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至百二三十岁:权威发布 :山东财经大学(暂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9:44

权威发布 :山东财经大学(暂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010-12-03 19:54:17|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权威发布 :山东财经大学(暂定)新增博士学           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公室、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山东财经大学(暂定)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二〇〇九年六月 

 

 

 


山东财经大学 (暂定)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目 录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1 
(一)单位简介.................................................................................................................1 
1.山东经济学院简介................................................................................................1 
2.山东财政学院简介................................................................................................3 
(二)建设目标.................................................................................................................5 
1.指导思想................................................................................................................5 
2.总体目标................................................................................................................5 
3.具体目标................................................................................................................5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8 
(一)必要性.....................................................................................................................8 
(二)特殊性.....................................................................................................................9 
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11 
(一)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11 
1.现有基础..............................................................................................................11 
2. 问题及不足..........................................................................................................14 
3. 建设目标..............................................................................................................14 
4. 建设内容..............................................................................................................15 
5. 建设措施..............................................................................................................17 
(二)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规划.......................................................................................20 
1.现有基础..............................................................................................................20 
2.问题及不足..........................................................................................................23 
3.建设目标..............................................................................................................23 
4.建设内容..............................................................................................................23 
5.建设措施..............................................................................................................25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26 
1.现有基础..............................................................................................................26 
2.问题及不足..........................................................................................................30 
3.建设目标..............................................................................................................31 
4.建设内容..............................................................................................................31 
5.建设措施..............................................................................................................33 
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36 
(一)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36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36 
2.建设目标..............................................................................................................39 
3.建设内容与措施..................................................................................................39 
(二)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规划.......................................................................................42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42 
2.建设目标..............................................................................................................45 
3.建设内容与措施..................................................................................................46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49 
(一)图书资料建设规划...............................................................................................49 
1.现状分析..............................................................................................................49 
2.建设目标..............................................................................................................50 
3.建设内容及措施..................................................................................................50 
(二)网络建设规划.......................................................................................................51 
1.现状分析..............................................................................................................51 
2.建设目标..............................................................................................................51 
3.建设内容与措施..................................................................................................52 
(三)实验教学建设规划...............................................................................................52 
1.现状分析..............................................................................................................52 
2.建设目标..............................................................................................................54 
3.建设内容及措施..................................................................................................54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
 
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是山东省财经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经过长期的建设
与发展,形成了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
科体系。为改变山东省财经类人才不足、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匮乏的现状,大力提升山东
财经类人才培养层次,优化调整山东高校布局结构,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山东经济学
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制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通过
3 年的强化建设,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一决定集中了山东两所财经类高校的人才
培养力量,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学科特色、更加强大的人才队伍、
更加突出的科研优势、更加雄厚的办学实力,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单位简介 
  1.山东经济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 
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 年的山东财经学院,1978 年由国务院批准更名
为山东经济学院,在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山
东省最早获此资格的财经院校。经过56 年特别是近30 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有在职
教职工1339 人,其中专任教师991 人;全日制在校生18527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7
人。学校设有16 个学院(部),7 个研究机构,47 个本科专业,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23 个(含MBA)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
法、理、工、教育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渗透的学科体系,是山东省一所综合实力强、多
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2)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并落实了人才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建立了完善的人才
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氛
围。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4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0 人,占
专任教师总数的17%,另有在读博士140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3%;
拥有博士生导师8 人,硕士生导师160 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 人,入选教
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省部级学术
骨干学科带头人11 人;全国优秀教师8 人,省级优秀教师8 人,省级教学名师3 人;
拥有企业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2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3)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和制度创新,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较高水平:应用经济学科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规制等领域,工商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
管理学科在价值工程、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管理信息系统、管
理可视化等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应用
价值的成果。近5 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3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共44 项,科研经
费达到6000 多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58 项(其中山东省社科一等奖3 项);发表学术
论文4988 篇,出版学术专著105 部。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山东经济》是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及来源期刊、全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 
学校坚持“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鼓励支持创新性应用研究,致
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5 年来,承担各级地方政府委托课题292 项,完成174 项,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学科建设 
学校实施学科强校战略,近5 年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500 万元,取得显著成效。学
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 个(含
MBA)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管理
科学与工程、政治经济学6 个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山东省
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等7 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 个省级工程
技术中心,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企业管理学科、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
是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
经济学2 个省级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金融学
4 个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 个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原理、财
政学、管理信息系统等11 门省级精品课程,4 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5)人才培养 
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强校战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
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质
量监控体系,实行教学督导制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管理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006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为“优秀”。5 年来,编写教育部规划教材2
部,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1 项(其中一等奖2 项)。研究生培养方面,近年
来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5 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6 项,国家及省级“挑
战杯”获奖4 项。硕士毕业生中考取国内外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人数占11%,考取公务
员人数占10%,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学校突出特色教育,实施了以“三保一奖三嫁接”(即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
补助保重点,强化奖励激励机制,校内专业教育之间嫁接、本校教育与国内名校教育嫁
接、本校教育与国外高校教育嫁接)为内容的“313 成才工程”;诚信教育已成为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与品牌,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
以简报形式向全国高校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
媒体做过专题报道。 
(6)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全
方位实质性的合作,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近5 年选派36 位
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到海外名校讲学、访学和培训。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
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扩大。 
(7)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580 亩,另有规划建设用地2422 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00 万元; 拥有山东省普
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和基础实验室67 个;图书馆纸质藏书173 万册,
电子图书40 万册,中外文期刊13279 种(其中电子期刊8230 种),电子文献数据库18
个;体育场所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山东财政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 
山东财政学院是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实行中
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始建于1986 年,邓小平同志题写校
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52 人,其中专任教师771 人;全日制在校生14000 人,其
中硕士研究生605 人。学校设有14 个二级学院,41 个本科专业,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予权,24 个(含MBA 、MPA)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
法、理、工等六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学科体系,是山东省一所综合实力较强、多学科协
调发展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2)师资队伍 
学校采取强有力措施,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学历层
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优化、业务素质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学、科研队
伍。目前有教授109 人、副教授277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41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40 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
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
等各类人才23 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6 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0
人,硕士生导师138 人。 
(3)科学研究 
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研究的先导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工作激励和引导,科
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 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 项,其中,承担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
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8 项,财政部、山东省项目
197 项;获各级科研奖励196 项,其中省部级奖励33 项;出版学术专著127 部,编著、
教材等 167 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65 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是山东省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校重视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组建各类研究机构23 个,
并承担了山东省经济学会、山东省管理学会、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山东省青年社会科
学工作者协会等省级学术团体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4)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4 个(含MBA、MPA)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
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6 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企业管理为
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拥有财政学科和金融学科2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财
政学、会计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学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应用型会
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财政学、金
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财政学、国际经济
与贸易、工商管理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基础会计、财政学、管理学等10 门省级
精品课程,主持山东省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9 项。 
(5)人才培养 
学校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核
心的综合改革,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
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学校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
绩。近5 年来,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8 项(其中二等奖5 项),山东省优秀硕士
学位论文6 篇。学校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被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著名公司录用,
大批学生考取名牌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享有较
高的社会声誉。在高考招生中,学校普通本科文、理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高
校前列。 
(6)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英、美、荷以及台湾等10 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0 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
系,开展了包括合作办学、学者互访、互派交流学生、合作科研、联合培养以及资料互
换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局面。  
(7)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占地面积2066 亩,校舍建筑面积5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 亿元,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7011 万元。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实验楼,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经济科
学实验室、管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室等各类功能的实验室44 个,专业
实验室面积11800 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9000 多个,拥有教学用计算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
1.指机3000 余台。图书馆藏书116.99 万余册,电子图书76 万余册,电子文献数据库13
个,各类中外文期刊 1200 种,并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信息检索系统。学校建有现
代化演播中心、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文体活动设施完备,建有
礼堂、全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等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各类设施
完善,先后被评为“国家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  
二)建设目标 
  根据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现有的学科建设基础,按照山东省
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山东财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目标。 
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规划建设要求为标准,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
根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
关键,以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
力,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学科资源,
强化科研激励,延揽集聚人才,凝炼研究方向,提供条件保障,稳定办学规模,改善培
养结构,实行重点倾斜,提升校园文化等措施,扎实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3
年内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并以博士立项规划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
和水平,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   2.总体目标 
在三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期内,大力强化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3 个授权学科,加快建设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2 个支撑学科,有效推
进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各项目标按期完成,使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在全国财经院
校的位置明显前移,办学水平能够保证博士培养和学位授予的质量,通过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
程等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五至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
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
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全国同类高校领先,少数学科方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型、
特色型、开放型高水平财经大学,使之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高层次
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3.具体目标 
(1)师资队伍 
适当增加教师数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要求,专任教师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6
总量由目前的1762 人增加到1900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例由目前
的17%达到30%(其中三个授权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高级职称
比例稳定在45%。 
加大培养引进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和引进10 名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
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50 名以上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500 名以上专
