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怎么给模型上材质:1-3岁幼儿入园准备〈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40:30

四个方面开发宝宝语言智能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对100名智力商数(IQ)130的学生进行为期40年的跟踪调查,40年之后的结果是,并非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他发现,除了智力商数以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左右着他们,但当时这个问题悬而未决,直到加德纳提出八大智能理论之后,我们才看到,人在社会上的成功和发展,是受到多元智能的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传统智力的区别是,它是从一元到多元、从单一到多维。多元智能包含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肢体运动、自然、人际、内省八大智能,其中,从语言智能的发展来说,我们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根本。
  做一个有效倾听者
  虽然有人会认为听、说、读、写是早就知道的,但我们这里只针对0~6岁的小宝宝。有心理学家发现,接受性语言能力好的宝宝,他以后入小学、中学,直到工作岗位上,成绩表现骄人,因为在同样的时间里,他会抓住最有效、最有重点的内容,他是一个有效的倾听者。
  流畅表达自我
  说即表达性语言,俗话说"一句话讲得人笑,一句话讲得人跳",这"笑"和"跳"之间讲究一个语言技巧。培养宝宝的这个表达能力,能让他流畅地表达自己,也能让他流畅地表达对别人的喜爱。
  早期阅读助交流
  我们会看到宝宝小小的人儿捧着一本大大的书,表明他们在阅读。现在非常提倡早期阅读,早期读外语,早期读图画书等。在阅读里就包含着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阅读节奏的问题和发音问题,宝宝们都喜欢"小宝宝"、"宝宝笑"等押韵、有节奏的语句,因为它包含一种韵律。而发音的准确性,则对宝宝与他人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形声字让宝宝写好字 
  首先,我们认为,不要让宝宝很小就去写很多的字。
  中国的文字有一个特征,就是形声字。让宝宝更多地了解文字本身的构成,是会很有意思的。把和文字相关的故事告诉他们,宝宝认字写字的效果就会很好,不容易搞错,而且宝宝一旦掌握了文字的形和部,他还会举一反三呢。
  有一位爸爸说,我的宝宝写"祝贺"的"祝"和"初次见面"的"初"这两个字时,老是搞错。后来发现,很多宝宝都会搞错,"初"的偏旁有两点,是衣字旁,而"祝"为一点,是"示"字旁。对此,爸爸的办法是重写20遍,但效果不理想,宝宝照样写错。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游戏,拿一叠报纸,拿一把剪刀,跟宝宝说,初次见面的"初"就像拿一把刀,朝着布剪下去,让宝宝自己动手剪一下,他就会知道这是衣服的衣字旁。"祝"是和祭祀有关的,爸妈就可以把从前拜祖宗等等的故事告诉宝宝。
  还有个宝宝看到墙上的一串汉字,他就跑过来问:"江、河、湖、海",这都是和"水"有关的,为什么"沙子"的"沙"也在这里?其实,他已经有了"音、形、义"的初步概念,等告诉他"沙"就是水很少的意思时,宝宝很高兴地跳了跳,跑了,他已经知道了凡是和"三点水"有关的都是和水有关的东西。
  我们宝宝的语言智能的发展就是通过他对文字的音、形、义,"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认识的。所以宝宝虽小,爸妈仍可以用很轻松、简单的方式提升他的语言智能,让宝宝在游戏中很自然地积累,为长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园,也是对妈妈的考验
     随着幼儿潜能开发理论的日益丰富和完善,幼儿园入托正在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多年来看到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入园问题,为了减轻小宝宝的入园综合征(比如哭闹和生病),缩短陌生期,让妈妈们尽快解除后顾之忧,我想简单谈一点个人的想看法。 
  每年的九月秋高气爽,是个入园的好季节,妈妈们大都计划着在这个时候把宝宝送到幼儿园,这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与不好,不仅是对宝宝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妈妈的考验。
  相信宝宝,坚定信念
  在入园的第一天,初到陌生环境的宝宝们,怎么也想不到妈妈就要把自己单独留在这里了,看到妈妈离开就大哭起来:"我要妈妈,我要妈妈!"经常是宝宝在室内哭,妈妈在室外落泪。但是,既然决定了入园就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候需要狠狠心,帮孩子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如果一看到宝宝哭心就软了,不想接着送了,那么前面的努力也就报废了。
  3年前我带过一个孩子,刚来园时拒绝吃饭、喝水、午睡,每天哭闹不止,嗓子哭得都哑了,每天来幼儿园就像一场艰苦的战争。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一年前就入过园了,就是因为哭闹得太厉害,家人舍不得,送了3个星期就退园了,"没想到今年还是这样,比第一次还厉害,还不如去年不退园呢。"
  幼儿初次离开亲人和家庭,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出现哭闹、紧张等现象,甚至生病,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学把这些现象统称为"分离焦虑",如果妈妈们不了解这一点,意志不够坚强、自信,总是把自己过分担忧的心情传递给孩子,那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减轻和消除分离焦虑,反而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因此,送孩子入园时一定要坚定信念,相信宝宝自己能行,千万别走"回头路"。
  重视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初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上,宝宝都会感到是一片空白,孤独无助,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安全感,哭闹、生病也就随之产生了,其实这也正是家长送宝宝上幼儿园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大难题,现在多数幼儿园都为入园儿童安排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一是家访,老师在拿到本班入园儿童的名单后,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陌生的老师接触,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交谈、玩耍,加深对老师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另外,老师会同家长一起交流,主动介绍幼儿园的详细情况,让家长对幼儿园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其中,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是重中之重,这对入园后更好地照顾孩子有重要作用。
  二是在园内,在孩子要上的班级组织为期几天的亲子活动,目的就是请将要入园的孩子提前进入园内熟悉环境,接触老师和同班的小朋友,老师还会选择许多游戏让孩子感受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生活的乐趣,这些都为孩子真正的入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没有参加过类似亲子活动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入园适应过程恐怕会比已经初步感受过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更慢一些,所以,特别希望妈妈们能够有足够的重视,千万别错过入园前这一系列的"感情培养活动"。
  "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
  老师和父母建立融洽的关系,同样对孩子熟悉环境、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有着重要作用。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我偶然遇到了刚刚在亲子活动中见过面的孩子家长,于是我们又热情地攀谈起来,愉快的笑声时起时落,我和这位妈妈的快乐交谈一下子让旁边的女儿兴奋地拍着手跳了起来,并高兴地说"噢,王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从此,这个宝宝再来幼儿园对我就不再那么陌生了,成为了最先适应的一个小朋友。
  妈妈带宝宝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不仅仅是孩子熟悉、适应的过程,其实也是妈妈熟悉、了解老师的过程,所以,妈妈在引导宝宝的入园欲望时,心情一定要是喜悦的,比如告诉宝宝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宝宝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幼儿园有好多家里没有的好玩的玩具;宝宝可以跟老师学好多本领;老师很喜欢宝宝,跟妈妈一样爱宝宝等等,使宝宝对幼儿园和老师都产生一种好感,让宝宝在心中感到幼儿园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那里的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那里的小朋友是自己的好朋友。
  表扬鼓励孩子,适当"让步"
  "我不去幼儿园!"这是刚入园的宝宝常说的一句话。此时妈妈一定不要着急,这是很正常的,这需要我们多给宝宝一些心理安慰,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乐趣,比如妈妈可以对宝宝讲一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快乐往事,帮助他们亲近老师和班里的小朋友,表扬、鼓励宝宝很坚强很勇敢很懂事等等。要耐心,不要轻易斥责宝宝,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宝宝的一些行为习惯也会适当地"让步",等他完全适应环境后再逐步提要求,宝宝就会很乐意接受了。
  做好物质准备
  宝宝年龄小,容易依恋自己的物品,比如小毯子、小被子、小玩具等等,因为这些物品从小陪伴他,上面有他熟悉的气味,抱着它闻着它,宝宝心里就有一种安全感、愉悦感,甚至自己的衣服弄脏了,老师要给他临时换上别人的衣服,他都不接受,因此,可带些宝宝的衣裤备用,以便老师及时给宝宝更换,另外再给宝宝准备一件他在家里最喜爱的玩具,只要他看见这些熟悉的东西,就会有一定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物品会帮助宝宝减少哭闹,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
 
宝宝入园后的注意事项
     1、孩子入园后,家长须立刻离开。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望,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让孩子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有妈妈来,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2、认识新朋友。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你的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 

    3、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幼儿园。 

    4、谈论幼儿园的活动:全家人以乐观的态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她)谈论在幼儿园参加的活动;认识的老师、小朋友;共同欣赏孩子带回来的作品和奖品,可能只是画的几棵小草、一个苹果或五角星贴画,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强化与激励作用。 

    总之,幼儿入园不仅是对宝宝,也是对父母的一次挑战与考验,年轻的父母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和你们的孩子一起开始行动,尽快缩短孩子在幼儿园的不适应期,使上幼儿园早日成为孩子每天最快乐、最向往的事。

对入园的孩子要贴心呵护
     物质准备 
  衣服鞋子注意得体安全 
  生活用品: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应打听好,以免重复准备。 
  衣服:准备几套合身得体的衣服,纯棉质地最好,最好是有兜的,开身的,穿脱方便。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 
  鞋子:鞋的大小要合适,选择底软、轻便的布鞋或旅游鞋,适合跑跳活动。款式以松紧口或粘扣的为好,最好不要系鞋带。注意鞋底防滑。 
  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他带一两件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去,减轻分离焦虑。 
  爱心提示 
  穿衣过多反而容易感冒 
  补水: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容易哭闹、着急上火。父母应多给宝宝喝水,也可在接孩子时带一瓶白开水或绿豆汤。 
  积食:很多宝宝容易积食,父母要和老师沟通,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回家后尽量不再让宝宝吃饭,补充点水果就可以了。 
  少穿:父母给宝宝穿得过多,户外活动时必然出汗,被风一吹极易感冒。其实小孩子穿衣服应比成人少一些,添加衣服应适度。 
  老师建议: 
  *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请记住:你心软的表现只会让宝宝变本加厉地哭闹。高高兴兴地送、高高兴兴地离开,才是明智之举。在第一个星期可以稍微早一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相同。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 
  *要让宝宝充分了解幼儿园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活动,但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不要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理想,以免产生失落感,引发哭闹等行为。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自己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小家,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刚开始是很难适应的,多数幼儿总以哭闹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种抵触情绪,家长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入园准备工作:

  1、加强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

  因为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养成了任性、固执的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互相谦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带孩子出来走走,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避免因语言障碍影响入园后的生活。经常跟邻居的小孩进行交往和玩耍,让孩子在交往中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通过日常接触,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为过集体生活做准备。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吃、喝、拉、撒、睡等。在家里要大胆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来完成。如:让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自己喝水;大小便也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在需要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帮助;要从小养成孩子独立睡眠的好习惯。这样入园后,孩子可少碰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另外,要熟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园前就让孩子在家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入园后会更快地适应新生活。  

  3、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生活。

  入园前,家长可提前带幼儿去附近的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让幼儿喜欢和向往集体生活。同时,家长可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多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趣事。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入园后的焦虑感。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始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一步成功了,他的自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他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性格也会更加开朗和坚强。 
 
选幼儿园拒绝千挑万选
        9月未到,各间幼儿园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的使尽浑身招数:贴街招、派传单、上电视、做广告……大肆宣传,招揽生源,还言之凿凿:师资雄厚、设备一流,名额有限,报名从速。这可把年轻的父母们忙怀了,既要上班又要抽时间参观幼儿园。因为每间幼儿园的宣传单张后面都有一句:欢迎参观,自由择校。

  我女儿3岁了,到了报名读小班的时候。于是,在别人忙着去参观楼盘的时候,我与先生尽量抽时间去各间幼儿园溜溜,了解情况。每看完一间回来,就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姑娌叔侄讨论一番,直陈利弊。不知不觉女儿的入读计划成了家人每日的议程。

  爷爷奶奶说:"红花幼儿园是公立幼儿园,历史悠久,纪律严明,管教有方……"

  姑姑说:"红花幼儿园不行,晴天还可以,下雨天光线太暗,对幼儿成长不利。小天使幼儿园是市一级幼儿园,获奖无数,入读此校园后定能多才多艺……"

  叔叔则说:"小天使幼儿园也不行,每班几十人才配两位老师,哪能每位小朋友都全面尽心照顾到?金色幼儿园尽管私立,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名师从教,又有校车接送,方便快捷,为何不好?……"

  我与先生懵了,本来以为交通方便,环境可以就行,想不到家人反应如此热烈。

  朋友的女儿跟我女儿年龄相仿。她居住乡镇,但她想让女儿入读市区的贵族幼儿园,结果全家人反对,理由是:费用昂贵,虽然专车接送,但来回两个钟,路程遥远……

  我真纳闷,现在的人怎么啦?以前我们小时候入读幼儿园,相信我们的父母都省心省力,择近而行,无须考虑它是公立还是私立,环境好还是差,师资雄厚还是薄弱?难道现在我们还要像买楼那样,听听专家的意见才决定吗?

