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吃几天停药:苏柏斗绘画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49:12

苏柏斗绘画作品欣赏  

2011-09-08 15:50:03|  分类: 名家国画 |  标签:中国画家  青年画家  苏柏斗  工笔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苏柏斗(号善物堂主)生于1971年,自幼酷爱绘画,九岁起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7年赴马来西亚赤道艺术学院深造;1998年在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海外知名人士所收藏。《南洋商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均作专题报道。1999年《春之曲》、《山鬼》被日本中川美术馆收藏; 2000年于马来西亚著名极乐寺绘制大型壁画《五佰罗汉图》全长90米,高4米。堪称东南亚最大的罗汉堂; 2003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最佳作品奖,作品全部售出或被收藏; 2004年参加制作天下第一城大安寺佛像; 2005年设计《敦煌莫高窟影视城》108洞窟; 2005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6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工笔动物画技法》;作品先后参加北京翰海、中贸盛佳等大型拍卖公司拍卖。现居北京,职业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美美术家协会会员、马来西亚赤道艺术学院客座讲师。


 

 

苏柏斗 腾飞

 

苏柏斗 融

 

苏柏斗 融(局部)

  

苏柏斗 猎

 

苏柏斗 和睦

 

苏柏斗 寒冬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画家苏柏斗:认真凝视野生动物的眼睛

作者:马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野生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当你真正去靠近它们,用心去欣赏它们的时候,它们同样也会对你报以温顺的性情,通过目光与你对视和交流。

   一杯香茗,一杆画笔,一双洞悉事物的眼睛;卧雪金狐,守望野狼,高原雪豹,画家笔下的野生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走进当代著名画家苏柏斗的工作室,浓浓的笔墨气息迎面而来。墙上一幅幅逼真生动的作品,是苏柏斗近年来心血的结晶。“野生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当你真正去靠近它们,用心去欣赏它们的时候,它们同样也会对你报以温顺的性情,通过目光与你对视和交流。”春日的午后,在苏柏斗的工作室,他指着墙上一幅名为《雪狼》的作品对记者说。


  苏柏斗,当代著名画家,以工笔画创作见长,199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教授,当代工笔画研究室主任。他的作品多以野生动物为主题,是中国画坛中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全社会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画家。


  从2002年画野生动物以来,苏柏斗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野生动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创造,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画狼、画豹、画虎、画狐,笔墨间所传达的是一种思考,一种理念,一种感受,一种话语。


  喜欢观察动物的眼神,并用心灵去和它们交流


  苏柏斗从小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生活经历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他日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农村,他很早就有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苏柏斗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画师,在父亲的指点和教导下,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喜欢一个人走到河边,拿起画笔,架起画夹,画小鱼、画小虾、画水草、画野鸭,自然事物的美好充溢了他幼小的心灵。也就是在家乡的那条河边,苏柏斗救活了一只被人打伤的小狗。“当时就觉得它快要死了,气息很弱,眼睛却好像一直在哀求,求我救救它,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了人和动物之间原来也有交流。”苏柏斗说,尽管当时自己年幼,但小狗眼睛里传递出的求生欲望,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小狗被苏柏斗救下后,成为了他儿时的玩伴。自那以后,河边一个小男孩画画时牵着小狗的身影,成了那个年代大人们眼中一道特有的风景。


  高中时,在一次和同学去野外写生,穿过一片树林时,苏柏斗和同学看到了一只被狩猎者下套而套住的野兔,野兔的腿被铁丝做成的套死死地卡住,它已经没有了挣扎的力气。看到这个情景,苏柏斗赶紧把野兔救了下来,并把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回到家后,他找来药和纱布把野兔的腿包扎好,并精心照顾。等野兔的伤完全恢复,苏柏斗又把它放回了野外。“对它再好,我们这里都不是它的家,它应该回到自然界,找回曾有的快乐,而它们的快乐是建立在杜绝人类捕杀基础上的。”苏柏斗说。


  1997年,苏柏斗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往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画展的成功让他在马来西亚争取到了一份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当时是在马来西亚赤道艺术学院任教,教那里的学生画工笔画。马来西亚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传统文化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工笔画很受他们的欢迎。”苏柏斗说。不久后,他又选择了回到中国,不知为什么,回国后他却多了几分困惑。