业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增设 3-5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总量达到7-9 个;重点造
就一批省级以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63 计划”或“973 计划”项目承担者、省级
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增加博士生导师13 名以上,使博士生导师数量达到31 人
以上。 
彰显学科特色优势,建立学术创新团队。围绕重点学科,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建设
10 个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校级学术创新团队;
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建成1-2 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强化学校的学术品牌和特色优势。 
(2)科学研究 
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承担更多重大纵向科研课题。拓宽研究视野,扩展立项渠道,
在2008 年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课题15 项的基础上,争取年均承担国家级课题25
项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1-2 项),省部级课题160 项以上;建设期内力争承担国
家级重大课题1-2 项;科研经费总额在2008 年2000 万元的基础上,年递增20%以上。 
强化服务功能,承担更多重大横向科研课题。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紧密
联系与合作,争取更多服务社会、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横向课题,100
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科研课题达到8 项以上,使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年度科研经费总
额的1/2 以上。 
明确主攻方向,实现学术创新重大突破。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强化特色,重点突
破,将科研工作与重点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争取年均在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 篇以上,
年均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在目前110 篇的基础上达到150 篇以上。 
积极创造条件,获得一批高层次科研奖励。建设期内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2-3
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15 项以上,其中一等奖5-7 项。 
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科研基地平台建设。整合科研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把山东省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等9 个
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心建成承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出精品
力作的科研平台。在现有9 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新建4-5 个,增加1 个教育部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注重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拓宽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渠
道,在区域经济、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规制等领域建立5-6 个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为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7
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快
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3)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层次。年均立项省级教研课题10 项;建设期内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3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 项。 
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提升教学整体实力。建设好现有的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新增
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4 项以上;建设好现有的7 个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增加建设
6 个以上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增加省级精品课程6-8 门以上,省级教学团队3 个以上,
省级教学名师2 名以上。 
注重提高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建设期内争取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
技创新成果奖8 项以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8 篇。研究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启动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 
(4)学科建设 
加强建设力度,实现学位点建设新突破。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中,确
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申报授权学科,通过重点建设,保证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验收取得成功,为2-3 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奠
定雄厚坚实的基础;确定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为支撑学科,通过重点扶持,为授权学
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培育新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奠定基础;在硕士学位点申报中,
积极申报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数学、社会学等8 个硕士一级学科,力争申报成功3-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使二级学科硕士点总量在现有26 个的基础上达到40-45 个。 
实施滚动发展,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采取“造峰填谷”策略,大力强化建设现
有的8 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 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3-5 个,新
增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3 个;强化建设具有硕士点的校级重点学科,争取在2-3 年时间
内,将4-6 个发展较快、综合实力较强的校级重点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和
建设院级重点学科,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其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等条件有明显改善,
研究方向明确稳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科实力有较大提升,成为拥有硕士学位授予
权的校级重点学科。 
(5)对外交流与合作 
瞄准国内高水平知名财经大学,实行持续跟踪、比照建设、赶超发展战略;承办3
次以上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提升学校在学术界的知名度;与国内外知
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成立6 个以上研究机构,共同申报高层次科研课题,开展合作研
究;选派100 名以上优秀教师到海外培训、访学或开展学术交流。 
(6)公共服务体系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8
图书资料:年均增加图书资料10 万册以上,图书资料总量(含电子图书)由目前
的400 余万册达到450 万册;订购中文现刊2700 种以上,外文现刊400 种以上;订购
电子图书150 万册以上;增订中外文数据库12 个,使数据库总量达到30 个以上,自建
特色数据库5 个;加大自动化建设力度,扩展服务器存储空间;建立山东经济管理文献
信息服务中心;加强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 
实验教学:建设期内增建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 个省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个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
共用,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实验室功能,形成按功能区划、跨学院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
台;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网络建设:构建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强化计算机网络辅
助教学;加快网络整体升级为CERNET2 步伐。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一)必要性 
1. 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山东财经类人才短缺、高层次财经人才比例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
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之一。调查表明,金融、经贸、现代管理等专业
人才仅占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1%、0.4%、0.6%。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急需
大批量高层次财经类专门人才,但山东高校培养高层次财经专门人才的能力比较薄弱,
财经类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仅为70 人左右,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
此,加快培养高层次财经专门人才成为山东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增加财经类博士学
位授予单位成为当务之急。 
2. 提升山东高等财经教育层次的迫切需要 
在全国742 所普通本科院校中,财经类院校有50 所,分布于27 个省、市、自治区
(未设置财经类院校的省份有福建、西藏、青海、宁夏)。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13 所
院校,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浙江、广东、山西、江西、四川、湖
北等11 个省、市。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省份大多拥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高
校,而山东省财经类高校中没有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在全
国的领先地位极不相称。 
3. 优化山东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地域布局的迫切需要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设立应首先考虑人口密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中心城
市。从山东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青岛有7 所,济南有3 所,烟台、东营、
泰安和曲阜各1 所。目前,济南的博士授予单位仅有3 个,在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中最
少,不及青岛市博士授予单位数量的一半,这与济南作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9
的地位极不相符,也影响了省会经济圈在“一体两翼”战略中辐射作用的发挥。这种不
合理的布局理应尽快得到改变。作为地处济南的省属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
授权单位,将进一步提高省会城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步
伐,是促进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区域布局完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迫切需要。 
4. 优化山东博士学位授权体系的迫切需要 
山东省现有14 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涵盖了理、工、农、医、师范、综
合类高校或科研机构。从单位类别来看,综合类2 所,师范类2 所,理工类3 所,海洋
类2 所,军事类2 所,石油、农业、医药类各1 所,唯独财经类高校是一个空白;从授
权学科分布来看,目前山东省仅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
大学和青岛大学具有经管类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相对于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的比
重而言,经管类学科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因此,山东财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有利于填补该项空白,改善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结构布局,优化山东省博士学位
授权学科体系。 
5. 山东财经大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山东财经大学通过整合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的资源,通过学科的调整、重
组和交叉融合,将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大提升学科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特
别是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山东财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
单位,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师资队伍强、办学水平高、学科门类齐、优势学科多等办学
优势,更好地吸引和聚集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创立优质教育品牌,
跻身全国财经高校的先进行列。 
  (二)特殊性 
1.财经教育历史悠久,各级财政支持有力 
山东财经大学的前身是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 年,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
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同期建校、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数不多的财经类高校之一。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科研创新能力迅速增强,在省内外享有卓著信誉,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
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由国家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并得到了各
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成为今后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后盾。 
2.经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生态环境优良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着力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研究生教育拥有应用经济学、工
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两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及同等学力申请
硕士学位的资格,形成了经、管、文、法、理、工、教育等七个学科门类相互交叉、相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0
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体系,成为省内经管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财经
类高校。在发挥经管学科辐射、集群效应和培养高层次财经类高级人才方面,学校具有
优势突出的学科生态环境,学科发展态势良好。 
3.优势学科实力雄厚,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以培育财经学科优势为目标,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凝炼学科研究方向,突出财
经学科特色。现有企业管理、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数
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 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企业管理、财政学是省级强化建
设重点学科。会计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企业管
理、会计、财政、金融学科设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学校注重应用研究,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多个领域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
较高应用价值的成果,成为山东乃至我国经管学科创新体系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4.优秀杰出人才集聚,科学研究成果斐然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成效卓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762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6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1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0%;拥有博
士生导师18 人,硕士生导师298 人。三年来,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
等奖1 项,省部级一等奖5 项、二等奖31 项、三等奖54 项;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2 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9 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 篇。目前,承担国家
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
项,各类在研项目经费近4000 万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科研积淀为博士研究生
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与区域经济结合度高,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以贡献求发展,充分发挥经管
等学科的相对优势、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深入开展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先进文化孕育与传播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工作,
着力解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觉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智力支持和
人才保障,积极承担各级地方政府委托课题,形成了一批本土化、集成化、基础性和对
策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成为山东省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为山东乃至国家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条件优越,师资精良,管理规范,学术环境良好。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符合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
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将按照规划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实现建设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1
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 
 (一)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1)基本状况 
应用经济学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山东省内处于教学与科研领先地位,在国内
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历经56 年的不断发展,应用经济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
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形成了
多个立足于学科前沿、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
经济专门人才。近5 年来,学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层次不断提高,队伍结
构更趋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条件日趋完善,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加
突出,为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于1995 年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
权,现拥有二级学科硕士点10 个,学科专业齐全,结构发展均衡。财政学、金融学、
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等4 个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是省级强化建设重点
学科。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 个(财税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省
级重点研究基地5 个(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山东省政府规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
地、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
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 
(2)师资队伍 
本学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才工程的强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学历
层次与学术能力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共有教
学科研人员187 人,其中,教授56 人,占总人数的30%;副教授84 人,占总人数的45%;
讲师38 人,占总人数的20%。具有博士学位的86 人,占总人数的46%;具有硕士学位
的79 人,占总人数的42%。拥有金融学科和财政学科2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 
本学科所涉院(所)包括财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经济学院、统计与
数学学院、区域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学科专业、人员与机构
分布合理,研究领域既有专业特长,又有交叉合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3)科学研究 
通过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和制度创新、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鼓励创新性科学研究等
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5 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57 篇,出版学术专著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257 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3 项(其中,一等奖2 项,二等奖9 项);目前承担科研项
目26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 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5
项;近3 年平均每年支配科研经费600 万元,在研经费达1100 万元。本学科设有以下5
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①金融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2000 年金融学获得
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被确定为“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2005 年被确定为山东
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 年与济南市政府合作,建立了金融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和金融外包
服务实验室,2008 年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金融学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同年金融学专
业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现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 名,“泰山学者”刘锡良教授
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本
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3 门省级精品课程。近5
年来,在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与金融企业集群研究、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风险管
理、企业投融资理论与实务等领域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创新性研究,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
广泛关注,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和《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60 余篇,其中2 篇论文分别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持国家及省部
级课题20 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金融企业集群发展
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业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育部
人文社科项目“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研究”等。 
②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地方财政、
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本方向依托的财政学专
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央与地方共建财税实验室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设置岗位、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项目、山东省高等
学校品牌专业,设有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学省级精
品课程。这些项目的建设使本方向的研究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特色更加鲜明、学术地
位日益突出。近5 年来,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和《税务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上发表论文200 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 余项。 
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探寻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运行规律,提出改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
建议,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本研究方向所依托的国际贸易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
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现拥有山东省双语教学
团队,核心课程《国际经济学》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近
年来,侧重于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对外贸易政策、跨国公司投资和FDI
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3 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20 余项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著
作9 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和《南开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论文180 余篇,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成果在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水平。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3
 ④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在传统产业经济理论研究范畴基础上,坚持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从我国国有资产现状及特殊制度禀赋出发,致力于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与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化研
究领域,奠定了在国内较具影响力的学术地位,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
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 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
等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 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结题
研究报告“国有经济主要地位与国有资本的产业分布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公室鉴定为优秀,并获2008 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30 余部,提
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其中,专著《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获2007