  其实,只要"根正苗红"哪里都能开花结果。更何况幼儿入读幼儿园的目的是于游戏玩乐中达到强身健体、于集体生活中感受到纪律的约束性以便过度到小学学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所以,我决定把女儿送到近家的幼儿园就读。
 
幼儿不宜三岁前入托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 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但是,据英国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但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

 
       研究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哪些小宝宝适合"全托"?
     父母工作忙碌,将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上"全托"不失为一种选择。全托有利有弊,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但情感交流减少,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全托宝宝周一至周五都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穿衣、洗漱、吃饭,甚至大一点的宝宝连叠被等均需自己做,因此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不需成人过多帮助。同时,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幼儿本能地减少了求助、依赖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提高。 

  全托生活还可促进宝宝的合作能力,使之与小朋友关系融洽。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能可以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接纳别人,关心集体,培养合作共事能力。 

  但宝宝全托后与父母没有充足时间交流感情,亲子关系短期内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孩子获得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量也不如日托宝宝丰富。 

  上不上全托,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全托生活,而敏感、内向的孩子,适应期可能要长一些。 

  如果决定上全托,家长应更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周末回家后,尽量要多抽时间陪孩子玩,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防止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因缺乏倾诉对象,不能进行合理的情感转移和情绪宣泄。
 
宝宝入园:选择合适幼儿园需注意的细节
   临近九月,妈妈们一定正在为宝宝入园的问题发愁吧?也许在你心里已经有几个合适的选择了,但是你还拿不定注意,那么就让我们下面的文章引导您选择合适的幼儿园吧!


  --细节1: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他(她)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细节2: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细节3: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幼儿园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细节4: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运动、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细节5: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非常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无法体验常人的感情,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忍痛割爱"。


  --细节6: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理由一: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年龄段的班级,他的能力显得平平,还有可能事事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理由之二:当孩子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由于年龄的问题无法入学。孩子将面临"留级"的打击。


  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要他(她)学这学那。幼儿园在招生时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无非为了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病)、是否认识数字(1,2,3……)、颜色辨别(红、绿……)等。至于某些心急的家长有目的性地强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家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孩子渡过上幼儿园的适应期
   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上幼儿园时他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亲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对新的环境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和不习惯。他们在适应这一新环境时,常以哭闹来发泄离开亲人、离开熟悉环境后的焦虑,也是他们刚入园时在克服与亲人分离时的一种正常的依恋表现。
    针对新入园幼儿的特点,教师们通常都会做足心理准备,用比较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帮助幼儿渡过适应期。在开学前,教师会逐一对新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教师会充分了解幼儿的成长背景,了解幼儿的性格、脾气、爱好,同时和幼儿产生一种心灵的碰撞,时幼儿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一种亲近感。当然教师也会向家长进行幼儿入园前后的心理疏导及育儿知识的宣传,使家长也能做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以免在幼儿入园后出现某些问题时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和焦虑,不由自主地情绪的流露,反而给幼儿负面的心理暗示,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准备好了没有。"这是家长要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在开学初期,幼儿园会在这一个星期的亲子共同入园的时间内,由家长陪同幼儿在幼儿园里和老师、同伴一起生活、游戏,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规的了解,教师如何组织幼儿游戏、生活,让幼儿知道"老师喜欢他(她),喜欢和他(她)一起游戏。
    新学期家长会是最有必要的,教师利用这个会议向家长介绍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包括幼儿在园的吃、穿、睡、游戏等,做好家长的工作,就幼儿入园初期的心理调整,与家长达成共识,以期得到家长的配合,家园共同努力,缩短幼儿的适应期。与此同时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报名准备上幼儿园的同时,就要多向幼儿讲一些幼儿园好玩的地方,也可以向同事或有关部门了解一些幼儿园的情况,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许多玩具、在幼儿园和老师以期游戏,将在幼儿园吃饭、睡觉;渴自编一些小动物上幼儿园的故事,给幼儿一定的心理暗示,是他们上幼儿园以后倍感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切忌恐吓孩子,以"上幼儿园"来惩罚孩子;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每天早晨告诉他(她)"爸爸妈妈是去上班,下班以后,也就是宝宝在幼儿园吃过饭、睡过觉以后就会把他接回家,同时给孩子上幼儿园布置一定的任务:幼儿园里有谁?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幼儿园玩什么游戏?玩游戏开心吗?让幼儿带着任务去上幼儿园,下午再问同样的问题,不管孩子能不能答出来,同样都能分散孩子恋家的情绪。
    经过教师耐心的爱抚、教育,家长的支持和适当的鼓励,幼儿很快就能对幼儿园产生信赖以及上幼儿园的愿望,也就顺利地渡过了适应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要让孩子有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的向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你的工作单位,参观你工作的办公室,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工作,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工作,这里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宝贝工作的地方在幼儿园,宝贝也长大了,过几天也要上幼儿园上班、学本领了。并带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走走、玩玩。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作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件快乐而自豪的事。
    入园不适应的情况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新生"入园前的专家讲座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任何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此外,家长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园观。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会大哭大闹。父母应该事先和孩子讲明道理和条件,答应什么时候来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失望而影响情绪波动。家长来接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一会儿,增加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情。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家长应尽可能的建立积极的"亲师关系"--加强与教师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帮助您的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您的孩子即将入园开始集体生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较大转折,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新伙伴,顺利过渡,希望您帮助孩子做如下准备:
    一、 心理准备
(1) 简要介绍幼儿园,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送他(她)去幼儿园。
(2) 带孩子参观幼儿园,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直观、美好的感受,愿意上幼儿园。
(3) 帮助认识所在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减少入园时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尽快适应群体生活。
(4) 托班开学初第一周内,家长可陪幼儿来园生活熟悉环境,待幼儿情绪稳定后再让幼儿独立在园。
    二、 生活准备
(1) 教幼儿独立进餐
托班:学会用勺吃饭,会用水杯喝水,不要成人喂,会用语言表示饱、没饱、还要吃。
小班:会用勺独立吃饭,不用成人喂,会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学会细嚼慢咽,咽下最后一口饭菜,把勺放在碗里再离开座位。
中、大班:学会用筷子,饭、菜就着吃。 
(2) 教孩子大、小便
托班:能用语言表示小便、大便,会在便盆或坐便器上大小便,便前会扒下裤子。
小班:逐步学会去卫生间蹲坑上大小便,有便意能立即去卫生间,不随地大小便。
中、大班:有便意能及时去卫生间排便。
(3) 教孩子洗手
托班:手脏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洗手。。
小、中班:教孩子把手洗干净(挽袖口、手心、手背、手指、指缝、手腕)。
大班:会自己把手洗干净。
(4) 教孩子穿脱衣服
家长给孩子提供方便穿脱的衣服、裤子、鞋,根据年龄特点教幼儿学习穿脱衣的方法,不要包办代替。
(5) 建立午睡习惯。在家没午睡习惯的孩子,在入园前养成午睡习惯。
(6) 逐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 语言准备
(1) 帮助孩子建立用语言表达愿望的习惯,在与人交往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 父母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展,为收到良好效果,父母对孩子说话要尽量清楚、礼貌、语气温和、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表达有条有理。
    四、 交往准备
(1) 父母应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合作、学会分享、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意识。
(2) 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感,建立自信心,学习自我控制,承担责任等良好心理品质。
 
宝宝初秋快乐入园攻略
  快3岁的小宝宝们,9月1日就要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年轻的爸爸妈妈恐怕正为此思前想后吧。 
  【家长准备攻略】
  作积极暗示与老师密切配合
  第一,家长不要作消极的心理暗示。
  不利暗示一:"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
  不利暗示二:"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
  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吹这样的风或无意中这样说,但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
  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华师大幼儿园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小范围调查,向一些刚入园就特别能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哭不闹的孩子家长作了一些咨询,发现这些家长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入园之前都曾经说过鼓励性质的话,比如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宝宝这几天真乖,我们过两天到幼儿园去。"或者告诉孩子"幼儿园里也有许多跟你一样乖的好宝宝,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啊"之类的话。这样的鼓励对孩子有很积极的影响。
  第二,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
  特别提醒:
  1、要学会"狠心"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2、新生入园宜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
  【宝宝适应攻略】
  宝宝可能有两种不适应情况
  情况1 怕见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案例:明明和小云刚进幼儿园时,都有一些"反常"。明明很容易大吵大闹,哭得天昏地暗,小云却是太安静了,以前在家里很喜欢玩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样子。
  对策: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孩子大哭大闹,情绪激动,有些孩子则显得异常安静。
    对于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会格外重视,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忽略,以为孩子"很听话"就不加以重视。 
 
  其实,这样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适应陌生环境的,只是因为知道"即使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里还是不开心的,还是害怕陌生环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对于心理的成长就相当不利。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要格外关注。
  情况2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易生病
  案例: 圆圆平时在家里睡觉吃饭都特别香,但是上了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胃口也很不好,饭量不足平时的1/2,而且没几天就发热生病了。
  对策: 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家长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作觉"。
  同时,由于幼儿园饭菜和家里的口味有所差别,而且取消了喂养方式,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往往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这在开始阶段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孩子不想午睡,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会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让孩子安静下来直到入眠。
  至于孩子吃得不多,家长可以准备一些食品让孩子带去幼儿园,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
  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宝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妈妈实战经验】
  我与孩子有个约定
  点点妈(孩子去年入园):为了让孩子愉快地走进幼儿园,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向儿子灌输:小朋友都应该上幼儿园。玩耍中遇到邻居家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忘不了夸奖几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为了引起孩子兴趣,一次次地带孩子到幼儿园"体验生活",当孩子玩在兴头时,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证下回还来玩。仅仅让孩子有了愿望当然不够,还要告诉他"实情"。我反复地向儿子说明"宝宝上了幼儿园就要自己吃饭。妈妈上班,点点自己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点点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觉,妈妈下班后才去接宝宝。"……
  9月1日这天,我决定不去送孩子,但却早早去接他,到了时间进去发现,儿子背冲门坐在后面,看见妈妈,竟似浑然不觉。"点点!"我唤他,儿子依然老老实实地坐在小凳上,"点点!"我一阵心痛,张开双臂快步过去,点点才站起来,扑到我怀里叫了声"妈妈!"我抱起他,儿子紧紧地搂住我,小脸用力地贴住我的脸。许久,方用小手捧起我的脸认真看看,送给我灿烂一笑。我没有马上带孩子离开,而是给他鼓励,坚定他上幼儿园的决心。于是,便抱上他向老师询问。老师介绍说,他是自己吃的饭,有事知道跟老师说,就是午睡时哭了一下。我忙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吧,明天点点睡觉时也不哭,对吗?"儿子认真地点点头。
  儿子入园1个多月后,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离家,还主动向老师问好。
  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
  欣欣妈:女儿2岁半时,我们把她送进了一所一级幼儿园,说实话,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的确有一些担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过一过集体生活,多学一些知识,我更希望她在幼儿园生活快乐。
  每天早上,老师都在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主动先与孩子打招呼问好。对一些不肯与父母告别而哭闹的孩子,老师就一个个抱起来安慰,"宝宝乖、宝宝亲"地哄着劝着。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个。女儿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备了3个老师,两个管教学,一个管生活。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还担心她的大小便问题,怕她不敢与老师说,专门在家训练了几天。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儿天天在幼儿园大便,却从未弄脏过衣裤。
  女儿每天回家我都要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高兴不高兴?"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兴!"其实不用问也能看出来,她每天回家后总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师教的童谣,玩老师教的游戏。我问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好不好?"女儿说:"好!"我问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说:"老师像妈妈。"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宝宝入园---爸爸妈妈心急
   九月到了,天气凉爽多了。爸爸妈妈带着可爱的宝宝去幼儿园。在家的时候宝宝已经问了很多次"为什么我要去幼儿园"这样的问题,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回答都是因为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或者是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好多玩具等等,而且准备了小书包、小水壶、等等好多新奇的东西。其实还应该在入园的准备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我带刚入院的小朋友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最近也有好多的家长和我询问这个问题,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一.心理准备:
    有很多家长以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喜欢吓唬孩子,这是分场不可取的。甚至有的说:在不听话我把你送到医院打针或者送你去幼儿园不要你了等等,我相信这不是什么好的方法,也许孩子一时听了话,却给孩子心理造成了一种误解:医院和幼儿园很恐怖,当你真正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想孩子听话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所以,家长刚应该有意识的描绘幼儿园的美丽,让孩子产生一种向往。为入园做好第一步心理上的准备。
    二.习惯准备: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家里时不一样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在家里以往都是"自己的时间我做主"所以刚到园里回很不习惯,建议家长在如园办年或者三个月的时候到选定好的幼儿园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基本的作息时间,比如:早上几点入园?中午几点就餐?午休时间?起床时间?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家里也根据这个情况安排作息时间,从而不至于每天迟到或者中午不喜欢午睡等等,一定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对宝宝的健康有利。
    三.能力准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照顾到班里的所有孩子,可是家长请注意,孩子适当的学习一些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一件好事情。比如:穿衣服(小外套)、穿鞋(尽量买粘扣的鞋子)、洗手、擦屁股、自己喝水、吃饭等等。这些小技能老师也会在教学工作中安排,可是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给孩子的话比较容易掌握,而且也是一项很生动的亲子教育。亲子教育随时随地可以开展,不一定非要摆出上课的姿态。作为老师,我们追求的就是学中玩,玩中学。如果您感兴趣,我可以交你几个非常实用的游戏,让你轻松和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这些技能,让你的宝宝在入园后, 充满自信。也请您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亲自动手的机会,小小手有机会动起来。
    四.您的准备:
    幼儿园里虽然都是小孩子,也免不了有一些孩子之间的小矛盾,作为老师会努力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如果您的孩子还是不可避免的和其他孩子打架了。您怎么办?有很多家长在互相理论的时候吵了起来,老师在中间劝解,总算安顿好了,回头看看两个孩子早已经和好了。所以劝您,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还是和老师先沟通一下,了解事情得原委,相信老师可以解决并且给老师一些时间。另外幼儿天生好动,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小的磕碰,还希望作为家长的您能多多理解。孩子的一些话您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还是多了解一些为好。入园前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孩子都可能在您送去的时候大哭、大闹。还希望您多和老师沟通,从而和老师合作,找到最好减少宝宝哭闹的方法。时间比较紧,不足之处请谅解!
    最后,祝您的宝宝顺利入园。

宝宝入园后必知的技巧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能做得更好!
 
