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咒灭级:净空法师(清静心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6:49
---------------------------------------------------------------------------------------------------------------------------------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15 11:04:00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

一位富有的长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决心好好修行,不再轮回六道受苦,因此对一切众生,完全没有考虑到好或坏、该做或不该做,只想:不攀缘。

从那时起,他对守门人说:「若有乞丐来要东西,你都替我拒绝。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想跟众生结缘了。」

这个消息慢慢传开,很多人就议论纷纷!说某某长者在还没有信佛前,那么有爱心、常常帮助人;但是信佛后,心肠如铁,看到婆罗门的修行者、生活贫困的人,一律拒于门外不肯布施。「这真的是佛陀的教法吗?」大家都很疑惑。

佛陀其它弟子听到了,就赶快去请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们断绝外缘,不能跟众生攀缘?」

佛陀说:「我所说的是要断除攀缘之心──对人我是非的执着、对名利地位的不断追逐,这就叫做不断攀缘心。有了不断攀缘的心,就会受六道轮回之苦。」

弟子说:「佛陀!那么某某长者所听到的佛法,是断章取义了!因为误解攀缘的意义,现在他心肠如铁石,断绝了对穷人的帮助。」

佛陀听了很无奈地摇摇头说:「众生愚痴,听法时总是断章取义──知其一不知其二,执在一端,而有偏执的心态。」

于是这位佛弟子便赶到长者家,告诉他:「你错了!佛陀的教法是要『施而无所求,舍而无所求』;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这分无所求的心,不要有执着。」

长者听了赶紧请教佛陀:「佛陀!难道我真的听错了?」

佛陀说:「你不只听错,也做错了!要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必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法。而在六度之中,又以布施为第一;你断绝了对穷人的帮助,是不对的。」

「可是佛陀,您不是说不要跟众生攀缘吗?」长者问道。

佛陀说:「我所说的是心不要攀缘──要用心去付出、去施舍而能无挂碍、无执着;能做到三轮体空,这才是真布施,若心有执着、挂碍,就叫做攀缘心。」

从这段故事里我们知道,听法不能以偏概全,学佛一定要用智慧深思,体会人生正确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能用深度的智慧、冷静的沈思来分析,哪怕只是一句话也能「一理通,万理彻」;否则就会变成断章取义。

同样是佛陀说的教法,因为听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了解,而产生偏差。所以,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佛陀的每一句教法,并且用深度的智能去分析。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0660.html)
-------------------------------------------------------------------------------------------------------------------------------- 
净空法师:洗手间也能大声念佛
 
 发布:广修万行 []   日期:2011-12-25 13:33:00       
 
   「阿字功德如是,故佛号之功德可知矣」,一个字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此地所说的,都是极力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真知道了,你就会念这个,念这个比念什么都好。古大德讲真话,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强调要念经?这个原因是我们对这个名号功德不了解,念经是帮助你了解,念经是帮助你破疑开悟。念经也是帮助你收心,因为你的心是散乱的,你不是净念,用念经的方法收心,就是都摄六根。念一部经,心定了,心清净了,把心浮气躁收敛,你再来念佛,功夫就会得力,是这么个意思。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才真正能够收到效果。
    「且此一句佛号,下手最易,无分男女老少,不论智愚闲忙,人人能念,个个可行。名召万德,妙感难思」。这些话是老人劝导我们,这一句佛号下手最容易,无量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这是最容易的,这一句佛号。所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智愚闲忙,每个人都能念,随时随地都能念。念佛不要拘束,我们睡觉能不能念?能念。睡觉不要出声,为什么?出声伤身体,伤气,一样的功德。我们在洗手间,好像不恭敬?不恭敬就不出声。不出声不能摄心,那你就出声好了。出声是不是不恭敬?不恭敬事小,为什么?佛菩萨不会怪你,你自己摄心的事大。洗手间大声念佛,佛就怪我们,他就不是佛,他生烦恼了,佛怎么会生烦恼?哪有这种道理,佛只是希望你有成就,希望这句佛号真的能把你烦恼控制住。念佛不是别的,就是为这个,你不念佛,妄念就起来,用这句佛号来换代你的妄念;妄念都没有了,都是这句佛号,那你功夫成片了,真到功夫成片,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往生。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辈三品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没妨碍。这是阿弥陀佛、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这叫什么?这叫真恭敬,恭敬不是在我们一般这个世间所执着的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我们也得要重视,为什么?避免别人造口业,主要是在这个地方。初学的他不知道,认为你这个不恭敬,他造口业,他看在眼里不舒服,他来批评你,他对于佛法没有透彻了解。透彻了解,人家看到你这个现象不起心不动念,他哪有分别执着。理跟事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要晓得,人人能念,个个能行!
   「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我们起这个念头念阿弥陀佛,你就开始觉悟了。自己没有感觉到我觉悟了,这什么原因?你念得功夫不够。如果你能够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下去,念的时候把万缘放下,为什么?它干扰你。所以经教里面祖师大德教我们,一心念佛,这有效!一心,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这才叫一心。这个一心叫真诚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能够把真诚保持,《弥陀经》上讲的,你能保持一天,上根的人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上上根人,一天成就。经上讲得好,最下的根性,七天也能成就。能够执持到七天,一心念佛,心里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七天成就。
   「今所念之佛,正我本觉」,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故云持名即是始觉合本」。持名,大势至菩萨讲的标准可不能忘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这样念才行。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你的念就是净念。你要不能都摄六根,眼睛往外面色相跑,耳朵往声尘上去听,你的心都在外头,都在六尘境界里头,也就是你的心散乱;都摄六根,心就定了,我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定了。学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耳朵本来听外面,不听外面,听里头,里面是什么?里面是自性,回头了。六根都回头,不向外缘,不缘外面六尘境界,这就是自性本定,这一回头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这个心真的是清净心、是平等心。这个净念,这净念里头有一句佛号,所以它好修,如果这个净念里什么都没有,不容易,我们凡夫做不到。我们凡夫里头有一念,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自性性德相应,它是自性的德号,念到自性般若现前,那就叫豁然大悟,明心见性了,理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今天下手要记住,下手之处,我们六根暂时别起它的作用,远离六尘境界,找个清净地方去,收心嘛!用环境帮助自己。对于这个法门不怀疑,对于净土不怀疑,对于阿弥陀佛不怀疑,对于我们修学道场老师不怀疑、同学不怀疑,你的障碍没有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相继就是不间断,功夫得力就成就了。念老此地讲的,「是故念念相应,而念念即佛,是显持名功德不可思议」。
    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作佛的心,发作佛的心就是发度众生的心;没有帮助众生、成就众生的心,念这句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不相应。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我们前面已经念过了,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才是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话说得太好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为什么?广度众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阿弥陀佛的心里没有别的,念念都是帮助众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样,成佛之后普度众生。他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搞名闻利养,我们今天念佛最大的障碍,问题就在此地。所以最近这二、三十年当中我常说,常常劝导同学,我自己也在真干,放下自私自利。我这么大年岁了,八十以后,人就该死了,活一天,报佛恩要报一天,报佛恩是什么?自行、劝他。天天读诵《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上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自利;同时把自己学习的这些心得,跟有缘的同学们分享,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度众生的心。活一天做一天,想不想明天?不想明天,没有明天,八十岁就该死了,还有什么好想的?活一天就多干一天,活两天多干两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了。早年赵朴初老居士,这是位长者,是我们的长辈,他对我非常爱护,也很关心,劝我很多次,落叶归根。我是个非常念旧的人,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执,多少年来想回老家,老家还有个小庙,实际禅寺,我想把它兴起来。这么多年,我知道这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一种情执,必须要放下的。诸佛菩萨的家乡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处,处处都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跟自己都是一体的。所以这种情执必须放下,不再想了。这个世界整个社会都在动乱,灾难频繁,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每一天都作我最后一天的想法,不想明天,没有明天,我在这个世间就到今天就结束了。什么最重要?念佛最重要,劝人念佛最重要,除这个,都不是要紧的事,都应当彻底放下。
  所以,这一句名号你就晓得,名号展开就是四十八愿,这一句名号总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看,它的纲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才真正晓得名召万德,妙感难思。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华严经》,《华严》归《无量寿》,《无量寿》归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这一句佛号。如果再扩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再扩大,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尽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你为什么就不念?你为什么会中断?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几个人知道这个秘密?真知道的人太少了。
  我们再看末后还有几句话,「从有念巧入无念,即凡心顿显果德」,这话是真话。凡夫成佛,用这个法门快速,一生成就,简单、容易、稳当、可靠,再找这个法门找不到了。末后他说,「如《疏钞》云」,莲池大师的话,「齐诸圣于片言」,片言就是名号,齐是跟他们平等,诸圣是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用这一句佛号就跟他平等,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就平等了吗?阿惟越致菩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越三祇于一念」,越是超越,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了,不必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超过菩萨修三大阿僧祇劫。「极圆极顿,至简至易」,简单到极处,容易到极处,圆极、顿极。得人身,闻佛法,遇到这样的法门,真不容易!
    「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末后结得太好了。所以我们修净宗的人,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八个字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很清楚的知道,要很深入的知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一定要发作佛的心,我这一生要成佛。为什么要成佛?我要度众生,我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希望他们都能成佛,跟我一样。你要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愿,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所以它不但是《无量寿经》的纲要、宗旨,实在讲,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的指归,指归跟纲宗意思一样。换句话说,受持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发心作佛、发心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离苦得乐,你有这个心,你就会有这个行为。怎么帮助?要把这些法门、这个经典,详详细细、清清楚楚的告诉他,他才能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是用教学的方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是认真学习才可以做得到,自己不认真学习,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帮助全家、帮助我们全社会、帮助全世界都是这一个道理。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做出好样子给大家看,大家就相信了。
资料恭摘: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七集)2010/5/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27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982.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念佛人的欲望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5     
  
 1 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到人间来,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2 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连根拔除。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都是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所说的。3 欲望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我们不希望来生再搞生死轮回,这的确是要把它拔除;你不拔除,决定不能超越轮回。佛法修得再好,来生还是要轮回。4 我们修行修什么?首先把你的欲望舍掉,贪嗔痴慢,要把这个舍掉。千万不要以为欲望不能舍,别人都在追求,我们怎么能舍掉?5 佛为什么叫我们舍尽这一切欲望,有道理。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搞生死轮回,就是欲望在作祟。没有欲望,就没有轮回了。6 佛叫我们断一切欲望是真的,名闻利养统统不能要,一点都沾不得。五欲六尘,沾了就是生死轮回,就搞这一套。7 欲望没有止尽,那个不得了,只要我们对于五欲六尘起一念贪心、起一念嗔恚心就堕落。8 烦恼,是感情欲望的冲动,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它自然会动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所谓开放的社会,也就是自由的社会,没有约束,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9 诸位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欲望,凡是有这些事情冲动引发起来,自己要马上想到后果。贪嗔痴慢的后果在三途。10 古人所谓“刀头舐蜜”,锋利的刀,刀刃上涂一点蜜,你去舔,甜头尝到了,可是舌头也被割掉了,得不偿失。何况是不是有真乐?决定没有,你所得到的是苦。11 现前得到的是苦,将来更苦,有几个人知道?世间人迷惑颠倒,他不晓得这是苦,把苦当乐事,后面还有大苦在等着他,三途果报。12 世间人讲“欲海难填”,人的欲望没底!所以佛叫你要知足。你要不知足,你的欲望永远不会如意,你是永远苦恼无边。13 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财富、眷属、权位,一定要“知足”,一定要晓得回头,不必越分地去希求。最好不求,一切顺其自然,那个福报是最大的。为什么?你心里面没有贪求。14 你有希望,就有失望,你就很苦,所以没有希望。我们有愿望,没有希望。15 愿望跟希望不一样,愿望里面没有妄心去求,是让它自自然然圆满;希望是有个妄念在求,求它赶快现前,那很痛苦,为什么?求不得苦!16 有希望的人就有求不得苦,他希望愈多,求不得苦就愈多,就这么来的。所以无求就知足。无求,你就如意了,你的生活就自在了。17 无论是物质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要知足,知足你就得自在。生活享受不需要去追求,一味在物质生活上去追求,没有不造业的,没有不折福的,纵然你有福报,福报也在这里折尽了。18 如果我们把念头转过来,为众生造福,为社会造福,完全不为自己,那就乐在其中,那真乐!19 为自己有得失,得失苦!失固然苦,得也不快乐。得到怎样?又常常忧虑不能保住。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去追求,追到之后又怕失掉,那个心很痛苦。20 我为社会,为大众,不为自己,自己没有得失。换句话说,成功了,大众有福,我们很高兴;失败了,我们已经尽心尽力,我们于心无愧。缘不成是大众没有福报,不是我们没有尽心尽力,所以心安理得,没有不自在的。21 欲望要知足,知足就常乐,知足就心安理得。“知足常乐,心安理得。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们要修这个。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条件,能做到这四条,你佛号一定念得好,一定得力。22 今天我们的佛号念不好,我们的妄念伏不住,那就是你不知足,常常苦恼,常常忧虑,患得患失,你的心不安,理不明白,所以你这句佛号念不好。23 真正做到知足常乐、心安理得,佛号怎么会念不好?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一定是非常快乐,这样才能够修到一心,才能修到不退转。24 心清净、心平等、心专一,决定没有欲望,心就清凉、自在。欲望没有止境,那就苦不堪言!你要能知足就常乐,知足就快乐,不可不知足。25 知足,要到什么程度才知足?实在讲,只要我们生活能过得去就应当知足,不应当再奢侈。生活水平要慢慢提升,整个社会提升,我也跟着提升;整个社会提升,我不跟着提升,这是知足。26 不但世间五欲六尘的受用我们知足,即使弘法利生的事业也要知足,不知足的人苦!不知足的人贫!知足的人富有!27 我们以佛教事业来说,佛常常教我们要随缘不要攀缘。我是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就教我,我想想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一生依教奉行,决定不做攀缘的事情。28 攀缘苦,不自在!那个苦从哪里来的?是自己找来的,你本来不苦,你为什么去找苦吃?你去攀缘,你就是个迷惑颠倒没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自己去找苦吃。29 佛门里常说学佛要发愿,要有度众生的愿,不能有度众生的欲望,不能有这个念头。什么事情都是因缘自自然然成就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这才是正法。30 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要怎样做怎样做,那这里面就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这些烦恼统统来了,到后来西方世界也去不了,还是六道轮转,所以这个得失利害我们自己要看得清清楚楚。31 一切众生心里面的欲望、爱好是千差万别,各个不相同,可是佛都知道,真正是所谓的全知全能,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桩佛不知道。32 佛大慈大悲,为末法时期众生选择净土法门,这个法门真正能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疑难杂症。佛教末法众生,为什么特别推荐介绍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修清净心。33 大乘《无量寿经》经题上,给我们提出修行的纲领:“清净平等觉”,把清净心摆在第一。心要清净,这最重要的,清净心那是真正的幸福。这个受用你们想不到,为什么想不到?你的心从来没有清净过,我怎么说、怎么形容,你们都很难体会。34 学佛最要紧的,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是非,没有人我,没有欲望,没有得失,好自在!心里面有了这些东西,你怎么会清净?35 佛门里头要用清净心修福修慧。心清净,什么欲望、希求都没有。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佛门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36 我们平时念佛,要心平气和地去念,没有一切欲念地去念,这样才能念得成功。你有个欲望、有个念头,你这样去念容易着魔。因为你有希望在那里,魔就给你一个希望,换句话说,你有个把柄在人家手上。37 你什么希望都没有,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譬如,你想要钱,他有很多钱诱惑你,你就会上当;你想要名,他给你一个名义,就把你套住了;你什么希望都没有,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可奈何!38 念佛人心要清净,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乱、不求功夫成片,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念了几天,他自然得一心,自然见佛往生,那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诸位要懂这个道理。39 念佛的人什么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所以,你有欲望,欲望里头你要回头;欲望要是不止,那是苦恼无边!40 我们念佛要精进,“精进常乐”。精进是真乐,愈精进愈乐。你想想看,我们精进,精进求一心不乱,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自己会觉察到,你跟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感应道交,你怎么不快乐!41 真正是无有疲厌,真正入了这个轨道,上了这个轨道,世间什么乐趣你都不会想了,为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42 好比你看佛经一样,佛经如果你要是读下去,在里面体会到法味了,世间什么书你都不会去看它。为什么?没意思,浪费时间,枯燥无味。读佛经这里头有真乐,常乐。43 众生都有欲望,都有希求,求怎么样?求不得就感觉到很痛苦。求得了怎么样?求得了还是苦,苦什么?怕丢掉。患得患失,没有不苦的。44 像我们念佛人,有没有欲望?有,我们有欲望。我们的欲望是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希望见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念佛人的欲望。45 我们有这个欲望了,我们要努力去追求,忆佛念佛,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是精进,这就是勤奋!一定要这样做法,我们才能成功。46 世缘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念它,因为你想这个、念这个,业报在六道,你天天在造六道的业。47 决定不想,决定不理会它,念念只想阿弥陀佛,念念只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行了。48 世人都有欲望,欲望无穷,那你的痛苦也就无穷,所以佛教给我们“知足常乐”,这是要细心去体会的!
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篇:净空法师法语:功夫都在佛号上
下一篇:净空法师法语:念佛往生的人是最积极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063.html)  -------------------------------------------------------------------------------------------------------------------------------- 净空法师:诸佛菩萨为什么不用神通、法术把我们的灾难化解
 发布:清凉雨 []   日期:2011-12-29 18:48:00     问:诸佛如来很多,法身菩萨那就更多,为什么他们不用神通、法术把我们的灾难化解? 净空法师答:。。也许有人要问,诸佛如来很多,法身菩萨那就更多,为什么他们不用神通、法术把我们的灾难化解?那他要不把我们灾难化解,他慈悲何在?我们会问。佛菩萨会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平等的,心、佛、众生。我们这个业是自作自受,你造的罪业别人不能、不会代你受,你出的这个纰漏要得你自己去弥补、化解,佛菩萨不能替你化解。佛菩萨把化解的理论、化解的方法告诉你,你要明了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问题真能化解,这是正理。 今天我们这个乱子是我们搞出来的,在佛菩萨境界里有没有灾难?没有。我跟诸位讲的话句句都是实在话,他的境界当中没有灾难,我们境界当中有灾难。这正是经典里面常说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的业报各人承当。做错了,不怕,一念回头,问题马上就解决。中国古人讲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重要!怨天尤人,那是罪上加罪,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会把问题搞得更严重,只有回过头来问自己,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别人没有过失,大自然没有过失。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变现?我们不善的心所感,不是它有意的,它无意的。大自然的变化听谁的?听我们念头;我们念头善,它就变善,我们念头不善,它就变成不善,就这么个道理。意念主宰了一切,意念改变了一切,你把它改变向善或者改变向恶,都是意念。佛的意念清净,清净平等觉,所以他的境界里没有灾难。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469.html) -------------------------------------------------------------------------------------------------------------------------------- 

