教学一切的发生都是从“教师”开始的。如果我们压根儿不“认识”教师,或者仍然以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决定者,依然死抱着“名师出高徒”的陋见,当学生的学业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高低时,教育有可能是无解的。

   必须“认识”到教师其实都是些很普通的人,这句话显然不是对教师们的大不敬,恰恰是基于对教师的尊重。教育不能从客观上逼迫教师去做过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这或许会勉为其难。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负责,这是教师的角色和本分决定的,但教师这个职业显然要受到自身学养、水平、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任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便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但绝不是知识的化身,更何况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很多,必须敢于承认教师同样是一个相对存在着缺点和不足的“待发展者”。那么,一旦他(她)有认识的局限怎么办?他(她)如何有机地规避自己的短板?因此,对于教育决策者来说,必须是从教师的基本素养和知识水平出发,来研究如何有把握获取能夺取胜利的教育,这很难,“缺米少面”的现实教育制约着很多教育决策者的梦想,有些人总会无奈地喟叹,如果我有一大把高素质的校长如何,有一大批特级教师如何,这只是空想,你不可能拥有这样优良的“装备”,即便是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人才”也早被大城市挖走了。教育留不住人,不是你的条件差,而是城市里的条件太好,教师根本无法抵挡物质世界的诱惑,除非,除非他(她)是一个教育的信仰者。因而这些年,我才一直在喊“教育是信仰”,你应该知道我的用意所在!

  教育决策者需要解决两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让普通的教师能上出不普通的课?又如何让普通的学生学得不普通?你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功利教育者是从来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他们惯常的做法是围绕两个“不普通”下手,名之曰“优化”生源、“优化”师资,实则是毁了一锅“鲜汤”。更何况,事实早就证明,这不是“教育”,而且这样的“教育”只会加剧教育生态的日益恶化,它实在和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没什么关系,遗憾的是几乎在每个省都有这样的学校,可厅长们、局长们睁眼闭眼不太负责。

  让普通教师上出不普通的课,和让普通学生学得不普通一样,压根儿就不难。

  但如果不去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依然很难。

  或许有人会说,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是解决方案吗?我承认,伴随着教师专业专业化的提升,一定会水涨船高。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条多么艰难的道路!一方面,如果教师缺少专业化发展的欲望和期待,无论怎样发展都可能疗效甚微,另一方面,当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她)又会过度迷恋自己的讲授,甚至会沉醉于自己的课堂表演艺术而忘记了“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事”这一原则。前文我其实已经“纠正”过教师专业化这一词汇了,我的基本表达是指教师专业化是建立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专业化”上的,离开了“学”,则无法称其为专业化。因此,当教育“不认识”教师时,自然更“不认识”教师专业化了。

  要解决两个“普通”的问题,应从辨析清楚师生角色和教学关系入手。

  我在对杜郎口中学的“四访”报道时,题目就是《杜郎口,到底在改什么》,我的用意就是想引领读者认识到杜郎口中学为什么课堂乱了、教学散了、四周全是黑板了,他们到底改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教学关系。这很重要,也是主要矛盾。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秉承着的是“教中心”,“教中心”的基本表现是灌输+训练,教师显然是一个灌输者,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而课改说穿了就是要颠覆这个认识,变“教中心”为“学中心”,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设计和行为都必须是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决定者,而是组织者和激励者,学生才能够突破教师知识水平框架的囚笼,才能海阔鱼跃、天高鸟飞。其实,纵观中国教育变革的历史,它伴随着的旧一直是关于主体和主导的争议。

  谁是主体呢?这个问题相信在今天已不难回答。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争执,而是教学地位和学习尊严的问题。中国的教学史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从最初的教师主宰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再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到今天的学生主体与教师非主导,教学的主要方式变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师生平等对话,那么,教学史发展的脉络表明,“教”正在日益削弱,“学”正呈现空前的上扬。教学最终要走向哪里?事实上,今天又众多的教师依然仍旧把持着讲台,他们惯常于这样质问:不教还叫“教师”吗?当然,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耐心与教师对话,然而对话的不对等,则很容易让误解加深。做出一个实践研究者和课改记录者,我的思考恰恰是:课堂教学非要让教师去“主导”吗?主导的作用到底是因何、为何?假如连主导都取消,结果会怎样?

