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加速器旧版本:借得一缕香,散作满园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25:52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地回荡。

——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

高考作文,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要求的特定写作。紧张的气氛、过高的渴望,常常使那些“心向云天”的考生,在面对“天字第一号”考题——作文时,顿感“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面对试卷、咬碎笔杆、搜肠刮肚、抓耳挠头,脑海中也只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作文无素材,是制约学生张扬个性的“瓶颈”。写作素材是为了达到某种写作目的而选用的材料。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素材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解,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面对不同的高考试题,各地的考生却一同把目光投向历史上那些震撼我们、激励我们的“经典人物”、“经典素材”——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杜甫、李清照。

“李杜诗篇万口传”,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璀璨文明的泱泱大国: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浩如烟海;志士学子、迁客骚人,如天幕上缀满的星斗。《诗经》是一条现实主义的河,流经了华夏几千年的岁月长河。《离骚》是一汪浪漫主义的海,灌溉了神州数万里的沃野良田。李白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学生如果能够根据材料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选取一些经典素材连缀成文,必能加厚作文的文化底蕴,展现考生的文学才华。因为,古典诗词文赋,精练含蓄,隽永深邃;历史文化名人,震古烁今,光照日月。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经典素材】

1.《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梦油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千古奇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佳作链接】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2005年四川考生《烟随风逝 名随史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2006年湖南考生《谈意气》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

【经典素材】

1.《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佳作链接】

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2004年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005年四川考生《那阵风吹过》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经典素材】

1.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佳作链接】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2001年河北考生《题乌江亭》

起兵至今,他出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2004年河南考生《英雄》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

【经典素材】

1.《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6.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佳作链接】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2001年甘肃考生《吊屈原赋》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黄昏中,一位衣冠不整的老人踏着最后一缕夕阳,缓缓走来。一个足以彪炳千古的名字——屈原!有如白玉一般纯洁心灵的你,与黑暗腐朽的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你选择了逃避,远离这个纷杂的世界。身为“三闾大夫”的你作出了这样一种惊世骇俗的选择,似乎是匪夷所思,但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历史把你安排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就已注定了你与这个世界的水火不容,而你又无力改变它,你只有离开。于是,汨罗江畔的纵身一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痛心惋惜的一幕。

——2005年河南考生《岁月的脚步》

司马迁——著成信史照尘寰

【经典素材】

1.《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佳作链接】

    泪已尽,心已碎,本以为你引刀自决;身已残,心已钝,本以为你引药自戕;朋友弃,亲人离,本以为你悲赴黄泉。而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那个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在那个推重“名节重似命”的时代。

       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的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氏失明而有《国语》,你想起了百炼成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花香子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尚未竟。

——2005年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2006年湖北考生《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王昭君——独留青冢向黄昏

【经典素材】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李白《王昭君(其一)》:“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3.王安石《明妃曲》:“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4.“青家”墓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5.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佳作链接】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用再面对伪善,不必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我笑了,是由心底涌起的喜悦。

——2004年陕西考生《昭君行》

拨开纷繁的是非,透过你耀眼的光环,我看见你的宁静你的淡泊,你的坚贞不渝你的忠于心灵,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你白杨一般屹立的身影,清晰而美好。那一瞬,我忽然理解了你的选择,确在情理之中。

马蹄扬起细小的沙尘,折射着皎皎月光,折射出一个安宁而美好的未来。

——2005年安徽考生《昭君出塞》

杜甫——天下寒士俱欢颜

【经典素材】

1.《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4.《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佳作链接】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是何等的博大,爱民是何等的情深!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2005年四川考生《烟随风逝 名随史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幽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被伤了;登楼望远,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一个诗人小小的心胸怎容得下这太多沉重的叹息!杜甫若懂得适时而“出”,诗中当不顿挫而更添洒脱吧。

——2005年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经典素材】

1.《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佳作链接】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2004年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种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作了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同情理紧密相合。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了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2005年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综合素材——大珠小珠落玉盘

【佳作链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妮妮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洱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2000年陕西考生《冷香飞上语文》

    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化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记……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2004年浙江考生《上帝的帐单》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2006年四川考生《问灵魂》

高考作文与经典素材对接,可使文章立意高远。考生穿越时空,“心游万仞,精鹜八极”、“开卷神游千载上”,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诠释文章的主题,尽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现其个性的气质才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学者挥洒知识的火花,如伟人运筹胜券的帷幄。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与巨匠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你们将触摸集中了人世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融会了人间大欢喜大悲悯大憎恨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这是一个燃烧的大海,你不能隔岸观火,你必定要把自己也烧了进去,把你的心交出来。”

的确,历史名人、文化巨擘,诗词歌赋、文学形象等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巨轮,是承载民族精神的河床,是志士学子的心灵故土,是“迁客骚人”的灵魂家园,它一直滋养着“后生”的精神世界,一直激励着“来者”的拼搏斗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激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雅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恬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积极无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无私;“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情壮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情挚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勉赏识……高中语文教材(文本),是高考作文“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无尽藏也”。学生只要平时多读多背教材,变“文本”为“人本”,取教材为素材,自会挖掘出写作的“源头活水”。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亦即此理。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积累经典素材时,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诗词名句的死记硬背上,还应该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再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我的主观感受,进行创新的、个性的的联想和想象,合理的、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以丰富经典素材的内蕴,变古老的素材为鲜活的文字,用历史的厚重紧扣时代的脉搏,写出“熔铸古今、学贯中西”的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