宝宝入园三步法则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就要开始进幼儿园了。开始时,受惯了家庭呵护的宝宝们会对新生活非常不适应,以至于他们开始时都把幼儿园当作是个可怕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就做好应变工作。  

     对父母来说,如果他们能采取"准备、适应、巩固"的三步法则,就可以尽量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  

     第一步:准备  

     为宝宝讲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  
     告诉他幼儿园里有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游戏,还讲好多好听的故事,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生活。  
     带宝宝查看他未来的生活场所  
     入园前,带孩子到准备去的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那里的环境,看看小朋友玩游戏的游乐场所,让他对幼儿园产生好感。  
     与早入园的孩子交朋友  
     在未入园前就让宝宝有了自己的朋友,就能使孩子尽快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宝宝新入园,要打扮得漂亮点 
      入园那天把孩子打扮成靓宝宝,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激发他去幼儿园的乐趣。 

      第二步:适应 

      幼儿园生活具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这会让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宝宝难以忍受,为了让宝宝早日适应新生活,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调整宝宝的生活规律:   
    调整宝宝在家的作息时间,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去幼儿园时,给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有两个好处:一、方便活动,二、大小便容易脱裤子;  
     根据幼儿园户内活动多、户外活动少的状况,改变宝宝入园前在家里的活动安排。  
     第三步:巩固  
     不要以为宝宝适应新环境后就万事大吉了,这不能代表宝宝真正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因此,父母需要巩固他们的"胜利成果"。在此,我们再为父母推荐四招:  
     父母与老师勤沟通  
     让老师了解孩子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关心孩子,使孩子逐渐与幼儿园老师建立感情。  
     教孩子交往的技能  
     让孩子与全班小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友谊。  
     激发孩子的集体意识  
     经常给孩子讲集体力量大、依靠集体什么困难也不怕的故事,使孩子相信和热爱集体。  
     配合幼儿园的教学  
     教孩子唱歌、画画、识字等,使孩子产生去幼儿园学习的兴趣。 
 
宝宝入园全面准备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幼儿自身和所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幼儿入园的表现就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学,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得大哭大闹,不肯上学,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不停地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更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尿裤子、呕吐、惊梦等现象,一回家上述症状就消失。孩子的这些不适如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一、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1、心理准备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1)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场所,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美好的感受,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2)帮助孩子认识小伙伴。有条件的话,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班级的小朋友,只要认识一两个就可以。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里有熟悉的伙伴,就可以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使孩子容易适宜集体生活。
(3)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4)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不可说的话:"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二.生活准备 
1.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
    孩子不能自己独立吃饭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许多家长总担心孩子把饭菜吃的到处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渍渍的很不卫生。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自己吃饭、睡觉再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初学吃饭时,家长可以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报纸接孩子撒出的饭菜,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比较容易清洗的衣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自己吃饭了。 
2.孩子要学会自己大小便。 
    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或把大便弄到裤子上。主要是由于孩子不会独立上厕所。孩子在入园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式,孩子对此不是很习惯。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上厕所。 
    如果不会,在家中可以让孩子在家中进行模拟练习:在平地上放两块砖,中间离开一段距离,让孩子练习蹲上蹲下的动作,并可以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并对孩子的大胆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告诉孩子蹲式大小便要比盆式的更方便更卫生,另外再平时要养成孩子订时大便的习惯。 
3、养成每天午睡的习惯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本来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另外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4.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个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三.语言的准备 
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开始了。有时孩子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当孩子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的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要让孩子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学着向老师表达,老师会为你解决的。 
四.交往准备 
    三岁孩子最常发生争执的年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适应群体生活,争执就会慢慢减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发生争执,男孩倾向用动作,而女孩则倾向于用语言。孩子打架时,情绪会表现的很激动,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间打架后,不会记仇,很快会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当孩子打架时,父母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责骂与孩子打架的对方,或同孩子的家长吵架,这样做法是极其有害的这样只能培养孩子粗野、打人、不与同伴友好相处等不良的品质,应该绝对避免。平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交往,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总的来说,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过急,要反复耐心地教。还有如果家长突然发现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要细心问清楚,再根据情况与老师联系后处理。
二、入园后帮助孩子愉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家长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做了许多入园准备,但是到了每年新生入园这一天,无论你到哪家幼儿园,哪怕已是中午时分,依然会看到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幼儿园周围往里张望,他们肯定都是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宝宝,偷偷地跟踪观察。面对入园问题,家长比宝宝表现得还要焦虑。 
孩子和父母分开,孩子和父母同样都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爸爸妈妈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是他人生情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长大,不可能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儿园。
    父母焦虑不安的情绪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让孩子安心。
2、常见的幼儿不适应类型及对策
    那么一般幼儿不适应症有那些类型,我们家长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不适应症一:宝宝哭闹难入园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还有的孩子抱着家长的腿就是不让家长走,让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观望,还有的家长为防孩子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长时间将孩子留在家里。
    认识与对策:首先,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有的家长对送孩子入幼儿园自己就恋恋不舍,孩子哭,家长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表现出依依不舍。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幼儿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孩子察觉到家长的依性恋感和动摇心态就会强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儿园了。 
    家长要认识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便是让他进入了儿童小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城市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易于形成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让孩子到幼儿园,进入儿童小社会,在与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能培养起关心他人及与人友爱、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心理品质。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家庭环境无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也是给孩子一次适应新环境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去承受这种锻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日后成长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家长应该具备理智的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要犹豫,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的"妥协",只能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另外,家长要多和孩子谈些幼儿园的趣事,还应多和老师联系,把孩子在园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孩子,如说"×老师说你吃饭有进步了!""老师说午睡睡得很好!"……以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良性感受。目前,每家每户大多各自住在封闭的单元住宅中,邻里间很少来往。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有三五个孩子时,家长就可以互相联系,带孩子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效外或游乐场玩耍。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儿园去,并能缓解分离焦虑。 
    一般说来,只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两三周后孩子就可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但也有少数孩子比较难适应,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绕膝于家长周围和外界接触太少,或是家长过于呵护、包办,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对于这类幼儿,家长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种呵护、包办的教养方式,其次要与班上老师取得密切联系,相互合作,针对孩子的不足方面,双方配合教育。在此过程中,家长还应留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进步,即使有小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有效的强化。比如,家长可在家中贴上一张"宝宝进步了"的表格,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进步表现,用贴上奖励标志方式鼓励孩子,以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的能力的提高了,将有助于他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进而愿意上幼儿园。 
不适应症二:回家以后发脾气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认识与对策: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任性而为,初入幼儿园,对于诸多纪律常规难以适应,如想玩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上床。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点小脾气也很正常。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去管他,让他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并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闹得异乎寻常,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让老师多给孩子一点儿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对于有的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迁就,要有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给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孩子刚刚入园,全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没吃饱,会不会想念家人,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会出现许多新的话题。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广大家长参考。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二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 "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不适应症三:穿衣、如厕都不会
    有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事情一律包办。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连吃饭、穿衣、如厕都不知如何应对。
  认识与对策:在孩子1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试着让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如果孩子还没学会,入园要主动配合老师,教孩子学会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饭,认识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在没学会之前,相信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孩子的。同时,教孩子学说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使孩子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饿了、渴了、热了、上厕所等;该说话的时候要讲话,有事情要大胆地告诉老师。这样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园中教育协调一致,还可以让孩子产生自信心。 
不适应症四:幼儿园里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习惯在幼儿园午睡,一到午睡时间就大哭大闹,哭喊着要回家,自己没睡好,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认识与对策: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好学校开展新生幼儿入园前的生活状况调查,让学校老师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并根据其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进教导,另外,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带一个在家常玩的、心爱的宠物玩具,给孩子抱着它睡觉,可以减少孤独感。在家也可以教导孩子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时候,让他帮老师做点事情,然后跟他说,如果你不来幼儿园,老师会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觉再能帮老师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师会谢谢你的。
不适应症五:缺乏朋友孤独少语
    入园前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孩子,入园后会比较难以融入到小朋友的群体生活之中,不愿参与游戏,群体生活意识比较薄弱,表现比较孤独。
    认识与对策: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孩子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家长应主动请老师帮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让孩子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家长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总之,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幼儿因为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是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的,而在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广大家长应该放心幼儿园对幼儿的保育与教学,并积极配合好班级老师。
只要家园相互沟通、共同携手,孩子就会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他以后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律的人而打好最初的基础。
 
化解初入园孩子的"任性"
   3岁的楠楠上幼儿园了。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却让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原来,开始时楠楠只是在早晨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哭闹一会儿。可后来却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任性、烦躁和固执了。比如在妈妈接楠楠回家的路上,如果楠楠的某个要求没有马上得到满足,楠楠就会趴在地上大哭大闹,还又踢又打地让妈妈走开,怎么哄她都无济于事。有一次妈妈有事请别人去幼儿园接她,楠楠为此"耿耿于怀"了好久,甚至半夜醒来从床上缩到地上,还要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过家家"一样扮演"从幼儿园将她接回来"。再后来,楠楠每天都会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闹一两次,闹得全家人束手无策。

[专家分析]
    像楠楠这样3岁多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心理逆反期,他们初步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独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弱,有时会用顶嘴、跺脚、哭嚎、打人甚至毁坏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这就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据调查,这一时期里,约50%的孩子在一周内至少发一次脾气,11%的孩子一天内至少发一次脾气。

【教养方式1号"病因"】
    过于溺爱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造成的。所以家长首先应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平时是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是不是会忽视甚至默许他们的不良行为?是不是会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和妥协?
    孩子大哭大闹→父母屈服让步,屡试不爽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折腾父母"的行为模式,并愈演愈烈。在这场与父母的拉锯战中,孩子成为百战百胜的赢家,并在一次次的命令父母、战胜父母中享受快乐。

解决之道:建立规则
    对于处于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还要为他们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渐让孩子养成听道理、讲道理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
    建立规则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加恒心。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坚决不能答应。如果孩子不听道理,依旧哭闹,家长可以冷处理,让他哭闹直至安静下来,再来讲道理。这种回合会反复发生多次,但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如果坚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闹得太凶太久,您心一软又妥协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无论怎样必须坚持,孩子最终会发现无理取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他就会逐渐放弃这种做法。

【2号"病因"】入园后的心理落差
    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环境发生了巨变,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家庭里,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温暖的呵护,在幼儿园里,他只是几十名孩子中的普通一员,甚至可能是不受欢迎的一员。两种环境的对比之下,孩子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于是,孩子就可能以任性、胡闹的方式表现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解决之道: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关心、体贴孩子,并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如出现讲礼貌的行为、帮助父母的行为)时,及时给予明确的言语和行为上的奖励,强化他的良好表现,同时向孩子表明父母很爱他、在关注着他。
  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宗旨其实就是,作为父母,要忽视或惩罚孩子不好的行为,奖励和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

【3号"病因"】不太友好的幼儿园氛围
    父母要到幼儿园了解一下孩子所处的环境,接触一下老师,看看老师是否对孩子过于严厉或冷漠,孩子是否惧怕老师;同时,也看看孩子周围的小朋友对他是否友好,有没有欺负他的现象;也可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
  解决之道:改变孩子的处境
  如果原因在老师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虑改变孩子的处境。
【其它可能的"病因"】情绪发育?焦虑?生理?
  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绪改变、大哭大闹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焦虑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生理上的某种变化造成的。
 
家长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新的学期开始了,说到小班,少不了要数室内孩子们"哇哇"的哭声和园外家长们焦虑的身影。无论你到哪家幼儿园,哪怕已是中午时分,依然会看到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幼儿园周围往里张望,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宝宝,偷偷地跟踪观察。面对入园问题,家长比宝宝表现得还要焦虑。
  到了两三岁,孩子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肯定会有不安全感,入园焦虑由此产生。这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心理、生理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宝宝的焦虑牵动着家长们的忐忑不安,如何使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就成了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孩子和父母分开,孩子和父母同样都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爸爸妈妈的心撕成一块块的碎片。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是他人生情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长大,不可能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去幼儿园。
  父母焦虑不安的情绪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面对孩子的入园问题,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让孩子安心。

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中去
  你或许会问:"孩子对电视很入迷,也爱看带有漫画的书,但对文字的书却毫无兴趣。他/她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了,怎样才能使他/她爱看书呢?" 