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⑤国民经济运行与调控。本研究方向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对国民
经济运行与调控的研究中,旨在探索出一整套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探寻控制通胀
和减少失业相结合、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调控模
式,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年来,研究团队在国民经济周
期波动测量定量化、经济增长区间测量精确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影响力不
断提高。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出版著作10 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
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30 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层次科研奖励10 余项。 
(4)教学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育教
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实行学分制、教学督导制
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管理制度,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近5 年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
果奖10 项,出版教材45 部。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位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
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06-2008 年分
别招收硕士研究生108 人、146 人、152 人,招生规模稳步提高。近5 年有17 名研究生
荣获“鲁光”经济奖学金,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 余篇;2007 年和2008
年各有2 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5)工作条件 
为提高培养质量,本学科近年来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工作、学习条件。
目前,拥有3 个省部级实验室和5 个省级研究基地,实验室面积达3280 余平方米,配
备实验室人员11 名,仪器设备1600 余台(件),总价值达2200 余万元,有效地保证了
教学、实验与实习的要求。本学科藏书量达33 万余册(其中中文29 万册、外文4 万余
册),拥有国内外期刊500 余种,涵盖了本学科国内外的主要学术杂志。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4
2. 问
3. 建
题及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经济学科在山东省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不足,学术团队的层次有
待进一步提升。 
(2)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次、标志性教学与科研成果数量还比较少,国家
级教学与科研奖励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3)国际间同类学科或交叉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层次还需提高,力度还需进一步
加大。 
(4)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有待完善,社会服务功能需强化提高。 
设目标 
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期内,不断强化教学科研的基础性地位,以提升
学科综合实力为核心,在完善团队建设、优化学术氛围、强化重点学科与项目建设、突
出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将应用经济学科建设成为“省
内一流、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国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一级学科;进一步凝炼研究方
向,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多个研究领域,突出学科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
强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群。 
(1)师资队伍。引进或培养3 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引
进或培养12 名左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20 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在省
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增设1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使“泰山学
者”特聘教授岗位达到3 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目前的46%达到55%以上;博士
生导师在现有6 名的基础上增加4 名以上;力争建设1 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 
(2)科学研究。建设期内,年均立项国家级课题在现有3 项的基础上达到6 项,
省部级课题在现有30 项的基础上达到40 项以上;力争立项国家级重大课题1 项,每年
获得国家级重点课题1 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奖励4 项,其中一等奖1-2 项,力争
国家级科研奖励实现突破;增设省级科研基地1 个,使省级科研基地达到6 个,争取获
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年均出版学术著作在目前11 部的基础上达到14
部以上;年均发表权威性学术论文在现有17 篇的基础上达到25 篇以上。 
(3)学科建设。围绕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一核心目标,大力强化学
科建设。建设期内,新增2 个省级重点学科,使省级重点学科数量达到6 个;新增省级
强化建设重点学科1-2 个,使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达到2-3 个。 
(4)人才培养。年均获省级教研课题2 项,建设期内力争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建设好现有的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5
4. 建
在现有3 个基础上增加2 个,增设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 个,年均新增省级精品
课程1-2 门;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 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2 项。 
(5)条件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 
设内容 
(1)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首先,在5 个重点研究方向基础上,重视并正确处理二级学科之间及其内部不同方
向之间的特色与融合,进一步精选、调整、优化子方向及其学术团队,形成多个既各具
特色又内在统一的创新型团队。其次,通过各种外引内增人才培养措施,切实提升师资
队伍层次,优化梯队结构,增强团队教学科研能力,切实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具体而
言,在建设期内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优势、特色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或引进3
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以提升学校应用经济学科的学术地位;
完善学术梯队建设机制,以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注重学历层次与学术能力相结合,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培养或引进12 名在国内具有一
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20 名有较强发展潜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
干,争取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增设1 个“泰山学者”特聘
教授岗位,博士生导师4 名以上,力争建设1 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通过师资队伍的强
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2)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本学科的科研工作既要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与国际研究动态,又要结合山东省和我国
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强调科学研究的全球性与区域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严
谨性与创新性统一,在不断扩大成果数量基础上,强化培育标志性成果,提高高水平科
研成果的比例,争取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获得国家级奖励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
建设期内年均立项国家级(含教育部)课题6 项,省部级课题40 项以上,获省部级二
等以上科研奖励4 项,其中一等奖1-2 项,增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1 个,争取
获得1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年均出版学术著作14 部,年均发表学术论文
400 篇以上,其中权威性学术论文达到25 篇以上。 
建设期内,积极举办各级别尤其是层次高、影响大的学术会议,并鼓励、支持学术
骨干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或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访学。承办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外学
术会议1-2 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50 人次,学术骨干年均参加国际、
国内等学术会议25 人次,年均派出8 名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院校访学或进修。 
(3)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围绕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在推进二级学科点全面均衡发展的同
时,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期内新增2 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达到2 个,不断增强本学科的综合实力。同时,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6
研究生教育,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大开发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力度,培养或引进
10 名以上具有博士生导师水平的人才,为成功构建“学士—硕士—博士”的一体化、完
善的培养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建设期内,计划年均获省级教研课题2 项,
力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增加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2
项;完善研究生导师工作制度,加大研究生培养投入力度;稳步提高研究生招生数量,
力争在2012 年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数量达到200 人;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山东
省双语教学团队优势,强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升《Economics of Public Sector》
双语教学水平;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建设期内,争获山东省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 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2 项,增设山东省研究生联
合培养基地2 个。  
(4)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拟每年投入400 万元用于学科的发展建设。具体而言,进一步完善山东省
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经济运行模拟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将其建成省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均投入75 万元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或相应配套设备建设,进一
步满足教学、实践与实习的需要;建设期内增加图书资料10 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600
余种,电子图书30 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0 个以上,自建特色数据库2 个;年均用于团
队建设120 万元,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学术团队的创新思维,对原创性学术成果
予以重奖;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投入科研经费,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完成。 
(5)财政学特色专业建设 
以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和“山东省公共财政
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地”为平台,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努力提高财政学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努力把财政学专业建成本学科领域省内领先、国
内先进的特色专业;加强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与教材项目的
开发等。 
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进程为:2009 年,积极完成财政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完
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研究》并通过鉴定;完
成《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教材出版;积极增加省级教学名师数量,为争取国家级
教学名师创造条件。2010 年,完成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建设,
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
教学质量和水平,改革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方法。2011-2012 年6 月,完成财政学教学改
革的整体方案,满足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要求,结合财政学“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山
东省重点学科强化建设以及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整合资源和力量,将财政学建设成师
资力量强、专业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国内影响大的重点专业。 
(6)金融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7
5. 建
以山东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为依托,以本专业的“泰山学者”特聘岗位及“山东
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与济南市政府合作建立的金融外包服务培训基
地及金融外包服务实验室功能,塑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
务精良、治学严谨并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积极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筹
划,强化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既充分保持金融学专业的理论优势,又紧跟社
会发展的需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着力为地方甚至全国培养高层次、具有创新精神的
复合型人才。 
金融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地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以社会服务尤其是区域金融
与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为目的,追踪国内外金融发展前沿和趋势,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
结合地方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性研究
与人才培养,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并有效带动学校其他
应用型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 
设措施 
(1)组织与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学科建设领
导小组、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督导与课程评估领导小组、专业与课程评估小组、
学术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健全教学与科研管理、项目负
责人等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督导,对目标和业绩
进行有效评估与考核。 
完善科研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在科研管理方面,通过规范高效
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强
化学科负责人岗位责任与激励制度建设,保证学科发展立足前沿、充满活力、健康运行;
完善学术带头人岗位责任与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术水平的跨越式
发展,有效提高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出台、修订《科研考核办法》、《科研奖励办法》,合理考评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对优
秀科研成果特别是重大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激励科研人员多出学术精品;完善人才
流动与师资队伍优化制度,注重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竞争与激励协调的
运行环境,强化学术梯队建设。 
(2)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引进相结合,延揽集聚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结构。在本学科现有的5 个重点研究方向及其师资队伍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
术梯队结构,强化学术创新团队建设。 
①设立专项经费(团队建设经费年均120 万元),重点培养或对口引进一批专业基
础好、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使其尽快成为学术带头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8
人;制定严格的学科带头人标准,通过校内外公开遴选,选拔国内同行中公认的“领军
型”学科带头人,并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研究成果丰硕、发展潜力大、年富力强的
中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为骨干,组建专业基础雄厚、研究方向明确、学缘结构合理、富
于创新活力的优秀学术创新团队。 
②充分发挥本学科“泰山学者”或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按照研究方向配备主要学术
骨干,充分调动学术骨干的创新积极性。 
③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根据专业人员每年的科研、教学绩效实施相应的激励,引导
优秀人才把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和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与学科发
展的有机融合,造就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省内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
师资队伍。 
④形成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术骨干定期进修、
访学和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⑤实施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制度。从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与国内外财经
类院校或综合类大学的合作基础,有针对性地聘请名师到我校担任特聘或兼职教授,加
快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进程,带动年轻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3) 人才培养 
①教改方面,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宽与专”的有机结合,强调人才培养“专业性与
复合型”的协调统一,探索教学方法“传授性与实践性”的联动创新,充分体现本学科
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期内,将进一步通过鼓励与强化教学研究、优化
培养方案、扩大实习基地数量与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质量评价等措施,促进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完善研究生中期评估和
淘汰机制以及学位论文盲评制度,另一方面引导与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组织研究生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启动基金,激发其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③完善导师遴选制度及导师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导师岗位培训制度,促进导
师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形成。 
④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已与国内外多所重点大学建立了各种友好合作关系。
在今后3 年中,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完善校
际间学生互派访学制度,着力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不断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⑤聘请国内外名师担任我校研究生导师,探索双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进一步改
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通过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优化学科资源,积极推进科研制度创新,着力营造和谐
的学术氛围,鼓励创新性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层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19
①加强学科建设,优化重点研究方向及其布局结构。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在强化现有优势二级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科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辅之高水平人
才的引进,积极增设特色、交叉专业或研究方向,为学术团队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不
断提高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 
②进一步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
障。充分利用本学科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的产
学研合作,通过合作建设、提供服务、成果转化以及社会资助等方式,拓宽学科自筹经
费渠道,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③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获
得省部级一等奖的人员予以重奖,鼓励多出精品。 
④鼓励支持重点研究方向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共同申报高层次科研项
目,开展合作研究,推动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加强组织协调,鼓励和促进不同
学科、不同方向但相互交叉、渗透的研究领域进行项目的联合申报,充分发挥各学科优
势,协同攻关。 
⑤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申报讲座,并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初稿进行预评和指导,切实
提高中青年骨干的科研水平。 
(5)合作交流与对外开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学科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以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
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学科的对外开放与交流,丰富国
内外合作交流的内容,坚持务实合作、高效合作和长久合作,全面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
的学术地位。 
积极创造条件承办国际性与全国性学术会议,搭建对外学术交流平台;遵循“请进
来、走出去”的原则,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鼓励学术骨干到国内外
知名院校访学、研修,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的
交流与合作,与合作单位建立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
研讨会;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大力营造对外合作的良好氛围;主
动承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与港
澳台地区的合作研究项目。 
(6)经费投入与条件建设 
要构建学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除省财政厅、教育厅拨付的专项经费以外,通过
各种措施积极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吸纳社会资金,确保学科建设经费的需要。在充分论
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学科建设经费,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
据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建设期内在队伍建设、科研项目资助、教材建设、教学仪器设施、
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投入建设经费1200 万元(年均400
万元),保障学科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0
充分发挥其学科建设的基础、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建设,
确定一批重点扶持发展的科研机构与团队,通过引进与培养等措施,在人力、财力、物
力上给予重点支持;三是根据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实施有效的科研奖励及学术交
流机制,保进科研水平、学术交流再上台阶,尤其强化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对高
层次学术交流的扶持;四是适当增加经费,促进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经费
预算如表1 所示。 
表1: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预算 
比率 
具体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360 30% 
引进与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团队建
设、教师进修访问与培训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300 25% 
课题申报、立项和评优奖励、学术专
著资助、科研获奖奖励、学术论文奖
励、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会议、研究
基地建设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240 20% 
重点学科建设、教学研究、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与科研资助 
物质条件 300 25% 
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买、图书资
料购置等 
合计 1200 100%  
 
(二)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1)基本状况 
工商管理学科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会计学是最早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
学科,现具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设
有“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和“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拥有企业管理、会计
学2 个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专业,工商管理省级特
色专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
实验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
管理学会挂靠本学科。 
(2)师资队伍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1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92 名,其中教授52 名、副教授80 名,占专任教师比重分别
为27%和4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4 人、硕士学位的98 人,占专任教师比重
分别为38%和51%。设有企业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两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有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博士生导师9
人。 
(3)科学研究 近5 年来,共发表论文1445 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36 篇;出版专著51
部、教材51 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奖励1 项,省级奖励27 项(其中省级一等
奖1项),获其它科研奖励83 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 227 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
项。2006年1月 至2008 年11 月底可支配科研经费1742 万元。 
本学科主要包括技术经济与价值管理、人力资源与企业创新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资本运营与国际投资、企业管理与企业组织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① 技术经济与价值管理。本研究方向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
在模块化设计中的价值管理、现代制造业中的全面价值管理、价值工程方法论创新等前
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文《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报告《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
