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500dm002 1bd142:几个常用方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9:37

【1】五味升压汤
组方:红参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砂仁10g,黄精30g,炙甘草30g,枸杞子15g,炒枣仁15g,当归6g。每天1剂水煎,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混合后分早中晚温服。一般服用2~3个疗程。
 
【2】鼻出血验方
方一 加味玉女煎
药物组成 生石膏40g,生地20g ,怀牛膝10g,知母6g,黄芩6g,麦冬15g,旱莲草15g,小蓟15g。
制剂用法 煎服,每日l剂,3日为1疗程。3日后用旱莲草汁冲服白芨粉,连服半月以巩固疗效。
适应病症 鼻出血。
方二 鼻衄汤
药物组成 白茅根30g,大蓟15g,小蓟15g,藕节10g,蒲黄炭10g,血余炭15g,川牛膝10g,白芨10g,仙鹤草15g,丹皮10g,甘草3g。
制剂用法 将上述药物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适应病症 鼻出血
方三 清肺泻肝汤
药物组成 海蛤壳20g,黄芩10g,栀子8g,牡丹皮8g,玄参8g,生地黄12g,白茅根12g,茜草12g,生大黄10g。
制剂用法 将上述药物水煎,日服l剂,5日为1个疗程。
适应病症 鼻出血。
方四 疏风凉血汤
药物组成
桑叶、菊花、黄芩、栀子、白茅根、丹皮、旱莲草、杏仁、薄荷(后下)各6g
制剂用法 将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l剂,7天为l个疗程。
适应病症 儿童鼻出血。
 
【3】活瘀舒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
突出的腰锥间盘牵引复位后,神经压迫症候往往长时间不消失,我们称其为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
  方药:桂枝15克 赤芍15克 丹参15克 元胡10克 当归10克
鸡血藤15克 伸筋草15克 刘寄奴15克 续断15克 桑寄生15克
王不留行15克 草乌6克 川乌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若患侧酸麻胀痛,游走不定,苔白脉浮,属风者,加防风10克
羌活10克;麻胀酸楚重着,口粘不渴,苔腻脉濡缓,属湿重者,加防己10克 木瓜10克 独活10克;若酸胀冷痛甚,属寒重者,川乌,草乌加至10克麻木刺痛,属淤重者,加土元10克 丹参加至30克,元胡加至15克.
 
 
【4】创伤性关节滑膜炎积液
处方如下:生白术20茯苓15泽泻30车前子30萆薢30木瓜15红花10湿热重者加苍术10黄柏10薏苡仁30,此方治疗莫不应手取效,我临床用过多次,有些医院已经决定手术的,后经别人介绍来治疗均在6-9剂药后积液基本消除。