大安法师: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3 21:02:00  

 

 

居士: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法师: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空性中升华的情怀,要做到真实无伪,非常不易。我们凡夫没有证到空性,只能发起相似的慈悲心。那怎么发起来呢?可从移情换位的思惟开始。我们的心与众生的心是同体不二的,正因为同体不二,所以一切众生都在我们的心内,我们也在一切众生的心内。同体就是休戚相关,我们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也就是救度、帮助自己,自他不二。证入空性的菩萨,以天眼通看到苦难的众生遭受剧苦,如箭入心,法尔自然地去救度众生。如是由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系念而生起慈悲心,由于慈悲心而生起了菩提心,由菩提心推动无量劫的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最后圆成佛果。正因为有众生才有佛果,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是同体增上的,所以恒顺众生是菩萨修行的重要科目。
-------------------------------------------------------------------------------------------------------------------------------- 

大安法师:魔乡不可停!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2 10:51: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安法师: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想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感叹“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啊!无量劫的轮回,无有休止啊,“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般城(极乐世界)!”

在我们中国,你只要看看种种的现象,杀盗淫妄是这样普遍;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你才知道什么是“法弱魔强”,那真的百分之百是魔乡啊!不容一刻停留啊,这种火宅感,已经是猛然的点上了烈火,已经烧到面前了!

“三界无趣,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

你能思维到这一点,而且生命是这样的无常,这样的危脆,明天是不是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还打什么妄想啊?赶紧念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啊,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随时启程往生净土。

最近我们寺院有一个比丘往生了,29岁,大家都觉得很可惜,而我倒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啊,这叫提前释放啊!(热烈鼓掌)你本身就是牢狱里面的一个囚犯,现在提前让你走,你还可惜什么呀!所以我们要有这么一种坚定不移的、毫不含糊的出离之心。你这样就好办了。

可是现在有些人很糊涂,我们有一个老居士得了病,他开始到医院里还很恳切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忽然对阿弥陀佛说:“哎呀,我的孙子还没有考上大学,等我孙子上大学我再走吧!”他这一说,那阿弥陀佛很慈悲啊,恒顺众生,你不想走佛也不能硬拽着你走,到时候你还要控诉阿弥陀佛害了我的命!那就不对了!他就活过来了,但活过来了也是半身不遂,他的儿子孙子推着车到我这里,他还说:“哎呀,我这次差点死啊,我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慈悲呀,还让我活着啊!”我说:“你老人家可是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你活在娑婆世界干吗啊?!”“活着我要为大家作一个榜样啊,念佛我能活下来。”这个没办法,做榜样是念佛往生才是好榜样,这个你念佛活过来坐在轮椅上有气无力,这是作什么榜样?

关键时刻贪生,实际上他还是贪生怕死。不行啊!这就是信愿问题都没有解决呀!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深可怖畏!

三界可恶,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

 

  -------------------------------------------------------------------------------------------------------------------------------- 大安法师: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5 10:28:00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                            —— 彻悟大师《彻悟禅师语录》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这样对我们净业、净土的信心的建立才会有理论的基础。这样既有理论的突破,又有深切的净土情怀,我们的信心才会坚固。那么我们来观照一下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一生的命运,来自什么?“唯业所感,唯心所现”。每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投生在哪个地方,一生所受的教育如何,遇到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境界了,这些境界不是偶然的,都是我们自己往昔的善业或者恶业,或者善恶业交杂的情况所感召过来的。我们很多人同时生活在一个时空态,比如在娑婆世界,堪忍的世界,在五浊恶世末法的时候,这都是大家同分共业所感的一个情况;在同分共业所感当中,共业当中又有别业。有的人虽然同样在这个五浊恶世,见浊中,但是他有正知正见;有的人在这种物质生活匮乏、福报下降的时候,他能够享受天福,这都是他宿世的别业所感。总之,这些都是我们的心识所现的境界,这就是一般讲的心净则佛土净,心秽则国土秽。这些外在的依报和正报,都是我们的业心所变现出来的,一切唯心造。这是佛教传达给我们的,基本的观照世界和我们心性相关的,一个根本的原理,唯心所现,唯业所感。 如果一个净业行人真的了知这心和境的内在关联,因和果不二的道理,他知道这个原理之后,他就会赶紧念佛求生净土。何以故?我们在这个世间,遇到的五浊恶世的境界,都是我们多生多劫烦恼深重的心所感召过来的,都是我们无明的妄心所现的。这是很苦的啊,像火宅,像茅坑,像牢狱,所以这个境界我们要离开它。要离开它,怎么离开?我修什么因?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用无明、造业的因心,感召五浊的苦果。我现在一定要修念佛之净因,感得求生极乐世界净土的果。因为极乐世界境界的现前,一定要我们的因心在这里起作用,感召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令我们横超。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见到的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梦中所现,是我们的秽心,这个恶因所感召的恶果。我们每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都把梦中之人唤醒出来,出离梦的境界,以这个无量光寿境界来唤醒我们无明的妄心。所以我们要从梦境当中出来,只能赶紧念佛求生净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80.html) --------------------------------------------------------------------------------------------------------------------------------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发布:火凤凰 []   日期:2012-2-6 17:15:00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要从专心念佛开始,你不能专心你就得找一些方法,为什么你不能专心?你打什么妄想?你在想什么?你在思惟一下,这些是不是很重要。真正你念佛的时候你至少要把那些事情基本上处理得差不多,不要去想它,然后你再去念佛。   你不要有牵挂,如果那个事情牵挂太重了,你就先把事处理完了之后再来念,这是第一个,你要思惟一下。第二个,就是没有什么牵挂时你还是打妄想,还是不能专心,这是与生俱来的妄念,它会像急流水,使我们这个佛号就像一片树叶,总是漂浮不定。这时候你可以采取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记一、念两句记二,循环往复来记,使你的心不跑,都摄六根,把六根都摄在这句名号当中,就能专心,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耳朵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意根,就是给它记数,派一个任务记数。在六根里面,能把耳根和意根摄住,就等于把一切其它四根,就不摄自摄。你这六根都摄在这佛号当中,你能够念念不间断,这就是净念相继。所以念佛一定要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作为自己专心念佛的一个原则,要把它落实下来,不能散乱心,尽管开始散乱,你一定要把散乱慢慢地收摄。摄到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样的程度。  就在阿赖耶识里面,佛号就熏习了一个新的种子,真如熏无明,我们自性的慧光就会慢慢地透显出来。是不是做到一心不乱你先不要去管它,你先从专心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下手。那个功夫的程度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法尔自然的事情,你不要去想它,你一追求它反而不行,这一定要注意。清净地专注地念清楚听清楚记数清楚,能做到这三清你就能够做到相似的专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623.html) --------------------------------------------------------------------------------------------------------------------------------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应该露地安然坐白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3 9:45:00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三车”,它是出在《法华经》的譬喻品。譬喻品谈到在这个三界里面,由于众生贪、瞋、痴烦恼炽盛,整个三界就是火宅。释迦牟尼佛在譬喻品中被喻为大富长者,他自己已经出了三界火宅,但是他的子女还在里面,于是这个长者就想尽办法让他的子女离开这样的火宅。但是如果他直接说:“这个房子已经燃起大火,已经朽坏,即将崩塌,孩子们赶紧出来吧!”这些子女都不会相信,都不愿意出来。所以这位长者就施设一个方便,他知道这些子女喜欢羊车、鹿车和牛车,于是就告诉他们:“你们赶紧出来吧,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    这三车就是代表三乘的佛法。羊车,小羊牵着车,只顾自己解决问题,代表声闻教。鹿车,鹿王要跑的时候,还会关照一下它后面的鹿群,这就是代表缘觉乘,辟支佛不仅自了,也会随分随力关照一下众生。牛车——水牛之车,这就是渐教的菩萨,修渐教的六度,有利他之心。长者的子女一听说外面有他们喜欢的车,就争先恐后离开了这个火宅,向他们的父亲要车子。长者看到他们都出来了,很是欢喜,说:“我不仅给你们三车,我要给你们最好的东西——大白牛车。”大白牛车就代表着大乘圆顿的佛果。这三四个子女得未曾有啊!他们都没想到,还有个大白牛车。装饰得非常妙丽,“其疾如风”的一个大白牛车。    这有什么喻义呢?“三车已息驰求念”,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都具有大乘的种性。他们志求大乘圆顿的佛果,就再也不会去求声闻、缘觉和权教菩萨道的修行了。他们住于大乘的正定聚,直趋大乘的佛果。实际上我们作为净土行人也应该这样,不再求声闻、缘觉、渐教的菩萨。我们得到的是大乘极为圆顿的佛法,“一超直入如来地”。“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但凭六字成佛道的一个法,就不要去驰求“三车”了。    现在有些人由于信心不足,他念念佛,又转为修其他的法门去了,舍弃了大白牛车。一个净业行人,他修的是大乘圆顿的佛法,就要“露地安然坐白牛”。在这里,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比喻为“露地”——真如法性。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当中,安然地坐在大白牛车上,就能够圆成大乘的佛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290.html) -------------------------------------------------------------------------------------------------------------------------------- 大安法师:心中常有淫念生起,怎么对治?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3 9:38:00      
     居士: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该如何伏住?我的淫念很多,不自觉就生起,有什么办法对治?        法师:我们的内心会有种种的妄想杂念,这些妄念里面更多是淫欲的念头,这是一切欲界众生的通病。      那怎么办呢?这些念头起来肯定是有业,有罪呀,因为每个念头都会形成一种业,都有一种力量,都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熏习了一个种子。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从念头上修起。     怎么把贪嗔痴的念头转为清净、平等、智慧、慈悲、惭愧的念头呢?还是要靠这句佛号。当不好的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念头转到这句阿弥陀佛上来,这就像用清水珠来澄清浊水一样,用佛号来转我们的念头。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288.html) -------------------------------------------------------------------------------------------------------------------------------- 

大安法师:对同一个问题众说纷纭,该如何圆融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1 12:51:00 

 

 

居士: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就是净土法门内部,对于同一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都说自己是根据经典或古德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该如何做呢?即使是净土宗历代祖师,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判断,一般人只是说他们是圆融的,到底怎么一个圆融法,请慈悲开示。

 

法师:斗争坚固,也是末法的一个表现形态。但当你遇到这些斗争坚固的事情,你自己不要斗争坚固,不随着转就行了。

比如对于净土法门中的一个问题,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也不要把它看成就是斗争坚固的产物,它可能是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得出的观点也就会有所不同。你如果圆融的看待它,它可能就是相得益彰,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时,你要了解历代祖师,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也不是说有个标准答案的。禅宗对学人的问题,答在问处,问在答处,无非是替学人解黏去缚。而净土宗祖师就更着重在于让人破疑生信,所以对很多问题的解答,只要是让你对阿弥陀佛的大愿和净土法门能够增上信心,能够让你在老实念佛上增大推动力,那可以说他的观点基本上没有离谱,没有走样。如果一个观点让你一听,好像觉得有道理,但实际上增加了你的怀疑,让你的修行比较放逸,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提不起来,那这个观点可能就有问题了。所以不管怎么样,往生的条件就是深信切愿、执持名号,这一点谁也不能去颠覆的。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可能有疑问的地方是,这个往生的品位怎么判定啊?是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呢?是不是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功夫成片哪?很可能在这里搞混了,这些年来很多人在这方面提问题。对此,你一定要在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层面去建立信心。佛经里面,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没有告诉我们非得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当然,如果能念到功夫成片肯定最好,如果念不到,只要具足深信切愿,乃至十念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愿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净土法门是非常圆顿的法门,甚至是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无上菩提。信愿建立以后,要多多念佛,每天一万、两万、三万,念得越多越好;在日常行为上要奉行净业三福,如果你照这样做了,大概都不会偏离。具体的这个观点、那个观点,那就很多了,所以也不要听得太多。净土法门就是单刀直入,不假方便。谁说的对、谁说得不对,你不要去琢磨那么多,即凡心为佛心,离开这些争论,不管怎么样,我只要信愿念佛,阿弥陀佛肯定会摄受。我们在念佛的同时,实际上佛更慈悲地在念我们。我们是阿弥陀佛的独子,阿弥陀佛不忍我们在这里煎熬受苦,他一定会把我们救出去的。你要有一种很朴素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心。所以我们要建立这个信心,而不要去听那么多的争论。

 



上一篇:印光大师:阅经之态度

--------------------------------------------------------------------------------------------------------------------------------  

印光大师:阅经之态度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1 12:35: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印光大师:阅经之态度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

阅经与研究义理之分别与时宜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之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曰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能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曰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阅经

至于阅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疑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 