  不少人认为,孩子不喜爱看书,原因在于电视和漫画吸引了他们。其实,只要你对孩子看书指导得法,是能够使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的。 

  在上小学以前的1~2年时间里,就可以常让孩子阅读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画册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能够很好地理解童话和民间传说,并为之吸引。 

  要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不仅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给孩子选择的书要画面色彩明快,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每次给孩子的书不要太多,否则孩子只会浮光掠影地看看图画,然后就换一本再看,不利于养成从书本中获取有益知识的好习惯。如果隔一段时间给孩子一本图书,不但每次孩子都会产生新鲜感,能从中学到东西,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孩子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 

  给孩子书本以前,可以先给孩子念一遍,并作适当的讲解,这样会使孩子对新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后即使再拿到这本书,他/她也就会自己照着图画来理解书的内容。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会使孩子爱上图书。在给孩子讲解图书时,还可以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和解答,这样,孩子对图书的兴趣就会更高。 

  上学前,孩子对阅读画册感兴趣,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她的兴趣也会自然地转移到文字多于图画的书籍上去。 
 
儿子的人生转折
    6月6日,是宝宝的人生一大转折,和其他孩子一样开始进入幼儿园。起初我还想,要让宝宝的第一个门槛不受任何伤害的迈过,可是还是这样比较自然的上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我在班上呆不住了,就请了假去看望儿子。不料正赶上孩子午觉,焦急的我仔细听着儿子在寝室里的动静,里面的哭声挺多,我隐隐约约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吵着要妈妈,要奶奶------真是可怜极了。听不惯的是女教师在里面严厉的呵斥声:别哭了,再哭让大灰狼吃了你!还哭,-------听着好不舒服,孩子第一天上学,离开亲人竟得到这样的"环境遭遇",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伤害呀!我忍不住想进去,抱起孩子走,向那个老师说几句------但我还是平静了下来,倾听孩子在里面的情况。幼儿园,学校在孩子的头脑中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幼儿教师需要多大的耐心,我也是教师,也知道教师的辛苦,但是我越来越感到教师的辛苦主要还是教师职业的无私和良心。这种辛苦是一种任何外人都体会不到的良心职业。几个老师路过,劝我还是回去,在这越听越越难受,眼不见为净。 
      回家后,我反思了很多,在幼儿园,老师面临很多的孩子,态度上可能不会如人心,需要家长的理解。我尽量理解老师。孩子不到2岁半,我也有点狠心,这样会不会在他得身心上得到大的伤害呢?
     上学的前两天,孩子一回到家,就象恶浪一样没命的吃,什么都吃,晚上睡觉前还要再吃。我想可能孩子换了新环境不适应,吃不下饭。我尽量让孩子回到家高兴-------
       第三天,第四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了,哭着喊着,死活不去,我想在幼儿园不会象在家里那么自由。就忍心继续送。哭也要送,孩子早晚会经历这个阶段的。但是我想我的孩子还是非常喜欢到个陌生的地方的,有强烈的新鲜感,可为什么孩子就不愿意去了呢?我也大体参观了学校面貌,班级情况,孩子多,玩的机会就少,再者安全也是个问题。设施一般,我想孩子在普通的环境中慢慢认识这个社会吧?-----
      第五天孩子生病了,开始哑嗓子,后又发高烧,索性先看病,也没再上幼儿园。第二周我们又按时把宝宝送上幼儿园的班车,让孩子在这个五彩的世界里用幼小的心灵认识着这个世界。
      这一周孩子回家的反映简直象变了一个人似的,脾气暴躁,大发雷霆,什么都摔,一点不合作-----y开始我还顺着,后来又批评,在百顺之下,我觉得耐心到了极点的时候------一天晚饭时间,竟在我离开一会的工夫,把我辛辛苦苦切的猪耳朵全弄到了地上。我直接无法忍受,他爸还在外地出差,我支撑不住了----这次我看到他那幼稚的坚定的小眼睛里闪烁的是一种异常的无所谓。等我的发落,又好象闪烁着一种小孩的无奈----我没辙了,再也无力对他实施怎样的教育发法,我哭了,大人的哭可能会吓着孩子,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还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我不再理他,也不答应他的任何话语。看的出他在认错,但是我不会原谅他的,因为他记不住这是错,我一直这样认为。我不再可怜他叫妈妈。我俩谁也没吃饭,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我自己捡起了地上的菜,沉没着,反省着,他还是孩子,我不能伤害他幼小的心,我还是原谅了他。抱起了他,他在我怀里哭了,发泄的哭------我用母亲特有的温柔抚摸着孩子的头,没想让他回答的问他,"你知道,今晚你做错了一件事?"孩子却出乎意料的回答了,含糊的说:把肉肉扔地上了----"原来他的理解,他的能力,他的思想,是这样的让人吃惊,不能小瞧他了。我感动了。知道他已经大了。我爱我儿子!
     我反思了孩子的"处境",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原来这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反抗期,对初到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的害怕恐惧等在家的反抗意识表现。我明白了这些就不会怪罪宝宝了。我理解了他的举动,呵护他,用最无私的温柔对待他,慢慢的他自然消失了-----这是我的一点成功,是还孩子的关心的唯一做法。
    但是新的反映有出现了,宝宝现在老吃手指甲,揪"小鸡",至今也没改掉,我很着急-----
    孩子反对上幼儿园,孩子害怕的种种反映,告诉我的不止是孩子的"堕落",更多的让我想到幼儿教育应该实施怎样的理念去办学,教师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一个个稚嫩的小心灵?!我感到迷茫!应不应该送孩子到幼儿园呢?我对幼儿教师敬礼!渴望你们用世界上最仁慈的心去关爱每个孩子,让他们健康的发展!作为父母,我将感激不尽!!!作为中国公民,我将欣喜万分!!!
 
入园前的"闯关"助跑
  让孩子调试到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A--带宝宝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B--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C--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
D--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E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E.聪明妈咪绝对戒言若干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妈咪切记哦!
 
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学问
   首先,每天给孩子读几篇文章。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家庭和儿童护理学教授剀思琳·巴纳德博士指出,为了使孩子更好地迎接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业"上的挑战,老式的阅读方式效果最好。尤其是"对话式阅读"效果更佳,这是一种能使孩子真正在阅读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的交互式的方式。
    该方法涉及如在阅读中指着书本上的内容让孩子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等。使用书本是同孩子交流的极好的方式,家长甚至能最终鼓励孩子自己编些故事。这样他们上学后就会适应老师同样会使用的教学方法。
    另一种让孩子入学不再困难的方法是一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后,立即说再见。父母在这方面犯的一个大错误往往是把这事搞复杂化了,而且迟迟不忍离开。她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然后告诉孩子"妈妈必须得走了,我知道你会表现很好,别哭。"然后当她们转身离开时,一听到孩子的哭声立刻转身又走了回来。时间一长,孩子掌握了怎么留住父母的方法,就更难达到尽快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目的了。
    还有一个方法是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实验发现,父母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参与往往能导致孩子在学校中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多和老师预约谈话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

小宇入园一个月的体会
   小宇入园还算顺,她是2岁8个半月时入园的,上了一个月,现在基本正常。是"老小朋友了"。进了9月就没记日记,因为成了习惯。  
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入园前对幼儿园的描述:越朴素越简单越好。很多妈妈把那儿说成是天堂里的花园,孩子去了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办?就不去了?妈妈以后说话还有没有权威?  
    与其讲幼儿园多么好才要去,不如给她讲成长的必要。  
    二、有条件,就错开入园的高峰。我们上的是本部幼儿园,比外边的孩子早进了一个月,整个8月,4个老师带着7个孩子,教师和幼儿之间熟悉得快,我们孩子入园那天,4个老师两个小朋友,一天下来她就把老师认清了。  
    三、照几张跟老师的合影,挂家里,有空就复习,特别是周六周日。  
    四、一块儿住的小朋友,家长们达成共识,一起接,即使去早了,也在班里等着,不早走。这7个孩子里我们有3家是邻居,大家都彼此体谅,不让别家孩子发慌。  
    五、帮孩子树立起"星期"的概念。第一个周末,我见了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休息两天,下个星期一再来",给孩子心理上打出提前量。后来在家中门后挂了一个绿色的小笑脸,告诉她,是红娃娃时就不去,是绿娃娃时就去。每天她很主动地去看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打算明年初买一个老式的"月份牌儿"挂上。  
    六、对孩子性情上的变化,给她理解,给她时间。宇的变化,有时几天内就换了个人,时而刁蛮,时而充满爱心,时而挑不完别人毛病,时而对所有的小朋友都给予赞美。究其原因,就在老师。在她心平气和时加以正面引导即可。  
    七、不要觉得孩子哭丢人。孩子不适应是正常的。诸位可回想一下自己的当年。我本人当初就不愿去,我父亲跟我说下星期要上幼儿园,我谈条件要求"上星期再去",因为觉得上要比下更远一点,我母亲以不给吃细粮相威胁,本人亦不为所动。  
    八、回家后把孩子陪好。  
    九、周日下午尽量平和地呆在家里。入园初期的周末,不要太丰富多彩。  
    十、关于喝水,接送时可以带水在路上喝。也可以带点酸奶。  
    十一、和幼儿园有关的负面的话,不要当孩子面说。  
    十二、如果老师不发小红花,妈妈来发好了。  
 
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期?
   人生最初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刚入园时产生的。每年的8、9月,对首次送孩子入园的父母来说,都是一道很艰难而且必须克服的难关。 
    距入园时间越来越近了,请来幼儿教育专家、园长、家长,听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安度分离焦虑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帼眉 
    孩子满3周岁进入幼儿园小班,家庭教育应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一般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许多妈妈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为解决"分离焦虑"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也可以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当孩子真正体验到妈妈还是十分爱他,家庭还是"安全基地";并且,也感到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时,"分离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二、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 
    在家里,孩子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让其改正,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并找机会操作和实践。 

    缓释焦虑在入园前 
广州妈妈 姜娟 
    在宝宝要上幼儿园之前,我已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焦虑现象,这是正常的,我把缓释工作做在入园前。 
    入园报名前一个月,我与孩子的爸爸经常向孩子灌输:你长大了,应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幼儿园去。他问:"为什么所有的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我们就告诉他:"聪明的孩子都是读过幼儿园的,因为那里有老师教你学习,有许多小朋友和你玩,还有许多家里没有的玩具。"报名前一个星期,我带孩子到幼儿园里参观,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看着五颜六色、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孩子竟然亲吻着幼儿园的围墙,大声说:"我不想离开,我什么时候可以每天到这里玩﹖"。结果,在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头也不回地高高兴兴地进去了,还挥着小手和我再见。 
不料,当天下午来接时他却大哭起来,嚷着:"妈妈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陪我,我明天不想上幼儿园了。"我把他带到园内的儿童游乐区里,在他玩得最欢时,我把他带走,约好明天再来玩。如是几天,孩子习惯了,知道大人要上班,小朋友就只能到幼儿园去的道理,逐渐度过了哭闹、焦虑期。 

    送园后妈妈莫回头 
深圳妈妈 黄定芳 
    开园报到日,我和孩子早早地起来准备,像过节日一样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清楚地告诉她,妈妈会暂时离去,但不要紧,有老师在,而且妈妈一下班就会接她回家。进了幼儿园,最困难也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孩子死死拽住我的衣服,大哭着不放手,我决定留下来几分钟安抚她。我忍住内心的痛惜,告诉她,妈妈理解她的感受,妈妈不在,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喜欢和爱护她,妈妈一定早点来接她。听到我柔和而又坚决的声音,她的哭声渐渐地小了。随后我立即离开,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下午我尽量早一些下班接孩子。孩子看到我,瘪瘪嘴但没哭出来,老师说她一天都闷闷不乐。第二天就好些了,就这样,一个星期下来她竟然有了笑脸。 

    幼儿入园早准备 
精神准备 
    选择某一天上午9时左右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参观幼儿园,因为这时正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学习活动的时间。跟门房值班的人讲清原因,他会让你和孩子进入的。在教室外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的情景。看到老师与其他孩子做着有趣的事情,他自然心里向往。然后带他再去看看幼儿园的各处,并给他讲述这些地方的用途。当孩子看到幼儿园到处都有花花绿绿的装饰和图画时,心里便清楚幼儿园的确是个好玩的地方。如果你能再带着他玩玩幼儿园里的大型游乐玩具,这时你想把他拉走都没那么容易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利用在家里模拟上幼儿园、倒计时的方法来激发他上幼儿园的兴趣(倒计时的天数为3~4天较好)。只要父母肯用心做些细致的引导,孩子对上幼儿园就会充满渴望。 
能力准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
  幼儿园的新生入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当然就是哭闹了,这是令所有家长既心疼又无奈的问题,一般来说,新小朋友都会哭2个星期左右,当然也有适应能力特别好的孩子,只哭1到2天,甚至一天都不哭的也有,不过也有个别,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哭了整整2个月,人也瘦了好几斤!
1、孩子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下面我就向您提出"三个不要"
2、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孩子拒绝入园的种种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他了?是不是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家长的担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对待。
3、万不能"心太软"。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吗?这时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今天逃一天课,明天逃半天课,这样你在不自觉中就在延长那个本身应该只有2个星期的过程,得不偿失。
4、千万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表现的太依依不舍,一会亲一下,一会抱一抱,就是走了还在门口偷看半小时,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其实非常不利,使老师的安慰稳定工作失效。
    最后,我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们一个小窍门,你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里的乳名悄悄的告诉老师,当老师以只有家人才称呼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一定会非常惊讶非常亲切非常熟悉的,说不定也会是止哭的好法宝哦。

