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处灭何能思:再论太阳过宫之古今异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4:30
再论太阳过宫之古今异同 2012-1-17 23:32  本文转载自QQ网友隗颖日志  

再论太阳过宫之古今异同

 

 

今跟一道友讨论太阳过宫之法的真伪以及准确的推算方法,故引以下文章加以详述,虽然奇门书中有云:但知登明为正月将却不知雨水后某日时刻日躔娵訾之次太阳始过亥宫始可用登明将次以轮之。然我认为读书不可读死书,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定不要忽略岁差和古今变换参照之法,再如奇门八门动应中车马堵塞之兆完全可以马上反映出对于现代来说最经常见的堵车~~~举个小例子。如果不知变通之法又何以谈应用到位呢?

引文如下:提出“日躔中气後过宫”一说,当为後世重新测定後所校正,其时间大约在公元700年前後,很可能出自唐贞观年间的李淳风和唐开元年间的僧一行。因《旧唐书》载:“李淳风著法象志七卷,备载黄道浑仪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并有“天一太一经”及“太乙局遁甲经”等著作。二人皆精於历象和数术,当时日躔过宫宿度己较原来退行十五度以上,所以更正为中气後过宫是对的。宋沈括《梦溪笔谈》亦曰:“盖日度随黄道歳差。今太阳至雨水后方躔诹訾,春分后方躔降娄。若用合神,则须自立春日便用亥将,惊蛰便用戌将。今若用太阳,则不应合神;用合神,则不应太阳……”。

《景佑六壬神定经》释日度曰:“今依大宋崇天历,起自景佑甲戌岁,二十四气日宿次合分璧度数,以定月将,故得用式无差,占事有准”。後详列当时二十四气的日躔宿度,以供推算日躔过宫的日期之用;并举一例说明曰:“假令十一月十五日冬至,在南斗六度;至二十一日在南斗十二度,於辰在丑(按:星纪初斗十二度也),方用大吉(丑)为月将。若二十日以前用式占事,犹用功曹(寅)为月将。余皆仿此”。这里清楚地申明了六壬式月将的起用,必须以当时实际日躔宿度来推算过宫日期,方可“用式无差,占事有准”。该书没有提“中气後过宫”,可能就是因为中气以後己有五天以上的差误。至於“超神”之法,实属前後颠倒、支离更甚矣。所以,凡六壬式起用月将,当以《景佑六壬神定经》之法为准则。

按《古微书。尚书微。考灵曜》云:“冬至日月在牵牛一度”。《旧唐书》载:开元十二年甲子(公元724年),冬至日在斗十度。以上皆有度无分,惟《景佑六壬神定经》采用大宋崇天历,均详载周年二十四节气日躔某宿几度几分(古一度为100分)。景佑元年甲戌(公元1034年),冬至在斗六度二十六分。今以此为据,按现代天文学每年岁差 50〃2564 计(现代天文学周天分为360°,一度60分,一分60秒),等于0.0139601度,约71.63年累计相差一度。按、中国古代天文学周天365 度计算,则约70.6年相差一度。自古代冬到日躔牛宿一度时起,至宋景佑元年冬至日躔斗六度二十六分(1+26-6.26=20.74),己相差20.74度。自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至公元1990年共956年,又积岁差13.540401度,二者相加共34.280401度。即自测定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时起、至1990年冬至,己相差三十四度以上。

1 + 26 + 11.25 – 34.280401 = 3.969599

即自牛 1度、加斗26度和箕11.25度,减去岁差所积度数,得箕宿 3.97度,就是1990年冬至日躔所在宿度。王力在《古代汉语》‘天文历法’附注中说:“现代天象和古代不同,现在的冬至点在人马座(相当於古代的析木)”。这和以上的宿度推算基本一致。现将近期内周年二十四节气日躔宿度列表如下:

          一九九0年前後节气日躔宿度表

节气

日躔宿度

节气

日躔宿度

立春

女宿4

立秋

柳宿6

雨水

虚宿7

处暑

星宿6

惊蛰

危宿12

白露

张宿14

春分

室宿11

秋分

翼宿11

清明

奎宿1

寒露

轸宿8

谷雨

娄宿0.47

霜降

角宿7

立夏

胃宿3

立冬

氐宿1

小满

昴宿4

小雪

房宿1

芒种

毕宿9

大雪

尾宿6

夏至

参宿6

冬至

箕宿3

小暑

井宿12

小寒

斗宿7

大暑

井宿27

大寒

斗宿23

     注:本表节气按周24等分(平气法)计算。

本表日躔某宿,‘度’以下的小数,即不足一度者均未记。这是因为:

1、随着岁差的递增,其积数逐年皆有不同。

2、岁差积七十多年才相差一度,这样在短时期内对六壬式月将的应用,影响不大。

3、从节气所在的宿度,推算日躔过宫,用整天数计算即可。所以小数皆略去不计。

 

将的起用日期,按二十四节气的日躔宿度,结合十二宫次所含起止宿度来推算;即从节气所在宿度,推至某宫次所起宿度便是。

例如:庚午年十二月二十日立春(1991-2-4),日躔女宿4度;而星纪(大吉)终於女7度,玄枵始於女8度。从女4度顺推至立春後第四天,即十二月二十四日,日躔玄枵初度,开始起用神后月将。其他月将的起用日期皆用此法推之。现将近期内十二月将的起用日期推列如下:

  神后(子):立春後第四日起用。

  登明(亥):惊蛰後第四日起用。

  天魁(戌):清明後第四日起用。

  从魁(酉):立夏後第四日起用。

  传送(申):芒种後第三日起用。

  小吉(未):小暑後第四日起用。

  胜光(午):立秋後第三日起用。

  太乙(巳):白露後第四日起用。

  天罡(辰):寒露後第四日起用。

  太冲(卯):立冬後第四日起用。

  功曹(寅):大雪後第四日起用。

  大吉(丑):小寒後第五日起用。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历来壬遁书中所称的“正月将登明”,现在己成为二月将,而“神后”却进而成为正月将了。这是因为古人在创式定名之时,恰好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正当是星纪(丑宫)的中点;冬至乃十一月之中气。因此,当时的日躔过宫与每月节令相一致,即正月立春节日躔诹訾初、起用登明将;二月惊蛰节日躔降娄初、起用天魁将………十二月小寒节日躔玄枵初、起用神后将等。用岁差上推,这当是在二千四百年前的天象,可能是战国时期甘、石二氏所测定,与现在的天象己相差34度有奇。黄道十二宫次,按周天365 度计,每一宫为30.4375度,相差了一个宫次还多3.8度。所以现在不仅十二月将退行了一个宫次,而且起用的时间又推延到了每月交节後的四天左右。且古历向有“三正”之异,春秋战国时期历法尚不统一,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始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所以用式者当以节气为准,勿拘于“正月”、“二月”也。

不拘于原来所定“正月将登明,二月将天魁………”,而以当时的实际天象为准,这在宋《景佑六壬神定经》己经这样做了。如前所引,宋景佑元年甲戌十一月二十一日起用“大吉”将,就是明确的例证。现在的正月将是“神后”,约在1877年以後(即公元3867年),又将是“大吉”在正月立春日起用了。这是天象演变的规律,无足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