净空法师:我们对阿弥陀佛认识太少了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4 16:32: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空法师:我们对阿弥陀佛认识太少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这句佛号不认识,把它疏忽了。如果真正认识,我相信你分分秒秒都在那里念佛,你不会说一句闲话。为什么?这里头有大喜乐在,你说其他的是生烦恼,你念这一句佛号是生大喜乐,你知道念这句佛号你成佛了,你胡思乱想你搞三恶道,你搞六道轮回。我现在是想搞六道轮回,还是想到西方世界去作佛?要想到西方世界作佛,这佛号一分一秒我都不能离开它。要搞轮回,那就佛随便念念,想起来就念,想不起来就算了。那什么?继续搞六道轮回。你想想看,从早到晚我们心里念的是什么?是自私自利的念头多,名闻利养的念头多,患得患失的念头多,还是阿弥陀佛的念头多?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我今天这一天在干些什么,然後你就知道,极乐世界虽然好,我这一生能不能去,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问别人。问别人,人家会说客气话,不会伤害你,都说你行,你好,你不错了,你一定往生。你能不能往生他怎么知道?你能不能往生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这都是真话。

世出世间圣贤安慰人的话很多,这不是重大的过失,而且那些人都会观机,他不会责备你。为什么?佛度众生生生世世,不是这一生。你这一生不想去,来障很重,你去不了,也让你欢欢喜喜念几句佛,阿赖耶识种一点善根,来生後世遇到再说。你要问你哪一生真正能往生?那一生当中你心里念佛比杂乱的候要超出很多倍。譬如我们讲二十四个小,二十个小心里在佛号上,四个小杂乱,你有功夫离开娑婆世界。你要说我一天十二个小念佛,还有十二个小胡思乱想,靠不住,你的分数只是五十分,这一生能不能往生是未知数。必要超过,肯定得往生的,二十四小一分不空过,这个人决定往生。心里真有弥陀,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要,这个人决定往生。样样事情还问别人,问问通灵的、问问鬼神「我行不行」,说一句话说,你还怀疑。疑是菩萨精进最大的障疑,不疑何必问人呢?无此必要。心上要真有佛,真的决定往生。

我们对阿弥陀佛认识太少太少了。你看阿阇王子他们听到生欢喜心,人家能说得出来为什么生欢喜心,知道阿弥陀佛究竟圆满,证得究竟圆满的自性。我们都有,我们迷了,没证得。我们希望像阿弥陀佛一样证得究竟圆满的性德,这是应该的,这个不过分,这是我们学佛人本分的事情。他能够发四十八原,原原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没有一原是为自利的,全是为众生著想。为什么?他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换句话说,照顾众生才是真正照顾自己,利益众生才真正利益自己,真正做到了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王子这些人为阿弥陀佛欢喜,也为自己这个缘分欢喜。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这部经典,遇到黄老居士这样详细的注解,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认知又提升了一层。还要不断提升,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做到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希望在这两年当中完成,不能再等,恐怕没有时间等。世界上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你肯念佛哪个地方就好。真正念佛人,那地方就是好地方,不要去选择。你心里有佛,阿弥陀佛就在此地,龙天善神他就拥护你,他就保佑你。这个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首先我们自己得度了,欢喜!然後我们再帮助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他听了生欢喜心,听了能接受,听了真干,这就是有缘人。他听了不喜欢,听了毁谤,听了排斥,还是有缘人,缘这一生不成熟,来生後世会成熟。所以一切恭敬,有缘的人我们对他恭敬,没有缘的人对他也恭敬,决定没有差别。恭敬、供养、照顾、互助合作,能做多少就要做多少,这叫圆满功德。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二O集)2011/3/12 档名:02-039-0320

 



-------------------------------------------------------------------------------------------------------------------------------- 

印光大师:净土宗有两位祖师的话要当做佛说的看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4 9:15: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印光大师:净土宗有两位祖师的话要当做佛说的看

 

我们净土宗的祖师中,至少有两位祖师说的法应该当做佛说的法来看待。

一位就是著作《观经四帖疏》的二祖善导大师。印光大师在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赞中说道:“师当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若肯投诚,西方定往生。”“世传师是弥陀现,提倡念佛义周赡。切诫学者须撝谦,兼使极力生欣厌。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择机理双契干。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

善导大师自己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说:“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大师在著作观经四帖疏期间,虔诚祈祷,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这一僧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印光大师赞同善导大师为弥陀化身,并要我们把大师的教义当作佛说的来遵循。

另一位就是著作《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的九祖蕅益大师。印光大师赞叹《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说:“《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又说:“《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什么意思?就是说蕅益大师的注解跟佛来亲自注解是一个水平,也就是说要我们也要把蕅益大师所说的法当作佛说的法来遵循。

因此,两位祖师的净土教义都是至极圆满的教义,我们不能在期间妄分高下,厚此薄彼。念佛人学习《观无量寿佛经》,不能不看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念佛人学习《佛说阿弥陀经》,不能不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转自汪汪馨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8c540100mwob.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念佛法门之好,的确很少人知道

发布:心慧 []   日期:2012-2-12 23:33:00  

 

 

1 佛法一切讲自己,不依靠外力,佛法是自悟、自修、自证。净土讲二力法门,讲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经典。经典是佛说的,他把理论、方法、境界告诉我们,这就是佛力加持。

2 经上说得好,这个法门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绝对不是九界众生凭自己的能力能够了解。九界里面包括菩萨,菩萨要不是蒙佛力加持,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搞不清楚。所以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真的难信。

3 我们今天听了,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这都是佛力加持;不是佛力加持,连菩萨都不信,我们博地凡夫如何能相信?所以人家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我们不要见怪。我们能信、能解,这是多善根,蒙佛加持;那些人不能接受,他业障重,佛力想加持加不上。

4 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己有念力,外面有佛力加持——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我们,十方一切如来威德加持,帮助我们带业往生,念佛法门之好,的确很少人知道。

  --------------------------------------------------------------------------------------------------------------------------------  

净空法师法语:我们的功德跟他一样大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3 8:30:00  

 

 

1 善恶的标准,总的来说,就是“利他”跟“利己”。一定要记住:“利他”是善,“利己”是恶。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2 为什么说“利己”是恶?学佛,如果对佛法稍稍有一点契入,他懂得,为什么?利己,你“己”没有忘掉,“我”没有忘掉,你还有我执;我执不除,你三界出不去!你说,“利己”是不是恶?

3 佛法头一个教我们学习的,就是“忘我”,《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学佛,先从“无我相”下手,从“无我见”下手!

4 无我,只有别人没有我,这个人修行容易契入,他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有了。念念执着我,你要晓得,有我,连带的,就有贪嗔痴慢、就有名闻利养、就有嫉妒障碍。

5 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难过,严重的,“怎么样去障碍他,怎么样去破坏他”,那你就造恶业。你自己造的业,你自己要受果报!

6 你障碍别人的道业,你自己决定不能够开悟、决定不能够证果;你障碍别人的教学,你的果报一定得愚痴。如果我们能把念头转过来,看到别人有好处,能生欢喜心、能生随喜心,那功德就无量。

7 所以,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从哪里转起?从自私自利转起。我们的心里头,不要有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我们的念头里面,不能有嫉妒、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

8 佛法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要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赞助;没有能力赞助,口头上要宣扬,要赞叹。

 -------------------------------------------------------------------------------------------------------------------------------- 

索达吉堪布:关于植物、细菌和病毒的问答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3 9:54:00 

 

 

香港中文大学问答

『 2011年7月28日晚上』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通讯工程系的。请问,传统的生命分类是动物、植物、微生物,那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是不是有情呢?如果是,我们吃药、消毒是不是也成了杀生?应该怎么样对待和处理? 

答:传统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但我刚才讲了,植物并没有五蕴所组成的生命。现在很多人、甚至一些法师也声称,植物不能吃,它的生命与动物一模一样。若是这样承许,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了,这是外道的说法[1] 

至于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微生物,我们若是损害它,有没有过失呢?没有过失。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时,用阿罗汉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众生,于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诉他:不应以天眼观察,而应以肉眼为准[2]。所以,微生物并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损害它不会构成杀生的罪业。 

对于这样甚深的因果道理,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判断,而应以佛经的依据进行取舍,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1] 《楞严经》云:“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咤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2]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阿瑜率满阿尼卢陀以天眼观水,遂便分明,于其水内覩见中有无量众生。世尊告曰:不应以天眼观水。”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1873.html -------------------------------------------------------------------------------------------------------------------------------- 十方草木非众生数

2011-04-14 20:24:52

浏览 204 次 | 评论 11 条
 

《大般涅盘经》:
  “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若有能作如是说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当知即是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
  “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盘。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
  “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当知是人是大菩萨。”


《楞严经》: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倒知种。” 


《南本涅槃经.分别邪正品第十》:

“魔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是辈为随魔教。佛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菩萨。言如来听受大人坐法。行止威仪受不言法。投岩饮毒断食杀生。系缚众生自治身体。作茂罗业咒术蛊道。旃陀罗等不男二根支节不具皆听出家。愍众生故。乳蜜绵缯珂贝皮革诸谷米等悉不服食。于诸草木作寿命想。慈悲心故。泥洹长灭。如是相貌。当知是为魔说经律。除大人坐四种威仪。若言我听饮毒入火断食投岩残杀众生。作茂罗业咒术蛊道。乳蜜绵缯珂贝谷米作熟肉想。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弟子。随我所听而能行者。是我弟子。不说四大有寿命想。如是说者。当知是为佛说经律。如是比说众多无量。魔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是辈为随魔教。佛说经律从而信者。当知菩萨。善男子。如是所说是为魔所说经。佛所说经差别之相。当分别知。”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72967      何谓生命、有情、含识、众生?    ------------------------------------------------------------------------------------------------------------------------------- 

大安法师: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4 20:45:00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其中一句“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请问法师,这是印祖的方便说,还是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请慈悲开示。

 

法师:印祖的很多开示都是很精妙的,是经验之谈,我们宜依教奉行。佛经不可等同于世间的学问,不能只靠我们的逻辑思维即所谓的心意识去研究。因为佛经是从实相般若所引发的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引发吾人的观照般若,令行人契证实相般若,这些都要用至诚恳切心方可造入。以空印空,似水投水,感应道交,妙德难思。如果用生灭心去揣度佛经文句就会越推越远,可谓白云万里。“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这句话中的“果能志诚之极”,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又确实是我们要趋向的一个目标。学佛就是要至诚恭敬。到达至诚之极的境界,那么对佛法的教理就会自然明了,如屋里人道屋里话,十分亲切。

 

如何契入至诚境界呢?这就需要从截断分别意识开始。我们平时抄经、读经、受持,这些都是契入到至诚境界的一些方法。就像智者大师行法华三昧,读诵《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心缘药王菩萨舍身之苦行,至“是真精进”句,俨然入定,见共慧思禅师同处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慧思禅师说“非尔弗感,非我莫况”,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世间种种学问都无法与其相比。所以我们无论是打坐、拜佛、读经、抄经、念佛等等,都是趋向至诚之极。至诚之极可契入法华三昧、契入念佛三昧;安立念佛三昧,一切智慧便都法尔现前,教理自然会透徹了解。因为教理无非就是吾人内心的智慧,慧由心出,不由他悟。我们按印祖的话去做,至诚颛蒙念佛,暗合道妙,潜通佛智,终必大明乎教理。

 



上一篇:大安法师:用平等广大心拜佛

-------------------------------------------------------------------------------------------------------------------------------   

大安法师:用平等广大心拜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4 20:43:00 

 

 

居士: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宝和清净大海众菩萨,不再另拜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可以吗?

 

法师:你既然佛堂已经供了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就用那种平等的广大心去礼拜。你这一礼拜,所供的佛菩萨都拜到了,不一定要分别我这一拜只是拜阿弥陀佛,那一拜只是拜药师佛。《华严》十玄门中有一个主伴圆融具德门,当我们标心拜某一尊佛的时候,这尊佛就为主,其他的佛菩萨就为伴,为主的佛也就具足为伴的佛菩萨的功德,圆融无碍。是故我们拜一尊佛就等于拜所有的佛,这是圆顿的义理,不要以凡夫的知见心生分别。所以你拜西方三圣就等于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包含着药师佛和地藏菩萨。药师佛乃东方琉璃光如来。药师佛针对苦难的众生,尤其是被身心疾病所困恼的众生所发的十二大悲愿,同时与西方净土也有极深的因缘。《药师经》里面讲到:如果有读诵药师经典以及称念药师如来名号的众生,他还有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那么药师佛都会满足他的愿,临命终时会派遣八位菩萨护送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所派遣的菩萨里面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可见阿弥陀佛的二大胁士同时也是药师佛的眷属。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云:西方净土莲华放光,光中显出无量的诸佛,到他方世界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这光中化佛里面有释迦牟尼佛,药师如来又何尝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过来的呢!所以我们在这个终极层面去了解的话,很放心拜阿弥陀佛,拜西方三圣,就拜到了一切佛菩萨。