风引汤
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处方】大黄,干姜,龙骨各56克,桂枝42克,甘草,牡蛎各28克,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84克。
【制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麻杏石甘汤
[组成] 麻黄5~15 杏仁10 石膏15~45 生甘草10
[功效] 清肺止咳
[适应症] 肺热壅盛。咳喘哮鸣,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洪数。
[煎服法] 石膏先煎
[用法心得] 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灵活运用的原则
1 辩证使用的标准:只要痰、鼻涕等分泌物颜色变黄,即为适应症
2 麻黄和石膏的比例为1:3
3 辨证加减尤为重要。痰多色黄加瓜蒌、贝母,口干鼻燥加沙参、麦冬,
4 肺与大肠相表里,加入酒大黄3~5g几乎成了习惯,而不管有无便秘,如有便秘可酌量增加。
[方名] 麻黄汤
[组成] 麻黄9 桂枝6 杏仁6 甘草3
[功效] 发汗解表,平喘宣肺。
[适应症] 外感风寒而且表实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酸软,无汗,有气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煎服法] 去上沫,沫令人心烦
[用法心得] 《素问.调经论》上指出的:“ 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这就是麻黄汤的主证。发热的原因,素问已说得很明白,那么什么是 “ 腠理闭塞,玄府不通 ” 的外在症状呢?除了头痛、腰酸背痛、无汗之外,更表现在 “ 皮如粟米 ” ,即毛孔立毛肌的收缩、棘皮疙瘩的存在!此时可放心应用麻黄汤。
神经衰弱的两方,以前上班时科室主任用过,配合针灸,效果不错,以下是我找他要的笔记(有改动)
(1)[方名] 清脑汤
[组成] 清脑组:紫贝齿 15g 紫石英10 g 石决明30g 菊花10g 夏枯草 15g 山栀子10g
连翘
安神组:茯神10g 麦冬15g 石斛15g 夜交 15g 白芍10g
[功效] 清热清脑安神
[适应症] 脑神经衰弱 兴奋期(热型),
[煎服法] 紫贝齿 ,紫石英 石决明先煎
[用法心得]眼1.本方散热清脑,引热自小便去,对用脑过度后处于脑神经衰弱兴奋期有效,
2.此型多表现为头昏,头有胀热感,失眠易怒,常有恶梦,烦躁汗出,喜冷饮,便干,小便赤。在临床上还是很多的。我们碰见的几个高三监考学生就是这样。
(2)[方名] 养脑汤[组成] 首乌10g 白芍 10g 鹿角胶6g 白合6g 茯神 10g 枣仁 12g 天门冬 10g 远志10g
柏仁10g 枸杝 10g 生地 10g 石斛 10g
[功效] 补肝肾养脑安神
[适应症] 脑神经衰弱抑制期(虚证)
[煎服法] 鹿角胶自取烊化
[用法心得] 本方补肝肾调心神为主,用于脑神经衰弱抑制期有虚证表现者,见头晕目眩,心悸,健忘,惊恐多疑,神疲乏力,恍惚,遣精,腰酸腿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方名]麻黄汤加连翘
[组成]麻黄5 桂枝5 杏仁5 连翘10 炙甘草3
[功效]发汗解表兼以清肺
[适应症]小儿感冒发热
[煎服法]稍煎或以滚开水焖10分钟
[用法心得]一剂即愈,最多不超过2剂,屡试皆愈,效如桴鼓。(药后注意保暖,注意出汗情况。)
[方名]益气五苓散
[功效]温阳益气利水
[组成]生黄芪15 党参9 桂枝6 茯苓15 猪苓9 泽泻9 白术12 生甘草12 土茯苓12
[适应症]慢性尿路感染(包括性病的善后处理)
[煎服法]无特殊
[用法心得]见一老中医屡用此方,效佳,黄芪甘草汤为一成方(直达茎中止淋痛)。余试用三个病人,皆可,且其中一病人多年的胃病亦随之而愈(细想便知其中道理)。
儿童紫癜肾,内眼血尿验方
党参15 黄芪18 大小蓟各12 旱莲草12
车前9 茅根12 勾藤9 虫退4 赤小豆13
我是西医临床的,碰到这样一例病人,尿蛋白+++、BLD+++,治疗效果不佳,后来请中医科会诊,开了上面的方子,用了之后明显好转,后来只给西药而忘记继续开中药,病人症状再发,再次给予中药,病情再次好转,故记下了此方。
[方名]止咳化痰汤
[组成] 炙麻黄9 桃仁9 杏仁9 川贝12 浙贝12
当归12 丹参12 双花24 连翘9 厚朴6
瓜蒌30 半夏12 黄芩12 桔梗12 苏子9
芦根18 莱菔子12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症]慢阻肺伴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胸闷,气急。也可用于单纯支气管炎
[用法心得]实习时得自呼吸科主任的秘方,因为我自己在毕业前夕不幸得了重感冒,有气管炎的症状,发热,无力,咽痛,咳嗽,咳吐大量浓痰,胸骨后疼痛,扁桃体化脓,下不了床,用了这个方子,一副药中午喝了半副,下午饭前就可以坐了,可以下床,热退,痛减,痰量明显减少,也没有那么稠了,堪称神效。症状轻的,3副,症状重的,6副。
[方名]百合宁神汤
[组成]炙百合30—60克,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各30克,当归10克,丹参15—30克,炙甘草3—6克。
[功效]养心宁神
[适应症]郁证。症见: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口苦,两胁疼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神疲懒言,多悲善哭,心悸,怔忡,舌红、苔黄,脉弦。
[煎服法]水煎服
[用法心得]百合甘寒,益气清心,宁神定魄为主药;炒枣仁养心安神;夜交藤安神益肾;合欢花解郁安神;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甘草强心气,调和诸药。
