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瑞文皮肤怎么获得:《新聞眼》長命百歲不是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4:54
                                       《新聞眼》長命百歲不是夢  播放 | 暫停 | << 上一頁 | 下一頁 >> 圖片 1 / 7巴馬縣103歲的人瑞不僅能夠自理生活,還能做細緻的織布活。(新華社)按聯合國的規定,長壽村是指在一個以村為單位的群體中,年齡達到或超過百歲的壽星至少每十萬人中有7.5人,或者說,每1萬3000人有一人。

根據近幾年各種文獻的報告,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長壽村,有以下幾個:中國廣西的巴馬縣、新疆的和田縣、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Hunza Valley)、俄羅斯外高加索的阿布卡則山區(Abkhazia)、南美秘魯和厄瓜多爾接壤處的維爾卡巴山谷(Vilcabamba Valley)、日本的沖繩小島,希臘地中海中的錫米島(Symi)、意大利南部的卡姆波蒂邁萊鎮(Campodimele)等,其中最著名的要算中國的巴馬縣,多年來,只要提起世界長壽村,從來沒有人不提它。

最令人世人嘖嘖驚奇的是,巴馬縣的百歲壽星人數從來沒有減少,只有增加,截至今年6月8日止,巴馬瑤族自治縣超過百歲的人瑞達87人,而且絕大多數人瑞不僅能夠自理生活,還能幹活,而全世界其它的長壽村百歲壽星都在減少中。例如本來最轟動西方世界的沖繩島,百歲壽星所占比率最高曾達每十萬人中有34人。可是二戰後60年來,據說由於島上新開的美式快餐店,在青年人中贏得好感,使他們背離了傳統的高壽飲食,難以成為百歲壽星。

▋百歲壽星 美國最多

自由維基百科資料︰目前美國的百歲壽星人數在全世界占第一,達9萬6548。按全國人口計,每3300人中有一個。作為對比,百歲壽星人數次多的日本,全國共有3萬6276人。全國人口3522人中有一個。

過了法定「老齡」65歲以後,人平均還有多少年的壽命?美國的統計是,男性17.1年,平均可活到82歲,女性20年,平均可活到85歲。作為對比,英國的男性為16.9年,女性為19.7。美國略多,但相差有限。如果活到了80歲,平均還有幾年壽命?美國男性是8.2年,平均可活到88歲,女性是9.8年, 平均可活到90。英國男性為7.6年,女性為9.0年。

有人計算,有幸活到100歲的人,能活到110歲的機會是千分之一,而再活五年到115歲的機會是五萬分之一。

按自由維基百科所載,誕生及死亡年月日都有完整可靠的紀錄者,有史以來最高的年齡屬法國農婦珍妮卡瑪 (Jeanne Calment) 的122歲164天(1875─1997)。

▋長壽要素 環境第一

就個體而言,能否長壽主要考慮三個因素。

最主要的是環境因素。不論是對長壽村的集體觀察,或百歲壽星的個人經驗,都指向一個清潔的環境。空氣、食物和水受到生產工業化帶來的污染,是威脅長壽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長壽村常常存在於遠離繁華市區的「世外桃園」,如兩側山嶺的山谷,四方環海的島嶼,和人跡罕至的鄉野。在污染較少的環境中生活的人,長壽的機會大,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殆無疑義。

其次要算食物的因素。要做到四多兩少已成為人們對飲食衛生的共識,那就是素食多、蔬果多、粗糧多、鮮品多;調味少,(也就是油少鹽少糖少),食量少 (食量不超過身體的需要,只吃八分飽)。甚至有科學家提出,迄今所知唯一證明有效、確實能延長動物壽命的單一措施,要算長期輕度的飢餓。它在多次多種動物實驗和長壽人的觀察中得到證明。

