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有没有wifi:诸葛亮徒弟姜维,使蜀国灭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20:14

           诸葛亮徒弟姜维,使蜀国灭亡?

 

不可思议!诸葛亮竟然看上姜维这个庸才。

拥有中国最险峻的地形,经过诸葛亮长期苦心经营的蜀国竟然在三国之中最先灭亡,完全是姜维的冒险策略造成的。

公元228年,身负托孤重任的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匡复汉室的遗愿,开始了六出祁山、兴兵伐魏的悲壮战事。期间魏国的姜维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27岁遇到刘备,姜维27岁遇到孔明,似乎是一种神秘的前定。

与诸葛亮的谨慎相反,姜维是个十足的冒险家,但才能比起马谡好不了多少。对付一般的魏将还可以打个大胜仗,也曾歼敌数万。但一旦魏国把他的克星邓艾调来,他就没办法了。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蜀国的灭亡全在姜维,《三国志》写得清清楚楚,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

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他收留的郭循就把坚持正确防守策略的丞相费祎刺杀了,造成蜀国不可估量的损失。

姜维在费祎死后,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后主也糊里糊涂地批准了得姜维的办法,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

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姜维忘记了蜀之所以能立国,是全赖山川之险(见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改魏延的层层防守的战略,企图诱敌深入而迁之,岂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司马昭眼见汉中空虚,便动了灭蜀之心,命邓艾攻击姜维,使其不能即使回防汉中,同时命钟会领十万大军乘虚攻占汉中,汉中只有一万士兵(王含、蒋斌各五千),但即使这样少得可怜的兵力守住险要,也让钟会十万大军久攻不下,要不是蒋斌叛变投敌还真的难以攻下。

可见要是不改魏延的战略,就算后主不理朝政,整日在后宫作乐,单凭姜维的几万部队守汉中足可御敌之外,汉中不失,敌人自然就无法偷袭阴平。要知道灭蜀的关键人物邓艾已经年近70岁了,再过几年待邓艾死后,魏国再无人才灭蜀,蜀国便可生存下去。等姜维摆脱邓艾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魏将钟会率十万精兵强攻剑门关,久攻不下,向姜维投书劝降,姜维坚守不出。

魏将邓艾偷袭阴平关,入江油、破木棉竹,直取成都。而成都已是一座空城,先是董厥带了部分的兵力去剑阁,剩余的士兵由诸葛瞻带去绵竹抵抗邓艾,后主刘禅连守城的士兵都没有,只有或降或逃了,一国之君转眼成了别人的阶下去囚,这位丧国之君的最后一道旨意,竟然是严令姜维弃戈投魏。钟会见到强敌来降,压抑不住兴奋,傲慢地嘲弄姜维:“来何迟也?” 姜维悲愤不已:“今日见此,为速矣”!(《晋纪》)英雄失势,字字泣血。

 

后来孙盛评价姜维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兰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的确,如果姜维及时放弃剑阁回兵和诸葛瞻合兵先消灭邓艾再对付钟会,情况大有改观。相似的战况发生在一千多年后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就发挥了军事天才,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大败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年英姿的少年如今已经62岁了,姜维必定想起孔明的谆谆教诲,当年的手足同臣魏延,邓芝,蒋琬,费炜,杨仪都不在人世了,蜀国竟亡在自己的手里,他上无以面对蜀中遗老,下无以对孔明等人,为形势所迫,内疚的姜维只好伪降钟会。随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的冒险复国行动,煽动钟会反叛,但终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