此乃我院[聊城市精神卫生中心]著名老中医陈光恩主任医师的经验方,临床应用近30年,效极佳。在运用本方时,若兼肝气郁滞加柴胡、白芍、枳实;气郁血滞加桃仁、红花、香附、青皮;肝郁化火加柴胡、丹皮、白芍、栀子、龙胆草;火热扰心加犀角、生地、山栀子、连翘、竹叶、莲了心;思虑伤脾、痰湿内蕴加陈皮、半夏、茯苓、白蔻仁、石菖蒲、郁金、远志;郁犯脾肺,痰气互结加杏仁、川厚朴、半夏、木香、枳壳;郁而挟食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枳实;久郁伤神,心脾两虚加党参、白术、怀山药;桂元肉、远志、木香;因郁伤正,精血亏耗,心肾两虚加熟地、首乌、黄精、五味子、菟丝子、鹿角、磁石;郁热伤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加生地、熟地、龟板、五味子、生龙骨、生牡晨、黄连、肉桂。
[方名]茵陈赤小豆汤
[组成]茵陈24克,赤小豆18克,生薏仁30克,苍术、黄柏、泽泻、防己、佩兰、白豆蔻各9克,苦参12克,木通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芳香化浊,通络祛瘀。
[适应症]血栓性静脉炎。症见:下肢肿痛,行走困难,苔黄腻,脉滑数,或苔薄黄脉弦缓。
[用法心得]方中茵陈、黄柏、苦参、苍术燥湿清热;泽泻、防己、木通利水渗湿;生薏仁、赤小豆健脾行湿;佩兰,白豆蔻化湿醒脾,芳香化浊。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通络祛瘀之功。临证时若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瘀阻经脉,气血失调,脉络受阻者,于本方中加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炒地龙9克,牛膝9克;同时配合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二次,肌注。若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素有寒湿之邪瘀阻,气血不畅,寒湿之邪瘀久化热,下注而致,于本方中加银花24克,忍冬藤15克,炒地龙9克。
此方为济南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李廷来主任医师的经验方。自50年代开始即应用此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周围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全国治疗脉管炎的临床基地。被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确定为重点特色专科。
治疗脚气效方
苦参30 黄柏30 地肤子30 枯矾40蛇床子10 上药用山西陈醋3斤浸泡每天2次也可稍加热注意保存勿让其变质 疗效奇佳
[方名]: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
[组成]:茵陈蒿30g 栀子12g 大黄12g 茯苓15g 猪苓15g 桂枝8g 白术8g 藿香6g 白豆蔻6g。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浊。
[适应症]:黄疸,湿热俱重,以湿为甚。患者身俱黄,但黄色不够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纳差,呕呃,腹胀,大便溏诟粘腻。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或濡缓。
[煎服法]:藿香 白豆蔻行气之剂后煎。
[用法心得] :此方为我科常用之剂,对于各种黄疸尤其是以湿热为主的神效,临床可根据湿与热的偏盛,加大除湿与清热之剂的剂量。但茵陈蒿之剂量决不可减少。行气之剂亦不可少,所谓气行则湿化。
[方名]止嗽散:桔梗10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6g,甘草3g
[功效]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适应症]外感风邪咳嗽日久不愈,或原有慢性咳嗽为外邪诱发,持续不愈的久咳。
[煎服法]水煎服
[用法心得]在临床上,每遇此类咳嗽,偶常用止嗽散方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满意;
偏寒者加防风10g,苏叶6g,生姜10g,以散寒止咳;
偏热者加桑叶10g,菊花10g,牛蒡子10g,薄荷10g,黄芩10g,芦根10g,以清热止咳;
燥咳加贝母10g,花粉10g,沙参10g,以润燥止咳。
若慢性咳嗽因风复发,痰湿中阻,咳嗽痰多者加半夏10g,茯苓12g,苏子10g,以祛痰止咳;
[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黄芪30 党参15 当归15 柴胡10 升麻6 陈皮10 白术12 白芍18 玄参18 炙草10 
[功效]:补中益气
[适应症]: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用法心得]:愚临床曾治一病例:女,56。体瘦,基本情况可。小便失禁一年。现症见:小便频数,日夜数十次。神疲乏力,纳差。舌红少津,脉细弱,右关濡。经西医抗炎治疗无好转。初用醒脾升陷汤(黄芪12 白术12 寄生10 川断10 枣皮12 煅龙骨牡蛎各12 荜薢6 炙草6)亦不甚效,后改用此方,四剂知,此后在此方上随症加减调理半月而愈。
[方名]:资生汤合二陈汤
[组成]:淮山25 玄参15 白术10 内金6 炒牛子10 法夏12 茯苓12 陈皮10 乌梅10 生姜三片 甘草6
[功效]:敛气养阴,止咳化痰。
[适应症]:老年性的慢支。
[用法心得]:临床上每遇年老久咳不愈者,偶常以此方加减,疗效肯定。
春季习惯加贝母,苏梗,白前,瓜蒌。
秋季惯用桑叶,杏仁,沙参,百合。
[方名]生化汤
[组成]当归25 川芎10 桃仁10 炮姜5 干草5
[功效]活血化瘀, 温经止痛
[适应症]人流术后,产后血虚,恶露不行
[煎服法]一定要用黄酒煎服,至少要用一半的黄酒,每剂约500毫升
[用法心得]自然流产后,通常要刮宫,容易引起感染等意外,可用生化汤排出遗留的绒毛膜组织,避免手术。
方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柴胡20龙骨10黄芩10生姜10人参10桂枝10茯苓10半夏10大黄10牡蛎10大枣6
[功效]清肝热,疏肝气,清化痰热
[适应症]用于神志异常疾病
[煎服法]后下大黄
[用法心得]临床上有很多突发的肝失疏泄,痰热扰心引起的精神失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范进中举。此方对于此类病症有一定疗效,当然要先辩证