食物衛生之外,是經常適量的體力運動。長壽村的居民給前往旅遊取經的外來人,最震撼的印象就是他們終年終生的勞動習慣。這種印象往往更甚於他們對其食物的粗糙而量少的觀感。城市的百歲壽星也有愛活動、肯運動的習慣。

下一個長壽必備的條件,是個人的精神狀態。樂觀、開朗、不焦躁、遇到不順心的事及時紓壓。例如把擔心的煩惱交託給信仰的神明,換個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用不同的心理機制化解(如升華和幽默),以及修練冥想氣功之類等等。有人專門分析長壽者一生個人的遭遇,發現他們並不是比一般人坎坷遭遇更少的幸運者,區別在於性格是否穩定和善於處理。

有人認為長壽現象多見於家族中,有所謂長壽基因作主宰。但是,家族常處於同一生活環境中,因此,環境因素在長壽家族中,也有其作用。日本沖繩島二次大戰以後60年來,長壽人口穩定減少,常被人用來作為強調環境因素大於遺傳的旁證。但是,遺傳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否定的。環境和遺傳各占的比重,按科學界一般的看法,對遺傳的地位,似乎已較以往的50%向下調整。調低到甚麼程度,則沒有共識。即使基因肯定起相當的作用,它也許不是出於某一單獨的基因,而更可能是一組相關的基因,共同承擔達到長壽的重任。

▋巴馬壽星 皇帝贈詩

巴馬縣位於廣西境內。它是一個瑤族聚居的山區。巴馬在歷史上就是一方百歲壽星匯聚寶地。清朝嘉慶皇帝(1810)曾給當地一名據信142歲、名叫藍祥的老人題詩一首祝壽,至今亭毀而碑尚存。詩曰:

星孤昭瑞應交南,陸地神仙紀姓藍。百歲春秋卅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

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問才聃。花甲再周衍無極,長生寶錄麗琅函。

筆者在1961奉令參加邊遠農村下放醫療隊,來到湖南省西南角與廣西交界不遠的江華瑤族自治縣。它也是一個瑤族聚居的山區。下放人員與山民「三同一片」,意為同吃、同住、同勞動,生活打成一片。因此,對巴馬瑤族自治縣會出現長壽村,有一定的理解。

江華縣大墟鄉處於深山老林中,向上望全是樹木蒼天,枝葉蔽日,向下看則有淙淙泉水,潺潺溪流。開門見山,人口稀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的住宅、家具和各種工具當然絕大多數是木製的。燃料則是四周取之不盡的枯枝碎葉。室內用水常常是把粗大如碗的竹筒打通後當水管,從室外引進山泉或溪流的自然活水。

特別的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高及胸部的木桶,供人泡熱水澡之用,高桶就在灶旁。燃料充沛,供應泡澡的熱水十分方便。因此,這裡的人家都有每日就寢前全身熱水泡澡的習慣。而且尊卑有序,長輩先洗,幼者隨後。除了瑤族山民具有這一獨特的清潔習慣外,日本人愛清潔也是世界聞名的。觀察家總是提到愛清潔可能是日本(包括沖繩島)人的長壽原因之一。筆者當時沒有注意到,大墟鄉瑤族山民高齡老人是不是特別多。現在述及只是強調他們愛清潔的習慣。它可能是巴馬縣同為瑤族山民長壽的原因之一。這個可能性應作為對巴馬長壽村調查的補充。

▋雙歧桿菌 延壽之寶?

