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就会有故事的英文:教学絮语(6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15:35

教学絮语(69)

(2011-10-03 17:36:13) 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思想芳菲

水流湍急。用一分力,或三分力游泳,显然是不够的。要用五分力,七分力!才能不至于使你为水流冲走。行走在山路,风很大。用一分力,或三分力,是不够的。要用五分力,七分力!才不至于被风吹倒。在太太平平的年代,坚持做一个好人,坚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只需用一分力,或三分力。但是,在社会风气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你要坚持做一个好人,你要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恐怕就要用五分力,七分力!甚至倾尽全力!

与学生讲到唐僧这个人。我说,《西游记》一书中,最善良的就是他。他不但对人类有仁爱之心,而且对动物有仁爱之心。不但对人有慈悲之心,而且对被称为妖——其实就是作者吴承恩眼中的坏人——也有仁爱之心。这样的人,才能使世界和平,给人类以希望。如果这个世界整天像孙悟空那样打打杀杀,这个世界一天也不会有太平,所有的人都会跟着倒霉。

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位从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总是用红色,因为太阳并不是红色的。如果观察有偏差,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一致呢?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日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画出的太阳五彩缤纷”。是这样。一个未经训练的人,他的视角完全是自然所赋给他的,是完全健康的,能够看到太阳的五彩缤纷。但是,经过专门训练之后,自然赋予孩子的视角,很大程度上被摧毁了,或者被搁置一边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被歪曲、被扭曲的世界,他们眼中的太阳,不再是五彩缤纷的,而是整齐划一的。这样的训练或教育,实在可怕!美术教育存在着这样的情形,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形?我们的政治教育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形?我们的法学、伦理学和经济学教育,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看到一个个学生经过若干年教育的训练,变得看不到太阳的五彩缤纷,变得对自然界的刮风下雨缺乏感应之心,变得对别人的痛苦与不幸缺乏同情,变得只看到抽象的公式与概念而看不见公式与概念背后活生生的人,我就深深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摧残人。本来,教育的天职,是呵护那颗充满感应的心,呵护那双能够看到生活多姿多彩的眼睛。但是,现在的教育,却把我们孩子的心灵格式化了,把孩子的眼睛格式化了,使孩子仅仅看到这个世界极其狭隘、机械的一部分,而对其它更为广阔、生动的部分视而不见,使孩子只追求这个世界极其粗劣的一部分,而把其它更为美好的部分弃之一边。

二十多年前读大学时,实行夏令时。到了夏季,就将时钟往后拔一个小时。秋季到了,才将时钟拔回。说是可以节约能源。大学的所有同学,都在骂娘。因为有了这个夏令时,我们的整个生物钟,都被打乱。实行夏令时,说是节约能源。真的做到这一点吗?天晓得。后来,夏令时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被停止了。大家都为夏令时的停止,而欢喜雀跃。

有一个时期,我看到一些人整天无所事事。他们教完书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消遣。我感到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是的,可以消遣。但如果一天或一周太多的时间用于消遣,那就说不过去。就我自己而言,我虽然有时也不珍惜时间,将时间虚掷。但我总是提醒自己:这样不好,对不起自己的生命,我应努力做一些有益的事。每当我自己的时间得到较充分利用,我内心就感到踏实,就感到这一天没有白过。

一位博友说道:“女儿已经是高二的学生。女儿小时候,句句话都得听我的。我总觉得女儿怎么越来越不懂事,比如,我有病,妻子忙前忙后,给我倒水煎药,而女儿坐在电脑前尽情地听音乐,做妈妈的喊道:“丫头,给你爸爸把药送去。”女儿回头嘻嘻一笑:“你送去,甭管我。”妻子无奈,只得自己忙乎了。我很想清净地睡一睡,而女儿非要开大音乐,什么阿宝、什么刀郎如此如此的歌声,我实在烦躁不得已之,对女儿愤怒几句:“你能不能让我清静清静?”女儿顿时气嘟嘟地关掉音乐,嘟囔着:“你的病又不是我带给你的,烦什么?”还好,我这一愤怒。多少安静了许多。直至下午,我醒来的时候,女儿独自在客厅里写作业,她见我从卧室里出来,脸上显得极不高兴,说:“爸爸,妈妈说你别出外,免得着凉。”我很想坐下来和女儿聊聊,突然,女儿合上了书本,头也不回地出门去了。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令许多当爸爸妈妈的,感到头疼。就这位博友来说,为什么他的女儿会不听他的话,只关心她自己?我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是健康的,是成长期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这个孩子过于考虑自己,变得自私,对爸爸妈妈的关心不够。我认识到,人的成长,是复杂性的。做父母的人,我觉得不应该对孩子这种不听话的情话,采取过于偏激的情况。因为过于偏激,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以朋友的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向孩子提一些要求,恐怕是一种更可取的办法。这个故事也表明,教育一个人,极其艰难。再好的教育理论,再深思熟虑的父母,面对具体的、个性丰富多彩的孩子,也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有时只能顺其自然。