   -------------------------------------------------------------------------------------------------------------------------------  大安法师: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22 13:56:00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孝。“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孝为制止。”  至道之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佛把孝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那怎么样是至高之法呢?这怎么理解?刚才讲这个孝有顺的意思,随顺。譬如“随顺父母师僧三宝”,“父母”代表我们的本觉,“师”代表先觉,比我们最先觉悟,“僧”代表和合的觉。“三宝”中,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性,法是抵达菩提觉岸的道路。你能够随顺父母师僧三宝,就能获得至道之法,得到这个至道的门。至于“随顺”,作为念佛行人,你能够随顺名号里面传达的实相悲愿,你就能往生成佛。我们随顺自性本具的布施,跟吝啬心相对治,我们就能够修布施波罗蜜。随顺我们自性的灵知心,就随顺了我们的智慧。随顺了我们自性的坚固心,就对治了我们的懈怠。顺里面就包含着六度在里面。孝又为戒,戒主要是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过犯。一个孝顺父母之人,在父母面前一定会怡声下气,委曲婉转,口业就止住了恶。对父母要赡养,《礼记》里面每天要三次去问候父母,冬天要使他温暖,夏天要使他清凉,这样对父母的服劳就会产生,就止住身业的过失。念念想到随顺父母的心,承欢、爱慕也就会使意业止住了恶。身口意三恶都止住了。一个孝顺之人,《孝经》里讲:“肤发身体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之始也。”孝的开始,思惟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一切都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毁伤了这个身体就等于毁伤了父母的身体,父母也会难受的,所以这是孝的开始。然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使父母双亲由于你立身行道能够光宗耀祖,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大家的称誉,这是孝之终也,是大孝。所以孝也有不同的层次。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出家修行,这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晋代,被一般人认为不孝,认为出家之法是不孝之法。当时有一位大军阀叫桓玄,基本上掌握着国家的重权。到庐山时带着一种辩论、责问的口气,一见慧远大师的面就说:“不敢毁伤,何以剪削?”他就用《孝经》的话来谴责。我们作为一个以孝为立国之本的国家,不敢毁伤自己的身体、肤发,你毁伤了就是不孝,你怎么还要把头发剃掉出家呢?这意思就是说你不孝啊!当时慧远大师就回答了四个字:“立身行道。”立身行道是“孝之终也”,是大孝啊!“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是小孝。所以佛教心量广大,对孝的层面的诠释,不仅停留在世间的小孝,停留在饮食起居层面。承父母的欢心,给他物质生活的满足,顺应父母之情,是孝的内涵。佛教讲孝,不仅给父母物质、心理的安慰,而且要使他得到解脱。不仅自己父母得到解脱,而且要使一切父母得到解脱。这就要“行道”,这个“行道”就是大孝。在净土法门,你能够劝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佛门孝的内涵、广度就比儒家在世间层面的孝更为圆满。这就叫“顺其性”,顺着自性、本性,真正利益父母。所以当时慧远大师一说“立身行道”,桓玄就没话可说了。慧远大师就是用“孝之终”来回应“孝之始”的谴责,说明出家修行是立身行道,是大孝。自古以来,佛门的高僧大德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的孝心。唐代有个师备法师,他的父母是以捕鱼为业的,在捕鱼的过程中他父亲不慎落水淹死了,作儿子的感到非常悲痛。古人都相信因果轮回,所以他就想怎么样来救度他淹死的父亲。毕竟父亲是在做不好的生计的业中死去的。所以他当下就出家了,他是带着要救度他父亲的心理出家的,这是一种巨大的修道动力。他修苦行,捍劳忍苦,到处参学,开悟了。开悟之后,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他的父亲来了,向他表示感谢,荷子出家悟道,我已经从畜生道出来升到天上去了,特来报信感谢。这就是悟道救父。宋代还有一位宗赜禅师,他做了寺院的方丈和尚,但是他没有忘怀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他就把母亲接到寺院住,劝他母亲念佛求生净土。他母亲刚来念佛还念不下去,天天想回老家、想家亲眷属,而且一见面就跟宗赜禅师谈那些世间的话。宗赜禅师干脆有段时间就故意不跟她见面,就让她念佛。这样劝勉了三年之后,他的母亲才开始好好念佛,在寺院念了七年佛,最后预知时至往生。“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离开六道轮回了,你作为子女的孝道才能成就。这是佛教的理念,是真正把孝落实在真实利益的基础上。由于这样,他自己念佛的功夫也得以长进,他念佛普度众生的悲心也发出来了,所以他当时就启建莲华胜会。莲华胜会就是提倡每个人一天念一万声佛号,然后记数下来,共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取名叫“莲华胜会”,意思是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这么殊胜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一启动就出现一种感应。当天晚上他做梦,梦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黑色的衣服,带着白色的头巾,面貌非常庄严的一个男子过来,说:听说禅师建莲华胜会,我也报名参加。禅师说:好啊,登记在册,你叫什么名字?那个人说:我叫普慧。好,普慧。他写下来了。写下来之后,这个男子又说:家兄普贤也委托一并参加,他也把普贤写下来了。等他醒过来想一想,这两个人可不是《华严经》里面的两位菩萨吗?普慧、普贤。你看他建立莲华胜会这一念的真诚心,竟能感得华藏世界的菩萨来幽赞。这些不思议的感应也是从他最先的孝里面生发出来的啊。所以孝养父母是我们念佛行人的一个基础啊!从世间对父母的孝道,然后放大到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父母的广大之心,就能够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逐步地趋近,逐步地感通。 如果一个人的孝道缺乏的话,他自己立身、完善人格的道德基础都没有,那其他一切都免谈了。所以我们念佛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
上一篇: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深邃玄妙的境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370.html) ------------------------------------------------------------------------------------------------------------------------------- ------------------------------------------------------------------------------------------------------------------------------- 黄念祖居士:关键是摄心,不是挑环境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8 19:12:00      
您发坚固心,誓'依尊无他’,很好。我等都应在此生中讨个决断,不再拖泥带水,辗转六道。您欲退休,亦可。退休后,要摄心专修。关键是摄心,不是挑环境。既是娑婆,焉有清净之处。所谓修者,只是休歇此妄心。随时随地都应歇,都能歇。古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时无了时。’您若退休,便是初步休去,应即歇去,莫再等待。所谓休歇者,'万缘齐放,一念单提’也。我之《大乘无量寿经解》最近可印出两卷,盼细读。如能深入《大经》,信受奉行,决出娑婆。若念至一心,自得心开,则是带角虎也。有《净土资粮》与《大经解》时常展读,胜于晤面。有问题则写信来问。人在一起没有用,要心在一起才行。若能契心,则大事了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210.html)  ------------------------------------------------------------------------------------------------------------------------------- 黄念祖居士:念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念自听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18 14:39:00      
黄老居士:就是用耳朵听,念佛最好的法门就是自念自听。你不要去管着它或者念得好不好,自己来监视,都是多事!居士敬问:要念低声,还是不要念出声?黄老居士:随便。居士敬问:自念自听也可以听?黄老居士:随便,默念一样听得见。因此你的心就摄住了,你完全念这一句你听到了,你这句是真念了。念的时候你自己都听不到,那这句就是不算数。每一句功德都不可思议,重要是念就对了。居士敬问:有妄念是马上把它打掉,还是不管它,让它继续?黄老居士:你不要去治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两”,你“任它妄想纷飞,听我念佛分明”,你就听你这个念佛就完了。不要去驱这个妄想,压这个妄想,你就好好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自念自听、自念自听...。妄想很多时,声音可以放大一点,可以大声一点。居士敬问:心里有时紧张的时候,还是继续念下去?有时候有些事想到还没有做,就是没有办法马上做,心里有点担心,在担心的情况之下要念佛吗?还是...?黄老居士:什么情形之下都不管,不管你就是做了坏事了,这些都不用...,只要你能念就是好。还觉得“我这个衣服不干净了,或者必须换到什么地方念”,都不干事,你只要是念,念就最清净。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027.html)  ------------------------------------------------------------------------------------------------------------------------------- 

黄念祖居士:病久方知身是苦 魔多反使道心坚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5 9:42: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黄念祖老居士:病久方知身是苦 魔多反使道心坚

 

黄念祖一封感人的回信:

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听话,自己又有病,许多折磨集中一身,确甚苦恼。但您在烦恼堆里,仍然信心不退,并坚持念佛,很是难得,实应赞叹!

您的苦恼,证实了在娑婆世界修行之难。它是“进一退九”,进一步便要退九步。就像您想用功,这是进步,可是偏偏有事引您发火吵架,这便是退了九步。同时也说明如果有一种因缘使您进步,例如您看了《净土资粮》很想发心,可是偏有种种烦恼来使您退步,这又是退九。这就叫娑婆世界。这是修行人个个都共同的,只是表现到每人身上而有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誓于今生出离生死,往生极乐。

实际上,夫妻儿女只是一台戏。在台上您是母亲,下了台您是谁?所谓母子,其实都是戏,都是假的。您是过于认真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坏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马上就要幻灭的。老实说来您的儿子在当前年青人中还是不错的,您是“爱之深,责之切”。演变至今,几乎形同水火了。您现在应当认清目前是演戏,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实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己。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么还不知道。希望您看破这台戏,往生极乐,莲花化生。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先师夏老有诗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两句对于您很合适。在病痛中,在烦恼中,能念这一句佛号,功德更大。所谓“居尘学道,火中生莲”。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烦恼乃多生习气,如油入面,期望多多忏悔,便能永断。只有不断地忏悔,不断地改正。发了脾气,马上知道不对,便到佛前忏悔,这就是进步。脾气发得小了一点,短了一点,都是很大的进步。烦恼很多,一样往生,故云“带业往生”或云“带惑往生”。这便是阿弥陀佛极大的慈悲愿力,也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您能闻能信,能修此法,实是最大的幸福。《无量寿经》说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间一切,只是些肥皂泡而已,千万不要被这些假像耽误了您的根本大事啊。

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功夫之深浅。”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往生极乐,全看他有没有信和愿,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气的大小(当然,临终时正发脾气,则不能往生)。反之脾气很好,念佛也好,但信愿不足则去不成。所以您当前应多读《净土资粮》来增进自己的信愿。至于您的脾气,只要您是在克制,而不是放纵,发了就好好忏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

您问临终时是否有魔怪变成佛形来诱骗?蕅益大师说,临终时不是魔扰时。也即是说,临终时没有魔扰,见佛即是见佛。总之您只要在临终时把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着念,这便一定往生。

http://bbs.foyuan.net/thread-142044-1-1.html

 

下一篇:索达吉堪布:临终往生的窍决

 ---------------------------------------------------------------------------------------------------------------------------------  

索达吉堪布:临终往生的窍决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5 9:44: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a:link, span.MsoHyperlink {color:blue;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text-decoration:none;text-line-through:none;}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a:link, span.MsoHyperlink {color:blue;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text-decoration:none;text-line-through:none;}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索达吉堪布打包宣讲的临终往生的窍决

现在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闻解脱”,动不动就是闻解脱的灌顶、闻解脱的修法。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是解脱,《释迦牟尼佛广传》也是闻解脱,如果你们不信,可以翻阅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看看里面的“听闻功德”到底是怎么说的。

当然,密法中确实也有专门的“闻解脱”修法,但这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就广义而言,听了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是闻解脱,听了观音菩萨的心咒也是闻解脱,这一点完全基于每个人不同的信心。

如今很多净土宗的修行人,我认为有偏于小乘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念佛时想的都是:“我一定要好好念佛,这样等我死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来接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很快乐,去了以后,我就不用天天受儿媳妇的气了……”这种想法类似于世间学生用功苦读,就是为了到美国留学一样,很多人念佛的目的,仅仅为了自己的快乐,除了这个之外,众生的利益根本没有想过。

其实,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既然是大乘,就必定要有菩提心,否则往生的资粮就不可能圆满。自私自利的净土宗,与大乘佛法是格格不入的!

无论在汉传佛教,还是在藏传佛教,临终的教法都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个法men能比这个依靠菩提心而死的教法更殊胜的了。实际上,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有法men中最精粹的教言。

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的境界中离开人世,就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

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

《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

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了。

(所以)在临终时一定要断除对“”的执著。
每个人无始以来,都执著于有一个“我”,正是由于对它的贪执不舍、呵护备至,才让我们饱受了无量痛苦,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临死时还执迷不悟,始终耽著于“我的安乐”、“我的解脱”、“我的成就”,不舍得扔掉这个“我”,这样快乐不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还将因此而遭受更大、更剧烈的痛苦。

如果我们死时病得不是很严重,就应该观想上师三宝在自己的头顶,并且在其前作七支供积累资粮;

倘若觉得修七支供实在太长,那也可以念《普贤行愿品》中七支供的简颂:“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lun,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如果连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么临死前只要有一口气,大家就千万不要忘了发愿。这时应该想:“死相已经现前了,我肯定会死的,但愿我在中阴时能够忆念起菩提心,生生世世不要离开菩提心,并能值遇传授大乘教法的殊胜上师。”

这里的发愿一共有两个要点:一是愿我生生世世能修习两种菩提心,二是愿我生生世世不要离开大乘上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自己临死时有没有把握发这两种愿。

临死时的行为一般有种:

一、境界比较高的人,可以采用心性休息的手印,或是毗卢七法的坐势,如一些高僧大德站着或坐着圆寂一样,从古至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倘若无法达到那么高的境界,我们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来修持:

身体右侧而卧(如同佛陀涅时的狮子卧),右手平托右脸颊右小指塞住右鼻孔呼吸左鼻孔进出若能以这种姿势死亡,即使你造了再大的恶业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

选自索达吉堪布——《〈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www.zhibeidy.com

来源:http://bbs.zhibeidy.com/viewthread.php?tid=10137&extra=page=6智悲德育

 

   ------------------------------------------------------------------------------------------------------------------------------------------------------------------------------------------------------------------------------------------------------------------ 黄念祖居士:我们还是会谤法呀!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2-5 21:08:00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我们念佛的人要在这四种威仪之中端正身心庄重严整。'三业’,是身口意,都清净无染。'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谤法。例如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谤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是减损谤。谤法罪很重,尤其是受了戒的人要做坏事就比不受戒的人惨重多了。不受戒的人杀了个人,杀了张三,将来张三杀了自己这就了了,受戒的人可不行,你犯了杀戒。破四重戒是地狱罪。你被他回杀那是必然的,但是你还要入地狱、上刀山下油锅。所以我们受了戒不可不研究戒,不可不了解戒。要遵守不能犯。戒要破了,你是漏器。这个碗是漏的,装上什么水一会儿就都漏完了。所以'坚守重戒’这几个字要牢记心头。 文摘恭录《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930.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11 21:47:00      1  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2  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挂?3  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4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5  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6  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7  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相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8  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920.html) --------------------------------------------------------------------------------------------------------------------------------- 黄念祖居士:我们还是会谤法呀!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2-5 21:08:00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我们念佛的人要在这四种威仪之中端正身心庄重严整。'三业’,是身口意,都清净无染。'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谤法。例如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谤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是减损谤。谤法罪很重,尤其是受了戒的人要做坏事就比不受戒的人惨重多了。不受戒的人杀了个人,杀了张三,将来张三杀了自己这就了了,受戒的人可不行,你犯了杀戒。破四重戒是地狱罪。你被他回杀那是必然的,但是你还要入地狱、上刀山下油锅。所以我们受了戒不可不研究戒,不可不了解戒。要遵守不能犯。戒要破了,你是漏器。这个碗是漏的,装上什么水一会儿就都漏完了。所以'坚守重戒’这几个字要牢记心头。 文摘恭录《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上一篇:印光大师: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文白对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930.html) --------------------------------------------------------------------------------------------------------------------------------- 印光大师: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文白对照)
 发布:天竺如意 []   日期:2011-12-5 17:36:00    
                        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 原文    焚经一事.虽有功德.吾人不敢提倡。以粗心人多.每每烧於锡箔灰中。锡箔灰.卖於收灰者.将纸灰簸出.而留其锡以卖之.此经灰.不同弃於垃圾中乎。谁肯细心另用器焚之.而以其灰投之於大江大海中乎。光於初出家时.见放蒙山.烧黄表.内加往生钱者。(印往生咒如钱形.故名往生钱。)点着.随点随着.至手不能执则丢之.每每未烧尽.而每张多有字未烧及。光绪十六年.在北京龙泉寺.晨出寺门.见夜间放焰口送孤魂所烧之纸堆.有往生钱.约二寸厚.只烧一半.光拾而纳之於字篓中。傥被仆人打扫.不同归於垃圾中乎。是知无论何法.皆须细心人做。若大派头人做.则益未得.而祸先得矣。前数年.太平寺.为苏州隐贫会.代售朱书金刚经.真达和尚.闻光说而止.不为售。如有人送朱书金刚经.不必於做佛事烧.恐无有细心人料理.仍蹈前愆。当在家中清净处.具一大锅.或大洋铁盆.下铺箔锭.置经於上.上又加以箔锭.以免飞扬。候其火灭.取其灰.贮於新布袋中。又须内加净沙.或净石.净砖.投於江海深处.庶可无过。若不加沙石於内.则浮而不沈.仍漂之於岸上.终遭秽污。焚经如此用心.必有功德.必无过愆。否则.吾不敢说。彼焚经者.谁不是与锡箔同烧乎。南方锡箔好.人不肯烧之於地。北京锡箔恶劣.诸寺皆不知敬惜字.凡人家做佛事.每每文疏均於门前车路上烧.并不用器盛贮。人畜践蹋.其过非小而相习成风.大可痛悼。此事在吾人分上.当以缄默自守。如南方女人拜佛手方.印有佛菩萨名号.上打各寺之印.铺地拜佛.或用垫坐。此种恶风.遍传远近。光绪二十一年.光在阿育王.见一女人.用此布垫坐.因与舍利殿主说。殿主云.此本地风气.意谓光多事。故於普陀志中.说其罪过.不知有人肯留心也否。世间不知有多少不可究诘之事.相习成风.人各以为有理。如吃荤之人.以吃素为不吉祥.於子孙不利。若吃长素.当令子孙断绝。竟有信之不许父母吃长素者。此种讹传之话.遍周各处。又凡生产.有念佛人.概不敢近。又有不见死人者.不见新娶之妇者以及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此种无道理之事.庸僧为求利而为人作之.无知者为消罪而出资请人行之。至真得利益之念佛法门.又漠然视之。龙梓修、濮秋丞、十八年.拟以一千六七百圆.在宝华山做一堂水陆.为光说。光令以此钱打念佛七.彼便舍不得用.用几百圆念佛耳。使光赞成彼做水陆.则二人均须八百多圆。可见世间人.多多是好闹热铺排.不是真实求超荐先亡.与普度孤魂也。锡箔亦不可废.亦不必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遍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文钞》之《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 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898.html) --------------------------------------------------------------------------------------------------------------------------------- --------------------------------------------------------------------------------------------------------------------------------- 净空法师:念佛没有任何拘束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24 8:51:00      
 