为什么初入园的孩子容易得病?
   小宝,因为上了幼儿园而遇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大"考验"。不少家长也有同感: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为此,专家给出了答复,为小宝纸上诊病,希望能给其他家长起到借鉴的作用。

诊病实录:
    小宝3岁以前是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包围"中长大的。从出生到进幼儿园的3年中,小宝因为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护,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与进入幼儿园后的情况大相径庭。小宝为何会频繁生病呢?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小宝平时受到"很好"的照顾,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较差;二是小宝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平时较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较差。孩子在受寒或疲劳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再遇到病原体侵袭,就很容易生病了。
    让我们了解一下孩子的抗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机体抗病能力有先天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在正常情况下,每个新生儿都会得到正常的先天抗病能力(即先天免疫力);而后天免疫力(又称获得性免疫),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细胞要在出生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在出生的6个月内,产生的抗体是很少的。
    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在出生6个月时基本消耗完,此时,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抗体是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孩子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孩子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
    所以,即使宝宝身体发育正常,也并不意味着他的机体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抗病力。如果孩子平时接触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的种类少,他的机体对那些没有接触到的病原体就缺少了特定的抗体,也就是说该病原体没有抵抗力。当小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小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小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对小宝来说,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是不可避免的,当他有了患病的迹象时,爸爸妈妈一来要积极给孩子治疗,二来要让孩子在患病时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时应该让孩子多锻炼,多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抗寒抗疲劳能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频繁,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免疫功能,适当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发育。
    小宝患病后经常有胃痛,这可能是患病的病原体引起的,有些病原体,既对呼吸道致病,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泻等现象;也可能与服用药物有关,一般而言,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几天后症状就会缓解。如果胃痛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胃痛现象就会缓解。必要时,也可进行胃钡剂检查或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的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孩子到了3岁便可以上幼儿园了,对于上学他们会十分兴奋,但是幼儿园里的环境却与家中不同。在幼儿园,孩子需要与大家一起学习、活动。
    大多数3岁小孩的社交技巧都不是太理想,而且其情绪亦不够稳定,他们都需要时间学习与别人相处。不过,如果孩子具备以下八种特质,便有机会在幼儿园里"鹤立鸡群"。
1、自信。小孩要学会欣赏自己,并相信自己会成功。有自信的孩子,是会更乐意接受挑战的,而且他们会勇于表达自己,不怕外界的压力。
2、独立。小孩一定要学习为自己做事,过份依赖的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事事会以别人为依附。
3、自发性。自发性是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原动力,有自发性的孩子,会喜欢学习,对新事物表现出好奇。自发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4、好奇。小孩子其实是天生好奇的,打从婴儿期开始,便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如孩子能继续保持好奇心,便能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5、耐性。小孩必须学习完成手上的工作,才开展另一件工作,有耐性的孩子会专心持久地集中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好;反之,一个没有耐性的小孩,做什么事都只是"三分钟热情",那就难以把事情做好。
6、合作。小孩必须学习与别人相处、分享和轮流使用物品。特别是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但在幼儿园里,却是群体的世界,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学习、生活会更加顺利、愉快。
7、自制。小孩必须明白有些行为是不对的,如打架或者骂人。他们必须知道,即使是生气,也有正确和不正确的方法来发泄,这一点,便是自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定会是个老师欣赏的乖孩子。
8、欣赏别人。小孩必须学会欣赏别人和体会别人的感受,现今大多小孩子对别人的好意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谢和欣赏别人的好意,结果同时使自己和别人均不愉快。懂得欣赏别人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的孩子。 
 
新生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生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一、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具体做法是: 
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 
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4.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5.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二、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三、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那么,如何让幼儿从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呢?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其次,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四、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和知识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五、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在乎我们老师怎样去用心地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是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幼儿入园焦虑的分析和纠正
  冰冰每天入园时都是又哭又闹的,紧紧抱住父母的腿不愿离开。老师迎上去接他,他就用脚踹老师,待父母一离开,他就挣开老师的手,跑到窗前大叫:"爸爸救我!""爸爸救我!"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叫喊声,就又心痛得立即返回,围着儿子百般的哄劝。多次反复,冰冰仍哭闹不休。最后勉强与父母分离了,但可以哭上一整天,吃饭时出现恶心、呕吐,中午不愿睡午觉,频繁小便,肚子疼。冰冰吵闹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健康,也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正常的生活学习,冰冰成了幼儿园里不受欢迎的小朋友。 

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害怕与自己的亲人分离。一般正常的儿童,也会有入园焦虑,但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一般一、两个星期也就会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 

方法: 
    对类似的入园焦虑的纠正,并不是十分困难的,老师、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家长的育儿观点要统一,应采取一致的教养方法。不统一的育儿观点,不一致的教养方法,一方面会使幼儿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好,另一方面又会让幼儿找到逃避的借口。而一致的、正确的教养方法,可以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同时在思想上又能有所准备,从而重视"入园"。 
    其二,家长在幼儿入园报到之前,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多陪他到幼儿园里去看看,玩玩,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交一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认识一些幼儿园的老师,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他对以往入托时不愉快的亲身体验,来个"系统脱敏",减少其对幼儿园的恐惧感、排斥感,逐步产生愉悦感,接纳感,作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其三,对于刚进园的幼儿,老师要满腔热情,和谒可亲的接纳他,并为他介绍一些小朋友,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驱除孤独感和陌生感。家长要配合老师,不要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软,马上返回来万般哄劝,这种做法只会使幼儿哭闹行为加剧、巩固,分离焦虑加重,不利于纠正。正确的做法是:不理会、不关注他的哭闹,这会慢慢消退他的不良情绪。当然,在"消退"的过程中,老师仍需在暗中密切观察孩子,不能将其遗忘了,不能让其出现过激的行为,以免意外发生。 
    其四,家庭环境的改变,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多带孩子走出去与人交流,与人交往。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乐观、悦纳、合群的性格,这对其今后走向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与宝宝入园不适应症过招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还有的孩子抱着家长的腿就是不让家长走,搞得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观望,还有的家长为防孩子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长时间将孩子留在家里。

宝宝哭闹难入园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还有的孩子抱着家长的腿就是不让家长走,搞得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观望,还有的家长为防孩子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长时间将孩子留在家里。
    支招:家长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给大人看的。家长送完孩子后要赶紧离开。其实家长走后,孩子大多停止哭闹,因为老师有许多平息孩子情绪的办法。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长就要坚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灰色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另外,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望园心怯,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回家以后发脾气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支招: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任性而为,初入幼儿园,对于诸多规距难以适应,如想玩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上床。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点小脾气也很正常。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去管他,让他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并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闹得异乎寻常,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让老师多给孩子一点儿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对于有的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迁就,要有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给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幼儿园里不午睡
    支招: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个在家常玩的、心爱的宠物玩具,孩子抱着它睡觉,可以减少孤独感。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时候,让他帮老师做点事情,然后跟他说,如果你不来幼儿园,老师会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觉再能帮老师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师会谢谢你的。

缺乏朋友孤独少语
    入园前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孩子,入园后难以融入到小朋友之中,不愿参与游戏,群体生活似乎与他无关,表现比较孤独。
    支招: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孩子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家长主动请老师帮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让孩子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家长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总之,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安慰分离焦虑的宝宝的窍门
   和父母分开,孩子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你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你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很多儿童是在8个月-1岁大的时候第一次经历分别的痛苦。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开始明白,人是相对独立的,而他们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在学龄前的儿童身上,分别的恐慌常常会再次发生。另外,当日常生活的规律被打乱的时候,儿童的这种恐惧心理还会反复出现。
    孩子希望父母留在他们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学会独立,这是儿童情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父母或是让他感觉安全的什么东西分别时,孩子常常会感到难过,下面这些有创意的窍门都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帮助要经受离别之苦的宝宝。
让告别变得简单,一口袋的吻
    为了缓解女儿和我分开时的痛苦,早上离开家之前,我们假装在她的口袋里给她留下几个吻。我们在口袋里吹几个吻,然后,合上口袋不叫吻跑出来。这样做的话,女儿就不哭了。我们还告诉她,如果在幼儿园觉得寂寞,她可以打开口袋,爸爸妈妈的吻就在那儿等着她呢。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们,她看到女儿真在口袋里找我们留给她的吻了。

    尼基·科尔曼,纽约
    让孩子看着你离开
    我的女儿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还在外面工作。我丈夫抱着小家伙站在家门口,让女儿和我挥手说"再见"。我的女儿对此早就习惯了。无论什么时候我要把女儿留给保姆照看,女儿会同样站在门口对我挥手说"再见"。女儿现在快4岁了,这么做成了一种必须。让孩子看着我离开,而不是神秘的消失,这对孩子真的非常有帮助。因为,女儿知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詹尼弗·费茨格若德,密歇根州
    规定时间
    过去,让3岁的儿子在自己床上一个人睡觉非常困难。讲完一个故事,该让他一个人睡觉的时候,他就大哭大闹。于是,我就想办法解决。我开始让他把闹钟定时,定上15分钟。15分到的时候我就离开。头几个晚上,孩子确实不好过,但是一周之内,时间到的时候,儿子就会自己告诉我该走了。

    瑞贝卡·柴斯,犹他州
    安慰烦乱的情绪
    儿子4岁了,每次让保姆照看的时候,孩子总是大发脾气。通常,儿子总是坚持说自己是个大男孩儿了,可以自己做事情了。于是,我就和儿子坐下来,进行了一次妈妈和大男孩儿之间的谈话。我们谈到,如果他想妈妈而且觉得难过,这没什么关系。但是,没有妈妈在身边一会儿,大男孩儿一样可以做得很好。谈话之后,儿子似乎真的理解了我说的话。

宝宝焦虑期
  豆豆9月份进入了幼儿园,第一次上幼儿园可开心了。因为平时没上幼儿园时,豆豆都在幼儿园里玩,所以他很喜欢上幼儿园。  
    在我们托班,应幼儿的年龄都是在2-3岁,又是第一次离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环境。开学初就出现了"集体哭园"的现象。豆豆在第一星期没哭,他觉得在幼儿园里的东西什么都是新鲜的。在第二个星期时,他对幼儿园里的玩具没了兴趣,星期一一来就要哭着回家。再加上他外公的不放心,过一会来看一看怎么样了,使豆豆看见了就一定要去找外公,而外公就把他抱回了家。这天,他外公的一抱,使我们老师的努力付之东流。事后,我就查了相关资料。在星期二,豆豆哭着要回家时,我走过去抱起了他,并问他:"豆豆能不能干?"他说:"能干!""能干的宝宝,不哭的宝宝,我就会帮他找外公,豆豆很能干,不哭!"没想到,我这么一说他真得不哭了。这就是资料中说的分离焦虑期安全型的宝宝,他在这阶段,很容易被劝好,只要得到大人的温暖和帮助,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怎样才能度过分离焦虑期,我觉得:一、父母首先自己要摆脱分离焦虑,上了幼儿园以后,不但对孩子是一个考验,对父母也是一个考验,对于心情紧张和焦虑的父母来说,同时还要进行"入园适应"的自我心理调适。二、我们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因为孩子适应新环境具有先天特征。我相信在家长的配合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渐渐都能跨过分离焦虑这道 
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入园,是宝宝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有那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人整天围着自己转,相反,吃点心、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队……
    小小孩儿天天要应对陌生情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真的让人心疼和担忧啊。可是,这个适应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爸爸妈妈绝不能因为心疼和担忧而让孩子当了逃兵。明智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及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

功课1:心理卫生课
    宝宝上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A--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小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
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B--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宝宝要入园当作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C--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
D--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请进来: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E给爸爸妈妈的特别叮嘱:
*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
不可说的话:
"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
"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功课2:自理能力训练课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孩子入园适应困难。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一、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2、每天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未来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
3、独立入睡
    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附儿歌:
(一)宝宝睡觉
不要拍,不要抱,
宝宝自己会睡觉。
(二) 小宝宝要睡觉
轻轻盖上被子,
快快闭上眼睛,
听听故事睡着了。
二、吃饭训练
1、自己吃饭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小技巧: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
谨记: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2、固定时间和地点
    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3、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附儿歌:
(一) 青菜、萝卜
红萝卜、绿青菜,
红红绿绿真可爱
吃萝卜,吃青菜,
身体健康人人爱。
(二)好乖乖
不挑饭,不挑菜,
吃得好,长得快,
妈妈夸我好乖乖。
三、如厕训练:
    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入冬后,穿得较厚了,老师会帮忙的。
    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训练孩子双脚踩在砖头上站立、脱下裤子下蹲、站起来拉上裤子等一系列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四、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1、认识衣服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话,在衣服上缝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后、左右。
2、穿脱衣服
    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个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五、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六、其他
1、养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
2、饭前便后自己洗手
    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功课3:准备入园礼物
    与孩子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书包:
带孩子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孩子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
衣服:
    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也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装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为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坏衣服。当然也可以使用一种特制的安全别针。
另外准备一二套内衣裤,因为孩子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
鞋子:
    为孩子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孩子之间穿错鞋。
手帕:
    由孩子亲手挑选小手帕,买四五块轮换用,最好是同一花样的,以便识别。
玩具:
    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孩子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孩子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小于幼儿脑袋,大于幼儿拳头)、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
    注意,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孩子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也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准备其它物品,如有的孩子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孩子有定时喝奶的习惯,妈妈可以准备奶瓶和适量的奶,使孩子的生活习惯不被完全打破。
    所有带去幼儿园的私人物品都应标明班级、姓名,万一遗失可及时找回。

