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不喜欢怎么办:1990年江泽民首次访朝金日成亲往迎机用中文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21:02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当他步下舷梯时,看见中朝两国国旗在机场上空迎风招展。“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和“热烈欢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两幅巨大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金日成主动迎上来,两位总书记在舷梯旁紧紧握手,热烈拥抱。金日成用中文大声说道:“你好!”江泽民总书记也说:“你好!”

1990年3月15日,江泽民在金日成陪同下观看歌剧《卖花姑娘》,并在演出后与演员合影留念。(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08月04日,作者:佚名,原题:《江泽民出访纪实》

世界知识出版社新近推出《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钟之成著),记述了自1990年3月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首次出访,到2002年10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洛斯卡会议这些年的出访纪实。该书视野开阔、细节丰富。本版内容摘自该书,略有删节。

金达莱花开的时候——首访朝鲜

寒暄过后,邓小平同志特地向金日成介绍江泽民同志,郑重地说:“今后,你就和江泽民同志打交道了。”

1990年3月14日至16日,江泽民同志访问朝鲜,这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首次出访。

江总书记在同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小范围会谈时,探讨了东欧国家在短时间里发生剧变的原因。江总书记谈到,根本问题是没有把经济和人民生活搞好,没有把党建设好。就中国党和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4个月前,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对中国进行内部访问。当专列徐徐停靠在北京车站时,他发现8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伫立在站台上,亲自前来迎接他,这是非同寻常的礼仪安排。邓小平同志是临时决定到车站相迎的。他已决定在次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主动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由江泽民同志接替。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觉得,他有必要向老朋友金日成做个交代。

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一起登上专列。寒暄过后,邓小平同志特地向金日成介绍江泽民同志,郑重地说:“今后,你就和江泽民同志打交道了。”金日成离开北京时,正式邀请江泽民同志访问朝鲜。江泽民同志当即表示,今后有机会出国访问,将首先到朝鲜。

4个月后的今天,江泽民总书记如约来到朝鲜。当他步下舷梯时,看见中朝两国国旗在机场上空迎风招展。“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和“热烈欢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两幅巨大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金日成主动迎上来,两位总书记在舷梯旁紧紧握手,热烈拥抱。金日成用中文大声说道:“你好!”江泽民总书记也说:“你好!”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的金正日也和朝鲜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来到机场迎接。

在金日成陪同江泽民总书记乘车前往百花园国宾馆途中,50多万平壤群众组成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欢迎长廊。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手中挥舞着中朝两国国旗,和五彩缤纷的花束一起,组成了欢乐的海洋。由数千人排成的乐队方阵,齐奏《社会主义好》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中国歌曲。江泽民总书记频频挥手,向人们致意。

当车队驶入金日成广场时,欢迎的气氛达到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和金日成走下汽车,劳动党平壤市委书记兼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文善向江泽民总书记赠送了一尊象征朝中友谊的雕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战士紧紧拥抱。江泽民总书记将它高高举起,成千上万的欢迎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两万多朝鲜文艺工作者跳起了中国传统的“红绸舞”和“狮子舞”。

江泽民总书记记得,中方曾告诉朝鲜方面,考虑到天气寒冷,金日成同志年事已高,希望简化欢迎仪式,请金日成同志不要参加室外活动,也不要组织群众欢迎队伍。助手报告说:“这是金日成亲自下达的指示。他说,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出访就来到朝鲜,又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这对朝鲜党和人民是很大的支援。为了显示中朝友谊和团结的力量,需要这样热烈隆重的欢迎。党内要发文件,做到家喻户晓。”江泽民总书记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难忘的“阿芙乐尔”——访问苏联

戈尔巴乔夫说:“有句俗话说:‘不要惊动睡觉的人。’而我们恰恰将睡觉的人都惊动起来了,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了。”

1991年5月15日至18日,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同戈尔巴乔夫举行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后两国首次最高级别会晤,也是1957年以来两国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的首次会晤,还是苏联最后一次接待来访的中国领导人。

正午时分,江泽民总书记一行的车队驶抵克里姆林宫。格奥尔基大厅内,灯火通明,江泽民总书记和戈尔巴乔夫分别从两侧沿红地毯迎面走向大厅中央。他们站在两国国旗下握手致意,摄影记者们拍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5月15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同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举行会谈。叶卡捷琳娜大厅历来都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会见各国政要的地方。这是一次范围极小的交谈,除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戈尔巴乔夫外,在场的只有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及翻译。

戈尔巴乔夫说,苏中两国同志终于清除了多年的相互猜疑所造成的障碍。我们要一起坚持互相之间的谅解和同情,这种相互谅解和同情在我们两国人民的历史和民族性格中是根深蒂固的。现在,我们两国都选择了建设“开放经济”、积极进入世界经济轨道的方针。