净空法师:念佛没有任何拘束,站着念可以,坐着、走着念也可以,躺下来念也可以
「又重重诲勉品」,这第三十六品,佛说「若曹作善」,这个若曹是古时候的话,就是你们,或者你们大家,你们大家作善、做好事,「云何第一」,什么是第一?也就是你们作善,什么善是第一?佛也说了,「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这句话就是前面「端心正意,不为众恶」。心要端正,什么样的心才是端正?念阿弥陀佛的心就是端正。我们就知道,我们如果把阿弥陀佛忘掉,我们心就邪了,心就不正。我念别的佛呢?念别的佛,心也偏了,不能说邪,你偏了,你方向偏了,我们的目标是走极乐世界,是走这一条路子,你偏到另外一条路子去了。所以只有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叫正念,这一点太重要了。一向专念,只能有一个方向,不能有两个方向。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又想到东方琉璃世界,那就错了,琉璃世界药师佛,错了。也许你身体不好,想药师如来保佑你。那阿弥陀佛不能保佑你吗?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药师如来可以;但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要念药师如来,专念阿弥陀佛。药师如来要是看见你,他生欢喜心,他赞叹你,你身心有毛病,不用求他,他会帮你治好。为什么?你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太尊贵,每一尊佛都欢喜、都赞叹,弥陀弟子,这还得了!我们自己要懂得,要有这个认知。  所以端心就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端身,身只礼拜阿弥陀佛,看一切众生、一切万物,统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就像在极乐世界一样,那我们就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念头起来的时候,「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都是佛来帮助我、来成就我,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想,这叫端心正意。「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耳听的是什么?念佛的声音。眼睛看的是什么?是阿弥陀佛的现相,眼睛所看的一切境界,统统是阿弥陀佛所现。口念佛,鼻是呼吸,有人用呼吸摄心,一呼一吸一句佛号,这叫自端,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加上前面身是五,再加上心是六,这不就是都摄六根了吗?这一句教给我们,都摄六根怎么个摄法?这就明白了,六根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样东西都没有。「是故遇空闲时,首应端正身心也」。能够有得空闲的时候真干,不浪费时间,乃至一天一夜,我都要好好的把它抓住。在平常,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专心念佛。念佛没有任何拘束,站着念可以,坐着念也可以,走着念也可以,没有拘束,甚至于躺下来念也可以。睡着念不要出声,出声什么?伤气,也是不恭敬,但是睡着默念,好!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就是念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    上一篇:法王如意宝:真正的出离心是放下,不是放弃
下一篇:净空法师法语:布施不在于钱,而在于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627.html) -------------------------------------------------------------------------------------------------------------------------------- 法王如意宝:真正的出离心是放下,不是放弃
 
 发布:次第花开卍 []   日期:2011-11-24 0:27:00  
 
    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修的这么难,总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就是出离心。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都属于轮回的法,都属于世间的法。相续中有出离心以后,才是出世间的法。    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留恋之心,然后能够认真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放弃,但是放下了;不逃避,从而敢于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出离心。没有贪恋之心,这叫放下;能够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叫不放弃。你真正有出离心的时候,不会逃避现实,也不会放弃任何事情,你能够放下世间琐事、世间八法,但不是放弃这些。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是越学越傻、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懒惰了,什么也不愿意想,什么也不愿意做。这不是放下,是放弃;不是智慧,是愚痴;这不是轻松自在,这是懈怠懒惰。你是在学佛吗?佛是在做人的基础上修成的,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做佛呢?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它是一种勇敢的心、敢于面对的心,在一切境界面前都不会害怕、不会畏惧。很多人将“出离”和“逃避”等同了,将“放下”和“放弃”混淆了,这都是颠倒而持,这也是在家学佛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觉得人太苦恼了、太累了,就想逃避。不管家、不管孩子、不管亲朋好友,只知道念佛磕头,还以为自己有出离心,全都放下了。这不是放下,是放弃!还有的人嫌家里太闹了,要到寺院里修。这不是出离,是逃避!逃避能行吗?逃避本身就是个过错,你能逃避得了吗?心里面没有放下,身体离开了也没有用。你看看,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你到了寺院也一样,还会有看不惯的事,还会有看不起的人,一样有烦恼、有痛苦。如果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心,到哪里都会没事找事。我们现在就是不敢面对、不敢承担,就害怕有烦恼、有责任、有负担,所以都在逃避,这样不可能达到圆满。逃避就是轮回的因,逃避超不出轮回,逃避是一种放弃,是一种罪过!不是有了出离心就要离开家、放弃工作。有出离心的人是要从心里放下,真能放下的时候,不会舍弃一个人,也不会放弃一件事。        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这些一定要分清楚。放下是从心里放下,不管面对什么,不追求也不拒绝,看着缘起缘灭、来来往往,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真空离不开妙有,妙有离不开真空;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要放下,这是真空;不能放弃,这是妙有。不放弃一个众生、不失去一个众生,这叫慈悲心。放下了一切众生,不放弃一个众生,这才是大慈大悲、大彻大悟。该拿的时候拿得起,该放的时候放得下。你真正能够放下了之后,就不可能逃避任何事情,你的头脑会越来越清醒、行为会越来越勤奋,会用更好的方式待人处事。那个时候,一切处都是好处,都是净土;一切人都是好人,都是佛;一切事都是好事,都是修行。当你真正看破、放下的时候,才不受因果,不会痛苦。之前都会受因果,受因果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痛苦。        放下了才不会失去,才会得到【道】。真正从心里放下了,你的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那个时候不生不灭,你的心是你自己,一切一切都是你自己,整个宇宙、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如果你放不下、还执着、牵挂的话,你一切一切都要放弃,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你的心没有自在,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你的。如果你的心自在了,心无边无际,无处不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把握住了,想放开可以放开,想收回来可以收回来。现在你的心不是你自己的,是别人的!你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为别人活着,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总随外境转动,没有自由,所以活得累。        无有挂碍的时候,才没有恐惧,才敢面对、敢承担。对世间、对轮回不会有丝毫的贪图和留恋,无所挂碍,无所恐惧,这个心是真正的出离心。我们要通过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四外加行的基础修法,刻意发这个心,才能发出出离心。“发”和“发出来”不一样,发是一种刻意的;发出来了,那个时候不是刻意的,是一种自然轻松的状态。出离心发出来以后,你不用特意发,相续中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个念头、想法,而且特别地强烈。    出离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一定要好好地学、修,把真正的出离心修出来。要去面对,不能想着逃避。    什么是敢面对?敢承担?把这个“我”忘掉,一切随缘,别追求,别拒绝,就行了。不管好坏,任何时候都不动心,心不随境转,这才是真正有修行。   
 上一篇:学佛大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624.html)  -------------------------------------------------------------------------------------------------------------------------------- 净空法师:念佛灭罪得福,关键是怎样念佛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25 20:37:00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一段话许许多多同修读到之后都未免怀疑,世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一生的罪业念几尊佛的名号,就能不堕恶道了吗?念佛的人多,古人常讲'往生的人少’,念佛的人堕恶道还挺多?谚语里面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你说那些僧人难道他一生没念过佛吗?不知道念了多少声佛,为什么还堕地狱?那不是跟此地讲,“终不堕恶道”完全相背了吗?关键就在'念’字,口念不行没有用处。这个念字,念字是会意,中国文字充满智慧,这个念字什么意思?今心,今是现在,你现在心上真有佛,口里念佛心里头没有佛,那有什么用处?那就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得再多也枉然!是要你心里头真正有佛,那就起作用了,真的“生时死时,自得大利”,决定不堕恶道,你心里头真有,所以不是口上有。口上有,那就讲的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在得不到利益,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得不到利益,如果你心上真有,你现在就得利益了。  由此可知,这个念不是指的口念,是指的你心上真有。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也是这个意思,忆是常常想、常常思惟,念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挂念,常常把佛挂在心上。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的存心,能够这样想,当然你就能一心一意去效法向佛学习,能够学个一分、两分,那就是大利益,那就不堕恶道。佛的行表现在外面就是六波罗蜜,佛喜欢布施,而我们喜欢悭贪,我们念佛,那是念施。佛家有六念法,六念法就是教我们存心,常存布施的心;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这是真正的念佛。所以念佛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口念而心不行,口念弥陀,心里面还留恋娑婆世界,还有深重的情执,这就大错特错了!  ……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经前面,给我们举了二个很好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先人都是造作极重的罪业,堕落在地狱,承蒙孝顺的女儿来帮助他。用什么方法帮助?佛的教诲都是用念佛法门。是不是像我们平常这样念念佛就可以灭他的罪?就可以让他从地狱里面超生?不可能的,这是决定办不到的。要怎样念佛才真正有效果?要像婆罗门女、光目女那样念佛才管用。所以我们去助念,助念是有口无心,没效!助念的人在助念当中能够得功夫成片,能够得一心不乱,那个人就被超度了,道理在此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果这个人不造业、不堕落,帮他念佛的人心就没有那么虔诚,因为看到他造罪业、看到他堕落,以极虔诚的心来念佛给他回向,来帮助他,这样自己把自己境界提升,自己原本是个凡夫,现在做了菩萨。你为什么作菩萨?是因为造作罪业的人帮助你,给你做增上缘,你想想看光目女、婆罗门女她的母亲要不造罪业、不堕落,她怎么会有成就?她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成就的缘是造作罪业的人帮助她,帮助她超凡入圣,你说这个功德多大!  ……  所以这个地方劝勉我们,趁著自己身体健康强壮'自称自念’,称就是口念,念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正有佛叫念,念是今心,称是称名,是口里头念出来,称跟念不一样。称跟念相应就有利益,称跟念不相应,那就常讲有口无心,有称无念,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有称无念,这个不行。称念合一就是心口合一,心口合一,那“获福无量,灭无量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在哪里?全部的经文,名号是个题目。《无量寿经》,古人翻译的五种原译本里面,有一种名字就叫《大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经的题目,他的功德全部经文所说的。念这句名号心里面就要想到这部经里面的教诲,佛给我们讲的道理,给我们说的教训,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处事、怎样待人接物,一句名号统统想起来,这才管用。如果单念这一句名号,跟自己生活言行毫不相关,那这个名号就没用处,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古大德常讲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相应?跟经义相应,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跟《弥陀经》经义相应,跟《无量寿经》经义相应,这叫真念佛,所以他真的得福、真的灭罪,福报真是无量。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1901.html)  --------------------------------------------------------------------------------------------------------------------------------  

净空法师:一个能有效训练放下的“笨”办法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2-13 11:11: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空法师:一个能有效训练放下的“笨”办法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影疏》曰:愿己得土同阿弥陀,名国无异」。这个妙!这个我们都没想到。自己成就净土,也像阿弥陀佛一样,我们自己修成功,就等于说是极乐世界这个模式我又建了一个。成佛怎么样?成了佛之后,名,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也叫阿弥陀佛;你看国,国是极乐世界,老师的国是极乐世界,学生的国也叫极乐世界。名、国无异,跟老师的没有两样。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在三时系念佛事,看到中峰禅师两句开示,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好像在第一时的开示里。中峰大师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后面两句是依报,是国,前面两句是名。成佛之后,都叫阿弥陀佛,都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共名,共同的名字,都叫阿弥陀佛。你要从意思来讲,那一点都没有问题。阿弥陀佛四个字什么意思?用中文翻过来,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每一尊佛都是无量觉,无量觉用梵语说就是阿弥陀。跟弥陀同号同名,跟极乐世界也是同名同号。

「普念,平等大悲也。愿普度一切众生,各各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发这个心干什么?「厌舍轮回业身」,这个东西要放弃掉,「同登极乐彼岸」。今天想往生的人很多,真正能到极乐世界的人不多,什么原因?轮回业身舍不得放下。头一个就是道场,道场建得愈大愈难放下。再就是什么?情执,在家人的情执是妻子儿女,出家人的情执是徒子徒孙,想着这个,念着那个。有丝毫放不下就去不了,这是真的。还有恩恩怨怨放不下,那个人对我很好,我恩没报,那个人对我不好,我仇还没报,还有恩怨没放下,那怎么能去!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这些东西是染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众决定不容许你把染污带到极乐世界。你得把这些东西处理得干干净净,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你才能去得了。这桩事情是大事,比什么都重要。什么时候干?现在就要干。因为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来,灾难突然来了怎么办?我还想这个想那个,这个没放下,那个没放下,就去不了,那你随业流转,又搞轮回了。什么时候?现在就放下。

放下是心里放下,事没有关系,事没有障碍,最重要是你的心,心里头不再挂念,没有这个念头了。也就是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对于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了,喜怒哀乐七情的牵挂没有了,贪瞋痴慢疑大幅度的降温,你往生就有把握,什么时候往生都没障碍。如果这些拉杂东西还有,你就得多想想,你往生没有把握。这是愚痴,这是烦恼、习气。虽然极乐世界主张是带业,带业是指带旧业,不带现行。最后一口气还没断,还有牵挂,那不就完了吗?所以,真正有把握,平时就淡薄,紧急关头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得生。

用什么方法来练习?我有个方法,用了好几年,有一点效果,提供给大家做参考。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就想着我死了,那还有什么放不下?在练习,练习死,每天晚上练习一次。到真死就很平常,天天都这个样子,什么都不想了。这个方法虽然很笨拙,但是它有效。人到死的时候,你什么能带去?眼前的东西,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全不放在心上就对了。有一桩放在心上,那都是你的麻烦,障碍你清净心,障碍你往生的功德。平常要淡薄,每天睡觉的时候练习彻底放下,不再放在心上。真的像中峰禅师所说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厌舍轮回业身,这个身要厌恶,不要喜欢它。天天去打扮它,天天那么爱惜它,麻烦可大了!这证明什么?证明你舍不得,舍不掉它,这是最大的障碍。能舍才同登极乐彼岸,舍不了那就不行。

 

-------------------------------------------------------------------------------------------------------------------------------- 

达真堪布:道场清净与道友和睦是共修的根本

发布:心修 []   日期:2012-2-12 8:10:00  

 

 


     。。现在很多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不谈佛法,也不谈修行的感受,只说社会上的话题、家里的琐事,这都属于绮语。道场是修行的地方,应该宣扬佛法、交流修行的心得,应该保持清净,不应该染污它。 

     。。坛城、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和睦相处。相互之间也不要攀比,谁有进步、谁有成就我们都应该高兴,不应该嫉妒,应该随喜。我们已经连结在一起了,一直到成佛的时候,还在一个坛城里,所以互相不能有矛盾和冲突;否则生生世世都会有这样的恶缘,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障碍。 

    在一般的情况下,管好自己的三门,不去造业就行了,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我们还没有成就,怎么能分清是非呢?我们连自己都没有管好,怎么能管别人呢?有的人爱说闲话,爱说是非,凭自己的感觉去评价别人。这样很容易造业,将来一定要感受果报。 

    别人造业不造业,这都是别人的事,与你没有太多的关系。你也不是他的上师善知识,没有必要指点他。你说他的时候,要观察清楚,自己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你们之间有没有这个缘分?他会不会接受你的帮助?若是你们之间有这个缘分,也可以帮助。如果明明知道没有这个机缘,他不会接受你的帮助,你还继续说他,跟他争辩,这样容易扰乱人心,对方心里也会有一些嗔恨,会毁坏他的相续。