战略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管理学报》、《管理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
表论文90 余篇,出版专著11 部。其中,模块化设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总体
价值的创新观念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3 项、省级课题5
项。 
② 人力资源与企业创新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的前沿问题。在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机
制、项目团队运行及效能成熟度提升机制、高管团队的特征及创新战略导向、创新团队
及创新人才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搭建了知识型组织成长系统的理论框架,在
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地位。近5 年来,在《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
出版专著5 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 项,其中,专著《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获山东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报告《知
识型人才团队的组织与激励》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方面,围
绕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企业新技术选择模型、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创新
气氛、科技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和管理技术体系等前沿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完成
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政策研究》的成果被鉴定为优秀,
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成果要报》摘发。专著《人力资本配置与经济发展》获
国家人事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1 项。 
③ 会计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在会计制度与准则、会计与公司治理、价值链会
计、人力资本计量、政府审计体制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等前沿问题的研究方面形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2
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深入研究,对会计
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迁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围绕会计与
公司治理的关系、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如何改进会计准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价值管理与价值链会计、农业会计收益计量、会计信息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
硕成果。近5 年来,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
论文24 篇;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9 项。在会计准则、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
先进水平,其中在农业会计和农业会计准则领域的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承担省级
以上课题 13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 项。 
④ 资本运营与国际投资。本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际投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动态,
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成果层次高并多次被决策层采纳;围绕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经营理
论与实践、品牌成长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产权理
论—→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企业集群发展理论—→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的研究框架。
研究成果在《管理世界》等杂志公开发表。《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践》和《资本运营新
论》等专著被多家高校指定为研究生参考用书;完成的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产业集群
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所总结的海尔、海信、青啤等著名企
业集团的资本运营模式在国内属创新性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多家企业
应用。发表高水平论文12 篇,主持完成5 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和
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全文转载,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外资并购与国有企
业重组问题研究》的成果被多个政府部门和多家企业采纳,《山东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
略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⑤ 企业管理与企业组织。本研究方向在企业环境变迁与企业战略模式选择、科技
型中小企业发展与战略、中小企业组织与制度、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中间性组织等
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著《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以汽车制造业
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例》获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多所名牌大学列为博士生的
主要参考书;系统研究了中间性组织的竞争优势、中间性组织的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中
间性组织的运行等问题;承担了教育部课题《网络经济时代中间性组织的成长及运行机
制研究》;在《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 余篇,著作《中间性组织
研究》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对企业成长、知识转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完成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竞争
与合作战略研究》;专著《中国名牌成长战略——青岛“中国品牌之都”研究》结合山
东省省情进行了实证研究。 
(4)人才培养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旅游管理、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本科专业。拥有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3
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近5 年来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 项,出版教材共51 部。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位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
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近5 年来,招
收硕士生1053 人,授予硕士学位610 人;6 篇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部分研究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
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5)条件建设 
本学科拥有实验室面积2495 平方米,实验室人员28 人,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59 台
(件);拥有中文图书47.23 万册,外文图书1.62 万册,国内外期刊400 余种,共享学
校图书和期刊电子数据库18 个。 
  2.问题及不足 
(1)学术梯队方面,高层次领军型人物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不足,学术团队层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对外学术交流需进一步拓展。 
(3)工商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
需求,亟需建立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建设目标 
以争取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目标,以学科方向建设为核心,集聚人才,
优化学术梯队;以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为依托,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
和服务社会功能。建设期内,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优势,积极延揽、集聚高层次
优秀杰出人才12 人,组建4 个高层次创新学术团队,实现申报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
的突破;在国内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 篇以上;争取获得国
家级、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奖励3-6 项。经过3 年的建设,巩固本学科省内领先地位,力
争部分研究方向国内领先乃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为本学科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雄厚
的基础,山东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期内,计划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200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及学术团队、科学研
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条件建设,以确保实现建设目标。   4.建设内容 
继续凝炼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加大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
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创造更优越的软硬条件,达到工商管理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要求。主要从学科队伍与科研团队、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人
才培养、条件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和突破。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4
(1)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依托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2 个研究基地,依托企业
管理与会计学2 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依托企业管理和会计学2 个省级
重点学科,依托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省级特
色专业、会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势,引进学
科领军人物2 人,引进或培养学术带头人10 人,培养学术骨干100 人,培养杰出青年
基金获得者或“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 人,在目前9 人的基础上增加博士生
导师4 名以上,争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比例在现有38%的基础上达到55%以上。 
为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彰显学科特色,围绕重点学科
和学科领军人物,力争建立省级学术创新团队1 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3 个。 
(2)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在科学研究方面,建设期内争取国家级重大课题1 项,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3 项,
国家级(含教育部)课题15 项,省级课题100 项以上,经费100 万元以上的横向课题2
项,力争年均科研经费在现有580 万元的基础上保持20%的增长幅度;争取建设教育部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增设省级科研基地1 个,使省级科研基地达到3 个;争取
获国家级奖励1 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3 项;出版学术专著20 部,在权威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70 篇以上。 
在学术交流方面,联合成立科研机构2 个;承办2 次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或全国性学
术会议,选派20 名以上青年学者参加海外访学或学术交流。 
(3)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争取新增省级强
化建设重点学科1 个,使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达到2 个;强化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两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为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奠定基础。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整体实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取国家级教研课
题1 项、省部级教研课题6 项;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3 个;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 门、
省级精品课程3 门;建设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 个;争取组建省级教学团队1-2
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 名,力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取得突破;争
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2 项,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 篇。 
(4)条件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条件,3 年建设期内计划投入学科建
设经费1200 万元。争取增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争取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技术示范
中心1 个;每年购入图书不少于5000 册,定购电子图书20 万册,并建立与国外知名大
学和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机制。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5 5.建设措施 
(1)组织建设与运行机制方面 
完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督导与课程评估领导小组、
专业与课程评估小组、学术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完善教学管理、建立
建设项目负责人等制度;实施分层建设、目标管理等激励机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
和审计,对建设目标和业绩进行评估考核;完善科研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教学科研
的新型管理模式。 
(2)学科方向与学科布局方面 
充分利用“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企业管理、
会计学“泰山学者”岗位平台,发挥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企业管理省级重
点学科的专业优势,优化工商管理各专业方向布局建设,加强MBA“齐鲁儒商”特色教
育与研究,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体现
本学科的前瞻性、创新性。 
(3)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方面 
强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针,加
快人才引进步伐,以优越的条件和灵活的机制确保人才引进与培养。依靠企业管理和会
计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分别组织2 个科研团队;依靠引进的学科领军人物组织2 个
科研团队;打造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学缘宽阔,以博士、博士后、国际
国内访问学者为主体的学术骨干,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专家。
同时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共同参与学科建设。 
(4)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方面 
① 认真抓好国家、省(部)级各类纵向课题及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组
织论证,确保立项数量和项目档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② 鼓励科研团队组织重大或重要课题攻关,一方面为申报国家级,特别是重大、
重点课题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攻关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和学科特色,提升科研
水平。 
③ 创造条件鼓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与名牌大学知名教授进行课题合作研究和项目
开发,尤其是重大招标课题的合作研究。强化课题论证的科学性、实效性,提高科研项
目申报的成功率,形成以科研项目带动精品论文和学术专著,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和学
术专著层次的良性循环。 
④ 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和国内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要求“带着问
题去,载着成果回”。优化学术交流环境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加强与学术界联系,积
极创造继续从事科研合作的机会,开阔视野,提升人才队伍的科研能力。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6
⑤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各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
平和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培育良好的博士研究生优质生源。 
⑥ 继续实施开放战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依托山东省教育厅、人事厅的
国际合作项目,每年委派10 名左右青年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每年委派5
名左右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依托开放的国际背景,在与佛罗里达国际
大学等全球40 余所大学的管理学院结成国际管理学院联盟的基础上,继续扩展与国际
知名大学的联盟。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
动;积极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科研攻关;积极主办(承办)专业
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积极推荐学校教授在各级学术组织中任职;开展合作办学,
通过互派学生、互派教师、双导师制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5)体制建设与激励机制方面 
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对承担国家级课题者、学术
分量重的专著、高层次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高等级科研奖励等给予重奖;对高水平原
创造性成果和取得重大成果的创新团队给予重奖。将学校引进的学科领军人物、引进或
培养的学术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纳入高层次人才库,待遇上给予优惠,生活上给
予关心,政治上给予关怀,充分体现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爱护人才的用人机制。 
(6)条件建设方面 
按照“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高层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优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建立完善的实验
教学体系,3 年内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技术示范中心1 个。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料支持。建设期内计划增添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教学软件100台(套);
增添中外文图书3 万册;与国内主要的资讯中心、科研机构保持固定联系,获得系列专
题资料和部分重要内部杂志与信息。 
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设期内投入本学科建设经费1200 万元。通过
向社会提供优质人才培养与科研服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支持、开源节流内
部挖潜等多种措施,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增加资金来源,保障学科建设经费需要。 
本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如表2所示。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1)基本情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多年建设,现已
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学科基础。1990 年设立经济信息管理本科专业,1995 年被批准为山
东省“九·五”重点学科,199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1998 年教育部学科目录
调整时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1 年通过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验收。2003 年管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7
理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成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2008 年被选举为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
究会管理科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本学科点设有“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数字媒体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本学科
的科研提供了开放式的社会服务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 
表2: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金 额 
(万元) 
预算 
比率 
具体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300 25% 
引进与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进修访问与培训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400 33% 
课题申报、立项和评优奖励、学术专
著资助、科研获奖奖励、学术论文奖
励、学术交流、举办学术会议、研究
基地建设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
养 
200 17% 
重点学科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教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与
科研资助、教学奖励 
条件建设 300 25% 
实验室、试验教学、图书资料、仪器
设备等 
合  计 1200 100%  
 
(2)师资队伍 
经过近30 年的建设,本学科已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科研能力强、职称和年龄结
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86 人,其中,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 人,山东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博士生导师2 人;教授21 人,占24%,副教授32 人,
占37%;博士41 人,占48%,硕士36 人,占42%。 
(3)科学研究 
近5 年来,本学科点教研团队在《Physca A》、《Quality & Quantity》、《Dynamics of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Impulse System》、《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89 篇,其中143 篇被
SSCI、SCI、EI、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检索或收录,许多成果被广泛引用。获
得科研奖励56 项,其中,省部级13 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密切关注,多人次
出国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39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基金11 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 项。近3 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 1681.6 万元,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8
平均每年 560.5 万元。 
经过不断地学科优化与融合,本学科逐步形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管
理与知识系统工程”、“金融系统工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理论与方
法”5 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研究方向始于1986 年,现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技术
与管理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围绕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与
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与技术应用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
经济效益,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a.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了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
企业信息技术治理、企业中信息系统采纳行为与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及内在机理。b.信
息系统开发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了信息系统的本体论建模理论和方法,即研究利用本
体论建立组织信息系统模型和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系统演化方法,以及开展基于软件构件
的面向Internet 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与应用。c.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领
域:聚焦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类、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在财经领域的应用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方法,它采用启发式算法,挖掘出最简单的
产生式规则知识,对企业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知识以辅助决策具有重要应用价
值。d. IT 采纳与跨组织信息系统流程创新:就IT 与业务流程重组、IT 采纳与治理、
跨组织信息系统(IOS)接受模型、IOS 与企业间业务流程创新以及合作绩效间关系等方
面进行了研究。 
②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本研究方向在组织知识共享理论与方法、知识共享绩
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知识表示与企业本体建模、知识管理系统(KMS)的建模、实现方
法与技术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与技术应用成果。研究成
果发表在《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
议论文集,支持业务过程改进、产品研发等知识管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省内多家企业。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a.知识共享理论与方法:从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两种情形探
讨知识共享的规律性以及从社会心理学、知识资本等视角研究知识转移与共享的内在机
理。b.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基于知识网络研究知识主体及知识主体间的知
识共享行为评价某个或某些知识主体的重要性方面时,针对节点赋权知识网络,利用节
点集删除方法,提出了“节点赋权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综合测度法”和“节点集重要性
综合法”,运用模糊决策理论、层次分析法等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知识共享绩效评价
体系。c. 知识表示与企业本体建模及知识管理系统(KMS)的建模、实现方法与技术:
完成了“协同商务环境下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共享研究”、“基于Agent 的知识管理系
统的建模方法及应用”和“基于本体(Ontology)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研究”等项目,
对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方法、异构本体映射和企业知识表示系统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检索模型、基于语义网和描述逻辑的知识检索方法以及基于知识背景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29
树的知识检索法。 
③金融系统工程。本研究方向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为方法和手段,从系统
的视角研究金融领域相关问题。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a.基于智能代理的计算金融学(ACF):ACF 建立多智能代理
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证券市场动力学。研究团队提出了面向证券市场短期动力机
制建模的原创性研究思路,建立了相应模型,确定了多样性及归纳推理影响短期波动的
机理;证实了Arthur(1999)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文章提出的猜想;解释了Plerou et.al.