  “回到国内真要沉下心来进行创作的时候,却不知道应该画些什么。当时,国内画工笔的以画人物和花鸟居多,如果跟风去画那些东西,很难画出些名堂来。”那时的苏柏斗颇有几分无奈,后来朋友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朋友说别人画人物和花鸟,你要另辟蹊径就去画野生动物吧。”


  “因为从小就喜欢动物,喜欢观察动物的眼神,喜欢用心灵去和它们交流。长大后,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个个小动物的形象,尤其是那些家园因为人类破坏而无家可归的野生动物。它们苦苦哀求的眼神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苏柏斗告诉记者,现在静下心来画野生动物,或许就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的事。他说,他画老虎时不但要体现它兽中之王的威猛,还把人的因素也融入到作品中,让人和老虎同时出现在一幅作品里,表现出和谐、相携相生的意境。他画狼,狼的目光里没有了邪恶和狡黠,传达给欣赏者的却是动物本性的善良和温顺。他画豹、画狐、画兔、画松鼠,从构图到立意,总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和内心感动。用苏柏斗的话说就是“合情合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品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打动人”。


  笔墨当随时代。苏柏斗在继承和吸取中国传统工笔画创作精髓的同时,大胆地运用西方写实的表现手法,从动物的面部表情到全身的刻画,从动物所处的近景环境到背景的烘托、渲染来真实地表现动物的亲密、平静、大度、霸气、坦荡、休闲以及它们为了生存所表现出的凶狠。在刻画野生动物的同时,他以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情感来诠释动物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不仅仅表现一个或多个客观对象,而且呈现着人类和动物间情绪的交织,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西方绘画的具象传统和东方艺术的意象传统契合无间的结合,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几年来,苏柏斗创作的野生动物系列作品多次获奖,这无疑是对他苦心创作、潜心探索的最好回报。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还唤起了很多人对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关注。北京市朝阳区的几位家长在带着孩子看过苏柏斗的画展后,一再要求这样的画展每年多办几次,以便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大家都表示,看过这样的画展后很受感染。


  要用作品唤起更多人对野生动的保护和关注


  为了画好野生动物,苏柏斗每年都要拿出两个月的时间奔赴各地写生采风。这样一来,全国有名的野生动物园他基本都跑遍了。当记者问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时,他说:“心中有物,下笔才会有神。”他说,工笔画不同于其他创作形式,水墨比较写意,但不能把事物的原本面貌还原,油画比较写实,但不如工笔细腻逼真。只有工笔画才能惟妙惟肖地还原出事物本来的面目。画动物,尤其是画野生动物最适合的绘画形式就是工笔。


  苏柏斗还说,描绘动物形象需要掌握素描技法,拥有准确的造型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对自然的深入研究。“每种动物在形态和色彩上变化无穷、异常丰富,我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地观察它们,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和习性,通过大量的速写和笔记来研究学习动物的形象和运动,捕捉动物世界所拥有的一切特点,高大粗笨的、纤细优雅的、光滑的、鬃毛的、鳞状的、羽毛的、古怪的、滑稽的。我会为自己能亲密地感受它们而激动不已,我才能把这份激动印刻在脑海中,表现于画面上。”苏柏斗说。


  从2002年到现在,苏柏斗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野生动物为主题。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与动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有时一幅作品需要画上两三个月的时间。也许,常人觉得那是一种体力和脑力都非常累的煎熬,而在他看来,创作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和心灵双重愉悦的过程。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身的心境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画中动物的内心世界,动物的内心世界是纯净的,自己的心境也会随之纯净和明朗起来。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被杀害,想一想画作里人和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境界是多么的美好,为什么它们的家园屡遭破坏,它们的生命要惨遭杀戮?每次画到它们无助哀求的眼神,我的心都很痛,手就会发抖,或许这就是我多年来坚持画野生动物无法释然的情感。”说到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苏柏斗有些激动。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唤起更多人来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苏柏斗除了每年参加国际和国内受邀的大展外,他都会自费在北京和其他城市举办两到3次个人画展,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谈到未来,苏柏斗说他要用5年或者10年的时间积累更多的作品,举办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全球巡回展,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他要用一幅幅生动且不拘一格的作品唤起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


  在200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柏斗——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集”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无数次地被野生动物们那种纯粹的野性魅力所深深震撼,令我更加感觉到生命的可贵。我用手中的笔将动物至纯至美的野性、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展现给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的人们。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能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的美,更期待着唤起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认识那份原始的美丽,发现那一刻浓情的凝视,从而感受我们来自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