      。。   -------------------------------------------------------------------------------------------------------------------------------- 修行人要放下这六种畏惧
 发布:自性半居士 []   日期:2011-12-19 15:27:00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  一、畏惧生活 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 修行人的生活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众生上,其它别无多求。担心生活者,只是杞人忧天,心生妄念,反而给自己修清静心设置了障碍。 印光大师在深山修行时,每年只种365棵芋头,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长几个就吃几个,没有就不吃,一切随缘。我曾见过一位现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供养师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个馍,毫无牵挂。  二、畏惧恶名 在修行、度众生的过程中,总怕别人议论自己。由于一些人暂时不理解,或许还会毁谤、误会、攻击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声,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烦恼。并障碍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一方面还未看破、放下虚名,才畏惧落下骂名。另一方面,还未悟到凡是这些误会、诽谤、攻击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帮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缘。在开悟真修者看来,实为难得,是大菩萨来助自己修行证道,不仅不生委屈和烦恼,反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在帮助自己断尽尘沙烦恼。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的助缘,菩萨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过去有一典故:一对未婚男女相恋,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问与何人所为,女不敢说出真情,谎称是临村寺中的老和尚。乡民围寺怒骂和尚,并把孩子推给和尚,和尚一句话也未解释,接过孩子回寺抚养。几年后,女子良心不忍,说出实情。乡民知错,跪拜寺门请罪,和尚仍无一句怨言,把孩子还给女子,回寺打坐。此乃已修行证道的高僧,对恶名和清白已无分别,只是借此因缘修炼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惧恶名,说明还在分别善恶,执着虚名。别人夸赞你时,你就高兴,同样是动心动念,在分别好坏,失去了定力和清静心。别人对你的误会和毁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大多是业障现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随缘消业障,有何烦恼? 其实,顺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顺境,对自己不利就认为是逆境,然后又分出个好坏来。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看,顺逆只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缘聚缘散的作用而已。如明此理,无论何境都是帮自己净心修定的助缘。 如此才能精进,才能在万缘之中放下万缘,在万境之中修出清静心。如能悟透本性真空,骂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别人由于观点不同曾骂他“放狗屁”。他却恢谐地说:“放是放下、轻松之意,狗是忠诚之意,屁是通畅之意,又有何不好,尽管来吧,我这里已经开始接功了。”这就是开悟者的烦恼转菩提。  三、畏惧死 人们畏惧死是多生多劫以来所形成的。由于人们的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的、表象的生死,但看不见时间和阴性物质的灵体,误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生死。时间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现在,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 人和万物是沿着时间坐标轴运行的,因此,人和万事万物也同样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你肉眼看不见,不等于它不存在。如同小草、树叶秋天黄了,冬天枯萎了、落了,从表相上及现在的时空看,它似乎是死了。但是“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生、长、衰、落地运行着,重复着。它死了吗?人也是如此。 许多修佛人都承认有“六道轮回”,但仍然悟不透人和万物是不生不死的。其实,你只要承认六道轮回,就应该明白不生不灭之理。如果有生有灭,一生就完结了,怎么又一直在六道里轮回呢?又是谁在六道里轮回呢?如果认为有生有灭,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轮回。即使相信有轮回,也不过是迷信,而非正信。更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轮回,怎样轮回。 现代科学已经验证了“物质不灭定律”。人和万物是物质的,是由阴性物质的波与阳性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因缘结合。当人和万物表相上死的时候,正是阴阳两大物质暂时分离的时侯。分离之后,阳性物质即使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只是这些基本粒子又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此时,另外一种阴性物质——灵体进入,它又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而诞生。 原来的阴性灵体分离出去之后,根据上世的因缘,又投入了另一种阳性体中,又重新随着阳性体的诞生而显现出新的生命。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如此运转,从来没有生灭。而你肉眼看到的所谓生灭,只是生命的一个变化过程和阶段。如同大海表面的层层波浪,波浪只是表相,波浪的起伏是水在生灭吗?它无论如何起伏变化成无限的形态,它依然是大海,永远是水的本性,这个本性却是不生不灭的。 由于人们分别出生死,而且最怕死,因此,在自己的意识中反复输入了生死的程序,你就会按照你自己编入的生死程序运行。因此,由自心产生的生存环境,也显现出表相上的有生有死。这就是你自己心理制造的障碍,障碍你难出六道。只要你心理还有生死,还畏惧死,那么,你就永远不能了脱生死,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的界与障。  四、畏惧恶道 许多修行人,正是由于身受“八苦”及“三灾八难”的折磨,心有余悸。认为在人道尚且有如此多的苦难,何况是三恶道?所受之苦就更无法想象。因此,由于畏惧入恶道,才想修行出离六道。但是,由于有“怕”,有“求”的心理在逼你修行,依然是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反而产生了更大的障碍。 修行是在修清静心。若以分别心在修分别事,其本身就是在造业,就是不清静。如同用又脏又混的水洗东西,只能是越洗越脏。其实在开悟者心里,恶道也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是由自心幻化出来的。正如佛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假相有何可怕?问题在于自心不觉,把这些虚空假相误以为真,才心生畏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三恶道里住过多生多劫。在地狱道里都多次经历过“锯分身、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等等的刑罚,但是如今你不是还活得很好吗? 不仅没死,连丝毫伤痕也没有。当时所感到畏惧的只是你的心理,无论受刑受罪,是轻是重,时间长短,都丝毫伤害不了你的法身。由此可见,问题还是出自你的心理。 如果悟透了此理,无论你入何道,心都不迷。明知不生不灭,那些假相皆是虚妄。如同你在梦中不觉,认为梦中的事都是真的,吓得你非常紧张,当你醒来之后,大梦已觉,方知一切梦中之事都是假相,有何惧哉? 那么,你畏惧恶道的心理不是和梦中一样吗?佛菩萨无处不在,既然无处不在,就说明他与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空间,所不同的只是是觉与未觉而已。觉者看宇宙是一真法界,不觉者看宇宙却是六道轮回。如能开悟,你将会无所畏惧,无所畏惧还有何障碍?  五、畏惧过失 害怕自己有过失,怕别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为众生做事或度人时畏首畏尾,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地行菩萨道。甚至躲在家里不愿与众生接触,怕自己粘上什么是非。这样的修行并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须在生活中磨炼自性。在与众生交往之中,错误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 如果怕脚上磨泡就不敢爬山,你就永远也不能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如果你怕风浪而不敢行船,那么你永远也到不了辉煌的彼岸。风浪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正常的是你的心理,这仍然是你心理自设的障碍。如细分析,害怕过失实际上是尚未放下虚名和小我,宁可放弃度众生,也不愿为众生承担责任,还是自私自利、心胸狭小的心理。 在修行过程中,要想断掉尘沙烦恼,必须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消除。由于你畏惧过失而不敢度众生,你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尘沙烦恼。烦恼和障碍不除,何日能登达彼岸? 因此在末法时期,只靠自己修行而不度众生是不可能成就的。这种畏惧过失而不敢行菩萨道的人,不明白自己与众生的关系。修行者如大树,众生如土壤,是大树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树。大树要想成材,如同修行人想成佛证道,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助缘来助你成道。即使是你已开悟,也仅仅是修行的开始。 你需要在世间与众生的交往中去证,去检验你悟得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磨性和渐修过程。因此,有过失是正常的,无过失倒非正常,而且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是没有的。 深一步来讲,宇宙的本性中是没有过失和缺点的。所谓的“过失”也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即使你做的再适当,也难满足众人之心。所谓“众口难调”正是此理。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挑毛病,怎能不分别出所谓的“过失”?其实,所谓的过失也是虚妄,也是人心里想出来的,这本身就不是正知正见。如果因此而畏惧过失,则是心随境转,障碍着自己寸步难行。 这种畏惧过失的心理,大多是由过于执着“善”所形成的。在一个开悟者的心里,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什么过失和缺点。宇宙的一切都是本性中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只有作用,而无好坏。一切都只是随缘去做,即使是杀盗淫妄,也都是正常的,不过是因缘果报的显现而已。只有存在分别心的人,才会分别出“过失”,而且因畏惧过失而被其所障。  六、畏惧困难 许多修行人误认为学佛道路非常艰难,只有慧根好的人才有希望修成,自己没有希望。因而自暴自弃,知难而退。这些人不明白慧根是怎样产生的。一般修行人所说的慧根,是指你前世修行所打下的基础,前世修行过程中清静心多一分,习气少一分,就离本性近一些,慧根就相对好一些。反之慧根则差一些。慧根既然是你前世修行的基础,自己如果慧根差,说明自己前世没有下功夫修,今生对于来世而言也是前世,今生如不努力,更待何时? 但是,在开悟人心里,根本不存在慧根的优劣问题。众生是一个法身,本性完全相同,无优劣之别。只是你自己因放不下而被障盖了本性的显现。说得再确切一些,是你自己的大脑不停地在思想,被妄念转成的“识”,障盖了你的根本智。其实,“修道不难,唯嫌捡择,成道不难,放下既是”。 更多的修行人则是被惰性所障,贪图享受,害怕各种困难。 例如:打坐时腰酸腿疼而不能坚持;怕冷、怕热,怕起早而不能睡懒觉;有一点病就疑惑动念,畏惧不前,停止了修行。 由于贪图享受,还会给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我工作忙,生意忙”;“家里有孩子上学”;“我还要照顾孙子”;“我爱人不支持我修行,总干扰我”;“我还要照顾老人”等等。总之,如果不想下功夫去克服困难,破除惰习,能找出一百条理由为自己开脱。 这些障碍都是来自内心,贪图享受的懒惰习气是修行的最大障碍,是尚未修出浩然正气的表现。 科学的发展,是在引导人类走一条逐渐享受之路,使人类惰性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中,修行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堕落的非常快。因此,修行人必须时刻提起警觉之心,万不可贪图享受,滋长惰性。只要惰性还在,就必然堕入三恶道,又何谈成佛? 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惰习,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从小未吃过苦,更贪享受,主要表现在贪吃、贪睡方面。虽信佛,但又不能吃苦修行,即使修炼,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乃至生生世世被自己的惰性所障。 如果惰性不除,来世连人身尚且难保,又如何修行证果? 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改正习气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只有破除自我个性,才能融入那整体的、平等的真我本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391.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9 8:33:00     
。。。  5 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把念头集中在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心想,想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7 现在问题是:你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他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别的都放下。 8 真念佛人念多久能成功?我们所看到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乃至于现在真正修行人,你细心地观察,一般是三年念到功夫成片。 9 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口念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就是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有其他的念头。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1446.html)  --------------------------------------------------------------------------------------------------------------------------------  净空法师法语:功夫都在佛号上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5     
 
 1 学佛有三个基本的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有一条不具足,修行都有障碍。2 第一个是理论要通达,要正确没有错误地理解它;第二个是方法要明了;第三个是境界要清楚。3 我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论、方法、境界三样都搞清楚了,这才可以开始修行。4 “执持名号”是修行,这就是讲功夫。你念佛的功夫,虽然念得很勤,你的见思烦恼没有断。5 诸位要知道,只是没有断,没有断怎么样?要有能力伏。就是把见思烦恼压住,决定不让它起现行。要有这个能力才行,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往生。6 没有能力把见思烦恼压住,就是你念佛不得力。虽然念佛了,但是佛号不起作用。7 佛号应该怎么念法?平常固然佛号不断,这好比是练兵,平常出操练兵,对付烦恼的时候就好比打仗,什么时候打仗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打仗。心里面烦恼一起来了,这个时候马上提起佛号把它压下去,就要跟它作战了。8 顺境里面,心里面起了欢喜了,“阿弥陀佛”,把欢喜心给压下去。9 诸位要晓得,欢喜心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喜欢”是七情五欲,有这个东西不能往生。10 佛门讲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是不是欢喜?不是。你要一欢喜,那就完了,决定不能往生。11 什么叫法喜?法喜是“清凉自在”。喜怒哀乐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这个时候叫法喜。千万不要把你自己的欢喜心当做法喜,那是感情。12 你能够把情识统统压住了,这个时候叫法喜。心地清净光明、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叫法喜充满。13 在逆境里面,我们的嗔恚心、嫉妒心如果稍微一生起来了,这句“阿弥陀佛”能把它压住。那个念头才动,一句佛号就把它压住了,这就是打仗。14 绝对不叫妄想分别执着起作用,一有这个东西,佛号立刻把它压住。15 你有念头,这是未断见思,可是你的佛号能起作用。心里头没有妄念则已,一有妄念,佛号立刻就把它压住。16 这样的功夫,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分为三辈九品。上品的功夫,给诸位说,虽然是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他就生死自在了,就预知时至,也可以来去自如。17 换句话说,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想再多住几年,就可以多住几年。18得到一心那还得了!那个功夫不得了,怎么知道?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诸位都可以看到,古人有例子在。19 你想《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的莹珂法师,他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往生了,他那个是什么功夫?就是“执持名号,未断见思”。20 他那个境界是功夫成片,他就能自在往生了,他还有十年寿命,他不要了,他提前走了,佛来接引他,他跟佛走了,像这种例子很多。21 执持名号是有散、有定。什么叫“定”?“定”是定课,就是早晚课,早晚课是决定不缺,这是比什么都重要。22 不要说我今天忙,我明天补过来,不行的,定课就是定课。所谓定课,不要定得太多,定得太多怎么样?你自己做不到,这是要特别注意的。23 看自己生活环境,如果自己工作很忙,早晚课就定少一点;如果自己很清闲,有的是时间,你可以定多一点。24 诸位一定要晓得,课诵里头最重要的是执持名号,不是念经,念经没用处,这是诸位千万要记住!25 现在很多人不晓得,定的早晚课诵念经。叫你念经,叫你念一遍经是什么意思?念一遍经是定心的。26 因为我们的心散乱,散乱称名,念名号不得力,所以一遍经念下来,收心,心定了,然后接着念佛号,功夫都在佛号上,不在那遍经上。27 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你的功夫浅深,与经决定不相干。所以诸位念经、念咒那都不相干,功夫在名号。28 我们净土宗古来许多的祖师们,他们念佛的方法是一天十万声佛号。你看人家也不念经,也不念咒,他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十万声。29 十万声佛号差不多是要念二十个小时,我们这个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念五千声,十万声是二十个小时,大概除了四个小时睡眠之外,佛号是从无间断。30 他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一句佛号,莲池大师如此,蕅益大师也是如此,这是我们也晓得的!31 执持名号是有散、有定,“散”就不是定课。总希望二六时中不要间断,心里面念念有佛。32 你出声念可以,不出声念也可以,大声、小声都没有关系。念到疲倦的时候,不妨大声念几声,把精神提起来。念累了的时候就默念,不出声音,总求佛号不间断。33 执持名号,这里面功夫浅深分三辈九品。你看,功夫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换样子。34 诸位念佛,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是不是到一心了?就看你见思烦恼断了没有,就从这里看。见思烦恼没断是功夫成片的境界,见思烦恼要断了就是一心的境界。35 见思烦恼断了是什么相?第一个,没有人、我之相,这是见思烦恼断了。没有人我是非了,心是平等的。36 在顺境里面,决定没有一丝毫的贪心。贪、嗔、痴、慢、疑统统断掉了,这就是见思烦恼断的相。37 在逆境里头,不生一点嗔恨心。不是说生了一点点心则压下去,那是什么?那是前面的境界,那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在第二层一心的境界里头,决定不会有一点嗔恨心。38 人家就是把你处死,拿着刀一片一片来割你的肉,像《金刚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你也没有一念嗔恨心,这个时候你是得事一心不乱,这都是境界,非常重要。39 我们功夫已经到成片了,就希望再提升一层。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执着。破我执,得事一心不乱。40 见思烦恼是自自然然断的,不是有心断的,有心断,断不掉。我天天念,我要断见思烦恼,你决定断不掉,为什么?因为“我要断见思烦恼”这个念头,有我执在。我执是念念增长,我执不破。41 事一心不乱是破我执,所以他的地位与小乘阿罗汉相等,与辟支佛相等。42 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就是断见思,所以你的功夫是跟他们相等,但是你的功德比他大。43 因为他修的是小乘法,你修的是圆顿一乘法,所以你的功德比他大,你断证的功夫是跟他相等,功德是他比不上你。44 像这些地方要知道,晓得这个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见思烦恼断了,这叫功夫。45 你如果要测验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他要说他的功夫怎么样了,你恭维他几句,他就很得意,他是凡夫。你臭骂他几句,他马上就生气了,是博地凡夫,没有功夫,连前面第一层的功夫都没有。46 第一层伏烦恼,他能伏得住。伏烦恼,我们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八风吹不动。47到事一心不乱就没有风,风平浪静了,没风了,这一层功夫,他的果报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这个里头也有三辈九品。48 到理一心不乱,他的果报是生“实报庄严净土”。“实报庄严土”也叫做“无障碍净土”,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功夫达到上乘了!
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062.html)  -------------------------------------------------------------------------------------------------------------------------------- 

金刚经灵异录:邻僧梦别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2-14 10:08:00 

 

 

邻僧梦别

山人黄婆是广东潮山人,她早年皈依佛教,请益高僧,对禅、教、净、无不兼通,于是大行法化,传播佛种。

她个人的修持,除念金刚经而外,并念六字洪名,她以此自修,亦以此教人,数十年不改其道。

她茹素,但她的体格非常健康,在数十年的修己利人中,从来没有害过什么病,连伤风,头痛的小毛病也没有过。这样,更增加了她修持的信心与勤恳。

后来,她年龄渐渐地走上老迈的途径了,她坚强如金刚似的体格也渐渐地有点羸瘦了。因此,对于外邪的抵抗力,也不如从前那样的强劲了。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也不错。有一天,不知她吃了些什么,忽然害起痢疾来了。一日中下痢若干次,老病兼攻,这时,她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了,虽然如此,但她念诵的坚强意志,一些没有松懈,二六时中,仍然念诵不辍。

黄婆在潮山是结草为庵的,在她的附近,结草为庵的缁素大德,为数很多。

高僧善修,与黄婆是比邻而居,但平时除有关请益外,是很少往还的。

一天晚上,善修大师,因为用功过久,略感疲倦,乃就禅榻小睡片刻。在寂寂惺惺中,忽见黄婆珊珊而来,一跨进门,就向大师告别说:'再过两天,我就往生西方了!’一拜而去。

善修大师一觉醒来,对梦中所见,历历如在目前。认为决非幻觉,不无有因。乃急急趋至黄婆处,一探究竟,始知黄婆病痢已数日矣。黄婆告诉他说:'我还有两天就要和你告别,往生西方了!’