(2003)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文章发现的证券市场短期波动的双相行为。b.金融风险
管理与精算: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金融保险领域的经济变量及风险过程进行建模
和分析,将广义线性模型理论引入到保险风险分级;用马氏状态转换过程对随机利率建
模并成功应用于保险风险分析、寿险精算领域;指数族概率分布的研究及PG 分布的提
出,有理插值方法应用于死亡率测算和非参数金融市场多变性研究等。 
④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本研究方向依托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要研究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组织模式、业务流程管理。逐步形成了虚拟组织
与协同管理、业务流程动态优化管理与服务集成、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应用支撑环境三
个研究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
果。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a.虚拟组织与协同管理研究:以电子政务领域应急管理建设
这一新兴研究方向为契机,主要开展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的动态虚拟组织构建方法、应急
联动系统与应急预案知识化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性理论与实证研究。b.业务流程动态
优化管理与服务集成研究:基于P2P 环境、SOA 与语义Web 等新型技术,开展了面向电
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业务流程管理与再造、异构环境服务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c.电
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应用支撑环境研究:主要开展了“一体化”政务体系和“一站式”公
共服务体系框架、支撑环境与技术、面向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数据管理、网络与信息
安全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⑤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以预测、决策和评价问题为主线,以定量分析
方法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经济系统建模与特征分析、物流配
送线路优化、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博弈分析、实体状态评价与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
究。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a.区域发展预测与模拟方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序
状态数据建立动态数学模型或规则,对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计算。b.最优化模
型与算法方面:研究管理决策中优化问题的模型与求解算法,重点开展蚁群算法等进化
算法的改进方法研究,提出了变异和智能学习型蚁群算法,并用该算法解决了物流管理
中的优化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c.评价与分类方法及应用:主要研究建立指标体系,
分别对企业、行业或区域群体中的个体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统计学、模糊数学、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0
2.问
生物信息处理等方法分别对企业、行业或区域群体中的个体发展类型进行划分。 
(4)人才培养 
目前,本学科点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物流
管理5 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为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的计算机方法”是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基
础”是省级重点建设基础学科课程。近5 年来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8 项。出版教
材共27 部,其中《运筹学》(20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十一·五”教材、
教育部精品教材,《Visual FoxPro 数据库与程序设计》(2008.07,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等为山东省统编教材。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位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管理
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共招收硕士生76
人,已授予硕士学位51 人。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5)条件建设 
本学科点建立了山东省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科学实验
室、工程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应急联动实验室、
金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计算科学实验室、数理统计实验室、应用软件实验室等专业实
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2874.38 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17 台(件),仪器设
备值1586 万元。拥有中外文藏书24 万余册,中外文期刊400 余种,长期订购万方数据
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库、国研网数据库、Springer 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Springer 外文图书数据库等学术
电子期刊。 
题及不足 
目前本学科的总体水平在山东省财经类学校中居领先地位,但与国内一流学科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一级学科下的5 个学科方向发展还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特别
是金融系统工程等学科方向,需要从学科梯队、条件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 
(2)缺乏国际知名的学术领军人才,有较强实力的创新团队数量不足。 
(3)基础理论研究能力相对较弱,高水平的国家级研究项目数量尚不足,有重大
影响力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相对较少。 
(4)学科基地与平台的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还缺乏国家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5)国际性的学术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1
3.建
4.建
设目标 
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与特色、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
质量,把本学科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财经领域领先的集科学研究、人才
培养和技术应用于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争取在3 年建设期内,使信息
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金融系统工程、管
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五个学科方向发展均衡、特色鲜明、互为支撑;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
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承担国家、
省部和地方各级重大科研任务,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建设条件良好,满
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基地和平台。 
建设期内,保证年均学科建设经费投入400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术
交流及人才培养建设。争取在建设期内:引进1-2 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
领军人物,培养或引进5 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申报立项国家级课题10
项以上,省级课题30 项以上,承担100 万元以上横向课题3 项以上,获得国家级科技
奖励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科技奖励项目2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
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10 部以上;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60 人以上,与国内高校联
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 人以上。  
设内容 
(1)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重点,使学术梯队的职称
结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更趋向合理。争取3 年内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或知识
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方向引进1-2 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以迅
速提升科研水平,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引进或培养5 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
人,50 名有较好发展潜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增加3 名以上博
士生导师。力争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团队建成省级学术创新团队,将知识管理与
知识系统工程和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团队建设成校级学术创新团队;争取培育出山
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知名学者1-2 名;到2012
年,本学科的科研团队人数由目前的86 人增加到100 人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由目前的48%达到55%以上。 
(2)学科方向与研究内容 
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实现优化整合,突出优势和特色,实现5 个学科方向的相互
支撑。强化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2 个研究方向,重点建
设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金融系统工程、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3 个学科研究方向。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重点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战略发展评价研究、基于
Internet 的软构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无线网络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应用研究、基于神经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2
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粗糙集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其及在财经领域的应用研究
等方面的工作;在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方向,重点开展知识共享理论与方法、知识
共享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知识表示与企业本体建模及知识管理系统(KMS)的建模、
实现方法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学科方向,重点开展虚拟组织
与应急管理、电子商务流程管理与服务集成、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应用支撑环境的研究
工作;在金融系统工程学科方向,重点开展基于智能代理的计算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
与精算的研究工作;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方向,主要开展有关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的开
发与应用研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科学管理方法研究、城市管理中的多层规划方法研究
等方面的工作。 
(3)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激励政策,3 年内完成高水平学术论文、成果100
项以上,出版专著10 部以上;争取申报立项国家级课题10 项以上,省部级课题30 项
以上;积极争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3 项以上,3 年科研到账经费600 万元以上;建立、
健全科研成果培育和转化机制,争取3 年内取得2-3 项标志性成果,实现较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争取增设2 个省级科研基地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使研究机构总
量达到3 个。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定位机制
与算法研究”,争取在信息管理的信息采集领域中形成创新理论和方法,取得标志性研
究成果;结合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重大专项“山东省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综合服务平
台”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开展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创造较高社
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成功申报1 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以上奖励。知识管理与知识
系统工程方向,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心理契约视角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机理及
绩效评价研究”,通过与社会心理学、知识资本理论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争取在企业内
部隐性知识共享机理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金融系统工程方向,结合国家社
科基金项目“基于计算金融学的证券价格和交易量联动机理研究”,争取发表具有重要
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提高该研究方向的成熟度,使计算金融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的学
术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向,依托“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应急联动业务的应急驱动虚拟组织构建方法研究”,
力争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动态虚拟组织管理技术、应急联动系统等领域提出创新性理
论。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方向,加强区域发展预测与模拟方法和最优化模型与算法等领
域的研究,争取在“从长时序城市空间数据中提取变化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和“制造
业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环境下的生产调度算法研究”等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相关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期内,
组织举办1-2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争取举办1 次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选派研究团队成员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10 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 人次以上;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3
5.建
学、讲座5 次以上;每年选派3-5 人到国外访学,5-10 人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承担国
际、国内合作项目1-2 项。 
(5)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着力提高本科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硕士学位点的建
设工作,跟踪学科的研究前沿,修订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尝试导师组的
研究生培养方式,为新增导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导师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继
续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加强课程教学、文献阅读、开题、答辩等各个环节的培养
质量控制,确保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的工作制度,鼓励研究
生参加学院的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请科技立项,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支持教师到外校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和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
博士生,为下一步独立带博士生积累经验;积极与“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省物流与
自动化识别实验室”、“浪潮集团”合作,共同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参与
应用性课题研究提供更多机会;加大特色培养项目建设,扩大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
西兰理工学院本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合作,为研究生对外交流提供平台。 
要求国内外访学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认真吸取访学高校博士
培养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对方开设的博士学位课程,为本学科点博士生课程设
置逐步积累经验和师资力量,逐步完善学校的博士生培养体系,组建成熟、稳定的博士
生导师队伍。 
(6)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 万元,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改善资料室藏书结
构,加大外文原版图书的购进力度。在实验室建设上将重点加强建设数字媒体技术重点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实验室、经济分析与决策支持
系统实验室,形成一个科学完善、面向财经管理专业的科研与实验基地,争取数字媒体
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室成功申报省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措施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将按照博士点建设的要求,以“凝炼学科特色、加强科研团
队建设、提升科研成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采取明确学科建设主体,健
全学科管理机构与机制,解放思想,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升
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学位点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措施,争取经过3 年的强化建设,
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1)明确学科建设主体,健全学科管理机构与机制 
成立以学科负责人、学术方向带头人、学院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博士点学科建设专家
委员会,对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实施各项具体措施。各研究方向以学术带头人为负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4
责人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各方向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学科发展建设规划。 
健全学科建设规章制度,制定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质量监控,
在学科建设期内,严格按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实行自评→建设→再自评→再完善的全过
程管理,健全自我完善的评估机制,实施动态考核。 
学科建设经费以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资助为主,学科点多渠道筹措为辅。具体使用计
划由学科点负责人提出意见,专款专用,由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审核、分管校领导审批,
仪器设备的采购执行学校有关部门的规定。学科建设资助经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博
士点建设负责人汇报经费使用情况并写出工作总结。 
(2)解放思想,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专家提供优惠待遇,引进符合学
科建设要求的学科领军人物及学术专家,充实师资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采取设置
关键工作岗位、学科内科研立项、职称评聘和科研立项上采取倾斜政策、积极提供进修
学习机会等措施,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学术骨干与研究团队共
同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到国内外知
名高校进行学术访问,保障研究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每年将投入50-80 万经费用于
支持以上各项措施。 
由学科领军人物领衔,组建层次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创新团
队激励机制,为创新团队学科建设经费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支持。在考评体系上加
强对创新团队的考核与激励。赋予每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适当的用人权力,采用有效的
激励机制,促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扶持和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争取在杰出青年基金
等有所突破。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造有利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强化岗位职责与考核。健全各种科研奖励与管理制度。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国家级课题的申报,提高国家级课题申报成功率;
积极申报部省级、厅局级各类课题。对各类科研项目全面实施课题负责人制,扩大课题
负责人组织研究队伍、使用研究经费的自主权。 
建立科研项目孵化机制。每年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拿出10-15 万元用于支持青年教师
科研立项10-15 项,作为科研启动基金,在取得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申报省部
级或国家级课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团队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
管理,按年度对科研先进个人和科研先进团队给予奖励。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的项目、跨学科研究项目以及在国
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予以奖励。 
建立学术专著扶持基金。通过本学科点学术委员会论证,对本学科点博士有学术价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5
值的博士论文,提供出版资金支持。 
建立更加规范、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
性。 
(4)加强对外交往,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不同的思想观点兼收并蓄,
在本学科领域实现持续创新。 
充分利用本学科点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经济
管理学会秘书长单位的优势,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山东计算机学会等学术团体合作,
组织举办1-2 次国内学术会议,组织1 次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工业工程与管理学
术年会”、“中国信息经济年会”等学术会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管理科学与工程”、“电
子商务”等与学科有关的各类学术会议、专业教学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
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学术互访关系,为学科点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广扩的学术交流
空间。定期举办本学科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论坛等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
家来校讲学、讲座。在学科点建设经费中划拨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学
术访问,通过访学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共同申报国际合作研究项
目。 
(5)加强学位点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①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
