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豆豆纹身图片:美国游后,用新的方式爱宝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0:24

美国游后,用新的方式爱宝宝

(2010-02-22 09:55:49) 标签:

育儿

修业

教育

杂谈

分类:精彩转贴

美国游后,我发明新的方式爱宝宝 作者:马凌 2010-02-06 稿源:南方都市报

    去美国旅游10天,彻底颠覆了我的育儿观。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尊重国情的前提下,发明一些新的方式来爱宝宝?

    1 把旅游权还给孩子

    在美国的各大景点、飞机场,都可以看到海量的婴儿。夏威夷二战纪念馆,彪悍妈妈一手揽一个婴儿,自如得活像只是抱了两个篮球,这情景置放于中国,必定成为移动的景点。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洛杉矶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婴儿车更是浩浩荡荡纵横恣肆,简直让人怀疑这是婴儿车大卖场不成?你很容易就被前后左右的小宝宝包围,在国内碰见婴儿的配额放到美国一次就要用光。

    回到深圳,我立即为自家9个多月大宝宝办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一时舆论哗然。

    “这么小就办港澳通行证和护照?”这种质疑简直是24小时滚动播出。

    “我准备带他去香港迪士尼,有机会再去东南亚海岛玩玩。”我平静地回答。

    “才这么点大就去迪士尼?他去了将来也忘了,何必?难道你记得2岁以前的事?”反正去了也记不住,等于白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

    宝宝的人生是为了被记住还是为了更充实更快乐更有价值感?我觉得当下的情绪体验来得更重要。婴儿是吸收性心智,在旅行过程中,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外界有什么刺激,他们就会吸收什么。趁着旅行给他们来个信息爆炸,小家伙还不乐开怀?

    2 公共秩序感比才艺重要一万倍

    洛杉矶到东京的航班上,邻座一个30多岁的金发女郎,带了两个小孩,一个2岁,一个5岁左右,两个宝宝有无数问题,比如飞机为何在云上飞?飞机飞的时候为什么不动?如果外星人来了要不要打架?三人全程都细声交流,尽量不打扰到旁人。等到机上大部分人都睡觉了,两个小孩本来在用飞机餐的杯盘刀叉过家家,妈妈提醒他们安静下来,两个小孩奇迹般地互相做出“嘘”的姿势,乖乖地噤声了。

    最近同事去一个有格调的餐馆吃饭,席间邻座两个小孩手持塑料利刃,一路厮杀,扭打到同事桌下,对着每个人腿上、身上连砍几刀。同事很困惑:“他们的父母是练了忍者神龟大法,还是被施了哈里波特的‘闭耳塞听咒’?总之该吃饭的吃饭,该夹菜的夹菜,真以为小孩的一切胡闹都是天使行为?怎么我去了欧洲数次,游历数个国家,从未见过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

    很简单,我们平常为小孩设限太多,多到超出小孩所能理解的极限,所以,即使在公众场合你制止他,多半也收效甚微。但西方教育却给足小孩自由空间,只设定少数界限,反而容易遵守。

    3 对宝宝的禁区进行“裁员”

    在美国才知道,“百无禁忌”这个词就是为这些年轻父母们量身定做的。

    夏威夷的海滩上,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已经开始学游泳,还不会走路呢,正在练习扑腾———换了国内,单是在家里的专用婴儿泳池里游泳,耳朵里稍微沾了点水,就会招来一连串惊呼“得了中耳炎怎么得了”,全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洛杉矶各大游乐场,火山演示现场,烟熏火燎,妈妈抱着宝宝或者推着宝宝安静观看,连鬼屋都有婴儿出入,小宝宝们并没有特别惊吓———他们哪里知道什么是鬼,明明是大人心中有鬼———最多是不适应环境太黑有点小紧张。换了国内,做个鬼脸给宝宝,都有长辈呵斥:会吓到小孩!

    从美国回来,我学习山姆大叔好榜样,所有被认为不适合几个月婴儿出入的场所,我们一家三口都堂而皇之地去了,我儿子往往会成为周遭年龄最小的那一个。每周去中心书城三次以上、每周末去少年宫看画展科普展摄影展,他的兴趣点在于研究各个按钮和开关,握着地球仪一阵狂转,碰到所有转盘都以为是儿童赛车猛摇,很八卦地要求加入大小孩的圈子里旁观他们做科学问答,还冒充知识分子做思考状。他也早就成了几大户外公园的常客,只要在不影响他人、尊重所在场所“潜规则”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想爬便爬,想滚便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