黄婆自得痢后,就弃却饭粥,唯日饮清水数杯,昼夜精勤念诵金刚经及佛号不辍。

果然,到了第二日的中午端坐向西念佛而逝!发愿文说:'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生极乐国。’实在是黄婆的临终写实。

当黄婆入灭之际,她所住的屋上红光灿然,覆盖其上,久久不去,住在附近的人,没有一个不见到。

   --------------------------------------------------------------------------------------------------------------------------------  
广钦老和尚: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5 13:57:00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点 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63.html)  --------------------------------------------------------------------------------------------------------------------------------  妙莲老和尚:如何凭一句话就能免却烦恼是非?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1 10:26:00   
你有烦恼,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骂你,你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人家打你,你还是一句'阿弥陀佛’ 。如此就能免却是是非非的烦恼。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7137.html)  --------------------------------------------------------------------------------------------------------------------------------  净空法师:世间事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好坏都在自己一念
 发布:居士 []   日期:2011-8-26 15:39:00     我记得刘素云居士有个报告,她的光盘诸位可以看,她里面讲了一桩事情,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一个女同志在她面前告状说她先生有外遇。她告诉这个女同志,她说「那是妳的丈夫-,有外遇,你要晓得丈夫两个字怎么解释?丈是一丈远,一丈之内是你的丈夫,一丈之外就不是的,妳管他干什么?」这是劝人放下,不要自寻烦恼。 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把它引申出来观察,你这个身体,一口气没断活着,是自己的;一口气不来了,不是我的。你穿在身上的衣服是你自己的,你放在衣柜那里那不是你的。你住的房-子,你今天住在这个房子是你自己的,你离开房子,那不是你自己的。你口袋里装的多少钱,在你口袋是你自己的,银行不是你自己的。如果我们能作如是观,清净心很快就现前,这-都是跟你讲真话,不是讲假话。放下,叫你时时刻刻观想,你自然就能放下。这些拉杂东西放下之后,佛号才提得起来,那是真的,为什么?带得走的,我在这里命终的时候,那个地方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后这一剎-那如果把佛号忘掉,还迷恋这些东西,你就又搞六道轮回了,往生西方的机会不就错过了吗?那才叫真可惜!我也遇到这个事情,像那个女同志在刘居士那里告状,我也遇到过。一位女居士向我告状先生有外遇,问我怎么办?我说正好帮助妳念佛,妳就不操心了,妳让他去多好!不但没有怨-恨,感谢她,要不然妳要照顾妳的先生,妳念佛功夫不得力,有这么一个好人来帮助妳,好事,菩萨!世间事情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没有,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念觉悟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都在一念之间,就看你念头怎么个转法。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三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5403.html)  --------------------------------------------------------------------------------------------------------------------------------净空法师: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祸福
 发布:aping []   日期:2011-7-16 13:14:00      
在这个世界修行,这是佛说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什么意思?这个世界障碍多,大起大落,会修的人提升得好快,不会修的人堕落得很惨,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起没有落,它起得很缓慢;这个世界只要你禁得起折磨,你起得就快。所以种种折磨、种种灾难,好,不是坏处,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是叫你大起大落的。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你,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诱惑,所以你提升就很慢,这边有人诱惑,诱惑的时候你不接受诱惑,一下就起来了。所以顺境里头成就什么?成就断贪痴,逆境里头断瞋恚、愚痴。贪瞋痴三毒烦恼在这个世间,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讲好事,你到哪里去找这个环境?在过去,你做好事都有人赞叹你,现在做好事人骂你;骂你还不生气,好事还照干,你这个境界提升多少!所以,找麻烦的人、骂你的人、侮辱的人、毁谤的人、陷害的人都要感恩,他们都来考你的,看你功夫怎么样,你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真功夫。怎么能忍受?佛在经上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计较它干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嫉妒、障碍、毁谤、陷害,目的在哪里?还不都是名闻利养吗?你把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不就没事了吗?能障碍你的其实是名利,名利丢掉了,他就没法子障碍你,那是他自己障碍他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参透,你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常生欢喜心,你不会被境界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虽然没证得法身,已经有法身的味道在,有那么一点样子在;换句话说,要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折磨。忍辱仙人能够禁得起歌利王的折磨,提前成佛了,你说歌利王是好人是坏人?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道。我们一般人说歌利王是坏人,释迦牟尼佛说他是好人;我们说他割截忍辱仙人是坏事,释迦牟尼佛说它是好事。你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成佛了。报恩了,他成佛第一个度的就是度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鹿野苑说法,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世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前世是忍辱仙人,报恩。所以,你要真正参透了,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罪福。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道理,所谓祸福相倚,福中有祸,祸中有福。祸福两个字在中国文字上很相像,到底是福是祸完全在你自己。你自己用清净心,祸变成福;你自己用妄想分别执着,福就变成祸,会变的。中国文字的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两个字时时刻刻在提醒你,「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福是祸由你自己,你用什么心态去对它。用善心,全是福,祸就没有了;用恶念,全是祸,福没有了,这不就是相随心转吗?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把这个道理讲透了。我们想远离灾祸,那你就远离烦恼习气,远离贪瞋痴慢疑,远离七情五欲,祸就转变成福。这就是在大灾难里面你不会感受到灾难,为什么?你把境界转过来了。你要不能转,还是用贪瞋痴慢的这种心态来待人处世,福也变成祸。福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的福。因为现在享福,享福你的心态是贪瞋痴慢,你在享福里面就造很多罪业;福享尽了,罪报就现前,福变成祸,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非常契合逻辑思惟,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不懂。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难得胡涂,那个胡涂是什么?最聪明的人。胡涂正是聪明,聪明到极处了,用胡涂来掩盖自己,深藏不露,远离灾祸。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在示现的时候,都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慈悲到极处,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315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9499.html)--------------------------------------------------------------------------------------------------------------------------------
--------------------------------------------------------------------------------------------------------------------------------真正修行人,绝不说是非
 发布:原平五峰山寿宁寺 []   日期:2011-4-9 8:03:00     
真正修行人,绝不说是非[摘编]咱们就是从是是非非、善恶当中、得失当中、持戒犯戒当中走不出来,“他这么修错啦,这么修下三恶途,这么修下地狱。”满脑瓜子我见,邪知邪见,你咋知道人家下地狱?说个比喻,人家做一个事,你知道人家咋发心的吗?再说也是他的业力,因果相续相而已,人家这个业了完,就行菩萨道去啦,你咋知道人家下地狱?你要理解了真实义以后,你都觉得这样想是可笑的,就好像他是佛菩萨再来一样,啥都看得准。“修行人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不要去打听,不要想知道。中国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所以不是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就是迷。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还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已经不觉了。就怕我们自己迷得很深,业障很重;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真修行的人便赶紧磕头顶礼,感谢别人把自己点醒;迷惑颠倒的人那就大发脾气了——我有什么过失!还不承认哪!所以迷悟,在这里一看,就清楚、明了。这是检点自己的过失,在修行功夫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都是无常、幻化的,是假的;心才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那就对了。真正修行,心中不存在这些是非,过去事情的是是非非都已经没有啦,把握当下,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人,他都帮助众生,把快乐把觉悟布施给你们,他不会把这些是是非非布施给你们,把烦恼传给你们,他不干那种傻事,这才叫修行。故事: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每天只是在大树下思维,冥想,打坐。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在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十分的美丽。修行人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我如果摘一朵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得多呀!」于是,他弯下身来,在池边摘了一朵,正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一个低沉而巨大的声音说:“是谁?竟敢偷采我的莲花!”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对着虚空问说:“你是谁?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费你是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检讨,惭愧,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声音说。修行人的内心升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忏悔:“莲花池神!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时时生起惭愧之心,时时刻刻提起一句佛号。心上无事,而这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无事,就不夹杂了,那么再加上一个不间断,这个功夫就圆满成就了。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四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3893.html)--------------------------------------------------------------------------------------------------------------------------------净空法师法语:明白了不肯干,一半以上是冤亲债主扰乱你
 发布:自性半居士 []   日期:2011-12-7 14:27:00      
   明白了不肯干,一半以上是冤亲债主扰乱你  【 净空法师开示】     1.  学佛就是真干!这没真干,真干的人有福了。我们的福德不够,善根有那么一点,福德不足。  2. 善根是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还不肯干,不是自己不想干,那是什么呢?业障习气不准你去干,业障习气里头有一半以上的成分是你的冤亲债主,他在当中扰乱你!       3.这个事情怎么解决?要用至诚心,跟冤亲债主沟通。冤亲债主很麻烦,你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也摸不到他。可是他就跟在你身边,就让你心情宁静不下来。         4.我们要认真跟他沟通,称他做菩萨。希望他不要扰乱我,希望他帮助我,让我好好用功。我功夫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我不成就,他也不成就。我不成就,未来世六道轮回冤冤相报,彼此都痛苦。  5.话要讲清楚。如果我到极乐世界,我一定先来度你。我们彼此的问题全解决了!同生极乐国。我们做个好同参,好同学。将来我做佛你帮我,你做佛我帮助你,何乐不为之!          6.真把话讲清楚,讲明白了。我相信他能接受,他真的会不再扰乱你。发心来保护你,变成你的护法神。 7.现实社会对人、对事、对物亦复如是。特别是对人,人与人之间有过去生中的情结在,这个事情也要化解,不化解也变成障碍。有智慧,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帮助你成就!没有智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障碍!         8. 所以学佛不能没智慧。没智慧你的烦恼习气,不但不能够减少,天天在增长,错了!如果你有智慧来过日子,有智慧从事于任何工作,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你永远是感恩的心,永远是真诚的爱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9. 要想有智慧,首先把我淡忘,从这里做起。懂得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学习《妄尽还原观》上的四德,随缘妙用啊。  净心遍寰宇    善意满人间
 众生本是佛    明心自归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146.html)--------------------------------------------------------------------------------------------------------------------------------离人我是非之道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5-25 10:01:00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 一、不诽谤人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然而许多人不明此理,只因为嫉人所长或点滴私怨,而相互诽谤攻讦,不但于已无利,甚且造成社会不安,殊不知世事乃因缘和合而成,人我之间具有彼此依存的密切关系,如果想要彼此和乐相处,共创安康的家园,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培养容纳异己的雅量与随喜赞叹的胸襟。 二、不观是非   在大众中生活,难免会接触到是非,如果我们能够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乃至于不理是非,不观是非,让是非连在心中驻足的机会都没有,是非自然就会消声匿迹,否则终日计较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天天活在是非里,不但无法自在,而且起惑造业,招致无边的痛苦。 三、自观身行   所以佛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想是非,不谈是非固然能让自己摆脱尘劳,若能进一步将心思放在自我反省上面,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就更有益于进德修养了。经云:“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惟有自观身行,做到自省自勉、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教自悟,才能开采心中无限的宝藏。 四、谛观正法   如何自观身行呢?我们必须时时省察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合乎正法,如若不然,宁可正而不足,不能斜而有馀。何谓正法?一心制意是正法,二谛融通是正法,三学增上是正法,四摄六度是正法,五戒十善是正法,乃至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九品念佛、十愿圆成都是正法。《楞严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惟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领我们走向康庄的人生大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2426.html)----------------------------------------------------------------------------------------------------------------------------------------------------------------------------------------------------------------------------------------------------------------净空法师:不随缘,一定就是攀缘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9-24 1:01:00        能够常常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念佛往生净土,你就真有把握。对世间一切法一定要随缘,不能有丝毫的勉强,不能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随缘,一定就是攀缘,攀缘把我们的功夫全破坏了。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的时候,这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自己也要用智慧去择法。我应该如何随顺,用什么方法来应对,这都是用智慧的,决定是自他两利。有很多人不懂,不知道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往往害自己,对他人也不利。我们常说用错了心,为什么会用错了心?还是迷而不觉,觉决定不会。这里面最重要的,学佛一定要把我放下。你看看见思烦恼里头,见烦恼第一个是身见。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执着身是我?有这个念头,肯定就有自私自利,这是六道凡夫的通病,第一大病。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这上面,不知道身是假的。佛对这个事情,大小乘经论里不知道说了多少,我们总是不能够觉悟,总是不肯放下。纵然是做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总是掺杂着自己的利益在其中。纵然百分之九十九是为社会大众,里头有一分自私自利的念头,你的功夫破坏了,为什么?不纯。这不纯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功德全无。福德有,你是做了福德,功德没有。就好像我们佛门里掌故,梁武帝的故事,这很多同学都知道。梁武帝当年在世是佛门大护法,在历代帝王当中确实首屈一指,单单素食运动是他老人家提倡的。今天中国学佛的人到外国,看到外国学佛的人都吃肉,感到奇怪;外国的这些学佛的人看到中国人不吃肉,也感到奇怪。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8433.html)--------------------------------------------------------------------------------------------------------------------------------五百白雁听法
 发布:心源 []   日期:2010-1-7 
  
 佛陀时代,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对于三宝相当恭敬,他不但护持道场,也经常向佛陀请法。有一天,邻近的般遮罗国送了五百只白雁到舍卫国,波斯匿王为了给白雁找个合适生活的环境,于是将牠们安置在祇桓精舍附近。  当天中午,精舍所有的僧众托钵回来,正趺坐聆听佛陀开示。忽然间,五百只白雁出现在僧众面前,并且井然有序地环绕在佛陀身旁。佛陀具足殊妙音声,虽然说的是一种语言,但不同的众生皆能随类得解。这群白雁似乎听得懂佛法,和悦的鸣叫声此起彼落,牠们听完开示后,纷纷拍动著翅膀,兴高采烈地返回栖所。  数月之后,白雁的羽毛愈长愈密,牠们离开了原本所栖息的水池,淮备展翅高飞,寻觅另一处居所。飞行途中,经过了一个茂密森林,正当穿越树林之时,狡诈的猎人竟趁机佈下罗网。初次外出的白鴈,根本不晓得美丽森林里藏伏著险恶危机,牠们就这样全数落入了猎人所设的大网。奇怪的是,身陷网中的雁群并未显得惊慌恐惧,也没有凄厉的哀鸣,反而发出了和听法时一样和谐的叫声。遇害的五百只白雁,由于曾经听闻佛法而种下善根,所以往生至忉利天成为天人。  投生成为天人的五百白雁,仍惦记著佛陀过去所开示的道理,更深深感念当时听闻善法的因缘。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感恩,也为了再度听闻殊胜妙法,他们一同约定到精舍向佛陀请法。这一天,波斯匿王也来到精舍,他心想:最近为什么都没看见五百只白雁呢?佛陀知道国王内心的疑惑,特别在开示中为其释疑:「现前这五百位衣冠庄严的天人,就是那五百只白雁,他们因为深信佛法且心存恭敬,今天听了开示后,都证得须陀洹果。」  国王露出讶异的表情,请问佛陀:「这究竟是怎样的因缘啊?」佛陀说:「久远以前,在迦叶佛住世时,有五百位女子原本想求法受戒,但由于意志不够坚定,最后仍随顺自己的习气而屡屡犯过,致使多生以来流转于畜生道中。因为她们过去生曾亲近三宝,今生逢如来住世时,便能再与正法结缘。这就是白雁听法生天的因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3764.html)--------------------------------------------------------------------------------------------------------------------------------净空法师:天天都是最后一天,你就什么都放下了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0-25 23:44:00     
  