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道:“被誉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索菲亚.罗兰,已经是年届60的老人了。可是当她来我国参加电影节时,一袭大红连衣裙、一头棕色的卷发、一双溶液而明丽的大眼睛,加上优美的身段、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领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女性风采和情怀。”一个人六十多岁了,还这么喜欢打扮,身段还这么优美,心态还这么年轻,真值得羡慕!我喜欢这样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生!

索尼仁尼琴说:“我不属于我自己。我的文学命运也不属于我个人的文学命运,而是所有那千百万人的命运。他们没来得及写完、低声说完、用喑哑的声音诉完监狱里的命运,和自己过于迟了的劳改营中的发现”。喜欢这句话。我们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不仅仅属于我们的家庭和身边的朋友。如果我们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仅仅属于我们的家庭和身边的朋友,我们未免太自私了。我们还应该关心更多的人甚至其他生物,我们还应该为更多的人甚至其它生物的福祉,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对于索尼仁尼琴而言,他既是一个作家,又是古拉格群岛中的一个犯人。在这个集中营中,他与许多犯人一起生活,了解他们的不幸,了解他们的期待,了解他们遭受的侮辱。其他许多犯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不会写作。他作为一个作家,一旦出狱,就不能只为他自己活着,不能只关心他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而要努力把古拉格群岛的真实情况,将那些犯人的不幸和期待,告诉世人。让世人了解那些犯人的辛酸,让世人从中吸取教训。他不这样做,他的内心就不能安宁。他这样做了,当他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内心就或多或少感到安然。于是浮想联翩,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即许久许久以前,某个村庄,曾经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村庄的许多人,都参加了,保卫他们的权利,保卫他们的尊严。他们勇敢,正直,敬畏神明,彼此之间团结友爱。他们有着世代相传的风俗,有自己的独特信仰,有自己与其他村庄不同的生产方式。但是,由于难以预料的原因,在这次战役中,这个村庄被攻陷。数以千计的村民,都不幸遇难。整个村庄,被来犯的敌人毁之一空,残迹荡然无存。只有少数几个人,侥幸逃脱。在逃脱之时,他们曾经答应尚在战斗的数以千计村民,无论何时都要好好活着,都要热爱生活,要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在逃脱之前,他们曾经答应尚在战斗的数以千计村民,要好好做一个人,坚持做人应有的道德和信仰。在逃脱之时,他们曾经答应尚在战斗的数以千计村民,要将他们村曾经发生的事,他们村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并告诉世人,要互相宽恕,不要记恨。现在这几位侥幸逃脱的村民,已经不再是他们自己了!现在他们要叙述死者在最后时刻,是战斗得多么勇敢,他们的死是多么的壮烈。他们要写下死者生前的美德。他们要回忆村庄以往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他们要记录死者的遗言。他们要把死者未尽的事业予以发扬光大。

或许你是知名学者,在学术领域有重大建树,学界同行仰慕你的才学,政府也向你提供优厚的俸禄。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界新秀,指出你的学术成果的重大漏洞,并且言之成理。承认你的理论存在的漏洞,将使你在学界的地位一落千丈,政府向你提供的优厚俸禄,也有可能停止,使你的生活陷入困境。但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学术文化健康发展的责任感,驱使你做出这样的决断:承认自己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重大漏洞,并向那位对你提出激烈批评的学界新秀真诚致谢。某个时期,由于法官的草率、无知或自私,使一个个民众遭到法律误判。大量的证据,有力地证明那些民众是无辜的。不推倒法律误判,公平正义无以伸张。但推倒冤案,又会使法官感到丢脸。何去何从?良心的召唤终于使法官作出决定,为无辜者平反,并就当年制造冤案向无辜者谢罪。以上事例,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品质,即在真理面前低头。能在真理面前低头的人,是有福的。正如《圣经》所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来了一个客人。你就介绍他是一个客人。最多介绍他在哪个地方工作。不要讲他与你有什么过节。不要讲他以前干过什么坏事。他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与我谈论的话题,只是地方风情,或者古老习俗,或者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常识。我对他态度非常尊重,礼貌,热情。如果他是一个男人,我将尊重他的男子汉的尊严。如果她是一个女性,我将赞扬她的美丽。我以陌生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他就会展示他内心的美,他就会表示出有涵养的一面,他也会热情地对待你,他的内心世界原有的一些不良德性,也会逐渐得到化解。