青壮年 肾结石方:
金钱草30克 海金砂20克(单包)内金15克川楝子15克
郁金10克 大黄10克茯苓30克泽泻20克山芋肉15克
熟地15克川断续2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
牛膝20克地龙10克车前子15克(单包)全蝎10克
蜈蚣1条苍术10克黄柏10克
一付水煎服早晚各半温服
可以先买7付药一个疗程,吃三个疗程。
作用:排石止痛
方名:玄麦甘桔汤
组成:玄参3克 麦冬3克 生地3克 桔梗3克 生甘草2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用法:滚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
适宜证:咽部干涩疼痛。
心得:本是一古方,取作代茶饮,服用方便,口感尚可,对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所致咽部干涩疼痛有很好疗效。临证可随证加用射干,连翘等药
[ 方名]:升陷汤
[组成]:生黄芪15-60 柴胡6 升麻6 知母6-12 
[功效]:升提中气
[适应症]:脾气虚极下陷诸证。
[用法心得]:源于张锡纯《衷中参西录》。临床用脾气不足感胸闷乏力、头晕,劳作则大汗出,吸气自觉不得深入者,或肝气虚易惊惕时时不安,兼气虚者效果确切。因本人系肝病专科医生,肝病兼脾气虚者用此方没有补中益气汤温燥助相火之弊,少见因用此方而导致肝功能上扬者。方中知母与黄芪相配是本方之精髓。
麻黄汤
【临床报道】
麻黄汤加味治疗外感后顽咳26例。其诊断标准为外感后咳嗽半个月以上,白天咳甚日夜均咳,咯白色粘稠或清稀痰或干咳,胸闷,或咽痒,舌质淡红或舌边尖红,苔薄白或白腻或微黄,脉搏细滑或浮滑。以炙麻黄、杏仁葶苈子、桂枝、甘草、枇杷叶、破故纸、白果、橘红为基础方随正加减。结果:痊愈18例,占69%;好转6例,占22%;无效2例,占8%。部有效率92%[洪杰斐.麻黄汤加味治疗外感后顽咳26例。四川中医 1998;16(2):29]。
桂枝汤
【临床报道】
桂枝汤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见有风寒表虚证候者,疗效颇佳,应用亦广。陈氏以本方为主方,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主要症状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畏冷,鼻粘膜苍白,水肿,严重者头疼,咽疼或吞咽有异物感等。结果:显效4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半年无复发者52例,有复发但症状减轻者7例,发作如初者1例,复发率为13.3%,重复治疗仍然有效(陈敬坚.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16(4):18)。
【实验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瘀作用,且对体温和汗腺呈双向性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桂枝汤对体温双向性调节的作用机理,中国中医研究院霍海如等人从桂枝汤中提取分离的有效部位A(Fr.A)与全方作用一样,对体温呈双向性调节。由此,观察了Fr.A能降低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下丘脑神经加压素(NT)含量,对下丘脑AVP含量无影响;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大鼠中,Fr.A能提升下丘脑,隔区AVP含量和下丘NT脑含量。结果提示,Fr.A对发热动物的解热作用与影响下丘脑NT和隔区AVP的释放有关;抑制中枢AVP和NT的释放或作用参矛Fr.A对低体温的调节过程(霍海如,等.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体温双向性调节作用机理。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5(1):33)。
九味羌活对头痛、痹证等辩证属风湿者,每有良效。高磊等用本方去苍术为基本方治疗28例风湿型头痛,头晕重者加天麻、钩藤、菊花;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白术;久病者加桃仁、红花、全虫。痛于头两侧较重者加柴胡、龙胆草;痛于后脑连及颈项者加蔓荆子、桂枝;痛于巅顶者加藁本。结果:服药1周后,临床治愈(头痛消失者)12例,占42.86%;有效(头痛减轻者)14例,占50%;无效(症状无改善者)2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高磊,李岩?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风湿型头痛28例。四川中医 1999;17(8):35)。
九味羌活汤
【临床报道】
尹旺旭等用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36例,根据临床分型,肝经郁热者加入柴胡、丹皮,龙胆草以加强疏肝,清热利湿的功效,脾虚湿蕴者加入白术、黄芪、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的功效,气滞血瘀者加入丹参、黄芪以培本固元,活血行气,如遇疼痛甚者,加入延胡以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结果:痊愈(临床疼痛消失停滞药1月以上无复发者)25例,占69%;好转(患者疼痛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者)4例,占11%;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次数及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者)7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通过对三例无效病例的检查,发现患有老年Ⅱ型糖尿病,经降糖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缓解(尹旺旭,等.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36例的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23(1):33).
方名:清肝化脂汤
方药组成: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0g,小叶野鸡尾30g,茅根、车前草、山楂、干葛、赤芍、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白芍、柴胡、制香附各15g,甘草3g。
功能:通腑泻热,化脂清肝。
主治:脂肪肝
用法心得:本方为林鹤和老先生之方。以大黄、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为通腑主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小叶野鸡尾、茅根、车前草苦寒以佐大承气汤清热解毒;山楂、干葛、赤芍活血化脂,以清肝经之瘀脂;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活血化瘀;白芍、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肝化脂之效,为治疗脂肪肝之有效方。本人用此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季为多,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专家指出,小儿肺炎只要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病儿可很快康复,但重症易出现下列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所以对于小儿肺炎家长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认识。

