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铁皮石斛: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全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3:56

走近世界屋脊上的神秘藏医(1)

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全本) 走进世界屋脊上的神秘藏医学

收藏本书 字号 - + 在手机上阅读此书您可以登录手机凤凰网读书频道http://b.3g.ifeng.com阅读此书 友情提示

本书为VIP图书章节,供VIP书友付费浏览。
非凤凰网注册用户,请注册为凤凰网用户,充值为VIP书友后,付费阅读此书;
若您是凤凰网注册用户,非VIP书友,请登录个人中心,进入个人书房,充值为VIP书友后付费阅读此书;
若您已经是凤凰网注册用户及VIP书友,账户余额充足,请登录后付费浏览此页!谢谢!

我要注册 VIP书友登录 放弃阅读

 

  揭开藏医学的神秘面纱

  藏族一直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上。藏医、藏药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对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藏医药学是仅次于中医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为我国藏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学是西藏独有的医学,它与中医和西医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代医术。藏医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融入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医和古阿拉伯的精华而自成体系的藏医学。藏医学不仅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而且其诊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及预防养生各个领域,内容极其丰富,尤其对胚胎学的认知水平、尿诊经验的丰富程度,在各类传统医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医学甚为发达的今天,藏医学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藏医学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青藏高原为高寒地区,一直以来与外界交通极不方便,因而藏医学长期保持着它所固有的一些特色。例如藏药多取自高山氧气稀薄环境中生长的耐寒冻的植物等。另外,在西藏,由于佛教思想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藏医学自奠基时期便具有了浓厚的藏传佛教的色彩。

  藏医学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和大五行组成,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则指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于大五行的运行。“隆”(气)、“赤巴”(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三因学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藏医药学的发展史

  藏医药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藏医的起源与苯教有关,藏医药乃是苯教的祖师辛饶米沃的创造。但这只是传说,其实早在公元前1世纪,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一些野果、野菜、动物、矿物等可以解除人体的病痛,并且得出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到了公元4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原始简单的办法,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这意味着藏医学已经开始萌芽。

  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之后他大力发展经济、统一了文字,并引进了佛教。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其中医学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婚,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医药知识。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这些论著最终被译为藏文,合编为一部《医学大典》,这是已知最早的一部藏医学经典文献,但已失传。

  公元8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诊》)等等。

  吐蕃王朝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宁玛元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最为有名。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曾经到全藏各地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游学,回国后成为赤松赞德的首席侍医。后来,宇妥-宁玛元丹贡布吸取《医学大全》、《月王药诊》的精华,认真总结个人的实践经验,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终于著成闻名遐迩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此书的形成,为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从公元12世纪开始,医圣第13代后裔宇妥-萨玛元丹贡布全面增补了《四部医典》,使藏医药学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公元13世纪西藏萨迦王朝归顺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归顺进一步推动了藏医药学的发展。

  15世纪以后,藏医开始形成南北两个学派,北方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代表,主要总结了北方高原地区多风湿的临床经验,著作有《药学宝箱》、《甘露源流》、《所需可得》、《验方集成》等。南方以索卡-年姆多吉为代表,他根据地处河谷的特点,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治疗温热病,著作有《草药鉴别》、《药方汇集》、《千万舍利》等。两大学派的争鸣不仅充实了四部医典的具体内容,对藏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世达赖时,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吉嘉措最终对《四部医典》做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修改、补充和注解,命名为《四部医典蓝琉璃》。同时,为了使《四部医典》的内容通俗易懂、便于传习,桑吉嘉措还组织绘制了一套以《四部医典蓝琉璃》内容为基础的曼唐,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也是世界古代医药体系的稀世珍宝。

  18世纪以后,藏医学陆续有一些论著问世,最著名的则是1840年帝马-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作者通过实验和调查,搜集药物达2294种,除去重复或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收药物达1400多种。该书对药物性味、功能描述很详细,可谓集藏医本草学之大成,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889年十三世达赖时,又重刊了《四部医典》。1892年以吴登坚-旦增加措和班旦平措等人对《四部经典》进行词句补充和文法修改后成为《药王山版本》(即医学利他寺版本)。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交给现在的拉萨藏医院保存。

手机凤凰网读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