给新入园家长的建议
   孩子上幼儿园了。孩子能否尽快适应新环境,能否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是许多家长最为担心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是需要时间的,倘若父母在期间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就能大大缩短这个时间。作为家长,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从自己孩子成长的经历和那么多学生身上、家长身上所看到的,给大家一些建议。另外,二期课改以来提出了"大教育"的概念,这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环境有物质、精神、心理等,社会、家庭、学校构成了大教育,构成了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大环境,缺一不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最主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最最主要的教养者。教育孩子的责任是需要我们家园携手共同来承担。  

  重视孩子入园适应期的教育  
  对于孩子入园适应期的问题,家长反应也是各异。有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哭几天是会好的;有家长看见孩子每天乖乖地去了就不以为然了。那些哭闹家长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心事重重,又是心疼又不知所措。其实,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罢了。因此,作为家长,无论孩子怎样的表现,您都必须重视孩子入园适应期的教育,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要知道,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是否真正适应新环境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一位家长在介绍自己的教育心得时说:"家长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必须从孩子出生后认认真真做17年演员",当然这个演员是打引号的,所有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所以我们常说,家长要跟随孩子一起成长,道理就在于此。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我们究竟应该教给他们一些什么?我们许多家长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财力教孩子学这学那,可是最容易、最应该学的却没有学好,那就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却没有学会,可悲吗?现在犯罪越来越多的是高智商犯罪,怎么会的?心智发展不平衡,心理不健康,价值观、人生观不正确造成的。我做了23年教师,常常会感叹,现在纯真、善良、厚道的孩子越来越少,而精明、功利、刻薄的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我们都只有一个宝贝。现在的家长对老师要求很高,对孩子要求很高,惟独对自己没有要求。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很多家长不愿意、或者说很害怕、或者说没有能力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寄宿,希望由祖辈来承担这个责任。现在祖辈来承担这份责任的越来越多心理学实验证明:父母带的孩子强于祖辈带的孩子;父亲带的孩子强于母亲带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强于家庭不和睦的孩子。还有就是教育的理智性问题:包办、对待批评与表扬、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我们有许多家长比孩子还要孩子,经受不了一点点事;希望家长积极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均为课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的内容,这种课程的设定是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的。今天想和家长沟通:3-6岁的孩子到底学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年龄阶段最要培养的是什么?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习惯的培养,良好的性格(逐步从自我为中心中走出来、自信、乐观,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知识上的要求是追求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我们许多家长认为"上课"是学习,那你对学习的理解太狭窄了,上课或许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生活活动所获得的行为、生活、卫生等习惯上学习。不同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保证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心智平衡地发展。不要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堆积,忽视孩子其他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环境  
  幼儿园教师真的很辛苦,承担着教与养的双重责任,要把每个孩子教好,保证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真的很辛苦。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更加辛苦,都承担专业辅导工作,因为我们的老师更了解孩子、教的方法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说到教师的辛苦,3月底将开设家校网;除了工作之外教师要进修;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我很希望家长理解教师、爱护教师。由于孩子小,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因此教师在工作中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更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教师这个环境的作用发挥到及至。  

  家园合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中间也包括老师与家长的关系,这种关系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要提高,那么有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老师与家长之间能够坦诚地交流,能够让老师客观、全面、真实地分析每一个孩子,那是需要一个很好的大环境的。首先,孩子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孩子因为小,他们是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作用。许多孩子的厌学就是从不喜欢、反感老师开始的。所以,我是非常希望家长为了您的孩子更好地学习,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正面形象,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教育现在的独生子女需要"六个舍得",其中就有"舍得让孩子吃亏""舍得让孩子受苦""舍得让孩子受教育"等。总之,要舍得让孩子自己成长。很多事情在家里可以,可是在集体中就不行了。教师的爱与母爱最大的区别是:教师的爱是理智的、博大的,是具有教育成分的。目前有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老师们着急呀,因为由于家长的不配合,这些孩子在集体中特别随便,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我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有益无害,一举几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这种关系还能大大地保护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当然最受益的是孩子。因为促进每个孩子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这个目标是要靠老师去做的。是要靠老师凭着自己的良心-责任心去做的。 

化解初入园孩子的任性
  3岁的楠楠上幼儿园了。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却让爸爸妈妈忧心忡忡。
    原来,开始时楠楠只是在早晨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哭闹一会儿。可后来却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任性、烦躁和固执了。比如在妈妈接楠楠回家的路上,如果楠楠的某个要求没有马上得到满足,楠楠就会趴在地上大哭大闹,还又踢又打地让妈妈走开,怎么哄她都无济于事。有一次妈妈有事请别人去幼儿园接她,楠楠为此"耿耿于怀"了好久,甚至半夜醒来从床上缩到地上,还要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过家家"一样扮演"从幼儿园将她接回来"。再后来,楠楠每天都会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闹一两次,闹得全家人束手无策。
[专家分析]
    像楠楠这样3岁多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心理逆反期,他们初步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独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弱,有时会用顶嘴、跺脚、哭嚎、打人甚至毁坏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这就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地了解
[现场报道]
    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据调查,这一时期里,约50%的孩子在一周内至少发一次脾气,11%的孩子一天内至少发一次脾气。
【1号"病因"】教养方式过于溺爱
    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造成的。所以家长首先应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平时是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是不是会忽视甚至默许他们的不良行为?是不是会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和妥协?
    孩子大哭大闹→父母屈服让步,屡试不爽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折腾父母"的行为模式,并愈演愈烈。在这场与父母的拉锯战中,孩子成为百战百胜的赢家,并在一次次的命令父母、战胜父母中享受快乐。
解决之道:建立规则
    对于处于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还要为他们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渐让孩子养成听道理、讲道理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
    建立规则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加恒心。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坚决不能答应。如果孩子不听道理,依旧哭闹,家长可以冷处理,让他哭闹直至安静下来,再来讲道理。这种回合会反复发生多次,但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如果坚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闹得太凶太久,您心一软又妥协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无论怎样必须坚持,孩子最终会发现无理取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他就会逐渐放弃这种做法。
【2号"病因"】入园后的心理落差
    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环境发生了巨变,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家庭里,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温暖的呵护,在幼儿园里,他只是几十名孩子中的普通一员,甚至可能是不受欢迎的一员。两种环境的对比之下,孩子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于是,孩子就可能以任性、胡闹的方式表现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解决之道: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关心、体贴孩子,并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如出现讲礼貌的行为、帮助父母的行为)时,及时给予明确的言语和行为上的奖励,强化他的良好表现,同时向孩子表明父母很爱他、在关注着他。
    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宗旨其实就是,作为父母,要忽视或惩罚孩子不好的行为,奖励和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
【3号"病因"】不太友好的幼儿园氛围
    父母要到幼儿园了解一下孩子所处的环境,接触一下老师,看看老师是否对孩子过于严厉或冷漠,孩子是否惧怕老师;同时,也看看孩子周围的小朋友对他是否友好,有没有欺负他的现象;也可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
    解决之道:改变孩子的处境
    如果原因在老师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虑改变孩子的处境。
【其它可能的"病因"】情绪发育?焦虑?生理?
    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绪改变、大哭大闹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焦虑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生理上的某种变化造成的。
解决之道: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如果您需要确定孩子是否有上述原因,就请找儿童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和检查,必要时进行一些专业检测。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具体做法是: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靠我们老师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选择合适幼儿园注意的细节
  临近九月,妈妈们一定正在为宝宝入园的问题发愁吧?也许在你心里已经有几个合适的选择了,但是你还拿不定主意,那么就让我们下面的文章引导您选择合适的幼儿园吧!
  -细节1: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他(她)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细节2: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细节3: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幼儿园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细节4: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运动、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细节5: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非常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无法体验常人的感情,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忍痛割爱"。
  -细节6: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理由一: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年龄段的班级,他的能力显得平平,还有可能事事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理由之二:当孩子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由于年龄的问题无法入学。孩子将面临"留级"的打击。
  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要他(她)学这学那。幼儿园在招生时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无非为了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病)、是否认识数字(1,2,3……)、颜色辨别(红、绿……)等。至于某些心急的家长有目的性地强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家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幼儿园
   欢欢是个两岁零六个月的小女孩儿,妈妈在家专职带欢欢有三年整了,爸爸是进出口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整天在外面出差。妈妈早就想工作了,这不,欢欢到夏天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开始考虑女儿入园的问题了,和欢欢的爸爸一商量,结果爸爸居然不太同意这么早送孩子上幼儿园,爸爸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国外有的专职妈妈在家里带宝宝一直带到孩子上小学,孩子的情感发展得好,而且亲职教育比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更为细致,更适合孩子,家长更能照顾到孩子,更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二,爸爸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根本不可能分出身心来和妈妈一起接送欢欢,双方老人年龄又大,身体又不太好,不可能让老人带孩子,恐怕还能由妈妈照顾欢欢。

    妈妈听后不太高兴了,孩子是两个人生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分出一些精力接送欢欢呢?你有事业,我也有工作呀,都是大学毕业,谁愿意就甘心在家里闲呆着呢?再说,在家里带孩子其实比工作一点儿都不轻松,而且特别闷了,妈妈早就想出去工作了。欢欢的爸爸还是比较明事理的,最后做了让步,同意为欢欢找幼儿园,自己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照顾欢欢,协议达成之后,两个人开始考虑选择幼儿园了,两个人开着车转了一些幼儿园之后,又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各种幼儿园林林总总,从哪些方面考察每个幼儿园呢?到底为欢欢选择哪个幼儿园好呢?

    最近,象欢欢的父母这样在为自己的宝宝考虑选择幼儿园的问题的家长还都遇上了这个问题。此外,这些父母们还提出要了解一些相关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一并进行解答一下。

    一、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有的家长主张把孩子放在家里,有些老人更是这么主张,的确,家庭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对孩子个性化教育,情感教育,自由感的培养都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那么,而且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那么,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独特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当孩子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到会走路,会初步地游戏,会与周围的人简单地交谈后,便开始进入了幼儿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已不再只满足于家庭的小天地,局限于同家庭中的成员打交道,而开始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与活动的需要,这就具备了进入幼儿园的能力与条件。3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家长应及时地送孩子进幼儿园,让他们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 全面发展教育。习惯集体生活,这对幼儿身心发展大有益处。当孩子跨进幼儿园大门时,就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因为幼儿园是孩子的世界,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环境,孩子在这们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积累初步的经验,初步形成与人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一些品质,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形成合群、开朗的性格,并且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缺乏伙伴、"孤独"的缺陷,促进幼儿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孩子进入幼儿园时面临着双重任务:第一,他必须乐意来园,愿意和幼儿园里的人来往,并喜欢使用那里的物质材料;第二,他必须克服一些矛盾心理,减少对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依赖,愉快地在幼儿园为他提供的新天地里生活,并在那里追求可能得到的新的满足。他必须适应与亲人分离,能够自由行动,高高兴兴地去探索那些可能成为他新的快乐源泉的新的人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他对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可以巩固他们在家庭和邻里中已经培养起来的信任感。而对少数孩子来说,入园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使他们通过设法解决以前的难题,而逐步重建对他人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更何况幼儿园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还有幼儿教学课程,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类,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寓教于乐的游戏课程,相信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一定能健康成长的。

    因此,建议家有宝宝初长成的家长们及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帮助孩子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二、什么样的幼儿园算是好幼儿园?