  我依然在重复我的主张,教育教学从来没有刻意抹杀和淡化教师曾经或者应该所发挥的作用,但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同样是唯心和反科学的。其实,世界教学史的总体研究,一直就是试图厘清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其正向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天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比较适合于现代人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观、学生观、能力管、德力观,他们的教育目标有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加德纳教授的期待里同样包含着困惑,他说: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需要建设一支多元智能教师队伍,即确立多元智能观念、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培养多元智能学生的教师。完全可以说,培养多元智能教师,是深入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多元智能理论的症结在于,至今还没有固定成型的教育模式可供借鉴,还不能完整地描绘多元智能教师的轮廓。别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琼·梅克教授的“问题体系”有可能会对多元智能理论提供帮助,与多元智能理论首先要依赖于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不同,梅克教授的“问题体系”,不仅适用于学学生的培养,也同样能够提高教师的能力。这竟然和我们高效课堂在思考方向上惊人的一致——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提升教师,而不是“通过提升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传统认识。

  琼·梅克教授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把“问题解决”情景分为五级,称之为“问题体系”,具体如下:问题五类型连续体的五个水平为:(一)事实了解水平;(二)事实理解水平;(三)概念形成、原理掌握水平;四)概念、原理运用水平;(五)自主探究及创造水平。这五种问题类型连续体从结构完善、问题封闭、因素单一到答案求异,体现了极大的有序性和包容性,为我们构建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理想的框架依据。

   一位中国试验区的语文教师这样反省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也清楚这一教学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是教师介绍课文简介、学生阅读和看录像、分析课文、鉴赏课文和布置阅读评论文章等。教学设计虽然也是自己钻研教材,泛阅材料,潜心设计出来的。欣赏之余,总觉得欠缺些什么,尚处在模糊的教学状态中。

“问题体系”使自己认识到,传统教学实际上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欣赏自己的讲课艺术,在展示自己的教学教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的结果,是只给学生皮毛知识而没有给他们真谛——能力。所以严格说来,教学目标制定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没有真正实现,“问题”没有解决。

高效课堂教育学是如何“认识”教师的?

还是“粘贴”我的一篇旧文来作为这部分的结束吧——

《教育的希望在于“认识”教师》:一切的教育都是源自于“教师”角色,或者说教育的一切关系图谱都是围绕着“教师”而生发出来的。

  那么,当对教师的角色认识不清时,其他的各种“关系”便很容易撕扯不清,就会导致教育的迷失。

  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他是传授者、灌输者吗?

  他是控制者、管制者吗?

  显然,新课改对教师这个角色的明确要求是:首先他是一个组织者。那么,在传统课堂上有组织者这个角色吗?没有。其次,他是一个合作者。那么,在传统课堂上有作为师生相长的“合作”吗?合作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的合作是“不平等”的;第三,他是一个激励者。那么,在传统课堂上除了打击、批评外,我们不太容易找到点燃和激励;第四,他是一个发展者。那么,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要么是作为一个“施与者”出现的,哪里有什么发展?要么是一个只发展自己而忘记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者”。也可以这样概括,发展自己、牺牲学生或者是发展学生、牺牲自己!总之,你不可能“两全齐美”。

 现在,我要给教师这个角色下结论了。教师首先必须作为一个“发展者”,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新角色”。那么,当把教师作为一个发展者来定位和要求时,你还必须阐述清楚,教师的发展必须是基于这样的选择:既通过成就学生来达到发展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必须是建立在成就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要成就学生,是办学的初衷,也是教育必须完成是使命。从最简单的生活感悟中,我们应该知道,教师是不可能替代学生的学习的。学生是一个学习者,那么,学习是学生的权利。既然教师不能替学生学,那他是一个干什么的人呢?或者说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他至少不能干涉学生的学。

  他至少应该准许学生学。

  准许学生学就意味着要放手。这样的老师是“及格”的教师。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良好”教师,还要记住不仅要放手,还要发动!完成“发动”就成了“点燃者”了。但,这样仍然不能称为“优秀”教师。优秀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学生资源,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必需的“帮助”。

 现在,我可以总结了,认识老师,其实就是转变教师角色,即不再让老师作为传授者,而是一个放手——发动——帮助学生的人。现在,我再请大家思考一个常识问题,站在讲台上会表演的老师是优秀教师吗?以前是,现在不是,以前的教育是专制的、控制的、囚禁的,非人本的,现在的教育是人性的、民主的、自主的,是从人出发的!

  课改,说穿了就是从教师的角色入手。教育说穿了就是“反封建、反专制”,就是重建民主和道德,就是让人成为人,就是从学生出发,就是发现儿童,就是不把教予以神话!就是斩断教师的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制约,就是让一句英语不会说的人也能上英语课,就是解决农村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难题,就是让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能“自然生长”,就是准许丁俊晖打台球、姚明打篮球,就是依照自己的兴趣、遵照自己的方式,就是师生相生,而不是牺牲哪一方!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会多少知识,更不是站在讲台上的表演,而是能够满足八个字:发展学生、成就自己,或者反过来叫“成就学生、发展自己”,缺一不可!这就是高效课堂的良心和责任。因此,高效课堂实在不是为了追求单纯的课堂效益,它是一个完整的、以人本支撑的教育概念,它是对素质教育的解读!不赞成这样的观点,除非你是不懂,或者是装着不懂有意为敌!

 把教师这个角色研究透了,对教育也就恍然大悟了,我再一次重复我常说的一句话:教育原本很简单!

 最后,我还是要补充一下,我是这样界定教师的,姑且称之为“二八理论”: 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激励唤醒;教师20%的作用是课堂流程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