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高达mg 说明书:勇敢的蚂蚁也可以对抗大象——解说苏芬战争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17:17

苏芬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次局部战争,一个强大的苏联,好比大象,一个弱小的芬兰,好比蚂蚁,大象赤裸裸的欺凌蚂蚁,蚂蚁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蚂蚁不得以签定了城下之盟,但是,他们以光荣的失败保护了自己,为那些弱小的民族,指明了维护自己生存权力的办法,给那些喜欢欺凌弱小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小小的芬兰,只是苏联菜单上的一碟小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历史上,芬兰民族由于人口较少,多年来一直为外族统治,先是瑞典,19世纪初又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以后,芬兰乘苏联内战之机于1918年在西方国家支持下获得独立。而苏联,在列宁同志过早的去世以后,就越来越背离国际主义的道路了。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鉴定,苏德双方达成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默契后,苏联更逐步走了帝俄侵略扩张的老路。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苏军也进入波兰东部靠近苏联的西部乌克兰和西部白俄罗斯,并通过所谓的公民投票,将该地区并入苏联,而与此同时,撤退到东部的约三十万波兰军队被苏军缴械,不愿与苏联合作的约1万名军官被杀害于卡廷森林。苏联还准备用同样的手法,得到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后来的确这样干了),而这一切,在部分苏联人看来,只是收复沙俄时期的失地,而芬兰,也是苏联人收复失地菜单上的一碟小菜。


`

芬兰在十月革命前,也是沙俄的地盘,也是要“收复”的,而且在苏联看来,芬兰简直就是帝俄的残渣余孽,他的主要领导人如曼纳海姆本来就是贵族出声的沙俄将军,而且在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芬兰曾被英法等帝国主义看作是进攻苏联的桥头堡。苏联也明白,所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在对双方都有用的时候才能存在,只要其中一方认为其失去价值,条约马上会成为废纸,考虑到苏德之间必有一场恶战,而芬兰的边界又离苏联重镇列宁格勒太近,如果德国进攻苏联,芬兰是一个极好的跳板,会给苏军在西北部的防御造成一个大麻烦。因此,苏联需要控制芬兰,犹如波罗的海三国一样。










狼要吃小羊,总是要有一个借口的








狼要吃小羊,总是要找一个借口的,哪怕那个借口再怎么站不住脚。苏联对芬兰也就是这样干的。从1939年3月开始,苏联要求与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并要求租借芬兰的岛屿,在芬兰建立军事基地,允许苏联海军在芬兰特定的港口停靠,扩充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成为互助条约等等要求。在这里,我不得不指出,苏联人的条件表面看并不苛刻,但实际上,这是阴险狡诈并包藏祸心的。表面上看,苏联要求芬兰割让的领土甚至比苏联愿意用来交换的多,但实际上,芬兰失去的土地都是南部比较肥沃的地区,苏联用来交换的土地则是荒无的“林海雪原”,而所谓租借领土和军事基地,则更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条款,与清末列强逼迫中国签定的条约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理所当然,芬兰政府要拒绝这一条约,然而,为了不得罪强大的苏联,话还是说得很诿婉,表示,由于芬兰在公际上公认的中立立场,使芬兰不能接受苏联的要求,并保证芬兰不会充许别国,自己也不会,利用芬兰领土进攻苏联。狼会因为小羊并没有招惹它,而放过小羊吗?当然不会!于是,当从1939年10月到11月,双方所进行的谈判破裂以后,苏联断然于同年11月28日,与芬兰断交,于11月30日对芬宣战。







大象对蚂蚁的较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当时,芬兰政府的人民,要抵抗苏联的进攻,是需要很大决心和勇气的。因为两国的实力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当时,苏联有1.3亿人口,360万常备军,数是千计的坦克,数以万计的大炮,笔者曾经看过的一部记录片中说,苏联在二战前的空军飞机数量,几乎相当世界其它各国空军的总和,不管这是不是夸大,苏联拥有数量众多的作战飞机是无可质疑的。此外,苏联的重工业发达,钢产量达1840万吨,而当时,日本只有400万吨,而且质量还差得远,苏联还拥有强大的后备动员能力,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后,苏联在几周内,就动员了570万预备役人员,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力量,才在屡遭惨败后得以最终战胜德国。





当时,苏军一个兵师编有3 个步兵团、2 个炮兵团、1 个反坦克炮营、5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按战时编制一个师有14500 人、78门野炮、54门45毫米反坦克炮、12门高炮、66门82-120 毫米迫击炮、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车、3000多匹马。为了进攻小小的芬兰,苏联进行了部分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作战序列以列宁格勒军区为总指挥,下辖第七集团军、第八集团军、第九集团军及第十四集团军。





