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独角兽小腿拉不长:2005年—2010年文学常识部分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0:42

书摘:2010年高考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三章(节选)

           2005年—2010年文学常识部分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文学常识题目持续减少

2005年全国16套试卷共有5套考查文学常识,2006年全国17套试卷有6套考查文学常识,2007年到2010年每年都有18套试卷,考查文学常识的试卷套数分别是9套、8套、7套,6套。六年来一直考文学常识的有2套试卷:湖北卷、重庆卷;而湖南卷、全国卷等6套试卷则从来不考文学常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常识试题逐渐减少,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笔者认为,文学常识试题不但不应减少,反而应该加大考查的力度。

文学常识是一个人在文学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它对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关于全国师生文学常识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1][1]显示,目前高校师生的文学常识素养偏低。因此,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积累,奠定良好的文学素养的底子是全社会都关注的大事。简单的说,文学常识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第二节  名句名篇试题分析

一、        试题概况

(一)整体概况

识记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不仅能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对提高修养塑造人格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记诵优秀的文言文篇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进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成为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一旦被激活,就将产生综合的效应,既有利于“立人”,又有利于“育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此项内容的要求差别不大,因此与文学常识题式微不同,名句名篇的地位非常稳定。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无一例外全部考查了名句名篇。

但总的来说,2010年名句名篇题稳定有余,创新不足。18套试卷无论是分值、选材还是题型都日趋同。

(二)数据分析

1.赋分比例

2010年有11套试卷将名句名篇的分值定为6分,占试卷总套数的57.89%,有5套试卷分值为5,占试卷总套数26.32%。赋分最高的是江苏卷、江西卷和北京卷,为8分。

二、测试内容分析

从考试的具体情况来看,该题对考生的要求其实不仅仅为识记,考生要想拿分,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识记名句名篇的内容,即会背;二,识记名句名篇的书写,即会写,阅卷时默写题都是一空一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因此会背不会写依然不得分;三,为了避免生硬记忆的弊病,部分省份是结合学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进行考查的,这就要求考生要读懂诗文。

上述分析主要针对默写内容,其实正如前文所说,识记还包括“会写”,即准确无误地书写答案,所以命题者在选择测试材料时,一方面考虑材料的形式、内容,另一方面也会考虑书写的难度。毕竟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必要的区分度也是衡量试卷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默写句子都有一、两个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考查学生准确书写的能力。2010年名句名篇错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生僻难写字。如辽宁卷中“山岛竦峙”的“竦峙”,湖南卷“数罟不入洿池”的“罟”、“洿”,天津卷“齐彭殇为妄作”的“彭殇”,江苏卷的“剑阁峥嵘而崔嵬”的“崔嵬”等。

二是同音异义词。如谈笑有鸿儒的“鸿”,容易误写成“红”或“宏”;上海卷中“水尤清冽”的“洌”容易写成“冽”,广东卷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常”容易写成“长”。

三是通假字。如浙江卷中“颁白者”的“颁”通“斑”,默写时要求尊重原文写成“颁”。江苏卷的“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通“智”,默写时要求写成“知”。 

四是虚词的误写或漏写。如辽宁卷“唯昭质其犹未亏”的“其”容易漏写,江苏卷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矣”,容易误写成另一个虚词“焉”。

三、测试材料分析

(一)测试材料的来源

 2010年18套试卷中名句名篇考查的篇目总共为96篇(含重复出现的篇目),比2009年略高。各卷所考查的篇目数量差别很大,最少的只有3篇,最多的达到8篇,采用6篇的试卷最多,共有7套。篇目数量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该部分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二是试卷采用的作答方式;三是命题者的意图。

 (二)测试材料的特点

1.测试材料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强调思想性、审美性、教育性

语文课程倡导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丰富文化积累,传承优秀文化。基于这种认识,命题者要求考生填写的名句往往也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重视名句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2010年出现次数较多的名句主要有以下五种:

(1)抒发真挚情感的句子。如:

(2)蕴含哲理的句子。如:

(3)抒发理想、胸怀或生活志趣的句子。如:

(4)意境优美的名句。如:

(5)语言优美的句子。

2.测试材料绝大多数来自语文课本

名句名篇的考查,以“常见”为原则,测试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课本。2010年考查篇目除了《出师表》《小石潭记》《陋室铭》少数几篇选自初中教材外,大都来自高中教材。个别省份会在考试说明中另作具体补充。此外,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也往往会纳入考试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在注重教材的同时,要适当拓宽自己的阅读空间,对教材以外的名诗名句名篇,也要有意识地积累识记。但总的来说,教材以外的篇目考查极少