过去一个世纪的许多学者,不过是文化超男、文化超女。如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胡适之徒,只能算文化超男。如这几年在经济学界很出名,并且居然还涉足伦理学的某老夫子,我看不过是一个文化超男。许多人在电视台讲诸子百家,其中一些人,我看不过是文化超男或文化超女。文化超男或文化超女,往往是思想上的懒汉。他们没有坐冷板凳的耐心,决不会因为某个观点能不能成立,而花几个月时间,去反复推敲,决不会为了某个观点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持,而花许多人力财力,去找寻材料的。他们最喜欢标新立异,最喜欢哗众取宠,最喜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使自己一夜之间成名。他们最喜欢上纲上线,把别人与己不同的观点,扣上这样那样的高帽,斥责别人无知,斥责别人不爱国,斥责别人思想落后,斥责别人是封建遗老。他们不爱真理,不爱美德。事实上,他们不相信真理,不相信美德,他们真正热衷的,是个人名利。许多民众是无知的,只看表象。看他们口口声声爱国,以后他们真的爱国,看他们口口声声革命,以为他们真的革命,看他们口口声声跟上时代,以为他们真的跟上时代,看他们把对方说得如何一无是处,以为对方真的一无是处,看他们说得那么理直气壮,真理在握,以为真理真的在他们这一边。民众的无知,使这些文化超男或文化超女,得以招摇过市。当文化超男或文化超男招摇过市之时,那些有价值的文化作品和传统习俗,难免遭殃,那些有才学有美德的学者,处境不能不变得恶劣。文化超男或文化超女的盛行,体现出一个时代学风浮躁。不做文化超男或文化超女,尊重事实,认真思考,不失忧世忧民的情怀,这应该是每一个学者,所追求的境界。

十多年前报纸的一篇报道。一位女子,向心理咨询师诉说自己的烦闷:“我感到没劲,很没劲。我在一家公司做译员兼公关,我才21岁,月薪就达2000元,而且还有可观的额外收入。我们的办公条件是一流的。现在我有足够的条件购买我所中意的时装、化妆品等等,并到豪华的娱乐场去消费。当学生时梦想的人生目标,早早的都实现了。不过,心里空落落,想想仅仅这样过一辈子真是太没有意思。”那么心理咨询师又是如何为她排除烦闷的呢?文章写道:“咨询师认为,她的问题反映出社会上相当一部分青年白领族所面临的共同困惑。视野太窄,抱负不大,就容易纠缠于眼前得失。其实,只要调整人生目标的定位,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则千日行善,善犯不足,就没功夫困惑了。”我觉得,这个心理咨询师的答复,是庸医治病,没有对症下药。那位白领女子,有良好职业,有丰厚收入,工作也不是很辛苦,社会上也受尊重。那么她为什么还感到烦闷,感到心灵空虚?不是物质生活不够,而是她作为一个人,还需要精神生活。她需要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她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她需要在人与人的互相关心与友爱中,得到内心的温暖。而心理咨询师则避开了这些问题。心理咨询师解释说,这个白领女性现有的困惑,是抱负过小、目标过低引起的,这本身就偏离了这位白领女性的实际。心理咨询师给白领女性的建议,说她应调整人生目标定位,整天忙于为实现新的人生目标而奋斗,这样,她“就没功夫困惑了。”让人们整天为下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而忙忙碌碌,使人们“没功夫困惑”。这是一种极其蹩脚的治疗方法。或许,由于下一个目标树立起来了,这位白领女性的生活变得更加碌了,变得没有时间去困惑了,但不等于这种困惑就不存在!更何况,许多困惑,还是人们觉醒到更深刻智慧的起点呢!使人们在忙碌工作中“没功夫困惑”,不是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刻智慧,而是干脆剥夺了人们走向更深刻智慧的机会。这个咨询师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过于肤浅,对人之为人的深层次需要缺乏了解,使他面对这个白领女子提出的困惑,无法开出更为适合的药方。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人深层次的人生困惑,心理学咨询师是无能力回答的。而必须向宗教家、伦理学家或文学家请教,或者向宗教典籍、伦理典籍或文学典籍请教。

狄金森是我深深热爱的诗人。我有一本江枫翻译的《狄金森诗选》。狄金森的诗写得好,江枫也翻译得好。在一首诗中,狄金森写道:“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度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幸 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人生短暂,人们得到的自由太少,他的行动处处遭到限制。终其一生,人们能够做的事情,总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做人的底线,如果我们真诚对待亲朋好友,如果我们或多或少给世人一些帮助,我想,我们就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