作战计画如下:南部攻势——第七集团军(十个步兵师,六个战车旅,兵员二十四万人,战车一千五百辆,大炮九百门,飞机叁百架)从列宁格勒以北沿着拉都嘎湖西岸向北进攻,突破芬兰的曼尼海姆防线,夺取芬兰第二大城威普立(HViipuri),然後向首都赫尔辛基前进。第八集团军(七个步兵师,一个战车旅,兵员十五万人,战车五百四十五辆,大炮五百二十门,飞机两百架)沿拉嘟嘎湖北岸向西进攻,跟第八集团军会师,以钳形战术粉碎芬兰军的抵抗4中部攻势。第九集团军(五个步兵师,兵员九万五千人,战车两百七十五辆,大炮叁百六十门,飞机一百架)经苏欧穆沙密(Suomusalmi)攻向位於波司尼亚(Bothnia)湾畔的欧路(Oulu),将芬兰割为两半并切断跟瑞 典间的陆上交通。北部攻势——第十四集团军(叁个步兵师,兵员五万五千人,战车一百六十五辆,大炮两百二十门,飞机七十架)从莫曼斯克向西攻击皮查摩(Petsamo)地区,然後沿「极圈公路」南下五百公里,再向西攻到瑞典边境为止。

相对而言,芬兰当时,全国只有370万人口,只与苏联常备军队数相当,国防军只有区区33000人。武器装备方面则更可怜,基本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战车只有二十八辆一次大战时法国雷诺战车,和十辆左右比较现代的轻战车;炮兵也很薄弱,大部份是1900年前後的轻炮,甚至有1887年没有现代驻退装置的加农炮;空军则只有七十架飞机,以老式霍克为主力。芬兰唯一能跟苏联比较的只有在步兵轻武器方面,配备的同样是莫辛/纳甘(Mosin/Nagant) 1891/30型步枪,但是芬兰军的经过改良,准确性较高;另外还有不少苏米Suomi )冲锋枪。在苏军入侵后,芬兰也只动员起後备部队共二十万人,编成八个步兵师,另外有约十万人的国民兵部队和妇女辅助队做为补充。




不论从那个方面说,苏联与芬兰的较量,都是蚂蚁与大象的较量。


然而,这种数字对比后面的一些东西,也许能为事情后来的发展提供一个佐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联,在三十年代,由于内部的权力斗争,个人崇拜,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因素,军队的高级将领被大量清洗,苏军仅有的五名元帅中,就有两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包括当时苏军最优秀的指挥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内战中在远东建立功勋的布留赫尔元帅,被杀的将校军官更是数不胜数。在政治挂帅的思想指导下,军事主官的权力被不应当的分散了,很多指挥官因为害怕被清洗,成为对上级唯命是从的应声虫,一些政治忠诚度远胜过其军事能力的人不合适的被安排到军事主官的位置上。他们在面对灵活多变的芬兰军队时,不能也不敢跳出上级下达的计画和命令来应付突发状况。他们的素质更影响了一般士兵,无法提供适当的训练和指令。





反观芬兰。在独立之初,芬兰就能过续买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执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制定了关于工伤事故、年老和残废者的保险、产妇补助、贫穷儿童的照管和失业救济、义务教育等一系列国民生老病残全面保险福利制度,比起沙俄时期,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贫富差距缩小,经济得以发展。因此,当面对苏联进攻时,芬兰人民能团结一心,各尽所能,英勇抗击侵略。








大象在蚂蚁面前蒙受耻辱








1939年11月30日,在连续数天挑衅之後,苏联红军正式侵入芬兰领土。一开始,红军的计画执行得很顺利,芬兰的前卫部队根本挡不住红军的集中攻击。在第七集团军的正面,许多芬兰士兵有生以来首次面对战车,惊慌失措地逃逸,第八集团军的进展也不慢。在第九集团军当前只有区区两个芬兰民兵营,很容易就被扫开。最北方的第十四集团军也轻易地攻占了皮查摩地区。