风寒闭肺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治法:辛温宜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于10克。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日2次。

风热袭肺

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黏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咽红,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滑。治法:辛凉解表,宜肺化痰。

方药:麻黄3克、杏仁1O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中成药:射麻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红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痰热阻肺 壮热,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治法:清热宣肺,涤痰乎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

痰热阻肺

壮热,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治法:清热宣肺,涤痰乎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25克。中成药:竹沥水,每次5~10ml,每日3次。

阴虚肺热

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吐,舌质嫩红、舌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指纹沉紫。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炙杷叶、川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中成药:养阴清肺糖浆,每次5—l0ml,每日1次;川贝楷杷霹,每次5—10ml,每日2次。

脾气虚

低热起伏,面色白光白,动测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治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方药:太于参、生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陈皮、甘草、半夏各6克。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

温馨提示:对患肺炎的孩子,家长要细心、仔细,注意孩子的体温和呼吸的情况,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让孩子休息好,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常见的止咳平喘方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按照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常见的止咳平喘方有:

一、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临床运用:

1.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

2.治疗各种痰证: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热痰者加瓜萎、竹黄、黄芩以清热化痰;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化痰;顽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

附:温胆汤《千金方》

即二陈汤加枳实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胆怯,虚烦不眠,眩晕,惊悸,苔腻之证。此方清而不燥,是与二陈汤区别之处。

二、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为末,做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

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

三、 桑杏汤《温病条辩》

组成:桑叶6克、杏仁9克 沙参12克 象贝母6克 香豉6克 栀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

方解: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辅药;栀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共奏“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之效。

临床运用:

1.用于肺燥咳嗽。以干咳无痰、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收没期之干咳无痰。

四、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10克 麻黄6克 苏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哮喘证。咳喘痰多,痰稠色黄,胸闷气促,喉中哮鸣;或有表证,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药一收一散,共为主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加强平喘之功,为辅药;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

1.本方治疗哮喘证。以哮喘,痰稠色黄,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2.本方加减: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瓜萎;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重用黄芩。

五、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 熟地黄10克 麦冬6克 百合 白芍(炒)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五、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六、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

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通脉活血汤
【来源】李同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9克,黄芪、丹参各18克,泽兰叶、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龙、苏木各9克。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水煎两次。分两次服用,每服150毫升左右,饭后两小时温服。

  

  【功用】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

  

  【主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中医辨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加减】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系李氏骨伤科祖传验方。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多种腰腿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都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