    家长在为宝宝选择幼儿园时,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进行考察,虽然有的幼儿园硬件都不错,但家长总认为还应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家长若要了解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幼儿园进行考察:

    1.向园长询问幼儿园的工作宗旨,工作目标,制度建设等问题。从了解这些情况的过程中,能审查幼儿园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园长的管理水平,如果园长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思路清晰,说明这个幼儿园是一个有朝气的,人气旺的幼儿园,因为从园长的精神面貌上就能反映出来。如果她充满了创造力,充满了追求感,那么,我们的孩子在这里绝对错不了,即使收费较低,硬件一般也不会耽误孩子的发展。这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整体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

    2.和幼儿园教师员工交流:家长要在与园长、老师交流过程中体会对方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宜人性,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也要观察对方的精神面貌,是不是眼光有神提出一些类似于人事招聘时的一些问题考核对方,比如:"您认为幼儿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如果对方回答的是"有爱心,尊重儿童",这是最令人满意的,如果是"提高教学水平,要严谨认真"则也不错,但略欠柔和。宝宝只有喜欢老师了,他才会喜欢上幼儿园;

    3.看看厨房,了解一下课程:家长在幼儿园要观察周围环境的卫生,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的卫生情况,还有,向老师了解一下孩子都上一些什么课,做一些什么游戏,孩子在外面活动的时间有多长,对幼儿是怎么保健的,这些对我们的孩子有最直接的影响;

    4.家长还要询问一下幼儿园对家长的工作。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代表幼儿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如果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制定家园联系手册等活动,说明幼儿园真正把孩子的教育纳入一个整体教育的范畴。

    三、如何选择一家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现在幼儿园种类繁多,有公立的、私立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寄宿的,有大型的,有小型,有远的,有近的,此外还有各种有特色的幼儿园,比如跳舞特色,钢琴特色,京剧特色等等,费用自然也就参差不齐,那么是否昂贵的、有特色的幼儿园要比普通幼儿园好呢?这也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硬件条件好、接触的东西多当然较好,但要有几个标准可以供家长参考:

    1.是否适合孩子,比如离家较远的寄宿幼儿园,因为在三岁左右,正是孩子安全依恋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期间,如果能和妈妈天天见面,尽量还是全日制的合适;但也分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孩子情绪发展得本身还不错,也喜欢与人交往,也有自理的愿望,上寄宿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

    2.是否适合家长,如果离家较远,收费又较昂贵,家长会很辛苦,也会造成经济紧张,毕竟,这只是幼儿园期间,以后孩子还要上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经费开支是很大的;

    3.和老师配合非常重要。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主要还是家长的影响最重要。家庭教育仍不可少。即使没有为孩子选择一个高标准的幼儿园也不要紧,幼儿园一旦能招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师资、设备都能达到最低的要求。只要家长能尽心地去培养孩子,以最大的合作精神与幼儿园一块努力,就能达到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幼儿园分类标准及收费标准问题

    北京市教委对幼儿园划分有三级三类,级代表硬件,即设备,场地等,比如每个孩子平均占有场地是多少以上是一级的标准,多少以上是二级的标准,类是软件,即保教质量,师资力量,课程等,如现有教师学历是大专的有多少以上是一级的标准等等,现在基本上是二上一,三上二,没有得到级类评价的幼儿园基本趋势是划分为三级三类再向上走。一级一类代表最好。

    至于幼儿园收费标准问题,现在正处于幼儿园收费制度改革阶段,虽然对各幼儿园收费有所放开,但国家目前是对公立幼儿园和机关幼儿园还是有限度,但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各幼儿园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费用并由教委和财政局统一管理,并受物价局监督。费用仍包括保教费和一定的赞助费,赞助费高低不等。私立幼儿园则采取较为放开的态度,但也会受工商局、物价局、教委的监督。具体详情请与所考察幼儿园及上级主管部门询问。

    因此,家长要全方面考察幼儿园的情况后,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精力和经济承受能力,最后一定能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幼儿园。
 
如何选择幼儿园
  1、 亲自走访 
  无论哪种途径,最后总要亲自去拜访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这是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式,通过亲自拜访,您会对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 
  2、 向幼儿园老师或者专家 了解(比如北京学前教育网)
  同行中人相必是最好为你判断、出主意的佳选。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呀! 
  3、 上网查询 
  去网上看看,利用最先进的信息工具,你一定能察找到许多品质一流的园所。另外建议你私立的、民办的也去看看,他们的服务也不赖的。 
    4、 借鉴他人经验 
  多听听已入园家长的反映,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除了向同事、亲戚、朋友了解外,还可以找邻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长诚恳咨询,或许会令你喜出望外。 
   以上,是以一个幼儿园大致的全貌为线索,提出了几点有关家长如何选择幼儿园的建议。 
  但一个幼儿园总有其成熟或不成熟的方面,家长择园时不必以一弊而盖全。更何况每个幼儿园都在不断地继续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总之,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选择以上一、二有用之建议,为自已的孩子选一个适合的幼儿园。 
 
十大关键词全面考察幼儿园
   关键词1:快快乐乐
  
  要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度过幼儿园生活,家长应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是否开心,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是否喜欢他的老师和同学。快乐是一种心里的感受,只有孩子们最清楚他们在幼儿园里快乐不快乐。一些幼儿园推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各式舶来的"蒙特梭利"、"吉瑞欧"、"奥尔夫"教育法,正是用这个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
  
  关键词2:爱心+专业
  
  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资历外,最重要的是个性温柔,有耐心,喜爱跟孩子在一起,天生就具有当老师的气质,尽责和有爱心,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以免产生"上学恐惧症",影响学习成绩。家长只需到园内观察教职员是否和蔼可亲、言谈有礼,便可略知该园的教师素质了。
  同时,善于和孩子及家长交流,能把幼儿园照顾和教育幼儿的经验与家长分享的幼教,他们能够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更能帮助孩子学习与成长。比如,老师面对不同的孩子,要能发现他们各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会与家长一同讨论找出原因,提供多元的解决方法,并且制订出符合孩子气质与各项发展的期望和目标。
  
  关键词3:硬件设施
  
  宽敞明亮的环境让孩子心情开朗。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设施,会减少孩子出现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孩子们的玩教具一类来自于室外,是否有滑梯、秋千、转椅、攀登架等。另一类则来自教室里的布置,教室的四周是否装饰了老师和自己制作或绘画的作品,这可看出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对孩子的耐心。教室里是否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学习角落和用品,这能反映出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有真正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老师对工作的热爱程度。
  
  关键词4:营养卫生
  
  园方应提供给家长们孩子每周的饮食安排表,使家长对孩子每餐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没有传染病,并且每一年或半年做一次体检以查看身体是否健康。每天对孩子的用品如毛巾、茶杯等消毒一至两次。厨房卫生清洁,孩子餐具每次用过消毒一次。
  每个孩子有自己专用的放在固定位置的茶杯、毛巾。能为孩子们提供足量的开水,保证孩子口渴时能随时喝到。玩具每周消毒一次。
  
  关键词5:安全第一
  
  幼儿园里是否经常出现有关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有无丢失孩子的记录,这标志着一所幼儿园的管理者与老师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强弱。有的幼儿园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现漏洞、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幼儿园设备陈旧、老化,大型玩具年久失修,造成伤害隐患。
  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的安全外,还应重点考察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家长在与园方联络后,可以去幼儿园走一圈,看看园舍建筑是否稳固,楼梯与设备是不是专为幼儿设计,楼梯、桌角、柱子与游戏设施是否有防护的装备,以保护幼儿的安全。为符合孩子喜爱活动的特性,幼儿园的空间要宽阔,能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设备、饮水、用电安全也是家长要注意的。家长在参观幼儿园时要记住去厕所、厨房走一走,看看是否符合卫生的要求,和活动室的距离是否恰当。
  
  关键词6:教学活动
  
  目前幼儿园教学内容主要以语言、常识、音乐、计算、绘画、体育等6门教育活动和各类游戏为主,在一日生活中贯穿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能力、劳动能力、语言发展能力的教育。不少幼儿园还开设了识字、英语、电脑、艺术等教育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教材选择上,国家教育机构没有具体的规定,各个幼儿园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如果幼儿园里采用的仍旧以小学化或成人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活动教学是以孩子为中心,老师定主题,然后通过游戏、讨论或小组活动,来启发孩子的创意,诱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家长可留意幼儿园的环境,教室里是否挂满了孩子们的杰作,是否设有家庭角、美劳角及其他启发幼儿创意的因素。
  选择幼儿园关键看是否有好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好的硬件设施固然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幼儿园提供的服务和教育。
  
  关键词7:离家远近
  
  选择幼儿园当然离家越近越好,提倡"就近入园"。一是节省接送时间,尤其在雨季或寒冷的冬季,离家近的幼儿园会让你和孩子方便不少,减少意外发生;二是因为离家近,经常就会看到幼儿园,因此孩子就不容易产生陌生感。幼儿园如果靠近工地,白天建筑的喧杂声响,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和身心健康。如果路途远的话有校车接送就最好了,而且车程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经舟车劳顿,会没有精神学习。
  
  关键词8:师生比例
  
  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约在1:20,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每个班级幼儿人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集体各方面的质量。根据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设2名教师、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应配设2名教师和2名保育员。
  小班(3至4岁):每班人数为20-25名。
  中班(4至5岁):每班人数为20-30名。
  大班(5至6岁):每班人数为30-35名
  
  关键词9:收费情况
  
  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择私立园或公立园。私立园一般硬件设施较好,但收费相对较高,一般每年在1.5-3万元之间。公立园有级类之分,一级一类日托三岁以上大约每月管理费300元左右,三岁以下每月350元左右;二级二类幼儿园日托三岁以上大约每月管理费200元左右,三岁以下大约每月250元左右。寄宿制幼儿园每月多100元左右的费用。
  
  关键词10:园校口碑
  
  选择幼儿园时,需要同已在这所幼儿园就读孩子的家长进行交谈,听取他们对该园的口碑,这样会对心目中的幼儿园有进一步了解。你可以利用幼儿园晚接时间,与幼儿园游乐场里正带孩子玩耍同你年龄相仿的家长攀谈,尽可能获取你所想要的信息。除了向同事、亲戚、朋友了解外,还可以找邻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长诚恳咨询,或许会令你喜出望外。
  向幼儿园老师了解:同行中人是为你判断、出主意的最佳人选。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呀!
  无论哪种途径,最后总要亲自去拜访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后,为孩子选幼儿园要及早定目标,有了目标便尽快准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苦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直接了解幼儿园绝招
  
  1、要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情况,最好打电话,或者当面同园长谈谈。一般来说,园长不会拒绝一个想让孩子入园而进行咨询的家长。提问的面愈广,愈会让你了解深入,愈能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2、同已在这所幼儿园就读孩子的家长进行交谈。你可以利用幼儿园晚接时间,与幼儿园游乐场里正带孩子玩耍的家长攀谈,尽可能获取你所想要的信息。
  3、带孩子一起去参观幼儿园,问问孩子是否喜欢这个新学校。
  
  在面对面的谈话中,可以问如下几个问题
  
  1、幼儿园有哪些附加活动吗?(比如:外语、音乐、体育等)
  2、一个老师照顾多少个孩子?(通常一个老师照顾7个孩子比较合适)
  3、过去两年中幼儿园职工的更换频率为多少?
  4、经常会组织郊游吗?(比如:去动物园、博物馆等)
  5、会不会有些外人(比如:观摩团的老师)来参观幼儿园,还是说孩子会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里?
  6、幼儿园会不会注意健康饮食、有没有专门的营养师?
  7、幼儿园会不会经常给家长汇报孩子的成长状况?如果孩子有了困难或其它不良的表现时,幼儿园是否会主动同家长联系?
  8、幼儿园是否经常让家长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节日庆祝活动等。
  9、这家幼儿园是不是比较擅长儿童教育?它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10、孩子的适应期将是多久?(专业人士建议,至少6天到3个星期)

新生儿入园不哭的妙招(开心气球)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天,很多小朋友妈妈再见后开始挑选自己有趣的玩具;可是有的孩子还是哭闹不止,我抱着他们,心里在想"怎么才能让他们不哭呢?""有了!"
  我打开了抽屉,在抽屉里找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汽球,于是开始了小朋友的第一次活动--我请孩子们把座位排成半圆形,再向孩子们提问:"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孩子们纷纷回答:"是汽球!""是什么颜色的汽球?""红红的!""那老师把它吹大好吗?你们为老师喊'加油!'"
  汽球渐渐地变大变圆了,这时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踏脚,还有为老师喊"加油!"的。然后,我又请孩子们观看了"汽球跳舞"。因为汽球一漏汽,它会有一股推力使它在空中旋转。只见"嘘"的一声,红汽球在空中旋了几圈,飞到了孩子们的椅子下,他们惊讶地张着小嘴,眼睛紧紧地盯着汽球,就在汽球落地的一刹那,教室里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接着,我想让孩子们学习辩认颜色,我又选择了一只蓝汽球,重新开始了游戏,还让孩子们学说"蓝色"、"蓝汽球"、"我喜欢蓝色"、"蓝蓝的天空"……此时,我灵机一动在汽球上印了一个笑脸标志,向孩子们展示:"你们看,汽球娃娃的嘴巴弯弯的,它在笑呢!"我们也笑一笑好吗?看谁笑的开心!一瞬间,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张正阳咧着嘴巴哈哈大笑;烁烁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挂着眼泪的姗姗也露出了小白牙……这帮小家伙真可爱,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哈哈!我的心也在笑。 