然而,芬兰军队在经过初期的惊慌之後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用各种方法骚扰苏军。芬兰军原本就专精於防御作战,再加上对天候和地形的熟悉,更是如鱼得水。他们个个都会滑雪,无声无息地在密林中滑雪穿梭,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用冲锋枪扫射一阵,然後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在密林中。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职业猎人和护林员,穿着白色伪装服,在密林中根本看不到;往往当苏军士兵宿营或生火做饭的时候,从七、八百公尺外射来一发子弹,一名苏军应声去见马克斯,在苏军中造成很大的恐慌。苏军虽然尝试派出巡逻队,并没有什麽效果,甚至於这些巡逻队还常常被芬兰军伏击,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苏联士兵开始称芬兰军为Belaya Smert (白色死神),可以想见他们的士气。芬兰军最喜欢的目标是补给车队和野战厨房,这些不但是容易的目标,还可以让大量的苏军士兵没有办法得到热食,在临近北极的高纬度地区又是严寒的冬季,这使士气大受打击。除了善用地形外,芬兰军也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补充装备之不足。他们没有足够的战防炮,但是苏军步兵与装备兵的协同作战几乎是不存在,於是芬军步兵就用炸药和燃烧瓶来对付落单的苏军战车。燃烧瓶的浑名“莫洛托夫鸡尾酒”就是这时得来的。芬兰军更假扮苏军士兵指挥交通,把整支苏军补给车队指引到芬兰军的防线去。




在南方,苏联第七集团军在12月7日停下花了十天的时间整补,芬兰军趁机补强了曼纳海姆防线的防御。曼纳海姆抽调一个杂牌团,由一名自告奋勇的富商塔维拉( Paavo Talvela )率领,增援拉多加湖北岸的防务。塔维拉到达该地区後,马上就采取主动攻势。他的部队在深夜溜过结冻的湖面,突袭睡梦中的苏联第八集团军前卫。虽然没有造成多少实际损失,但是他辖下部队士气为之一振。接着他把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一再地重复,不管是白天或夜晚,随时都有状况,打得苏联士兵都没法好好休息。然後他更利用苏军依赖道路的弱点,发展出着名的“柴堆(motti)战术”——所谓的motti是芬兰人伐木的习惯,他们先砍下树木堆成一堆,日後再来一一处理。他们对苏军也是比照办理,利用地形和天候把苏军的纵队挡住,再用不停的打跑战术刺探纵队中各部队的强度,然後选择弱点突破,建立横过道路的封锁线,把苏军纵队切割成营、连级的小口袋,再一一地吃掉。苏联军队习惯於大兵团、大计划的作战,一旦碰上这种各自为战的情况就慌了手脚,不会采取主动,唯一会做的事就是马上就地掘壕防御,等待上级指令。但是往往指令不下来,补给也接不上,又饿又冻的苏联士兵根本就无法有效地防御。这样下来没过几天,苏联第八集团军就从攻势变成处於守势的状态。在最北方苏联第十四集团军情况算是比较好的,在成功地占领皮查摩后,继续向南进攻。但是仍然不敌「白色死神」,只沿着“极圈公路”推进了九十公里不到就被一个芬兰营挡了下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联第七集团军在休息十天後,终於在12月17日重新展开攻势,进攻曼纳海姆防线。他们攻击的协调程度非常差,连曼纳海姆都把它们比方成“一个指挥紊乱、荒腔走板的管弦乐曲”。当苏联步兵用人海战术前进时,苏军坦克并没有出现支援,步兵在芬兰军准确的射击下横尸遍野。等到苏军坦克出现时,他们的步兵则又不见踪影,芬兰军虽然没有强力的反战车装备,却能轻易地接近苏军战车後方,用冻硬的木材塞入履带和履带轮之间,让它们动弹不得,再用手榴弹、燃烧瓶摧毁它们。短短四天之中,苏军就损失了239辆坦克,步兵损失更多,不得不在12月20日停止攻势。苏联最大的噩梦在中部攻势。第九集团军兵分3路,北路是第一二二师,中路是第一六叁师,南路是第五十四师,另外第四十四师和第八十八师担任军预备队。芬兰军原本只有两个国民兵营担任警戒,苏军开始攻击後才七拼八凑编成第九师,紧急地调到这个地区。第九师先派出一部份部队掩护北路和南路,在12月11日用一个团就把苏军第一六叁师的补给线切断并包围起来。苏军派第四十四师来解围,也一样在路上被切成数截,落入“柴堆战术”的死亡陷阱之中。又冻又饿的苏军在一个个口袋里既无法突围,又无法得到补给,连生个火来取暖都还要担心芬兰士兵会从阴影中滑雪出来,往火堆里扔炸弹;反观芬兰军因为有机动力(滑雪),他们可以在密林深处设立有火炉的营地,各部队轮替休息。从12月11日打到1月8日,这两个师被彻底消灭,芬兰军统计到的尸体有两万七千五百多具,另外不计其数的苏军尸体掩埋在森林中的积雪之下,数个月甚至数年后才被发现;芬兰军方面只有九百人阵亡,另外一千七百七十人受伤。在这同时,芬兰军也围上了第一二二师,以及增援的第八十八师,他们状况稍稍好一点,没有全盘崩溃,不过在整个战争期间(到3月8日为止)他们困守在一小块地区,并且蒙受重大损失。第五十四师则步上第一六叁师和第四十四师后尘,整个被芬兰军吃掉。这之後,在苏联第八集团军地区,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也遭遇了跟他们第九集团军的同志一样的命运,还陪上了一个坦克旅。