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信息产业界有关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调整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减少课堂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
精力投入科研和实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研究生组织创新团队,积极参与科研项
目,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 
②组建博士生导师队伍,制订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
博士生导师候选人,在争取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由学校
推荐学术水平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到其他院校兼任博士生导师,学习对方的博士
研究生培养经验;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同学科博士生导师共同进行博士课程的设计和建
设;通过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师资。 
(6)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科建设目标实现 
根据本学科建设与博士点建设规划的要求,学校将在未来3 年,年均投入400 万元,
并采取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有偿服务、自主发展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以保
障学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本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如表3 所示。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6
表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预算 
比率 
具体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300 25% 
引进与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进修访问与培训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360 30% 
课题申报、立项和评优奖励、学术专著
资助、科研获奖奖励、学术论文奖励、
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会议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180 15% 
重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研究、
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与科研资助 
条件建设 360 30% 
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买、图书资料
购置等 
合计 1200 100%  
   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 
  (一)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1)基本情况 
理论经济学学科是我校设立最早的学科之一,1952 年组建山东财经学院之初,承接
了齐鲁大学经济系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围绕理论经济学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经
过56 年的发展,本学科已经成为支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的坚实基础。 
学校设立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等教
研室和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计量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确保学科的良性发
展。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80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5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
副教授、副研究员2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具有博士学位的35 人,占专任教师
总数的44%;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的专家1 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 人;有特聘教授3 人,兼职
教授30 余人。 
本学科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世界经济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政治
经济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开设了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发展经济学2 个本科专业,其中,
经济学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7
现代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稳定的研究方
向。 
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经济
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提供理论
指导。本方向有教师15 人,其中教授4 人,博士7 人。依托政治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
以政治经济学省级重点课程建设为契机,对政企关系、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出版
《广义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证分析》等著作和教材10 余部,承担国
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20 余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 项、山东省科
技进步奖1 项。 
②现代经济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市场经济条件
下市场效率、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等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旨在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
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提供理论支持。拥有教师32 人,其中教授5 人,博士14 人。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山东省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 项;承
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20 余项;出版《消费、偏好与资产收益——基于中国资本的
分析》等著作、教材30 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
文200 余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 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 项、山
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5 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0 余项。 
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
经济学等理论,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及产业安全、对外
直接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有教师15 人,其中教授3 人,博士7 人。
近年来,出版《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等专著、教材9 部;在《世界
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 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2 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 项。 
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人口、资源、环
境等条件约束下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机制和政策。有教师18 人,
其中教授3 人,博士7 人。近年来,出版《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
和实现机制研究》等专著3 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学报》等期刊发
表论文60 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 项。 
理论经济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
平。近几年,培养的学生有22 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0 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150
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5 人获山东省政府奖学金,1 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
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3 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5 人
获得山东省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8
本学科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复旦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
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建立了教师
交流访学的合作关系。先后3 次举办全国性学术年会;邀请卫兴华、刘诗白、黄泰岩、
张贤旺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30 余人次来学校讲学,选派80 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
动。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齐全,设有经济运行模拟实验中心、定量分析实验室等专业实
验室和资料室。实验室面积580 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100 万元;专业资
料室藏书2.2 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00 多种。 
作为理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项目、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一方面为理论经济学
学科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另一方面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科
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研究中心设有专门的科研网站,出版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研究》期刊和工作简报扩大了学校经管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2)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①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支撑。理论经济学作为学校最早发展的学科之一,不仅造就
了一批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而且通过举办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和博弈论等师资研讨班,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培养了高
素质的师资力量。 
②教学和人才培养支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
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都是由理论经济学学科的教授承担的。此外,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其他许多课程,如管理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财
务管理等,都是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经济学优良的教学资源为3
个授权建设学科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开设课程之间进行交叉
选课,隶属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加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和答辩,从不同视角研究经
济学和管理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审视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引导学生学习交叉
性学科知识和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 
③科学研究支撑。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相关理论的
支撑。学校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各级
各类研究项目,如“现代制造业中的全面价值管理”、“行业垄断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
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金融企业集群发展研究”等,大多是由理
论经济学与3 个授权建设学科的学术骨干组成的课题组共同完成的。这种相关学科人员
联合攻关的做法,既体现了明显的兼容性,也保证了研究成果的高层次、高水平。以国
家社科规划项目“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国有资本产业分布问题研究”为例,正是由于从
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和工商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的共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39
同参与和努力,确保了结项成绩为优秀,其最终成果被评为2008 年山东省优秀社科成
果一等奖。   2.建设目标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
研究为先导,以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和建设国家级研究基地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
点,以教学科研条件为基础,把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有较高学术
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1) 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 
    建设期内专任教师总量达到100人以上,其中有博士学位教师由现有的44%达到60%
以上;引进1~2 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领军人物,培养和引进约10 名在国内
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约50 名有较好发展潜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
年学术骨干;增加1 名以上博士生导师;争取设立1 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造
就一批省级以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承担者和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继续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听说和高级经济学培训,将西方经济学学术创新
团队建设成为校级学术创新团队。 
(2)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力争年均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课题4 项,其
中国家级重点课题1 项,年均承担省部级课题20 项,力争100 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1
项,确保年均科研经费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年均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
篇以上;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 项;增设省级研究基地1 个,
创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1 个;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 次;年均选派5 名优秀教师
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3)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设期内,确保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使二级学科硕士点总量达到
6 个;将西方经济学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以经济学实验班为基础,争取建设教育部
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增加省级精品课程1 门;争取年均立项省级教研课题
1 项;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争取建设“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 项;争取山东
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 项,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 篇。 
(4)条件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力争将经济运行模拟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省重点实验室;加强资料
室建设,争取年均增加图书资料1 万册,订购中外期刊200 种,订购电子图书10 万册;
力争将“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设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0
①西方经济学学科建设 
建设目标:将西方经济学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将校级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团队
建设成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建设内容:全面实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即将课程建设为具有一
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
课程。经过建设,教师总量增加到40 人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高职
比在50%以上。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增至5 人以上。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
团队教学和科研骨干,出版符合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的精品教材及教辅
材料,使所建设的精品课程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并以此带动整个相关专业课程群。建设
期内,出版宏观、微观经济学系列教材1 套,完成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10 项,获
得省级以上奖励2-3 项。 
②经济计量实验室建设 
建设目标:建成经济计量实验室。 
建设内容:本项目用于支持学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
设并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实验室将为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财政
学、税务、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保险(保险精算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
际商务、贸易经济、体育经济、统计学、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开设实验课程,每年承担约3 万人时数的实验
教学任务,授课学生人数可达到5000 人,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
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正在行政审批之中。项目建设
总预算50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50 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25 万元,学校自筹资
金125 万元。计划2009 年11 月设备实验和软件试运行;2009 年12 月项目验收并交付
使用。 
③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将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
地。 
建设内容: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强化建设的高校人文社科研究
基地,是区域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
基地,是聚集和培育优秀科学家,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心围绕国家和山
东省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学术前沿和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需要,
开展创新性研究。建设期内,每年出版以书代刊杂志1 期,发行工作简报4 期,发表权
威性学术论文20 篇,出版学术专著2 部,设立开放性研究1-2 项,承担国家级及省部
级研究项目10 余项,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励2 项以上。 
(2)建设措施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1
①加强队伍建设,造就学术骨干。一方面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
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使其尽快成为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制定严
格的学科带头人标准,通过校内外公开遴选,引进国内同行中公认的“领军型”学科带
头人,并以其为核心,以研究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
为骨干,建设学科基础雄厚、学术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团结合作、高
质量、高产出、高回报的优秀学术团队。进一步优化学术梯队,强化学术创新团队建设。
造就一支具有前瞻性、层次高、省内一流、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形成教师
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鼓励年轻学者进修、访学、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 
②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效率。进一步理顺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强调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结合,以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为原则,切实
提高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督导与课
程评估领导小组、专业与课程评估小组、学术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加
强教学管理;建立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行分层建设和目标管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
监督和审计,对建设目标和业绩进行评估考核;完善科研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探索新型
管理模式。 
③加强科学研究,多出学术精品。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和制
度创新,着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鼓励创新性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层次,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提供保障。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科研成果特别是重大
科研成果给予重奖,激励科研人员创作学术精品。在争取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过程中,
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年青的学术骨干。 
④开展合作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以提升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目标,实施全
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丰富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内容,坚持务实合作、高效合作和长久合
作,全面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积极承办国际性与全国性学术会议,搭建对
外学术交流平台;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继续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来校讲学,鼓励学术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访学、研修,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同时,
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合作单位建立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
展合作研究,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
大力营造对外合作的良好氛围。 
⑤注重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通过鼓励与强化教学研究、完善培养方案、扩大
