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天依女王歌词:2.知人善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26:01


【原文】昔者文公1出走而正天下,桓公2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3遇吴王之丑4,而尚摄5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6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7而大丑也。太8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译文】从前晋文公出走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国而后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的奇耻大辱,而后还能威慑中原的贤君。这三位君主之所以能够显达闻名成功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被压制而有奇耻大辱。成就极大的就不会有失败,其次的虽然失败但能反败为胜,这就称之为能使用人。

【说明】墨子这里所说的有点偏颇了,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毅力,如果自己都不想报仇雪恨了,再有贤人再能任用人又能怎么样呢?因此,自立自强、自尊自重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有了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毅力,再加上知人善任,事情就有可能得以成就。

——————————————————

【注释】1.文公:即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的国君,公元前636~628年在位。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他父亲晋献公宠骊姬,欲立幼子奚齐为太子,杀原太子申生,并谋害其他公子。重耳被迫外出避难达19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归晋。由于他善于任用贤人,因此能返回晋国,夺取政权。

2.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他因为齐襄公无道而逃避到莒地。齐襄公被杀后,他归国夺取了政权。

3.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又称菼执。公元前497年~465年在位。其父曾为吴王阖闾所败,他为父王雪耻打败了阖闾。后,阖闾之子夫差又为父报仇,大败勾践。勾践被逼屈膝求和。后任用贤士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反败为胜,攻灭吴国,成为霸主。

4.丑:(chǒu瞅)《管子·大匡》:“闻容昏生,无丑也。”《管子·势》:“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广雅》:“丑,耻也。”宋叶适《上西府书》:“而忘其疏贱之丑,是谓之赏。”这里用为羞耻、耻辱之意。

5.摄:(shè社)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左传·襄公十一年》:“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淮南子·汜论》:“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

6.达:(dá答)《书·禹贡》:“达于河。”《周礼·大宰》:“七曰达吏。”《论语·颜渊》:“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虞书》:“达四聪。”这里用为显达之意。

7.抑:(yì义)《书·无逸》:“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诗·齐风·猗嗟》:“抑若扬兮,美目扬兮。”《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淮南子·精神》:“病疵瘕者,捧心抑腹。”《史记·平准书》:“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这里用为压制、控制之意。

8.太:(tài态)《书·洛诰》:“王入太室裸。”《老子·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易·系辞》:“易有太极。”《韩非子·难三》:“太上,下智有之。”《礼记·曲礼》:“太上贵德。”《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广雅·释诂一》:“太,大也。”段玉裁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这里用为形容极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