  现在灾难现前,我跟大家讲过,刘素云居士也跟诸位报告过,很难得,我们要做怎么样看法?要像印光大师所说的,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印光大师的关房我去拜访过,苏州灵巖山寺,关房里面一个小佛堂,不大,大概只有我们摄影棚一半大,佛像背后写了一个字,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字,这一个字。天天想到,死到临头了,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所以我们在今天看了「2012」之后,我跟大家说,我们要把今天当作我这一生最后的一天,明天早晨起来,我又是最后一天,天天都是最后一天,你就什么都放下了,你才能得到清净心。来到这个世间两手空空而来,走的时候还是空空而去,什么也带不走!一心想佛,心里什么都不要放,只有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是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就这一念,除这一念没有第二个念头,万缘你才真放得下。灾难来了怕不怕?不怕。我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终于时候到了,我去了,丝毫恐惧都没有!天天在等待,天天在向往,这就对了,这不是消极,这是积极。我这一天,这是我最后一天,我必须断恶修善,我必须积功累德,为什么?提高自己品位,应该的。苦难众生,我有一天、活一天,我全心全力帮大家一天,我帮大家一天,心地干干净净,就是三轮体空,绝不着相,念念不捨阿弥陀佛。真能作如是观,真干,能够有四、五个人,和合僧团就建立了,在哪里?就在这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光照大千。我们学过《妄尽还源观》的人都知道,念头才一起,立刻周遍法界,这是讲信息,灵通,毫无障碍。速度比光的速度快,比电磁波的速度快,念头才起,周遍法界,诸佛菩萨知道,天龙鬼神也知道。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要有坚定的信心,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现在我们学这部经,这部经就是引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生成就圆满菩提。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180.html)--------------------------------------------------------------------------------------------------------------------------------净空法师:贪诗词歌赋,障碍清净心
 发布:心源 []   日期:2009-11-10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大师    这是读书人的毛病、习气,这些东西会障碍清净心。为什么呢?它是激发感情的。诗词歌赋引发人的感情、喜怒哀乐,这就障了道。道是什么呢?是清净心,是如如不动。所以佛教诫初学守持八关斋戒,就清清楚楚教导我们,不可以唱歌、跳舞、看戏,这是绝对有碍道心的。诗词歌赋跟这个是一类的,所以不可以贪着,这是妨碍正法,要把它舍弃得干干净净。如果是没有学佛之前学的,在学佛之后拿它作为接引众生的工具,这个很好,未尝不可。以前没有学,现在出了家,再去拼命学,那就大错特错了。弘一大师的艺术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的,出家之后他用书画来接引大众,跟众生结文字缘结得很深,这个可以的。为什么呢?它已经不妨碍道心了。所以这情形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过去没有学,现在就不要再学了,一心一意去读经、念佛,这是我们的正事,这是正法。   “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逐”是追逐;不可以随顺,不可以希求。“悭”是吝啬;“贪”是贪爱;嫉妒、“我慢”就是贡高我慢,这些都是烦恼习气。烦恼断都断不了,还要天天增长,那还得了吗?我们每一天念佛,求什么?求一心不乱,求功夫成片;有了这些障碍,就作不到啦!所以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警惕的。烦恼一定要远离,分别执着一定要舍掉,把我们念佛功夫上的障碍排除了,我们得一心、得念佛三昧那就有指望,这一生往生才有把握啊!文章来源:净空法师《晚晴集讲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8462.html)-------------------------------------------------------------------------------------------------------------------------------- 净空法师:曾经堕胎三次,如何灭罪修行?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19 7:15:00     
 
问:她说我曾经堕胎三次,自知罪业深重,必堕地狱,现遇清净僧人,请慈悲救拔像我一样的女人,如何灭罪修行? 答:这个事情要真正忏悔,每天把你自己修行的功德,给这个婴儿回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子(母子也一样),四种缘到你家来的,这四种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如果是报恩的,你要是堕胎,你就把他杀掉了,恩变成仇,他再来的时候是报怨,不是报恩的。如果是报怨的,那好了,怨上再加怨,你的麻烦大了。所以堕胎这桩事情,佛法里头不许可,天主教也不许可,宗教里面都肯定这是很重的罪业。但是再重的罪业都能救,不是不能救,你一心向佛,你就能救,求生净土。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成就了,倒驾慈航再来度这些众生。在现前,我们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帮助别人,时时刻刻把佛法介绍给别人,都是功德,都是好事情。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072.html)----------------------------------------------------------------------------------------------------------------------------------------------------------------------------------------------------------------------------------------------------------------净空法师:在家烦恼多,想离开现实的生活环境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19 7:09:00     
问题: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有的同修总觉得在家烦恼多,想离开现实的生活环境,找个清静地方修行。我们觉得烦恼和清净都在心里,心念转变,烦恼即菩提,请老法师宣讲这个道理。 答:这个道理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其实不用讲,你们已经懂得了。为什么?确确实实烦恼跟清净心是一不是二。觉了,烦恼就转变成菩提;迷了,菩提就转变成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所以经教里常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这是事实真相,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转过来!境界现前的时候,你能不能不生烦恼?尤其是逆境,逆境现前,如果生烦恼,那就堕落了,你是轮回心现前,你造轮回业;如果境界现前,你不生烦恼,你还能保持着清净、平等,那你就是佛菩萨,你就超越六道,你就超越生死了,总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面几乎天天都在讲,《金刚经》上的教诲,要常常念,要记在心里。    学佛的人,真正用功的人,会不会有人冤枉你?会不会有人轻贱你?肯定是有的。为什么会有?这是无始劫以来跟众生结的冤业,因缘遇到了,果报就现前。在这个时代,你们想想看,毁谤释迦牟尼佛的人有多少?连佛都有人毁谤,我们要遭受毁谤算什么?毁谤孔子的人有多少?所以,你要能常常作如是观,你就明了了。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诸位看看经典里面记载的,毁谤、侮辱,甚至于陷害,佛常常遇到。可是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介意,一丝毫怨恨都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因此感动一些外道。这些外道毁谤世尊,这里头有些人替世尊说话,他说世尊释迦牟尼怎么样不好,但是你骂他、你侮辱他,他不生气,这很了不起。这就是大德,这就是真实智慧,这就是一般人比不上的。小小风动,自己无名火就上来了,这叫大错特错,那是自己糟蹋自己,自己在作贱自己。   所以,这个道理你真正要懂得了,人只有自己作贱自己是真的,其它任何人想作贱你,不可能,没这个事情。别人侮辱你、毁谤你、陷害你,你能够无动于衷,你的境界提升了。他没有真的作贱你,他帮助你提升境界,帮助你消业障,帮助你开智慧,好事,不是坏事;如果你受不了,起了忿恨心,那是你自己作贱自己,你必定堕落。佛法里面讲真正修行功夫,最低的功夫,最起码的功夫叫什么?八风吹不动。你们这个风轻轻一吹,马上就动了,那算什么?这叫自己作贱自己,自己往下堕落。于人相不相干?决定不相干。为什么诸佛菩萨、真正修行的人,他能够在逆境、顺境都往上升,都不往下堕落,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离开台湾到新加坡,我写了六句话,「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们感恩,我们没有瞋恚。我们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替我消业障;「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这个非常重要,顺境里头没有贪心,不愚痴,「福慧全现」。要知道逆境能够叫人堕落,那是你生瞋恚心;顺境同样叫人堕落,你起贪爱,贪是三毒烦恼,爱是愚痴,爱是痴,同样叫你堕落。所以,顺境、逆境当中不起贪瞋痴,这是你真正的功夫,你会向上,永远向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贪瞋痴念头才动,你就要警觉到,这是古大德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念头一动,立刻就觉悟,用阿弥陀佛把它代替。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贪瞋痴伏住了、压住了,这叫功夫,这叫会念佛;不会念佛,口念弥陀,心里贪瞋痴还是控制不住,那就是不会念。那种念佛人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无论你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你伏不住烦恼,这个没用处,这个道理要懂。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071.html)-------------------------------------------------------------------------------------------------------------------------------- 净空法师法语:心平气和,没有一切欲念地去念佛,才能念得成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0-26 20:21:00   
1  《阿弥陀经》是圆顿大法,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2   念佛法门,如果真正如理如法地修学,七天能成功。3   但是诸位要记住,“如理如法”,我把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4   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拼命在那里干,干上七天;也许这七天佛念完了,念了七天七夜往生没去得了,神经病院是住定了,那个麻烦就大了,走火入魔。5   为什么会成 这个样子?你不如法,操之过急。6   人家念佛,是心平气和地去念,是没有一切欲念去念,这样才能念得成功。7   你有个欲望、有个念头,你这样去念容易着魔。8   因为你有希望在那里,魔就给你一个希望;换句话说,你有个把柄掌握在人家手上。9   你什么希望都没有,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10  如果你有欲望,你想要钱,他有很多钱诱惑你,你就会上当;你想要名,他给你一个名义,就把你套住 了。11  你什么希望都没有,他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可奈何。12  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净。13  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乱、不求功夫成片,什么都不求。14  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15  念了几天,自然得一心,自然见佛往生,那是自然 的,水到渠成,诸位要懂这个道理。16  所以念佛的人什么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17  如果再求好胜的话,那就更是着魔,这与魔搭上缘了。18  好胜心,我要超过别人,这个不得了!19  西方极乐世界没好胜的人,这种心万万要不得。20  现在打佛七,一天念到晚,都不是真念佛!20  打佛七当中有好胜的,你拜一千拜,我拜一千二百拜,我超过你,你不如我,这种心怎么行?20  你一天念一万声,我念两万声,这比赛!要抢到第一,这个念头都错了。21  这个念头只会着魔,不会得好结果。22  所以念佛一定是心平气和,什么都不求。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303.html)----------------------------------------------------------------------------------------------------------------------------------------------------------------------------------------------------------------------------------------------------------------净空法师:深信净土之人,乃宿福使然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5 22:22: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佛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这个法门虽然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观察众生机缘成熟,当然不是都成熟,是这个地区众生有一些机缘成熟的。我们在《无量寿经》读到过,这个机缘成熟是非常的希有。依照《无量寿经》的讲法,这个众生在过去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福德,在这一生中成熟了,他才能相信这个法门,才能够接受这个法门。如果不是无量劫善根福德的成熟,他纵然听到这个法门,接触到这个法门,他也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认真的去修学;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这是没有成熟的人。真正成熟的人一接触、一接受,他就真正会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只要做到这个样子,这个人就是善根成熟的人。善根成熟的人就是他这一生决定得生;换句话说,就是他在这一生决定作佛。这还得了!这个法门我们纵然劝一切人,一切人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你不必灰心,也不必去责怪他。为什么?不能怪的,他善根不成熟,佛都帮不上忙,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怎么能帮得上忙?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必须他多生多劫的善根成熟,再者就是十方如来以本愿威神的力量冥冥中加持他,所以他能信、能愿、能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0729.html)-------------------------------------------------------------------------------------------------------------------------------- --------------------------------------------------------------------------------------------------------------------------------净空法师:念佛
 发布:妙音念佛 []   日期:2011-7-18 11:29:00     
                                         净空法师:念佛   “你什么希望都没有”,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你有欲望,“你想要钱”,他有很多钱诱惑你,你就会上当。“你想要名”,他给你一个名义,就把你套住了。你什么希望都没有,他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无可奈何。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净,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乱、不求功夫成片,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念了几天,自然得一心,自然见佛往生,那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念佛的人什么都不求,有求都是妄念。如果再求好胜的话,那就更是着魔,这与魔搭上缘了。好胜心,我要超过别人,这个不得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好胜的人,这种心万万要不得。    现在打佛七,一天念到晚,都不是真念佛!打佛七当中有好胜的,伱拜一千拜,我拜一千二百拜,我超过你,你不如我,这种心怎么行?你一天念一万声,我念两万声,这比赛!要抢到第一,这个念头都错了。这个念头只会着魔,不会得好结果,所以念佛一定是心平气和,什么都不求。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9944.html)--------------------------------------------------------------------------------------------------------------------------------夏莲居居士:老实念
 发布:妙音念佛 []   日期:2011-7-18 10:47:00    
 
夏莲居居士:老实念 老实念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念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9941.html)--------------------------------------------------------------------------------------------------------------------------------宣化上人:老实念佛,怎样才算老实
 发布:曾几荷时 []   日期:2010-4-9    
 宣化上人:老实念佛,怎样才算老实 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魔强法弱、去佛甚远的末法时代,可是在不幸之中又幸遇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既省钱,又不费精神,很容易而且方便,因为念佛就能成佛。为什么念佛会成佛呢?这是因为藉著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以前发的四十八大愿;在四十八愿中,有一愿说:'若有众生称我名号,若不生极乐世界,我誓不成正觉。’ 阿弥陀佛发此愿力,愿愿皆是摄受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只是众生要有一个信心,相信真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和切实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必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虽然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但这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是一种变化现出的境界,并不是真有畜生。极乐世界没有娑婆世界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烦恼,它昼夜六时皆演说妙法──念佛、念法、念僧。可是,我们若要生到极乐世界,就要老实念佛,不要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专一其心在念佛,不管成佛不成佛,也不管往生不往生,一心只管念佛的工作。念佛念得专一纯熟,一心不乱,等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你去成佛。为什么我们一个普通人,能劳动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呢?这是很难相信的道理。不错,这就是难信之法,所以《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因为没有人懂,也没有人相信这个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把这种末法修行之捷径,告诉我们这些末法的众生。老实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卧都是念阿弥陀佛;口中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上行持阿弥陀佛的行。什么叫行?好像我们现在打佛七,无论如何都要百忙放下,来参加打佛七,要念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兹在兹,不是念一阵子就觉得辛苦,要回去休息了,躲懒偷安,这样不会得到念佛三昧的,这就叫做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连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本来吃饭、穿衣、睡觉是人生离不了的事情,每个人天天都不能缺少的;念佛时能把这三件事忘了,不知吃饭、穿衣、饥寒、睡觉否,这就是老实念佛。若到时间便知道吃饭,这是不老实念佛;或冷了要穿衣,这是不老实念佛;或睡不够要回去休息,这也是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无论行、住、坐、卧,只知道'南无阿弥陀佛 ’六字洪名。你念得打成一片,绵绵不断,乃至水流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风吹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小鸟叫的声音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我自己分不开,念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一个我,我之外又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我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合而为一。这时,风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得到念佛三昧;水流风动都是演说妙法──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假若水流知是水流,风动知是风动,或东张西望看各处有什么动静,这就是不老实念佛。若一边念佛,又前瞻后顾地好像要偷东西,这也叫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念兹在兹,什么妄想也没有,也不想吃东西或喝茶,什么都忘了,这才是老实念佛。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把心管住,不打妄想,这就是老实念佛;你管不住这个心,尽打妄想,那就是不老实念佛。你提起正念,那就是老实念佛;你尽胡思乱想、打邪念,那就是不老实念佛。所以老实念佛是妙不可言,你要是真会念佛,便会得大自在,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说的是法,行的是道,单说不行是说食数宝,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今天所讲的道理,你们明白了,就要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打佛七,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切莫空过,希望大家努力念佛,拿出'坚、诚、恒’这三心来打佛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