实习基地数量与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质量评价、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等措施,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与知名科研院所、
大型企业联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力度,稳定并进一步发展校外研究生导师和协助指导
教师队伍;完善研究生中期评估和淘汰机制以及学位论文盲评制度;通过加强与国内外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2
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着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⑥加大经费投入,夯实学科基础。构建建设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除争取省财政厅、
教育厅拨付的专项经费以外,通过各种措施积极筹措学科建设经费,争取地方政府推动
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扶持。在充分论证的基
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学科建设经费,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积极
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确保学科建设经费的需要。充分利用本学科自
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与地方大型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
过合作建设、提供服务、成果转化以及社会资助等方式,拓展学科自筹经费渠道,加大
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本学科建设经费预算情况如表4 所示。 
表4: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预算 
比率 
具体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150 25% 
引进与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进修访问与培训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210 35% 
课题申报、立项和评优奖励、出版专著
资助、科研获奖奖励、学术论文奖励、
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会议、科研基地建设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90 15% 
学位点申报、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
培养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研立项、
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与科研指导
条件建设 150 25% 
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买、图书资料
购置等 
合计 600 100%  
 
(二)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规划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1)基本情况 
公共管理学科主动适应国家和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保障、教
育经济与管理、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等领域发挥了学科优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3
势,突出了研究特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
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 年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得
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地被确定为山东省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 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设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3 个教研室及公共管理研究所、发
展改革与高等教育研究室、城市管理研究所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4 个研究机构。现有专
任教师53 人,其中教授14 人,副教授19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
讲师17 人,占32%;具有博士学位的17 人,在读博士10 人,二者占教师总数的51%。
本学科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已招生2267
人。陆续输送的毕业生中,每年均有一定数量被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行政事业单位录
用,另有部分考取名牌高校研究生。招生两年来,已录取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83
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35 人,公共管理硕士(MPA)115 人,研究生教育有序
开展。公共管理实验室面积280 平方米,配有先进的实验用设备200 余台,配有行政案
例分析实验、社会保障基金征管实验、公共管理实验3 个教学用软件,总价值200 余万
元。公共管理学科中文图书3 万余册,外文图书0.5 万册,中外文学术刊物50 余种。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团队,
科研成果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近5 年以来,在《中国行政管理》、
《财政研究》、《文史哲》、《改革》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0 余篇;主持国家级
项目1 项,省部级项目50 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 余部;可支配科研经费超过200 万元。
本学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20 余所高校的相关学科建立了合作办学、学者互访、科
研合作、联合培养以及资料共享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美、英等国家的高等院校
开展师资培训、学术交流,近期已派出18 名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作访问学者。 
本学科设有四个重点研究方向: 
①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①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代表性
成果有学术专著《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经济行为》(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在《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
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0 余篇,其中4 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学术专著《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
政策选择》(上海三联书店)等,在《改革》、《文史哲》、《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等
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 篇。③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学术专著《新
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等,承担了山东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
地项目6 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5 项。④国际合作研究。参与中国——欧盟社会保障合
作项目研究,2 人被聘为中欧项目专家,协助组织中欧项目专家论坛,参加中欧项目学
术机构研讨会。本研究方向主持省部级项目12 项,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 余篇,
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5 项。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4
②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①依托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理
论进行公共政策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学术专著《转型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基于实践的
探索和反思》(上海三联书店)、《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权利冲突》(山西人民出版社)等,
并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 余篇。②侧重于区域公共
政策分析研究。根据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供相关部门分析、咨询、决策,通过
科研课题等合作方式,与当地公共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本研究方向主持
省部级项目10 项,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 余篇,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
项。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 项。论文《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作用分析》
获2008 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另有1 人获第十二届鲁光(经济)奖学金。 
③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依托公共管理学科群和学校在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的突出
优势,融合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在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教
育产权、教育融资、教育市场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本研究
方向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 项、省部级项目15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5 篇,获厅局级
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1 项。 
④农村人力资本理论与管理。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农
民素质与教育结构进行相关性研究。②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理论与管理研究;③农村劳动
力转移配套战略政策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16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
论文55 篇,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9 项。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山东省郓城
县农民调查分析》、《山东省成武县三乡镇农村农民调查》分获2005、2008 年山东省优
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2)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作为并行的四个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科与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
程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一方面,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新
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工具;另一
方面,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
究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①教学和人才培养支撑。从学科体系上看,公共管理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
科。它包含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5 个二级学科。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其在应用经济
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要。具体来说,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离不开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知识的支
撑,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公共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及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于应用
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
公共管理学科充分发挥省重点研究基地和良好师资队伍优势,一直为应用经济学、工商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5
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科学生开设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公共政
策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行政案例分析实验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
开设福利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信息技术和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
方法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学科有能力按照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博士
培养方案要求,开设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相关课程。同时,伴随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快
速发展,必将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授权建设学科的发展提供
更强有力的支持。 
②科学研究支撑。公共管理学科现有的科研平台、课题合作及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良
好基础,都对博士授权学科提供了有力支撑。本学科拥有4 个研究中心、3 个专业实验
室、1 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一系列实验用软件和多个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资源共享,
可以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
实践条件。同时,本学科在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教育理论与管理、农
村人力资本理论与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拥有了良好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
和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具备了与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共同培养博士
生的合作条件。 
总之,公共管理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支撑学科,利
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将从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等方面,紧密结合其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政策理论、体制创新、培养模式与培
养内容诸方面给予较强地支撑;逐渐达到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应用实践上
进一步紧密结合,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支撑,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构建大学
科体系,建立“学群”、“学系”新模式,实现四个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 
可见,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能力及研究基础来看,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研
究生教育经验积累,还是科研成果和学科团队建设的交融,均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建设目标 
以现有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
权以及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立足山东,面向全国,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科研水平提高为突破点,以凝炼研究方向、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学术水平、强化科研基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科建设的六
个中心工作,实现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整体建设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努力提高公共管理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使公共管理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对授权学
科建设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成为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首选后备梯队。具体建设目
标如下: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6
(1)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建设一支学历层次与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学术梯队。适度增
加教师数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专任教师总量达到
100 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55%以上,高级职称比达到50%;加大
培养和引进力度,显著提升师资水平,重点引进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
1 人,引进和培养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5 人,引进和培养有较好发展潜力、
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50 人;争取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1
个;选派10 名优秀教师参加海外访学或学术交流;重点强化现有4 个研究方向的师资
力量,增加博士生导师1 名以上;建立校级学术创新团队1 个。 
(2)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加大工作力度,承担高水平纵向科研课题,在建设期内争取年均申报立项国家级(含
教育部)课题2 项,省部级课题16 项,确保科研经费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积极争取
横向科研课题,争取申请100 万元以上重大横向课题1 项;争取学术创新突破,年均出
版专著5 部、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 篇;争取高层次科研奖励,获得省部级二等
奖以上科研奖励1-2 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 项;注重成果应用,提高科研成
果的转化率;逐步建立和完善国际合作研究机制,加强国内学术交流。强化现有山东省
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基地的建设,将其建成承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服
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出精品的科研平台。争取增设省级科研基地1 个,并通过对省
级科研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培养一支高水平学术团队,建
设一个公共管理学科方面的信息库。 
(3)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形成重点专业、优势专业、
新兴专业相互补充的专业学科体系。在建设期内,以现有4 个本科专业、3 个硕士点为
基础,重点发展已有的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公共政策分析、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农
村人力资本理论与管理4 个学科研究方向;增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公务员制度、公共管理体制研究4 个学科研究方向;成功申报公共管理一级学
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省级重点学科1 个。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硕士生招生人
数70 人左右,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保持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加强教学研究,提
高培养质量,争取增加省级精品课程1-2 门,年均立项省级教研课题1 项,争取增加省
级品牌或特色专业1 个,力争建设“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 项。提升教育教学层次,
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争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 项,省级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1 篇,建设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 个。 
   3.建设内容与措施 
在建设期内,进一步强化四个研究方向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7
建设、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
升公共管理学科的整体水平。 
(1)学科布局 
通过专业整合,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布局。整合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权
点和财税与社会保障重点研究基地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力量,形成社会保障领域的特色品
牌;整合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村人力资本研究中心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力
量,形成教育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特色品牌;整合MPA 教育中心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
教育资源和学术力量,争取成功申报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利用三个硕士学位授权
点,在增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学科力量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公共管理学科一级学科硕
士学位授权点,形成“品牌带动、重点突出、相互交叉、互为支撑”的学科布局。本着
“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水平考核”的原则,实施“学科领先”战略,全面提升
学科综合实力,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在现有的专业中,统筹规划,对具有传统
优势的社会保障专业实施学科领先计划,在规划期内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并保持国
内一流的学科地位。 
(2)科学研究 
依托创新学术团队,通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立项,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产生
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以确保重点学科的领先地位。组建学术攻关团队,通过与政府和
企事业单位合作,力争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
益。通过构建学术兴趣研究小组,借助扁平化管理机制和学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交叉
学科的研究,形成2-3 个学术创新团队,力争获得一批原创性的成果。构建学术团队建
设和学术成果增长的相互激励机制,提升整体学科实力。规划期内,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力度,为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保障。 
(3)师资队伍 
围绕现有的四个优势研究方向,通过引进和培养,组建以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
人为核心,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的学术团队。通过从国内外引进领军
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发挥其带动作用和激励示范效应,快速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层次,
建设1-2 个国内一流的学术研究团队。资助年轻学术骨干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不
断提升科研水平;有计划地资助年轻学术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读博、访学、进修,提
升其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有学术潜力的博士,参与学术团队和开展
重大研究,快速提升科研水平。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共同参与学科
建设。 
(4)人才培养 