他把话题转到苏联的改革,说道,苏联历史上曾经历国内战争,受到外来干涉和威胁,后来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恢复时期,都需要高度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这些历史转折时期,高度集中的方式是有成效的。然而,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了,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了,科技新成果难以应用推广,旧的体制运转不灵了。必须进行改革,进行所有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解决马克思、列宁曾提出的“人对所有制、生产资料、文化、政权等的异化问题”。

戈尔巴乔夫说,没有充分估计到的是,在推进“公开性”的改革进程中,苏联长期以来潜伏着的民族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决定,在坚持社会主义选择的前提下,对所有制、政治及民族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有句俗话说:“不要惊动睡觉的人。”而我们恰恰将睡觉的人都惊动起来了,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了。

戈尔巴乔夫谈到,在政治方面,苏联国内各种力量明显对立。苏联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在苏共一方,工人、农民反对实行资本主义,主张以公有制为主,允许某种程度的私有制。他们希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不使社会出现大分化。为此,我们提出实行“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现在,左派和右派都批评我。他们有的想走回头路,这不现实;有的提出要加快速度,大步向前,这是冒险。

江泽民总书记通报了中国国内的情况。他说,当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中国制定了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这个规划和纲要包括发展,也包括改革。
 

江泽民总书记还谈到,他本人曾长期在中国的经济部门工作,后来当上海市市长,现在到中央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意识到,政治稳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极为重要。没有稳定就很难推进改革,更谈不上发展。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政治稳定。

5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国内的情况时坦诚地说,前几年中国经济建设中曾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一度造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戈尔巴乔夫很感兴趣。他问道:你们是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在你们制定的政策框架中,土地是否允许自由买卖?你们有没有失业的现象?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农民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国家对农产品有没有最高限价?

看得出来,戈尔巴乔夫希望了解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经验,看看有无可资借鉴和参考之处。

江泽民总书记年轻时曾在苏联学习和工作过,对苏联怀有特殊的感情。

5月17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1955年至1956年,他曾在这里实习。

在电机车间,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当年曾亲手修理过的5号机组。他在曾值过班的动力控制室里对周围同志回忆说:“那时,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我们合闸、拉闸都特别细心、果断。”

5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列宁格勒。涅瓦河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在一位苏联海军中将陪同下,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他首先观看了军舰舰首的主炮。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就是从这尊大炮发出的。

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仅仅几个月后,1991年12月25日,已经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中美关系的新开端——西雅图峰会

会晤一开始,克林顿的表情凝重而严肃,而江泽民主席比较轻松。

1993年11月1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后的第一次中美元首峰会,举世瞩目。

会晤一开始,克林顿的表情凝重而严肃,而江泽民主席比较轻松。江泽民主席把一支中国造的萨克斯管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表示感谢。接着,江泽民主席告诉克林顿,自己曾在年轻时学过二胡,还喜欢唱歌。江泽民主席轻松的言谈和举止,缓解了凝重的气氛。会晤很快转入正题。

会晤的主要议题是如何重新定位中美关系。

在一个多小时的会晤中,江泽民主席充分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看法,克林顿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双方有不少观点交锋。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改变了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做法,坚持把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这是当时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克林顿在会晤中辩称,他迫于国会议员的压力才那么做,希望用一种克制而又具体的方式同江泽民主席进行讨论。他当年阻止了美国国会通过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的法案,不希望第二年国会再就这一问题出现辩论。

江泽民主席当即严肃指出,最惠国待遇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更不是一种恩赐,而是对中美双方都有利的,应该继续下去。他希望克林顿把这些话告诉美国国会议员。

江泽民主席指出,冷战结束了,但人类长期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要问题远未解决。现在,中国人民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努力消除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希望美国能采取开放的态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中国加强合作。

此后,经过中方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5月宣布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脱钩。

两位元首还谈到,虽然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但是再发达的通信手段,也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人总是有情感的,情感的交流,还是当面交谈更好。

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克林顿对江泽民主席的谈话方式,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谈话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思想,显然有个适应过程。因此,他的态度有些拘谨,手里一直拿着写满谈话要点的小卡片,不时翻看,还不时给坐在身旁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递小纸条,或许是要求他帮助回应。

会晤结束时,克林顿提到他喜欢的萨克斯管,微笑着说:“将来有机会,我吹给你听。”江泽民主席立刻回答:“我可以拉二胡和你一起演奏。”

后来,克林顿多次讲:“我第一次和江主席会见,就发现他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人。”

在设宴款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方人士的时候,克林顿积极评价这次会晤,还开玩笑地说,他同江泽民主席的谈话是“不公平”的。他发现江主席懂英语,他讲的话,江主席听得懂,还能通过翻译,再听一遍;可是,他不懂中文,只能听翻译的,吃亏了。

这次两国元首的会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