迈好入园第一步
   每年的9月1日,是许多孩子第一次告别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去过集体生活的日子。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们的父母来讲,这个变化都是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有人把孩子第一次离家入园,比喻为仅次于孩子出生的第二件人生大事,是孩子割断"精神脐带",再一次与母体分离,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时候。可想而知,这种分离可能为孩子和父母带来的困扰,不亚于孩子初次降临人世时的震撼。孩子小的时候,得到父母、祖父母或亲友无微不至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上幼儿园以后就不一样了。想想看,孩子一下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相处一室,他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帮助孩子高高兴兴地迈出入园的第一步,让孩子在最小程度上感受分离焦虑,尽情享受幼儿园里的快乐时光,父母亲帮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孩子不愿和父母亲分离、拒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要去一个自己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也会感到紧张,更何况是个两三岁的孩子。所以,家长在遇到孩子初入园有哭闹行为时,千万不要责怪孩子。 
    要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父母可以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入园前经常对孩子讲起幼儿园,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讲自己小的时候上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一个正常的、令人向往的、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园这个概念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有可能,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要上的那个幼儿园参观,看看那里的环境,看看小朋友们做游戏,看看自己未来的老师。这一切都会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积极的情感,使幼儿园成为自己向往的地方。许多儿童心理学家发现,使儿童产生焦虑、产生消极情绪、产生适应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感到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失去了控制、不知道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做入园前的准备。 
    不论父母亲怎样努力帮助孩子做入园的准备工作,由于孩子们的个性和气质差异,还是不能使所有的孩子都避免产生分离焦虑。其实,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与其要求孩子不想家,不如让孩子把家、把爸爸妈妈"带"到幼儿园去。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把幼儿园和家里的某一件东西联系起来,比如妈妈的一个手绢,孩子的一个小枕头,还有"全家福"照片,把这些可以满足孩子心理要求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使孩子感到家、感到爸爸妈妈时时都在自己身边。当然,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生活逐渐适应,父母要帮助孩子逐渐脱离对这些物体的依赖,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解决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家长的"入园适应"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自己对孩子的依恋性很强。孩子一下子离开家,家长心理上调试不过来,就反映在他们的情绪和行动上了。孩子们虽小,他们对成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却格外地敏感,而且会受到感染。当家长感到紧张、感到无助、感到难过和恋恋不舍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我班上曾经有一个很可爱也很大方的男孩儿,根据我对他来园参观时的观察,我预见他不会有入园适应的问题。可入园那一天,他家的成人几乎全来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姨小姑,一大群人。到了要分手的时候,全家的大人依次与孩子告别,不停地抱他、亲他、安慰他,奶奶更是眼泪汪汪地不肯放手。结果,本来挺高兴的一个孩子,在大人的嘱咐中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大哭了起来。其实这个男孩的适应性非常强,他的入园焦虑完全是被成人引起来的。所以说,父母亲要解决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首先自己要调适好才行。 
    还有,每天从幼儿园把孩子接回家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轻松地谈谈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比如都做了些什么游戏啦,交了什么朋友啦。不要只关注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学了什么歌,因为,愉悦的游戏活动是幼儿阶段学习的最好方式,早些学会与同伴交往更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好的幼儿园的评价标准
   在这样一个幼教市场混乱的时代,我们的家长往往迷失于幼儿园的选择之中。要想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好的幼儿园总是有一些标准或者参数的。希望我们认可的这些参数将有助于您的选择。

    1、管理者:管理者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所在,正如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一样,一个好园长是一所好幼儿园。因为园长的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幼儿园的教育取向、观念。一个好的园长应该具备亲和力,应该具备丰富的育儿经验(包括卫生保健和家庭教育的经验),一个好的园长也应该是开放的,能够接受新的事物,以确保幼儿园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园长的资质、专业、经验,创新、开放的意识,以及很强组织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评判因素。
    2、教育理念及课程:不同的幼儿园会提出很多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然而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其新一轮课程改革,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园游戏的权利,重视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具有的教育理念,如果连这种意识都没有,说明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存在着问题。从教学形式上讲,分组、区域活动逐步成为主导的形式,不再是集体活动一统天下;从课程模式上讲,主题活动(包括方案教学、综合主题等)逐步取代分科教学成为最主要的课程模式。
    3、幼儿教师:幼儿园的教师是直接的教育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根据我们的最新调查显示,47%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选择幼儿教师后,现在已经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有27%的教师认为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幼儿教师是最辛苦的教师,但却是待遇最低的教师,且不受社会重视。而另一方面确实是幼儿园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在人文、民主等园所氛围上不重视,让教师在幼儿园体验不到自我价值。
    4、环境与材料: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可以从光线、色彩、便利性、教育性、安全性来评价,好的室内环境应该是安全的,色彩柔和的、温馨的,室内的环境布置应该是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室外环境主要是有绿化、宽敞、安全等标准来衡量。材料包括室外的大型器械和室内的玩具。室外的器械应该是多样化的,涉及到幼儿的爬、钻、跳、跑、平衡等各种动作的发展;室内的玩具更应该是多样化的和良好分类的,一个玩具匮乏的幼儿园是典型的灌输式幼儿园,因为对玩具材料的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5、家长工作:是否重视家园共育,是否有专门的家园联系册,是否定期开放,是否有定期的家长讲座和亲子活动。因为家长(家庭教育)在某些时候比幼儿园的教育更为重要,定期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技能,将使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6、教育研究:是否重视幼儿教育科研。因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好的老师只有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技能。好的经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的。
    7、卫生保健:是否有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医务室各项器械是否齐全,消毒工作,膳食的带量计算是否规范。

"妈妈不要离开我……"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小班的幼儿情绪非常不好,尤其是未满三岁的睿睿。第一天,妈妈抱着睿睿来园,睿睿的小脑袋使劲往妈妈怀里钻,手紧紧抓住妈妈的衣襟,脚不停地乱踢,嘴里还不停的嘀咕:"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 我试着去亲近她,边摸她的头边说:"来!童老师喜欢你,我抱抱!"不管我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我想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最后,硬是把她从妈妈手中接过来,她边哭、边跳、边用两个小拳头朝我乱打,撕声裂肺的声音让躲在旁边的妈妈心疼地直掉眼泪;睿睿也老想着妈妈。我示意妈妈悄悄离开。  
    晚上,我给睿睿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睿睿的这种哭闹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孩子离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环境来到了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心里的安全感会被打破,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不安情绪,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请她的妈妈放心,老师一定会尽力使睿睿早日有上幼儿园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亲近感、信任感,这也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把睿睿送来后迅速离开幼儿园,这样,有利于稳定睿睿的情绪。还可以多给睿睿讲点幼儿园里的事,睿睿妈妈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睿睿还是一直哭,妈妈把她放到我手里就走了,我一边抱着睿睿一边叮嘱睿睿妈妈:"第一个来接睿睿哟!"我把哭闹不止的睿睿抱在怀里,东走走、西走走,我们来到了大班教室外的自然角,睿睿的哭声没有了,红红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鱼缸里的金鱼,睿睿对这个很感兴趣,于是我把她放下来,观察起金鱼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还和她聊天:"睿睿喜欢金鱼啊?"她点点头。"金鱼漂亮吗?"她还是点点头。这时她说:"金鱼饿了,我们给她吃东西吧!"睿睿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  
    一周来,睿睿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哭闹的次数减少了,哭闹的时间缩短了,喜欢跟着我去看小动物,不时,还与我聊天;但是,睿睿的情绪不是很稳定,时好时坏,只要没看见我,又会惊恐地哭着到处找我,于是我又带她去看她的朋友---金鱼,她才不哭了。与睿睿相处几周后,她已经接受了我,情绪也基本稳定,愿意上幼儿园了。  
    我利用离园时间把睿睿这段时间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她妈妈做了交流,妈妈又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睿睿终于肯接受除她家人以外的人了,苦恼的是睿睿的一些不良习惯都是家里人给惯出来的,睿睿在家里是被婆婆爷爷、外公外婆捧在手心的宝贝,什么都替她做,什么都依着她、顺着她;爷爷奶奶怕睿睿吃亏,也很少让她和小伙伴玩;家里来客人了,她躲着理都不理,她妈妈也拿她没办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加上入园前的家访,与睿睿妈妈的交流,我了解到睿睿依赖性强,胆小;在活动中注意力难集中,自控力差,容易兴奋,也容易抑制;怕苦,有较多娇气。针对她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家庭教育,我制订了家园合作教育计划。除了在班上营造爱的氛围,缩短焦虑期,适应集体生活外还做好家长工作,努力争取家园配合,以达成家园教育的共识。  
    于是,我邀请睿睿妈妈来看孩子半日活动,了解她在幼儿园的情况,并给他分析原因,指出:什么是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到底,不给孩子"钻空子"的机会,什么是非原则性问题,要和她一起商量,让她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要多鼓励睿睿与小伙伴友好交往,学会谦让,多给睿睿锻炼的机会。睿睿妈妈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正确,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有很大的差距,产生了紧迫感,表示一定要努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经过我们家园的密切联系、通力合作,睿睿有了很大进步。睿睿学会了听道理、讲道理,愿意与小朋友玩,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还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老师和小朋友有了很深的感情;听妈妈说睿睿在家里也很具有礼貌,懂事多了。  
    这次"五一"长假回来,睿睿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妈妈说都闹了几次要来幼儿园看老师了,睿睿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童老师,我好想你、好想小朋友啊!" 
 
让哭闹的新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婷婷是我们班级中的一位小女孩,小巧玲珑,挺惹人喜爱的。开学一来园,她的表现就是哭:吃饭哭,午睡哭,不愿午睡,一有空或游戏一停,她就"奶奶,我要奶奶"地哭叫。不管老师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她停止。为了不影响全体小朋友的来园情绪,我们暂时顺从她: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门口的座位上,说是要向外看妈妈;午睡时,她坐在椅子上不睡,这些都一一满足她。平时我便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滚滚球、做做游戏、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奶奶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幼儿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这样过了两星期,她已经不哭了,对老师比较喜欢,在家中能主动讲讲幼儿园的事情,但就是不肯午睡。这时,我一面以"幼儿午睡后照样可回家"的事实打消她的顾虑,一面与家长取得联系,交待下一步的措施,我们慢慢让她学会午睡。为了照顾全体幼儿不被吵醒,让她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精心设计,采用了"哄睡五步法":第一步:让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好睡前小便的准备工作,坐在午睡位置旁边的椅子上,要求不离开椅子,嘴里不发出声音。  第二步:脱掉鞋子,坐在床上。不能离开椅子,口头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会儿" 第三步:脱掉裤子,允许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声音。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须躺下。一开始,她不习惯,躺半小时又坐起来,老师一提醒,又躺下去。这样坐坐、躺躺、趴趴,过了午睡时间。 第五步:老师搬凳子坐在她身边备课,她的头一抬,马上让她睡下去。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老练,不容易哭了。老师的要求要严,不再"心软"。至此,婷婷的"哭闹病、不愿午睡病"终于治愈,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分析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面临新的环境,除了情感上的不适应,还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老师对于那些母子分离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个别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他们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因为只有你爱孩子,才会去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同时也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喜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止哭。爱哭爱闹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只有付出爱,才能赢得孩子们的笑容,这笑容是给我们最大的安慰! 
 
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一、做好家长工作
    新生入园前与家长沟通,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
    具体做法是: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二、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三、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其次,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玩玩具、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四、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周末放假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靠我们老师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什么样的幼儿园适合你孩子
   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幼儿园?诚然,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家庭对孩子的期望目标、经济条件、认识水平、地域关系等,选择幼儿园的档次和类型也就各不相同。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有两点是家长必须把握的:一是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幼儿园一定要慎重。二是家长要深入了解将把孩子托付给的幼儿园是否达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发现,儿童受教育越晚,越不利潜能的发展。所以,孩子入幼儿园,不只是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错过了这一关键期,以后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弥补的。但是有些家长一提到早期教育,就想到了教孩子识字、计算、背古诗等。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要求,开办了上述特色班,采取小学教育的方法,有的甚至使用小学教材。这种重智力、轻兴趣味激发、能力培养的"超前教育",违反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幼儿园:
    一、考察幼儿园的周围和园内环境。
    幼儿园的园舍应该设置在安全区域内,园内无不安全隐患,周围环境无危险、无污染和无严重噪声。园内环境优美,有足够的绿草地,室内外环境布置儿童化、教育化和美化。

    二、考察幼儿园的设备条件
  (1)幼儿园的房屋应安全、适用、通风,采光照明度好。内部设置齐全合理,面积达标。
  (2)设备齐全,包括大小型玩教具、教育挂图、儿童读物、风琴、电视、幼儿床等。
  (3)有供孩子实践种植喂养的场地,包括植物园、动物饲养角等。

    三、考察师资队伍
    日托幼儿园一般是两教一保,全托幼儿园教两保,配备有保健两保,配备有保健医师、保健护士或保健员。幼儿园的班额要求为:小班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四、考察幼儿园的管理和园风
    幼儿园要有良好的管理系统,教职工要有一切为孩子的意识。应主动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家长评判。家长可重点考察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花流水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如体格检果制度,可查看师生体检表、幼儿生长发育分析表等;卫生消毒制度,可查看幼儿被单、毛巾、口杯等消毒情况,厨房清洁情况等。 
 
优秀幼儿园的10标志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一个优秀幼儿园的10个标志:

  1.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而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被迫长时间地安静坐着。

  2.一天中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搭积木、扮演角色、看书、涂颜色等。而且他们不是天天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3.孩子们从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世界、烹饪、做服务工作、准备快餐等获得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经验。

  4.教室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装饰。

  5.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经验和背景进行指导,课程表只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6.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被太多的室内教学时间所占用。

  7.一天中老师分别与单个孩子、小组以及所有孩子进行接触,跟他们一起活动。

  8.全天任何时候老师都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只限于讲故事的时间。

  9.填写工作表不应是老师的基本活动。

  10.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幼儿园。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