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注重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聘请业内经验
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借鉴知名高校研究
生培养经验,邀请本学科专家、业内人士共同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8
与结构。围绕学位点与人才培养建设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培
养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启动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激励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等方
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5)研究基地 
加强山东省公共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整合公共财政学和社
会保障交叉领域的研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理顺基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重点研究
基地的重要性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整合,以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力争在队伍建设、
研究条件建设、研究成果产出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6)学术交流与合作 
落实开放式办学思路,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进行
学术讲座10 人次以上,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10 次以上;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
校及研究机构联合科研攻关工作;积极主办(承办)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继续保持与地方政府的紧密沟通,共同打造公共管理学术论坛;争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
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 
(7)支撑条件 
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逐年增加项目建
设投入;加大对重点研究方向的投入力度,设立校内科研基金、奖励基金,支持学术活
动,激励创新成果和创新团队。在经费筹集上,挖掘潜力,保证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
积极争取学校和山东省教育厅的专项经费支持;加强横向联系,努力争取企事业单位社
会资金支持。按照“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高层次”的建设思路,优化实
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结构布局;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3 年内,藏书达到5 万余册以上,连续订购学术期刊80 种以
上。加强与国内主要的资讯中心、科研机构合作,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本学科建设经费预算情况如表5 所示。 
4.建设项目进程 
第一步:规划启动与项目落实(2009.4-2010.4) 
组织和管理体制建设基本完成,形成学科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条件支撑和经费保
障机制基本形成;“专业整合计划”基本完成;各项具体的学术团队和科研建设措施全
面启动,并完成年度目标。 
第二步:中期任务完成,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0.4-2011.4) 
基本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研究基地的各项要求;学术团队建设目标建设基本完
成;科学研究均取得标志性成果。 
第三步:全面实现规划建设目标,力争学科综合实力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使学术地
位明显提升(2011.4-2012.4)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和建设,力争成功申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并成为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49
省级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把公共管理学科建
成本学科领域省内一流的学科。 
表5: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预算 
比率 
具体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与学术团队 180 30% 
引进与培养人才、学术创新团队建设、
教师进修访问与培训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180 30% 
课题申报、出版专著资助、学术论文奖
励、学术创新团队、学术交流和举办学
术会议、科研基地建设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120 20% 
学位点申报、重点学科建设、研究生培
养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研立项、精
品课程建设、研究生培养与科研指导 
条件建设 120 20% 
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买、图书资料
购置等 
合计 600 100%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图书馆坚持以馆藏建设为重点,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方向,统筹校内所有文献信
息资源,充分借用校外优质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
工全面涵盖,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利用充分的馆藏资源态势,实现了藏、借、阅、网
一体化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管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资
料的需求。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3000 平方米,全馆中外文图书资料总量(含电子图书)400 余
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17279 种,中外文数据库18 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
个。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全部馆藏资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运用纸质书刊、电
子出版物、网上资源等手段实现载体的多样化;运用科学化、人性化的模式实现管理和
服务的现代化。依托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积极参与CALIS 和CASHL 原文传递;
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
关系。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0  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建成一个中心,发挥两种职能,服务于三个方面。建设期内把图书馆建成全省最大
的经济管理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职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
科研和学习的需要,满足学校博士授权学科建设的需要,满足山东省政府、企事业单位
的教学科研以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化的需要,基本实现文献收集、存贮、传
播和利用的数字化,在文献供给、信息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
水平。 
(2)具体目标 
每年增加图书资料10 万册以上,争取到2012 年馆藏印刷型文献达到300 万册;电
子图书达到150 万册;订购中文现刊达到2700 种以上,外文现刊达到400 种以上;中
外文数据库达到30 个以上,新建5 个特色数据库;加大自动化建设力度,扩展服务器
存储空间;建立一个山东经济管理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加强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建立
学科群数据库,整合网络资源,完善重点学科资源导航库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作
风扎实、业务熟练的高素质队伍,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0 人以上,本科以上学历
者占80%以上。 
  3.建设内容及措施 
(1)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变化,紧紧围绕教学科研需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规划,按
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保障,一般学科基本保障,其他学科全面兼顾”原则,对各学科
专业文献的入藏制定严格的采购比例。一方面形成学校以经济、管理为主的藏书特色,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增加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所需文献的
经费投入,尤其是加大外文书刊、研究级图书资料及电子资源购置比例,优化全校文献
资源,加强与校外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手段,
利用文献交换、文献复制或购买新版等途径补充缺藏,提高博士规划建设学科文献收藏
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自动化建设 
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数字存储空间和网络设备,优化网络环境;
建成功能强大、资源丰富、开放式的图书馆网站;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跨库检索
的功能,形成快捷、方便、无障碍服务体系。 
(3)读者服务 
拓宽服务渠道,强化服务意识,做好书刊借阅、资源查询、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
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服务工作;深化学科馆员制度,组织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
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专项深层次信息服务,推进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开发和利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1用,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加强学科资源导航平台建设的研究工作;围绕学位点建
设整合馆藏各种载体文献资源,收集前沿科研成果,加强二次文献开发,深入开发文献
资源,统一发布检索平台,简化信息检索步骤,提高文献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信息服务。 
(4)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职业道德素质高,合作精神
强,业务熟练,技术精通,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通过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 理。 
(5)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依托现有经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雄厚的优势,整
合山东省各大图书馆的经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搭建山东省
经管学科数字资源信息平台,建立山东省经济管理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促进学校经济管
理文献信息传播和辐射,为博士授权点的建设和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的转变
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6)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建设期内,计划安排500 万元用于图书资料建设。 
  (二)网络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校园网始建于1997 年,共投入资金3000 万元。校园网光纤总长度超过170 千米,
计算机网络布线信息点总数达2.4 万个,楼宇、室内计算机网络布线率达到100%。校园
网覆盖所有教学办公区、教工生活区和学生宿舍区,部分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校
园网通过教育网、中国联通网和中国电信网3 个出口,实现与Internet 稳定连接,出
口带宽达1300M,校区之间采用Quidway S8512 万兆多层交换机通过光缆互联,支线网
络使用千兆高性能路由交换机汇聚,采用分布式路由技术、组播技术、QOS 技术、虚拟
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办公服务的需
要。目前,在校园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有精品课程系统、BB 网络教学平台、综合教务管
理信息系统、网上教学评估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图
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成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
文件交换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实名制访问网关系统、网络管理服务系统、网络安全控
制系统等,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   2.建设目标 
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重在应用”的总体思路,逐步建成数字化
校园。 
构建网络数据资源中心——通过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将电子图书、教学视频、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2
公用软件、档案、公文等需要较大存储容量的资源统一存储和管理,统一提供访问服务,
统一数据资源收集流程,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依托校园网,实现学校各个办公环节的自动化、程序
化和网络化。由统一的网络办公平台处理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级
网络办公系统,逐步加入决策模块,全面实现办公网络化。 
强化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利用网络的电子课件开发、
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上答疑、留言答疑、专题讨论、作业批改、网上考试等方式,
通过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并通过延伸计算机网络辅
助教学系统实现网络远程教学。 
加快网络整体升级为CERNET2 步伐——CERNET2 网络采用纯IPV6 协议,与目前的
IPV4 相比在安全性和地址管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目前学校校园网还没有加入
CERNET2,无法充分利用IPv6 的优越性。要加强网络软硬件建设,从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逐步向CERNET2 升级。 
  3.建设内容与措施 
(1)将目前多个应用系统分别承担的数据资源管理任务向网络数据资源中心转移,
制定数据资源收集流程,保证数据资源收集过程中不发生遗漏和损毁;制定网络数据资
源中心安全管理规程,确保统一管理的效率和安全;通过建立网络数据资源中心访问接
口,使网络数据资源中心能够被方便访问。 
(2)加快多个独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通过二次开发或引入新的入口管理系统,
统一多个独立信息系统的管理入口,建立统一的信息查询接口,以最低成本将多个独立
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造为统一网络办公平台。 
(3)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措施,强化和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电子课
件制作、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上答疑、留言答疑、专题讨论、作业批改、网上考试
等功能,对教师进行应用培训。 
(4)加强网络软硬件建设,新购网络设备按照加入CERNET2 的标准进行选型和测
试,对技术人员进行IPv6 技术应用培训,对无法直接应用于CERNET2 的现有应用系统
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待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申请加入CERNET2,实现校园网络整体升
级。 
(5)建设期内,投入经费600 万元,保证网络建设的资金需要。 
  (三)实验教学建设规划 
  1.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实验室面积17700M2,在建实验室面积10000 M2,实验仪器、设备过亿元,
教学用计算机5000 多台,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156 台(件),各类实验教学用软件200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3
多套;具有良好稳定的与CERNET 连通的网络环境,建成了覆盖全校的千兆以上的计算
机网络、网络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资源库。学校建有支撑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本科生
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其中有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
13 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省
级重点实验室,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
学中心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学校还与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合作
建设了“金融服务外包实验室”。各计算机机房配备了感应式刷卡系统和自主开发的基
于Windows 环境的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学校设有“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汽车制造业生产控制与
检测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与济南易恒技术有限公司合作)、 “山东省医药物流信息化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济南时空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提
供了良好的平台。 
实验教学现建有一支相对稳定、学历和职称结构较高的教学、管理、技术服务队伍,
近年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
1 项、三等奖多项;建设和开发了200 多门实验实训课程以及实验教学大纲,承担和完
成了一批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完成了2007 年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资金重大专项课题“信
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的“远程网络教育系统”获2005 年山东省
教学成果一等奖,会计实务网络综合考评系统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三
等奖。 
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不断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信息管理学院2008 年被批准
为山东省和济南市“信息技术外包培训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管理与技术培训班”
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已获得批准,与浪潮集团联合成立了对日外包人才培
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地。近年来,学校学生
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在第三届齐鲁软件设计暨计算机外语大赛中获
得软件大赛三等奖1 项和计算机英语大赛优秀奖1 项,在第四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中获
得团体二等奖1 项、团体三等奖2 项、优秀组织奖1 项,在第五届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中
获得团体一等奖1 项、团体二等奖2 项、团体三等奖2 项,并有10 余项获得厅级以上
奖励。目前实验室的设置和设备能够有效地保证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需要和教学质量。 
但是,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层次的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在
规模、结构和层次上还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面向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需
要。从目前情况看,学校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投入,
特别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还是空白,高层次的实验教学研究立项和获奖还较少等。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4  2.建设目标 
根据研究性教学和创新的需要,推进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共用,实现大型仪
器设备共享,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以实验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
设为中心,推进实验室建设,形成按功能区划、跨学院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台;加强实
验技术队伍建设,推进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使之成为训练学生的操
作技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学与科研改革成果孵化基地、实验教学与模拟
实训基地、实验教学案例生产基地、社会咨询服务培训基地。在建设期内,增建 1-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建设内容及措施 
(1)2009 年完成在建的10000 M2实验楼建设以及实验室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满足
教学上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需要。 
(2)2009 年按照学科上层次、上水平的要求,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进一步理
顺管理体制,科学构建学科实验教学中心,努力打造大而宽且具有示范性、辐射性的学
科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加强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现有“数字媒体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整合专业实验室,
积极推进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实验室,结合实验室组成人员在金融分析、证券分析、信
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山东省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经济的
高端理论和技术研究,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决策支持,力争
新增1-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按照学校本科质量建设工程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工程建设规划,以立项的形
式积极推进实验课程和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开展
实验教学方法与规律研究。 
(5)根据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任务的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
设,积极主动地引进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室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
同时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 
(6)充分利用良好的实验资源、研发平台和智能资源,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
极开展针对行业的人才培训。 
(7)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学校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全
面统筹和指导实验室的条件建设以及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系统构建实验教学管理组织
结构,依托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推进其涵盖和支撑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本科教学以及应
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和
研究。 
(8)完善制度的保障与激励功能。修订和完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相关管理制度,
科学界定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科学规划师生的创新发展规
划,制订实验与创新方面的激励政策。 
山东财经大学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55
(9)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期间,计划安排1000 万元用于新实验楼的实验仪器
设备的条件建设;根据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安排200 万元用于实验
课程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根据协议,安排500 万元用于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实验
室的建设;安排2000 万元用于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网易163/126邮箱百分百兼容iphone ipad邮件收发分享到:         阅读(1347)|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山财山经:比赛占座。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