人的體內體外,滋生著無數的細菌。這些細菌種類繁多而數量龐大,分成三類。一為致病菌,如肺部的肺炎雙球菌引起肺炎,腸道痢疾桿菌引起痢疾,陰道的淋球菌引起淋病等;另一類為無害也無益的雜菌;第三類則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和其它乳酸桿菌為主。它們多棲息在消化道(主要為大腸)和陰道內。它是人類的保健助手,所以稱為益生菌。雙歧桿菌幫助消化,製造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抑制腐生細菌的生長,從而有助於延年益壽。

雙歧桿菌在吸乳嬰幼兒消化道中所有的細菌中,所占的比率最大,達90%以上。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數目和比率也遞減。到了六、七十歲的老齡,只剩下4%-6%,甚至全無。

有趣的是,中國巴馬長壽村的老人中,其消化道中的雙歧桿菌並不不隨年齡而衰減,反而一直保持滋生繁茂。1994年的調查說明,巴馬長壽老人腸道中雙歧桿菌為53%-87%,甚至多於通常為40%的壯年人。

首先發現雙歧桿菌和一些其它乳酸桿菌有益生作用的,是1908年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微生物學家梅奇尼可夫 (I. Metchnikoff) (1845-1916) 。他在上一世紀之初,發現俄國大草原的長壽老人很多,其直腸中棲息著大量的雙歧桿菌。原來草原中牧養大量的牛羊。牛羊奶是草原居民主要的飲食來源之一。由於保藏不便成為酸奶後,人們發現不僅仍然可以飲用,甚至有益。梅氏曾自己培養該菌試服,認為的確有益於健康。不少產品的廣告常津津樂道梅氏的這個故事,藉以為產品造勢。不過,梅氏獲諾貝爾獎是後來因為發現白血球的吞噬現象,與雙歧桿菌的研究無關。

除直接服用外,也常把雙歧桿菌加入食品和飲料中,來加強其營養性。美國市場上雙歧桿菌單獨或搭上幾種益生的乳酸桿菌,作為消化道保健和防老的補藥,不需處方,已有多年。此外,文獻也常提到,它可以緩解人對過敏(Allergy)反應的強度。有文獻報導,雙歧桿菌在實驗動物中的消化道中,可防止致癌的因子的吸收,被認為有直接的防癌作用。在人類中是否也如此,尚有待觀察。巴馬長壽村的老人中,其消化道中的雙歧桿菌滋生繁茂,甚至多於通常為40%的壯年人,是否和他們日常的攝食有關,尚需研究。

▋著名壽星 養生有道

以下將中國歷史上和當代著名的長壽老人的長壽情況和他們對長壽的經驗,摘錄若干。從中可以看出,長壽之道,必需強調全面而一貫的保健養生實踐。

老子(紀元前600─紀元前470)享年130歲。 「順其自然,恬然寡慾,氣功養神,咽津養生」是他的長壽格言。(說明:年數為大體的估計。以下同。)

孔子(紀元前551─紀元前479) 享年72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孟子(紀元前372─紀元前289)享年84歲。「勤於動腦,四處旅遊,飲食平淡」。

莊子(369─286)享年83歲。「心地坦蕩,氣足神寧,知足常樂」。

孫思邈(581─682)享年101歲。「四體勤勞,節制食慾,細嚼慢嚥,飯後盥漱,睡眠充足」。

張學良(1901─2001)享年101歲。 「心胸坦蕩,意志堅強,經常運動,鍛煉身體,起居有時,飲食節制,觀花讀書,修身養性,廣交朋友,自尋快樂」。

朗靜山(攝影家)(1892─1996)享年104歲。「不胡思亂想,不發脾氣,做事不急不徐,順其自然」。

劉海粟 (畫家)(1896─1994 )享年99歲。「寵辱不驚;凡事放得下、看得開、忘得掉;應該記住的不能忘,不該記住的要趕快忘掉」。

馬寅初(1882─1982)享年100歲。飲食素淡,心境開闊,堅持鍛鍊,喜歡冷水浴和游泳。

張群(國民黨元老)(1889─1991)享年102歲。「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

陳立夫(國民黨元老)(1900─2001),享年101歲。他很重視「四老養生」(老友、老伴、老本和老健)。主張「足不宜冷,頭不宜熱」。

蘇步青(數學家)(1902─2003)享年101歲。他的習慣是「早起喝一杯蜂蜜水,睡前喝一點酒安眠,熱水泡腳,冷水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