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心雨曲谱:舊上海的救火會【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45:19

 舊上海的救火會 摘自:《舊上海租界史話》 




上海救火会钟楼
 
    可以这样讲,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生命财产和安全构成最大威肋的是——火灾。租界的火警报警和消防系统也是逐渐建立和逐步健全起来的。
    实际上在租界建立之前,上海县城也有自己的消防队伍,只是由于封建的市政没有走上正规的系统,上悔县城的消队也无法走向规模化和系统化。
    水龙会最初仅是一个农业节日,大概进入农历五月下旬以后,江南气候转入炎热干燥的暑天,而此时如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又进入灌浆期,急需大量水份,所以农民将已搁置了近一年的水车等工具进行修理,并进行试车,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劝农节日。但城市里的水车不是用来抽水灌溉农田的,而是用以消防的,所以“分龙会”在城市里就演化为消防日了。
    虽然上海是最早有人力抽水泵的地方,上海的水龙会也形成相当的规模,但是中国城市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市政概念,那些分散的消防设备和人员仅是私人的业余消防队,无法成为一个城市化的消防系统。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市政的发展,上海才出现了附属于市政的职业消防队。
    1861年后,租界内的个别外商为了保证自己公司和住宅的安全,从欧洲购买了几台灭火机。在此同时,外面的保险公司也从欧洲添置救火设备,开展火险保险业务,他们只对投保人负责,而对非投保区发生的火灾,往往是先谈价钿后灭火。在这种情况下,工部局也从美国购买灭火机。据记载,1863年6月8日,法租界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向工部局借用了刚买来的灭火机灭了火,于是法租界也决定向欧洲订购灭火设备。
    由于租界内的灭火设备分别属于几家机构,严重影响了救火能力,于是工部局努力与私人洋行和保险公司协商,建议采取投保救险的方式,即由工部局统一组织一支租界救火队,私人和商家向保险公司投保,救火队开支出保险公司支付;1867年1月7日,工部局火政处正式建立,火政处的英文名为shanghai fire bri8ade,上海人译作“上海水龙公所”。公所在英租界河南路和美租界黄浦路分别设立第一和第二灭火龙公司,并分别设立上海机队、虹口机队、金利源机队等救火会。
    以后随着租界市政建设的发展,又对救火会的布局作丁调整,以河南路救火会为消防总站。上海水龙公所初建立时借用教堂钟作为火警钟,规定发现火警后由教堂敲钟报警,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轮船听到钟响后业一律拉响汽笛三响。但是教堂的钟太小,声音不够响亮,1880年工部局又从美国定购了一座八千磅的大钟挂在山东路救火会。后来,租界废除鸣钟报警制度后将该钟拆除,还为它配制了一石基座放在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内供人参观,可惜这座钟今已不知去向。
    1899年公共租界扩张后,租界的面积扩大了几倍,于是火政处将租界划为7个火政区,每区建一个救火会。现在市区的河南路救火会、虹口救火会、兰州路救火会、新目路救火会、乌鲁木齐路救火会、宜昌路救火会等均是在公共租界时期建立的。
    法租界的消防机构成立稍迟。]863年,法租界通过梅纳洋行购买了一台手压水泵,发现火情后由巡捕和临时雇来的劳工救火。据讲,这台水泵的抽水量太小,所以根本无法应付稍大一点的火灾。于是法租界公董局决定另购救火设备。1869年3月,法租界向英国订购的设备运到上海,5月17日法租界也成立了法租界志愿消防队,有志愿者27人,消防队参加上海水龙公所。所以,上海的两个租界是各自独立的政区,他们会在蝇头微利上争吵不休,但在火警问题上采取了极好的合作态度。
    租界的消防归市政领导,体制比较健全,消防能力也比较强大,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同时,租界这种制度也影响了上海华界消防制度的发展。
    近代以后,受租界经济和市政发展的影晌,华界的经济也较快地发展起来。同样,华界的消防力量也日益发展。但是,中国缺乏市政的整体观念,华界的消防大多由善堂或私人经营,其巾私营救火会只有收到现款后才投入救火,出于火情得不到及时扑火,常导致火情的蔓延,上海县城长期处于火警的围困中。
    1907年,租界的外资保险公司争取在华界拓展火险保险,但是鉴于华界火政制度混乱,救火能力差的情况.计划由保险公司出资联合华界的救火会,以增强华界救火能力,在华界联合救火会建立之前.要求上海道批准,当华界发生火情时,允许租界的消防队进入华界参加灭火。但是使人感到滑稽的是,这位慑于洋人的威势,曾与外人签了不少丧权辱国条约的上海道,面临外人要求参预华界灭火时,却大唱“主权攸关”而一口回绝了。倒是一贯坚持“西学中用”的李平书乘此时机,号召老城厢的大小救火会联合起来,成立了上海救火联合会。联合会将所有救火会的专职救火人员集中起来一起调度,从而使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救火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了上海华界的救火能力。同时,李平书又拨款营建了救火联合会瞭望台和警钟楼,这座瞭望台由求新轮船厂(今求新船厂)创办人朱志尧负责营造。钟楼为钢架结构,总高105.8尺,共分6层,每层有一个大平台,顶层有一可作四面瞭望的平台,站在台上可以瞭望到整个老城厢。在第四层平台上挂有一口高3.9尺,下口径6尺,重4800磅的大钟,大钟由及其控制的铁锤敲响,钟声可传几里之外。联合救火会仿租界火警制度,将老城厢划成几个火政区,并规定,一旦发现火情,现敲响大钟25响,稍作停顿后再敲,敲响一下表示肇嘉浜(今复兴东路)城南起火,二下表示肇嘉浜北城内起火.三下表示十六铺一带起火,四下表示南火车站一带起火,五下表示放生局一带起火。  ★★★還舊樓主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