光荣的失败








在不断的遭受蚂蚁的戏弄后,大象彻底被激怒了。侵芬战争先期阶级的战果让斯大林大为震怒,一批高级军官因此纷纷人头落地。1939年指挥波兰之役的铁木辛哥元帅被伏罗希洛夫取代。他大量调集增援的部队,人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之多,大炮有两千八百多门,在适应雪地作战上作了一些紧急的改善。也对部队进行特训,要求战车和步兵相互支援。




在经过大量的轰炸(苏联空军在一月份总共出动了七千多架次)与炮击後,苏军在二月十一日再度从南部向曼尼海姆防线进攻。这次苏军是只许胜不许败,各级指挥官完全不顾人命和装备的消耗,一波波地人海战术冲锋前进,有时尸体堆了叁四层厚。芬兰军虽然英勇地抵抗,造成苏军极大的伤亡,毕竟还是敌不过苏军数量上的优势,终於在叁月初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芬兰政府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




起初,芬兰准备向英、法求助,但德国不让她的敌人插手北欧,在当时,她也不愿因为援助芬兰而打乱自己先西后东的既定计划。于是压迫芬兰割地求和。这时苏联其实也急着找个台阶下,原因有三,一是天候:春天将近,解冻後芬兰地区大部份会变成泥泞不堪的沼泽,更不利苏军作战,而苏军如果深陷芬战泥潭,一旦德国进攻,后果严重;第二是国际政治:苏联入侵芬兰已经导致它外交上的被动,英法给予芬兰大量的援助,丘吉尔等要甚至要求派出远征军。如果再持续下去,英法的祸水东引计划很可能得带,西方国家合流进攻苏联并非不可能;第三,苏联人的损失太过巨大了。官方的大大缩水的数子是: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但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赫鲁晓夫回忆录142页),死亡20万人以上(柯林斯著“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第865页),苏军遭灭性打周的就有第一六三师、第四十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第一二二师和第八十八师也基本失去战斗力,另外还被俘55000人;据说从列宁格勒一路到莫斯科,稍微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挤满了伤兵。




于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芬兰终於在3月12日接受苏联的条件,边界在列宁格勒附近后退15公里,割让卡累利阿地峡,总共损失约四万平方公里领土,从而结束了这场历时三个半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当然损失很大。芬兰军有两万五千人阵亡,四万三千人受伤,还损失了近1/10的领土。但,难能可贵的是,芬军通过战争,彻底打消了苏联企图吞并芬兰的企图,苏联一开始动用了54万大军进攻芬兰是志在必得,连傀儡政府也准备好了(即在苏芬战争开始那一天就成立的库西宁芬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想把芬兰象其它波罗的海国家一样吞掉,但苏芬战争的惨重代价使苏联不得不正视现实,解散了库西宁的芬兰人民共和国,重新与芬兰谈判和约。芬兰通过战争避免了与其它波罗的海国家一起被并入苏联的命运,基本保证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芬兰都是光荣的失败者。








关于战后的多余的话








1941年芬兰和德国军队联合攻入卡累利阿地峡,芬兰军队只是为了收复1940年苏芬战争中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因此一旦到达以前的边界,芬兰军队便停下来防守。任凭德国如何劝说,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也没有入侵苏联领土一步,而只是和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沿着双方边界对峙。二战末,芬兰向盟军投降。1947年,芬兰与前苏联等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巴黎和约。




芬兰战后经济经历调整恢复、迅速发展和不稳定增长的三个时期之后,近年来,进人较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民收入达到世界高收入水平。自1993年以来,芬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5%。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2.01万美元。2001年,芬兰无论在世界“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指未来5年经济持续增长),还是“现时竞争力指数排名”,均居第1名,美国均在其后,列第2名。芬兰经济支柱是森林、金属和高科技产业。




如今,当年那个不可一世的大象,在战后,大搞霸权主义,成为所谓的超级大国,主导了冷战,又先后入侵了匈牙利、捷克、中国、阿富汗,干涉了无数国家的内政,插手了数不清的地区事务,最终被另一只蚂蚁——阿富汗拖垮,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今天,苏联不存在了,芬兰仍然快乐的活着,当我们打着诺基亚的手机,谈论着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新的爆炸时,我们应该想到在中国流传千年的一句致理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